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效课堂模式摒弃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方法,满足新课标模式下学科教学的现实需要。
【关键词】:高效课堂 自主学习 有效教学
中国分类号:H191
新课程改革随之而来的高效课堂模式逐渐呈现在课堂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教”,还要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不仅要学,还要从听变成自主探究,用自己的观点和语言去处理、归纳自己所学的新知识。教师与学生建立互信的关系,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收获的知识才能更多 ,进步的更快。我认为高效课堂要注重以下几点:
一、备课时注重学情、有的放矢
高效课堂意味着在单位时间内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课堂教学要有正确的导向,教学目标要完符合教学大纲,在整体把握教材、理解教学目的的基础上,每位学生都能收获到知识。那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有充分的考虑和理念上更新,写教学目标的时候不能笼统的写一、二、三。备课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方案,也意味着课堂环节的多样化:任务探究、小组活动、课堂交流……。因此,设计教学环节时要达到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条理清晰,抓住切入点,要合理安排合适的思考时间、知识点获取数量、训练题量多少,使课堂更高效。教师做到精讲的关键就在于用尽量少的话语讲清课堂要点,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表达准确,哪怕是不多说一个“的”字,收放自如;对于简单的问题、学生能理解的,可以一句话代过,对于重点、难点,尤其是课堂上学生提出的疑点,教师要合理计算时间去精讲,讲清,讲到位。
二、课堂上鼓励学生敢于发言、深入浅出
教学效果检测之一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反馈形式之一就是课堂发言,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很多:教师提问、成果展示、小组间交流……,学生在课堂的上的发言多少影响着课堂的活跃程度,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老师既要让学生获得知识、吸收知识;又让学生敢想、有目的的做、理解所学的内容、在内心中得到感情上的交流。鼓励学生学会质疑、举一反三,及时有效的解决课堂上的问题。教师在总结归纳学生的发言后应在原有知识点的基础上多设置有深度和广度的内容,多提出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具有启发性、深刻性,专一性的问题;对于讨论激烈的问题,教师及时给予正确的、公正的解答;面对难于理解的问题,教师就灵活将问题化整为零,或转换提问方式,或改为小组讨论;对待学困生时给予深入浅出的解释;可以把一个参与意识差、不爱发言的学生与开朗、活泼的学生列为一组:对于所有学生而言多采用鼓励性的评价,不要怕说错:正是因为你的错误提醒了别人。激发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心理。学生发言的同时对教师来说也是一次教学重点、难点的自我检测过程。
三、设置灵活多变的课堂方式,合理布置练习(作业)
教师单纯的讲课本还不如让学生自学。教学过程中要设置多种课堂活动,采用多变的课堂方式:师生互动会营造有生机、有活力的课堂;学生走上讲台会把自己的才华展现给大家;板书的学生得到了一次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小组活动上所有学生会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其他人并与其交流。幻灯片、录音机、电视机等现代教育手段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化、形象化。多变的的课堂方式會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横向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实现教学方法的艺术化、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效果最优化。
从师生课堂交流的层面讲,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学生-教师间的广泛与密切的活动,学生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比如原定的课堂环节出现失误或偏差,不要在语言和表情上表达出来,通过短暂的权衡利弊下改变课堂方式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言行、人格、思维活动及课堂活动的身体力行都在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不仅体现在教学上,还能养成学生整体的课堂行为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创造力、性格形成以及情商。课堂上的提问、板书、答疑或是肢体语言都可以看作是除知识传递之外另一种交流方式。整个班级的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对教学过程、课堂方式以及效果等对教师作出客观的评价,教师也由此校正教学环节和课堂活动。
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只能对知识有大致的了解,需要习题(作业)来巩固新知,教师设计习题(作业)要考虑到新旧知识结合,优等生与学困生的兼顾,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题(作业)的有效性等等。教师在经过对习题(作业)的统计分析后,会有针对性的改变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
四、课后及时反思,注重人文情感
日常教学反思要从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行为等方面进行启思:教学目标是否顾及全体学生?教学环节或教学活动是否得到了预期效果?课堂活动是否恰当?师生交流是否到位?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情感如何?教师是否临危不乱?教学手段和所设问题是否得当?是否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备课……。课后反思也是自我提升的一个过程,即强调教师会教,又强调在教的同时进行自我学习,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调整和提高,增强了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师道德感。
高效课堂的前提是校园处处充满和谐,教师给予学生平等的爱,用真挚的情感把知识传输给学生,用平等、友好的心去感化学生。一次深入肺腑的交谈、一次化难为易的习题过程、一次因材施教的课堂演示,都能树立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找回学生的自信。学生也会因为一次心灵上的小交流把教师当成他心目中的朋友,不自觉的尊重老师、信任老师。因为只有爱才能感化世间一切,美好的心灵需要爱的抚慰,受伤的心需要爱去慰藉。
