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苍茫的内蒙古草原敞开胸怀,深情地拥抱朝阳和朝阳中缓缓降落的中国第一位航天員。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自己的航天员送入太空并成功返回的国家。
39年前的同一天,一朵从西北大漠深处腾空而起的蘑菇云,同样震惊了世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就在原子弹爆炸成功的第三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实验成功。三年之后,一曲响彻环宇的“东方红”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从此,一个孕育了“飞天”传说的浪漫国度,一个诞生了四大发明的文明古国,一个曾饱经沧桑的东方大国,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屹立于国际舞台。
回眸从“两弹一星”到今天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一次次托举起我们这个民族尊严与自豪的是这样一种精神:爱国、奉献,自强、创新,团结、协同。正是这种精神,先后孕育形成了我国伟大的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它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的智慧与心血,记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的探索与实践,体现着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的理想与追求,推动着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
1999年9月18日,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汀泽民同志说:“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在为‘两弹一星’事业进行的奋斗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
回眸从“两弹一星”到今天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一次次托举起我们这个民族尊严与自豪的是这样一种精神:爱国、奉献,自强、创新,团结、协同。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两弹一星”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他指出:“发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东风精神’,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追求卓越,扎根大漠,报效祖国和人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关键在于有效发挥人的积极性,要发扬光大‘两弹一星’精神,形成良好精神面貌。”在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和“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并就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加快航天强国建设向广大航天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以航天人为代表的广大科技工作者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科技高峰,努力为早日实现航天梦、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树立建设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严峻的国际局势。为了反对美国的核讹诈,毛泽东主席强调指出:“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仅要有更多的飞机大炮,还要有原子弹。”陈毅同志也说:“我这个外交部长的腰杆还不太硬,你们把原子弹、导弹搞出来了,我的腰杆就硬了。”聂荣臻元帅说:“为了摆脱我国一个世纪以来经常受帝国主义欺凌压迫的局面,我们必须搞出原子弹,以便在我国遭受敌人核武器袭击时,有起码的还击手段,同时还可以带动我国许多现代化科学技术向前发展。”在祖国和人民的召唤下,一大批海外科学家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其中许多专家成为航天事业的奠基者和带头人,钱学森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说:“我是中华民族子孙,我是钱氏家族的后代,我的根在中国,中国是生我养我的土地,我只图报答她。”这样,一批享誉世界的著名科学家,在祖国需要面前,毅然决然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实现了报效祖国的夙愿,打开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大门,迎来中国航天新时代。这一切都源于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们对祖国的热爱和赤诚。
中国航天的成功不是空中楼阁,在这一次次光芒四射的成功背后,包含着国家对航天事业的高度重视,也包含着千千万万个航天人报效祖国而付出的艰辛。我国的航天科技工业从她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肩负起航天报国的历史重任,引领祖国不断发展壮大,推动航天事业不断创新图强。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牢记“航天报国”的崇高使命,饱含“航天报国”的爱国情怀,把航天事业作为报效祖国的舞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殚精竭虑,忘我工作,贡献自己的聪明与智慧、心血与汗水,所谓“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说的就是中国航天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史就是航天工作者一部可歌可泣、光耀千秋的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奉献史。
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进取意识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国航天人不怕困难、知难而进、不懈求索、勇于创新的真实写照。航天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具有探索性、艰巨性、创造性的特点。每个领域都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每做一项工作都有可能遇到“拦路虎”。为了满足航天高技术的需求,航天人必须在理论和技术上不断探索。要探索,要完成艰巨的任务,就必须以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新的方法,创造性地进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所作为。有所突破。抱残守缺、墨守成规只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这就要求航天工作者必须具有不怕艰险、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
