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资源配置对教育公平影响研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ade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改革是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缩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而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是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本文在我国教育领域资源配置研究的基础之上,总结目前形势下我国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其成因,探讨教育改革背景下实现教育公平的对策,努力实现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
  关键词:教育公平;资源配置;研究
  中图分类号:G521.9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0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构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校际差距。”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而实现教育公平,前提是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在党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引导下,推进缩小高校的‘贫富差距’”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明确提出的要求,体现了鲜明的教育公平理念,也是把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成为人力资源大国的有效途径。
  一、教育平等与教育公平
  教育平等和教育公平是互相区别而又密切联系的概念。教育平等是指人们不受政治、经济、民族、性别及社会地位等差异的限制,拥有同样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的平等是更具有客观性的评价标准,它强调数量、品质上的一致性与相同性。与教育平等不同的是,教育公平的概念更加侧重对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以及相关利益关系的分配调整,教育公平的判定要受到主体立场、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教育平等与教育公平分别表明了两种性质的公正:一者为“均等性”的公正,一者为“非均等性”的公正。
  对于教育公平的探讨,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进行概括。从纵向来看,根据瑞典教育家托尔斯顿·胡森对教育机会均等三阶段的划分,可以从起点均等、过程均等和结果均等三个不同时期所面临的不同问题进行分析;我国诸多学者对教育公平的研究也多是基于教育机会均等三阶段的理论。尤其在过程均等之中,普遍主张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特别是对城乡、地域间差距的改善。
  从横向来看,对教育公平的研究离不开对教育机会、权利与资源的探索。教育公平是一种主观规定的设定,是指教育的个体或群体受教育可能性大小以及获得相应教育资源的一种客观条件的可能性、现实程度的判定。
  二、我国教育资源分配问题及原因
  从今天的教育资源格局来看,这里的“区域、校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际差距”,一方面表现为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出现的差别对待的情况;另一方面表现为在“以校为单位”的教育财政投入不同导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公而产生的校际差距。
  1.教育资源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不均衡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差距以及地理、历史因素,造成我国教育资源的分配也随之出现了地域性差异。与发达省份相比,相对落后的省份学生的入学机会显得偏少。不同地区在提供教育就学机会与教学环境,以及不同阶层的受教育者在获得优质教育资源或者是教育入学机会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
  (1)不公平的体制:城乡教育的二元结构。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城乡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社会结构的二元分割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也为我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阻碍。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经济繁荣发展的成果逐渐惠及到了教育领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教育条件落后的情况,但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根本问题并没有消除,其原因在于城乡的教育二元结构远未消除。
  在教育起点上,城乡居民因两种户籍制度引发了一系列不便。首先,二元结构导致了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受到了较大的制约,乡村的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起点上就受到了其固定的生产方式的约束;其次,二元结构采用的二元管理机制也在资源配给、社会保障、财政投入等方面向城市侧重,而农村因在教育方面的长期投入不足则产生了“马太效应”。在教育的进程中,城乡的教育人员在质量上与待遇上存在巨大差距的原因同样出于城乡二元的分割模式。无论是在人力资源还是财政资金方面,政府长期对城市倾斜,率先满足城市的需要,造成城市教育资源的相对过剩。此外,农村教育工作环境艰苦,教学条件简陋,教育人员数量匮乏及培训不足,难以满足正常的教育需求,造成农村教育资源的结构性短缺,无疑更加放大了城乡教育二元结构的问题。
  (2)不公平的格局:教育的地域差距。本部分以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地域分配为例,主要从高校数量、教育财政投入等方面,依据中国统计年鉴中数据为参考样本分析现状及其成因。
  总体来说,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地域分配均衡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域差距影响。《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的数据显示,在数量上,我国的普通高等院校数量为2483所,高校数量从东部到中部到西部依次递减,呈现出阶梯型分布格局。在质量上,教育的地域差异更为显著,截至当年最新一批“211”院校与“985”院校公布,东部地区分别拥有62所和23所,分别占总量的58%和59%,中、西部地区约为20%。显著的“东西差距”表明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在数量与质量上均是向发达地区倾斜的,在经费来源上仍存在很大差异。西部高校主要依靠国家财政的扶持,东部高校更多依靠事业收入以及社会捐赠等方面。
  综上所述,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经济发展的差距。高等教育处于经济发达地区更易于得到良好的办学条件,而高等教育培养的优质人才往往对该地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其二,地方政府的政策指向。大多数的高教资源配置是要经过地方政府调控的,地方政府的政策指向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影响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
  2.传统的财政体制存在明显弊端
  以高等院校为例,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行政部门仍一直采用按传统行政计划思路管理高等教育的方式。而随着其弊端逐渐显露,最大的问题是投入和产出的不成正比,造成教育资源的流失。
