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中学生;历史教学;阅读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4—0110—01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中学历史教科书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隐含的知识点多,如果学生不具备相应的阅读能力,那么其历史思维能力、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等的培养都无从谈起。因此,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应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指导学生进行语文式地阅读历史材料
历史教材中的白话文,学生理解较容易。但更多的一些历史资料是较为原始的,特别是中国古代史资料往往以文言文居多,学生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就要借助材料逐步丰富学生的文言知识,还要指导学生对文言文材料中字词的音、形、义熟练掌握。唯有如此,才能逐渐培养出学生对历史文言文材料的解读能力。
二、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历史教材
教师在指导学生对教材进行阅读时,应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把课本知识转化为问题,提出一些启发性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并边阅读边回答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与课本内容密切联系,主要知识点都应在问题中凸显出来,要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到春秋五霸的内容时,可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1.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2.各诸侯为什么要争当霸主?3.如何评价?在学生阅读完后,教师可让学生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对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讲解。这样做,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一定的目的性,可以避免学生进行无效的阅读。
三、列出提纲,让学生进行阅读
对阅读理解难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把握的教材内容,可采用“提纲式”阅读法,将阅读内容逐一分层,即教师在课前把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成读书提纲,理出主要知识点,为学生阅读指出思路,从而达到降低教学难度的目的。如,在学习“商鞅变法”时,就可列出以下阅读提纲:
1.秦国变法的历史背景
2.变法运动的兴起
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4.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学生依照上述提纲展开阅读,可以分别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兴起、主要内容以及发挥的作用,从而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了整体把握。这样就可以降低这一类庞杂问题的学习难度,再遇到相似问题时,学生便会从容阅读,予以解决了。
四、指导学生使用历史地图进行阅读
使用历史地图进行直观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通过阅读地图上的国家、地区、河流、城市等信息,获取关于某一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的丰富知识,并尝试用历史语言来表述图中所示的史实,以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如,让学生认真观察《丝绸之路》图,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1.结合教材叙述丝绸之路的路线;2.为什么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3.为什么会出现丝绸之路?如果学生认真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就不难回答出这个问题。这样学生既从空间上了解了丝绸之路的路线,又了解了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后来中西交往的重大意义。图文并举,阅读效果就很明显了。
五、指导学生对历史插图进行阅读
一幅历史插图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某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状况,有其深刻的内涵。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插图时,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设疑问难引起他们的思考、联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他们分析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如,文物图包括器皿和历史遗迹,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注意它的形状、颜色以及上面所画和所刻的图形。如,在看战国时期制造的“宴乐铜壶”时,可让学生仔细观察:此壶以壶肩两环为标志分为两面,两面的图像对称,还有竞射、采桑、宴乐、习射、交战等图。然后引导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宴乐铜壶是战国时期杰出的作品,在整个壶面上刻画了200多人的形象,人人各有特色,表现了精湛的手工业技能,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历史场景图则是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某些片断、侧面的再现,是形象化的历史知识。
再如,在《玄武门之变》这幅图里,教师可边提问边让学生观察:前面骑着马奋力夺命的是谁?后面向他射箭的人又是谁?他们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互相残杀?结局是什么?让学生掌握图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这样学生就能形象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了。
编辑:王金梅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4—0110—01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中学历史教科书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隐含的知识点多,如果学生不具备相应的阅读能力,那么其历史思维能力、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等的培养都无从谈起。因此,历史教师在课堂上应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指导学生进行语文式地阅读历史材料
历史教材中的白话文,学生理解较容易。但更多的一些历史资料是较为原始的,特别是中国古代史资料往往以文言文居多,学生理解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就要借助材料逐步丰富学生的文言知识,还要指导学生对文言文材料中字词的音、形、义熟练掌握。唯有如此,才能逐渐培养出学生对历史文言文材料的解读能力。
二、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历史教材
教师在指导学生对教材进行阅读时,应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把课本知识转化为问题,提出一些启发性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并边阅读边回答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与课本内容密切联系,主要知识点都应在问题中凸显出来,要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到春秋五霸的内容时,可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1.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2.各诸侯为什么要争当霸主?3.如何评价?在学生阅读完后,教师可让学生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对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讲解。这样做,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一定的目的性,可以避免学生进行无效的阅读。
三、列出提纲,让学生进行阅读
对阅读理解难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把握的教材内容,可采用“提纲式”阅读法,将阅读内容逐一分层,即教师在课前把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成读书提纲,理出主要知识点,为学生阅读指出思路,从而达到降低教学难度的目的。如,在学习“商鞅变法”时,就可列出以下阅读提纲:
1.秦国变法的历史背景
2.变法运动的兴起
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4.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学生依照上述提纲展开阅读,可以分别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兴起、主要内容以及发挥的作用,从而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有了整体把握。这样就可以降低这一类庞杂问题的学习难度,再遇到相似问题时,学生便会从容阅读,予以解决了。
四、指导学生使用历史地图进行阅读
使用历史地图进行直观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通过阅读地图上的国家、地区、河流、城市等信息,获取关于某一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的丰富知识,并尝试用历史语言来表述图中所示的史实,以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如,让学生认真观察《丝绸之路》图,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1.结合教材叙述丝绸之路的路线;2.为什么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3.为什么会出现丝绸之路?如果学生认真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就不难回答出这个问题。这样学生既从空间上了解了丝绸之路的路线,又了解了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后来中西交往的重大意义。图文并举,阅读效果就很明显了。
五、指导学生对历史插图进行阅读
一幅历史插图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某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状况,有其深刻的内涵。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插图时,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设疑问难引起他们的思考、联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他们分析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如,文物图包括器皿和历史遗迹,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注意它的形状、颜色以及上面所画和所刻的图形。如,在看战国时期制造的“宴乐铜壶”时,可让学生仔细观察:此壶以壶肩两环为标志分为两面,两面的图像对称,还有竞射、采桑、宴乐、习射、交战等图。然后引导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宴乐铜壶是战国时期杰出的作品,在整个壶面上刻画了200多人的形象,人人各有特色,表现了精湛的手工业技能,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历史场景图则是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某些片断、侧面的再现,是形象化的历史知识。
再如,在《玄武门之变》这幅图里,教师可边提问边让学生观察:前面骑着马奋力夺命的是谁?后面向他射箭的人又是谁?他们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互相残杀?结局是什么?让学生掌握图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这样学生就能形象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了。
编辑: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