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兴则地方兴,教育强则地方强。
近年来,武冈市始终把教育作为“第一大民生工程”,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全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后获得“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湖南省教育强县(市、区)”“2019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工作县级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让教育成为一张真正惠及百姓的、具有武冈特色的新名片。
高举党建旗: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
2018年,武冈市所有乡镇(街道)学校党建工作顺利完成建制转移,由市教育局党委统一管理,新建党总支15个、党支部55个,应建尽建,落实到位。全市各学校基层党组织100%完成党员活动室的标准化建设。
各基层党组织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做到主题教育全覆盖;针对教育行业中存在的违规征订教辅材料、从学生食堂牟利、违规有偿补课等问题,建立台账,逐条研究制定具体解决办法和整改措施,不定时进行专项督查,回应教育所急所需。
以市委巡察整改回头看为契机,切实纠治“四风"问题和教育行风问题,全面持续开展“廉洁从教,廉洁从政”专项整治活动和谈心谈话活动,紧贴教育发展,提醒谈话700余人次,增强队伍活力与干事创业的决心和信心,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学校建得好:惠及城区也惠及全市
“学校里有高高的教学楼、食堂,有大型的体育馆……每天一进校门,就可以闻到各种花香,这就是我的学校,我爱我的学校。”武冈市思源实验学校学生袁依宁用这样一段文字写出了她对学校的爱。去年秋季,她和班里的49名同学起从武冈城区各校分流过来,成为思源实验学校建校后的首批学生。
2018年秋季开学前,武冈市城区19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大班额、超大班额层出,66人以上超大班额达411个,占城区班级总数的52.62%;56人以上大班额共601个,占比城区班级总数76.95%。
为消除大班额,武冈市全面加强城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投人新建湖南师大武冈附中、思源实验学校等学校,而且还推进新东中心小学旧教学楼改扩建、利用原武冈师范校址新开办武冈市实验中学……目前武冈市已全部消除超大班额,剩余大班额252个,将于2020年秋季开学全面消除到位。
城区学校不挤了,农村学校也告别了薄弱。2015年,武冈市在全省率先启动“新薄改",累计投人5.6億元,全面完成了163所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工程,建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123所。
一校有一品:争创一流走向全国
光明小学成为邵阳市书法特色学校、红光小学成为全国青少年北斗科技实践活动推广示范学校、东方红小学成为湖南省音乐培训基地……翻开武冈教育的新篇章,“一校一品”成了各所学校的硬件体质完善后的发展风向标。
在去年公布的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特色学校名单中,湖南共有72所学校获得此称号,其中邵阳市4所,武冈市红光小学榜上有名。这是该校继2017年被授予“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优秀示范学校”和“湖南省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优秀示范学校”后取得的又一殊荣。
通过充分挖掘校本资源,红光小学以科学学科教学、少年宫兴趣小组活动为平台,在学生中大力开展科普活动与科学体验活动,提升了学生从小爱科学、爱自然的意识与探究实践能力,形成了浓厚的校园科普活动氛围。
职教助发展:扶贫更扶智
“学好一门技能、富裕一个家庭、带动一方经济”,按照这样的思路,武冈职业教育从本土出发,努力为全市“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服务。
1998年从武冈职业中专农经班毕业的戴祝春,毕业后去外地打过工、开过饭店,结婚生子后回到家乡,与家人联合创办了武冈市湾头桥和丰粮食蔬菜合作社,种植水稻800亩、蔬菜200亩。
近两年,戴祝春的合作社还参与到湾头桥镇的扶贫项目中,10多名劳动能;力较弱的本地贫困户来到合作社下地干活,通过劳作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用专业所学在家乡创业,比在外漂泊打工强多了!”戴祝春说。
同时,围绕全市已形成的卤菜、铜鹅、葛根等特色农业产业及食品加工、新型建材能源、机械制造等传统优势支柱产业,各职成学校加强相关专业和课程建设,努力实现“育人链”与“生产链”的无缝对接。大力发展的职成教育为武冈市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和转型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促进了全市经济发展,职成教育办学质量越来越高,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90%以上。
如今在武冈,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区,处处可见漂亮的校园、崭新的教学楼、装备齐全的功能室,孩子们在教室里放声朗读、在操场上尽情运动奔跑。在教育这张新名片上,武冈正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自己代言。