1960年6月,苏联方面突然单方面撕毁援助协定,撤走了在华全部专家,这一举动激发了我们独立自主造原子弹的决心。毛泽东同志号召:“自己动手,从头做起来,准备用8年时间,拿出自己的原子弹!”我国科研工作者在经济落后、工业和科研基础薄弱,资金、设备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实践证明:一项项关键技术的突破,一道道科学难题的破解,一个个辉煌成就的取得,无一不是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精神的最好体现,无一不是航天工作者开拓进取、勇往直前英雄气概的最好体现。
发扬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科学求实、严肃认真是航天事业科学发展的管理基础。在航天事业创建初期,周恩来总理就提出了“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十六字方针”。这“十六字方针”始终影响着中国航天人。 航天是个特殊的“三高”行业:高投入带来高产出,更伴随着高风险。每一个航天型号产品都是由数以万计的元器件、零部件构成的整体,即便是一个小小的螺丝钉、一个焊点出了问题,甚至一个细微的多余物存在,都将导致整个任务的失败。
航天产品的特殊使用价值给了航天人共同的价值取向,那就是时刻把航天产品的质量视为生命。航天工作者以极其认真、极其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行程序、每一个部件,胆大心细,精益求精,数十年如一日。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到月球探测、火星探测,中国梦不断向深空延伸……一次次堪称完美的表现源于每一名普通航天人精益求精的自我要求,源于他们臻于至善的价值追求。正是有了航天人坚守“严、慎、细、实”和“以围为重”的优秀品格,“安全性,也永远在改进的路上”,才让中华民族的航天梦、强国梦在一步步走向现实。
创新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举国体制
同舟共济、团结协作是“两弹一星”工程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据统计,共有26个部、委(院)和20個省(区、市)的近千家工厂、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联合起来,拧成一股绳,形成了规模空前的大协作体系,共同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进行科技攻关、设备制造和材料生产,解决了近千项重大课题。可以说,每一次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卫星的试验所取得的成功,都是全国大力协同、集智攻关的结果。
我国“两弹一星”工程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取得历史性突破,靠的是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力量、集体的奋斗,靠的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靠的是社会主义大协作,靠的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爆炸,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而中国只用了2年多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从原子弹到氢弹这两个发展阶段的跨越。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核科技进入了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它大大加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防力量。同一时期,我国的导弹研制也取得重要突破,先后成功发射了常规导弹和核导弹。在导弹和卫星的研制中所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案,在许多方面跨越了传统的技术阶段。参加“两弹一星”工程的各个单位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觉服从大局,群策群力,坚持统一指挥和调度,有困难共同克服,有问题共同解决,有风险共同承担,齿轮咬合般的全国大协作汇聚成了强大的力量。数以万计的材料只要一声令下,前一天还在生产车间,第二天就已送至总装车间,携手共赴天际。
可以肯定地说,没有科技人员协同攻关,没有其他行业全力支持,没有前线后方人员的坚守岗位、履行职责、团结协作、众志成城,就没有“两弹一星”的成功,中国航天事业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辉煌。比利时空间信息中心资深研究员泰奥·皮拉尔曾说,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靠的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团结,这是欧洲和美国所无法企及的。“两弹一星”工程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凝聚成一股气势磅礴的强大合力,创造出震撼世界的辉煌业绩。
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科学研究需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研制核武器更是要长期隐姓埋名,几乎与世隔绝,这就要求研制者们能够心有大我,淡泊名利,自觉地把个人价值与国家需要、民族命运结合起来,甘当无名英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中国航天人60多年征程中表现出来的最可贵的品质之一。航天事业是一个壮围威、扬军威、振民心的伟大事业,同时又是一项十分艰苦、非常复杂、风险极大的事业。在这些成就的背后,是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勤勤恳恳、尽职尽责、以苦为乐以及常年的超负荷工作,他们默默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困难和压力,不计个人得失,不求名利地位,甘当无名英雄。
千千万万献身航天科技事业的幕后英雄,人们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他们的名字,永远也看不到他们欣慰的笑靥,但正是他们共同铸就了共和围“神箭”,共同托起了华夏“神舟”。有航天人说:“看到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在我们手中一天天变为现实,这样的自豪与喜悦哪里是金钱能够衡量的!”在谈及航天人和家庭的关系时,“理解”成了家属口中的高频词。他们淡泊名利,用默默耕耘和无私奉献诠释着一心为围的赤子情,成就中国航天事业不断攀上新高度。
