从《芭蕉图》看王悦之的油画民族化实践

来源 :美术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yinghaiyangzh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芭蕉图》作为王悦之在杭州时期创作的作品,展现了中国西画运动的先驱对油画民族化的实践,除史料价值以外,也可为现当代肖像油画的发展提供启示.
其他文献
本文探讨了博物馆、美术馆介入乡村建设对乡村的意义,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按照新博物馆学、新美术馆学的理解,博物馆、美术馆应该与所处的社区发生文化关系,诸
2007年12月,武汉城市圈和湖南长株潭城市群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近3年来,两型社会建设如火
从1918年的两部默片,到1999年的迪斯尼动画电影,大约有十数部、甚至数十部影视等作品都在讲述着同一个奇特的故事:一个英国贵族的儿子“泰山”如何被遗弃在非洲丛林中,被一群类人猿抚养长大,又在一系列的冒险活动过程中学会了英语,和一位美国科学家的女儿珍妮相遇,并产生了爱情,最后重新获得贵族的称号。这故事是根据美国作家埃德加·赖斯·巴勒斯1912年的一部像是童话故事那样的小说《人猿泰山》改编的。但是谁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教育家也认为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可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
在体验经济的影响下,实体书店由过去单纯售卖书籍的书铺开始向综合文化场所转型.在转型的过程中,如何正确编排其中的空间情节逐渐成为实体书店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通过空
顾颉刚对“杨惠之塑像”的考察有着极为强烈的史学意蕴,其为保护“杨惠之塑像”积极奔走的背后,体现出顾颉刚独特的史料学认知;而顾颉刚运用“故事”的眼光对“杨惠之塑像”
郑博文(中国国家博物馆博士后):舒老师您好!我爱《美术观察》编辑部的委托给您做访谈,请您谈谈张书旂先生的艺术,在[时代人物]栏目中作专题推介.作为美国硅谷亚洲艺术中心的
期刊
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兴起愈加突出了掌握传统技艺与材料的必要性,尤其是技术的娴熟运用.“十年磨一工”的实践累积,似乎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背道相驰,但立足传统技艺、传统生活方
期刊
绘画风格的形成与彰显是技与艺的交融、心与艺的沟通,画家基于对生活中“美”的观察与感悟,综合运用造型、布局、色彩、神韵等元素构筑独具风韵的画境.付爱民不仅善于钻研绘
期刊
在作文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每当教师布置作文时,不少学生就眼睛盯着天花板,长叹着,无话可写。即使强迫着自己写下去,也是内容空洞,千人一面。应试教育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呆板的、充满空话、套话的应试之作。面对这样的作文现状,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办?我想,教师应当把教学内容指向生活,面向生活,联系生活,让学生学会理解生活,表达生活,注重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