  一方面,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约占GDP的4%,总体教育投入较低,但高等教育又占据了过高的比例,严重忽视了对专科教育的投入。这种“以学校为单位”的投入方式,造成了巨大的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另一方面,中国的教育经费并不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紧张,我国仍存在一千亿元的教育预算尚未得到使用,这一点在今年的两会上已经被证实。其深层次的原因,即在于国内教育财政投入的不合理,这也是人们对我国教育投入始终感到不足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我国的教育经费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也一直是处于上升状态的。但目前的问题在于如何把这庞大的教育资源基数分配地愈加合理,因为在此庞大基数的基础之上,“均”的价值将会更加重要。当然,“平均”并非等分全部的教育经费,而是指在合理制度的保证中,将其置于一个公平的平台之下做出合理的配置。学校结合其在国家教育大格局的地位,并参照自身实力来展开平等的竞争。
  三、促进当代教育资源配置公平的建议
  1.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
  城乡教育不公平的深层缘由在于城乡的二元结构。打破城乡二元格局是实现城乡教育公平的必要选择。
  第一,实现城乡教育公平必须把城乡教育视为一个整体,防止农村教育脱离城市教育。不仅要解决农村教育的条件问题,还应当保证农村视野的开阔,将城市与农村的教育参照融合,才能做到城乡优势互补,实现教育公平。第二,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中,必须同时保留城乡的差异以及特色的一体化。城乡教育一体化并非城乡教育的一致化,应当把二者放在同等的地位去看待,改进农村薄弱的、缺乏特殊性的教育环节,使之与城市相靠拢。第三,必须树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体制。更加合理分配社会资源、教育资源,加大对农村的扶助与管理力度,逐步改变欠发达的社会面貌。
  2.改善区域间教育差异
  政府是教育资源差异的调节者。国家政府当引导教育改革,侧重“兼顾公平”,建立系统的平衡机制,地方政府对于我国现存的教育资源的区域差距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首先,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应当得到更大力度扶持,地方政府应当发挥地方优势,制定适符合地区实际发展水平的政策;其次,要保持好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平衡发展,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保持均衡;最后,鼓励发达与欠发达地区间的教育资源流动。
  3.支持教育产业发展
  从学校自身角度看,一方面,高等学校应当主动投入到企业化改革,高等学校即是高等教育的企业,应当自主经营,寻求高校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目标,有效提升其自身的竞争动力;另一方面,企业的运营模式的存在会促进教育内部的效率的提高,有效提升教育资源的利用率,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
  虽然当今教育产业化的发展并没有得到绝大多数学者的认可,这些学者主要认为教育担负着特殊的社会功能,不应当以盈利为目的,而将教育产业化发展也可能引发更大的社会不公。但是综合以上观点,以政府为主导,适当地引进竞争机制,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是对教育公平的实现有积极作用的。
  4.加强学校自身软实力建设
  校园软实力是校园发展的精神和灵魂,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也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学校应当加强自身软实力建设,努力构建富有内涵、个性风格和学校特色的教育环境。
  以高校为例,高校校园的软实力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自身竞争力,从而塑造具有一定精神品位的高校。高校应当把自身的定位、独有强项与特色的优势、大教育及环境下承担的教育使命以及学校的文化传统与人文精神等结合起来,逐渐塑造具有独特个性的校园品牌。发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及学术文化等,努力打造自身的品牌形象。
  总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教育工作提出新的观点,为我国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也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努力实现教育公平,是最终把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成为人力资源大国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民族振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袁 敏.教育公平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0, (5):38-43.
  [2]陈晓宇.中国教育财政政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鲍 威,刘艳辉.公平视角下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区域间差异[J].教育发展研究,2009,(23): 37-43.
  [4]宋 乾.箭在弦上:推进城乡教育资源合理公平配置[J].科技致富向导,2014,(10):1.
其他文献
Vision2012消费品大会在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市举行。Bissell Homacare公司的Stomp'N Go地毯去污垫荣获2012前瞻奖,该产品使地毯去污更容易和简单。Vision2012消费品大会展示
目的了解云南省西双版纳州2016年登革热流行特征和登革病毒血清型、基因型及其传播来源。方法收集登革热病例资料,采集患者急性期血清标本,用RT-PCR法检测登革病毒核酸,并进
建立了高速列车-框架型板式轨道的动力学模型。基于弹性薄板振动理论和加权余量法,推导了框架型轨道板关于振型坐标的常微分方程。对比分析了运行速度为300 km/h的CRH 2-300
金佰利推出了适合尿床小孩用的新产品——GoodNites床垫。该产品是具有超吸收性能,像布一样的一次性床垫,夜里对小孩尿床提供防护。
近年来,中国婴儿纸尿裤行业均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在产量增长的同时,对产品品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包括对非织造布柔软度的需求。婴儿纸尿裤是与使用者皮肤直接接触的产品。它是
针对我国铁路列车提速后线路结构所出现的突出动力学问题,基于现代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分析结果,综合提出了强化提速线路的五项关键配套技术对策;通过线路现场试验、工程
摘 要:文化管理是学生管理的一种方式,是以文化育人的人性化管理模式。传统文化熏陶是加强这种文化管理的途径。学生管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决定了必须在实践中厘清文化熏陶与文化管理的关系。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和审美情趣等元素可以引导学生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自我修复能力,陶冶情操,形成文化自觉,构建和谐班集体,从而实现学生个人成长和集体发展的双赢。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高职学生
母猪产后处于其免疫系统削弱的情况之下,其疾病的产生也就成为即为可能的选项,在这一情况之下需要的是进行必要的系统性的应激治理与整体性长远规划,所以在此过程中需要进行
摘 要:儿童阶段是培养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黄金时期。近年来,儿童阅读推广活动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目前,社区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儿童图书馆等已被广泛应用到儿童阅读推广工作中。其中,儿童图书馆在儿童阅读推广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优化儿童图书资源、培养儿童高尚情操、营造阅读气氛、参评儿童文学奖四个方面,分析了儿童图书馆在儿童阅读推广中的作用。  关键词:儿童图书馆;儿童阅读推广;作用
人类有别於于动物之处在于人有意识,集古往今来所有人的意识及意识的外化,即构成文化。教育的意义,在于造就庄严完美的文化人,这些人必须具有在时间上继承以往文化,在空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