中国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意志和杰出智慧,铸就了伟大的“两弹”精神。同时,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也成为中国人托起飞天梦、助推航天强国建设的不竭动力源泉。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航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互交融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食粮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看得见、摸得着、有说服力的参照系。当前,我们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前进。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就要不断赋予“两弹一星”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将“两弹一星”精神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样本之一,将“两弹一星”精神作为新型举国体制的实践样本之一,把“两弹一星”精神作为当代中国建设航天强国、实现航天梦的崇高精神力量,擎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单位: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39年前的同一天,一朵从西北大漠深处腾空而起的蘑菇云,同样震惊了世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就在原子弹爆炸成功的第三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实验成功。三年之后,一曲响彻环宇的“东方红”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从此,一个孕育了“飞天”传说的浪漫国度,一个诞生了四大发明的文明古国,一个曾饱经沧桑的东方大国,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屹立于国际舞台。
回眸从“两弹一星”到今天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一次次托举起我们这个民族尊严与自豪的是这样一种精神:爱国、奉献,自强、创新,团结、协同。正是这种精神,先后孕育形成了我国伟大的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它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的智慧与心血,记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的探索与实践,体现着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的理想与追求,推动着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
1999年9月18日,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汀泽民同志说:“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在为‘两弹一星’事业进行的奋斗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
回眸从“两弹一星”到今天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一次次托举起我们这个民族尊严与自豪的是这样一种精神:爱国、奉献,自强、创新,团结、协同。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两弹一星”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他指出:“发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东风精神’,以民族复兴为己任,追求卓越,扎根大漠,报效祖国和人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关键在于有效发挥人的积极性,要发扬光大‘两弹一星’精神,形成良好精神面貌。”在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和“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并就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加快航天强国建设向广大航天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以航天人为代表的广大科技工作者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科技高峰,努力为早日实现航天梦、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树立建设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面临严峻的国际局势。为了反对美国的核讹诈,毛泽东主席强调指出:“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仅要有更多的飞机大炮,还要有原子弹。”陈毅同志也说:“我这个外交部长的腰杆还不太硬,你们把原子弹、导弹搞出来了,我的腰杆就硬了。”聂荣臻元帅说:“为了摆脱我国一个世纪以来经常受帝国主义欺凌压迫的局面,我们必须搞出原子弹,以便在我国遭受敌人核武器袭击时,有起码的还击手段,同时还可以带动我国许多现代化科学技术向前发展。”在祖国和人民的召唤下,一大批海外科学家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其中许多专家成为航天事业的奠基者和带头人,钱学森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说:“我是中华民族子孙,我是钱氏家族的后代,我的根在中国,中国是生我养我的土地,我只图报答她。”这样,一批享誉世界的著名科学家,在祖国需要面前,毅然决然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实现了报效祖国的夙愿,打开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大门,迎来中国航天新时代。这一切都源于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们对祖国的热爱和赤诚。
中国航天的成功不是空中楼阁,在这一次次光芒四射的成功背后,包含着国家对航天事业的高度重视,也包含着千千万万个航天人报效祖国而付出的艰辛。我国的航天科技工业从她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肩负起航天报国的历史重任,引领祖国不断发展壮大,推动航天事业不断创新图强。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牢记“航天报国”的崇高使命,饱含“航天报国”的爱国情怀,把航天事业作为报效祖国的舞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殚精竭虑,忘我工作,贡献自己的聪明与智慧、心血与汗水,所谓“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说的就是中国航天人。新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史就是航天工作者一部可歌可泣、光耀千秋的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奉献史。