时至今日,新课程改革仍在进行,面对新的挑战,教师随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不但求教学的“长度”,还要求教学的“宽度”。才能快速的进入角色,从容不迫的适应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 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关键词】:高效课堂 自主学习 有效教学
中国分类号:H191
新课程改革随之而来的高效课堂模式逐渐呈现在课堂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教”,还要转变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不仅要学,还要从听变成自主探究,用自己的观点和语言去处理、归纳自己所学的新知识。教师与学生建立互信的关系,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收获的知识才能更多 ,进步的更快。我认为高效课堂要注重以下几点:
一、备课时注重学情、有的放矢
高效课堂意味着在单位时间内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课堂教学要有正确的导向,教学目标要完符合教学大纲,在整体把握教材、理解教学目的的基础上,每位学生都能收获到知识。那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有充分的考虑和理念上更新,写教学目标的时候不能笼统的写一、二、三。备课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学方案,也意味着课堂环节的多样化:任务探究、小组活动、课堂交流……。因此,设计教学环节时要达到围绕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条理清晰,抓住切入点,要合理安排合适的思考时间、知识点获取数量、训练题量多少,使课堂更高效。教师做到精讲的关键就在于用尽量少的话语讲清课堂要点,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表达准确,哪怕是不多说一个“的”字,收放自如;对于简单的问题、学生能理解的,可以一句话代过,对于重点、难点,尤其是课堂上学生提出的疑点,教师要合理计算时间去精讲,讲清,讲到位。
二、课堂上鼓励学生敢于发言、深入浅出
教学效果检测之一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反馈形式之一就是课堂发言,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很多:教师提问、成果展示、小组间交流……,学生在课堂的上的发言多少影响着课堂的活跃程度,同时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老师既要让学生获得知识、吸收知识;又让学生敢想、有目的的做、理解所学的内容、在内心中得到感情上的交流。鼓励学生学会质疑、举一反三,及时有效的解决课堂上的问题。教师在总结归纳学生的发言后应在原有知识点的基础上多设置有深度和广度的内容,多提出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具有启发性、深刻性,专一性的问题;对于讨论激烈的问题,教师及时给予正确的、公正的解答;面对难于理解的问题,教师就灵活将问题化整为零,或转换提问方式,或改为小组讨论;对待学困生时给予深入浅出的解释;可以把一个参与意识差、不爱发言的学生与开朗、活泼的学生列为一组:对于所有学生而言多采用鼓励性的评价,不要怕说错:正是因为你的错误提醒了别人。激发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心理。学生发言的同时对教师来说也是一次教学重点、难点的自我检测过程。
三、设置灵活多变的课堂方式,合理布置练习(作业)
教师单纯的讲课本还不如让学生自学。教学过程中要设置多种课堂活动,采用多变的课堂方式:师生互动会营造有生机、有活力的课堂;学生走上讲台会把自己的才华展现给大家;板书的学生得到了一次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小组活动上所有学生会把自己的想法分享给其他人并与其交流。幻灯片、录音机、电视机等现代教育手段把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化、形象化。多变的的课堂方式會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横向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实现教学方法的艺术化、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效果最优化。
从师生课堂交流的层面讲,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学生-教师间的广泛与密切的活动,学生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比如原定的课堂环节出现失误或偏差,不要在语言和表情上表达出来,通过短暂的权衡利弊下改变课堂方式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的言行、人格、思维活动及课堂活动的身体力行都在影响着学生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不仅体现在教学上,还能养成学生整体的课堂行为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创造力、性格形成以及情商。课堂上的提问、板书、答疑或是肢体语言都可以看作是除知识传递之外另一种交流方式。整个班级的学生作为一个整体对教学过程、课堂方式以及效果等对教师作出客观的评价,教师也由此校正教学环节和课堂活动。
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只能对知识有大致的了解,需要习题(作业)来巩固新知,教师设计习题(作业)要考虑到新旧知识结合,优等生与学困生的兼顾,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题(作业)的有效性等等。教师在经过对习题(作业)的统计分析后,会有针对性的改变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
四、课后及时反思,注重人文情感
日常教学反思要从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行为等方面进行启思:教学目标是否顾及全体学生?教学环节或教学活动是否得到了预期效果?课堂活动是否恰当?师生交流是否到位?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情感如何?教师是否临危不乱?教学手段和所设问题是否得当?是否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备课……。课后反思也是自我提升的一个过程,即强调教师会教,又强调在教的同时进行自我学习,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调整和提高,增强了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师道德感。
高效课堂的前提是校园处处充满和谐,教师给予学生平等的爱,用真挚的情感把知识传输给学生,用平等、友好的心去感化学生。一次深入肺腑的交谈、一次化难为易的习题过程、一次因材施教的课堂演示,都能树立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找回学生的自信。学生也会因为一次心灵上的小交流把教师当成他心目中的朋友,不自觉的尊重老师、信任老师。因为只有爱才能感化世间一切,美好的心灵需要爱的抚慰,受伤的心需要爱去慰藉。
时至今日,新课程改革仍在进行,面对新的挑战,教师随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不但求教学的“长度”,还要求教学的“宽度”。才能快速的进入角色,从容不迫的适应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 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