近年来,武冈市始终把教育作为“第一大民生工程”,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全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后获得“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湖南省教育强县(市、区)”“2019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实施工作县级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让教育成为一张真正惠及百姓的、具有武冈特色的新名片。
高举党建旗: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
2018年,武冈市所有乡镇(街道)学校党建工作顺利完成建制转移,由市教育局党委统一管理,新建党总支15个、党支部55个,应建尽建,落实到位。全市各学校基层党组织100%完成党员活动室的标准化建设。
各基层党组织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做到主题教育全覆盖;针对教育行业中存在的违规征订教辅材料、从学生食堂牟利、违规有偿补课等问题,建立台账,逐条研究制定具体解决办法和整改措施,不定时进行专项督查,回应教育所急所需。
以市委巡察整改回头看为契机,切实纠治“四风"问题和教育行风问题,全面持续开展“廉洁从教,廉洁从政”专项整治活动和谈心谈话活动,紧贴教育发展,提醒谈话700余人次,增强队伍活力与干事创业的决心和信心,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学校建得好:惠及城区也惠及全市
“学校里有高高的教学楼、食堂,有大型的体育馆……每天一进校门,就可以闻到各种花香,这就是我的学校,我爱我的学校。”武冈市思源实验学校学生袁依宁用这样一段文字写出了她对学校的爱。去年秋季,她和班里的49名同学起从武冈城区各校分流过来,成为思源实验学校建校后的首批学生。
2018年秋季开学前,武冈市城区19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大班额、超大班额层出,66人以上超大班额达411个,占城区班级总数的52.62%;56人以上大班额共601个,占比城区班级总数76.95%。
为消除大班额,武冈市全面加强城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投人新建湖南师大武冈附中、思源实验学校等学校,而且还推进新东中心小学旧教学楼改扩建、利用原武冈师范校址新开办武冈市实验中学……目前武冈市已全部消除超大班额,剩余大班额252个,将于2020年秋季开学全面消除到位。
城区学校不挤了,农村学校也告别了薄弱。2015年,武冈市在全省率先启动“新薄改",累计投人5.6億元,全面完成了163所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工程,建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123所。
一校有一品:争创一流走向全国
光明小学成为邵阳市书法特色学校、红光小学成为全国青少年北斗科技实践活动推广示范学校、东方红小学成为湖南省音乐培训基地……翻开武冈教育的新篇章,“一校一品”成了各所学校的硬件体质完善后的发展风向标。
在去年公布的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特色学校名单中,湖南共有72所学校获得此称号,其中邵阳市4所,武冈市红光小学榜上有名。这是该校继2017年被授予“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优秀示范学校”和“湖南省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优秀示范学校”后取得的又一殊荣。
通过充分挖掘校本资源,红光小学以科学学科教学、少年宫兴趣小组活动为平台,在学生中大力开展科普活动与科学体验活动,提升了学生从小爱科学、爱自然的意识与探究实践能力,形成了浓厚的校园科普活动氛围。
职教助发展:扶贫更扶智
“学好一门技能、富裕一个家庭、带动一方经济”,按照这样的思路,武冈职业教育从本土出发,努力为全市“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服务。
1998年从武冈职业中专农经班毕业的戴祝春,毕业后去外地打过工、开过饭店,结婚生子后回到家乡,与家人联合创办了武冈市湾头桥和丰粮食蔬菜合作社,种植水稻800亩、蔬菜200亩。
近两年,戴祝春的合作社还参与到湾头桥镇的扶贫项目中,10多名劳动能;力较弱的本地贫困户来到合作社下地干活,通过劳作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用专业所学在家乡创业,比在外漂泊打工强多了!”戴祝春说。
同时,围绕全市已形成的卤菜、铜鹅、葛根等特色农业产业及食品加工、新型建材能源、机械制造等传统优势支柱产业,各职成学校加强相关专业和课程建设,努力实现“育人链”与“生产链”的无缝对接。大力发展的职成教育为武冈市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和转型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促进了全市经济发展,职成教育办学质量越来越高,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90%以上。
如今在武冈,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区,处处可见漂亮的校园、崭新的教学楼、装备齐全的功能室,孩子们在教室里放声朗读、在操场上尽情运动奔跑。在教育这张新名片上,武冈正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自己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