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进取意识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国航天人不怕困难、知难而进、不懈求索、勇于创新的真实写照。航天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具有探索性、艰巨性、创造性的特点。每个领域都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每做一项工作都有可能遇到“拦路虎”。为了满足航天高技术的需求,航天人必须在理论和技术上不断探索。要探索,要完成艰巨的任务,就必须以新的观念、新的思维、新的方法,创造性地进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所作为。有所突破。抱残守缺、墨守成规只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这就要求航天工作者必须具有不怕艰险、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
1960年6月,苏联方面突然单方面撕毁援助协定,撤走了在华全部专家,这一举动激发了我们独立自主造原子弹的决心。毛泽东同志号召:“自己动手,从头做起来,准备用8年时间,拿出自己的原子弹!”我国科研工作者在经济落后、工业和科研基础薄弱,资金、设备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实践证明:一项项关键技术的突破,一道道科学难题的破解,一个个辉煌成就的取得,无一不是勇于登攀、敢于超越精神的最好体现,无一不是航天工作者开拓进取、勇往直前英雄气概的最好体现。
发扬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科学求实、严肃认真是航天事业科学发展的管理基础。在航天事业创建初期,周恩来总理就提出了“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十六字方针”。这“十六字方针”始终影响着中国航天人。 航天是个特殊的“三高”行业:高投入带来高产出,更伴随着高风险。每一个航天型号产品都是由数以万计的元器件、零部件构成的整体,即便是一个小小的螺丝钉、一个焊点出了问题,甚至一个细微的多余物存在,都将导致整个任务的失败。
航天产品的特殊使用价值给了航天人共同的价值取向,那就是时刻把航天产品的质量视为生命。航天工作者以极其认真、极其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行程序、每一个部件,胆大心细,精益求精,数十年如一日。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到月球探测、火星探测,中国梦不断向深空延伸……一次次堪称完美的表现源于每一名普通航天人精益求精的自我要求,源于他们臻于至善的价值追求。正是有了航天人坚守“严、慎、细、实”和“以围为重”的优秀品格,“安全性,也永远在改进的路上”,才让中华民族的航天梦、强国梦在一步步走向现实。
创新同舟共济、团结协作的举国体制
同舟共济、团结协作是“两弹一星”工程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据统计,共有26个部、委(院)和20個省(区、市)的近千家工厂、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联合起来,拧成一股绳,形成了规模空前的大协作体系,共同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进行科技攻关、设备制造和材料生产,解决了近千项重大课题。可以说,每一次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卫星的试验所取得的成功,都是全国大力协同、集智攻关的结果。
我国“两弹一星”工程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取得历史性突破,靠的是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力量、集体的奋斗,靠的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靠的是社会主义大协作,靠的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爆炸,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而中国只用了2年多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从原子弹到氢弹这两个发展阶段的跨越。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核科技进入了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它大大加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防力量。同一时期,我国的导弹研制也取得重要突破,先后成功发射了常规导弹和核导弹。在导弹和卫星的研制中所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案,在许多方面跨越了传统的技术阶段。参加“两弹一星”工程的各个单位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觉服从大局,群策群力,坚持统一指挥和调度,有困难共同克服,有问题共同解决,有风险共同承担,齿轮咬合般的全国大协作汇聚成了强大的力量。数以万计的材料只要一声令下,前一天还在生产车间,第二天就已送至总装车间,携手共赴天际。
可以肯定地说,没有科技人员协同攻关,没有其他行业全力支持,没有前线后方人员的坚守岗位、履行职责、团结协作、众志成城,就没有“两弹一星”的成功,中国航天事业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辉煌。比利时空间信息中心资深研究员泰奥·皮拉尔曾说,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靠的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团结,这是欧洲和美国所无法企及的。“两弹一星”工程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凝聚成一股气势磅礴的强大合力,创造出震撼世界的辉煌业绩。
发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科学研究需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研制核武器更是要长期隐姓埋名,几乎与世隔绝,这就要求研制者们能够心有大我,淡泊名利,自觉地把个人价值与国家需要、民族命运结合起来,甘当无名英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中国航天人60多年征程中表现出来的最可贵的品质之一。航天事业是一个壮围威、扬军威、振民心的伟大事业,同时又是一项十分艰苦、非常复杂、风险极大的事业。在这些成就的背后,是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勤勤恳恳、尽职尽责、以苦为乐以及常年的超负荷工作,他们默默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困难和压力,不计个人得失,不求名利地位,甘当无名英雄。
千千万万献身航天科技事业的幕后英雄,人们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他们的名字,永远也看不到他们欣慰的笑靥,但正是他们共同铸就了共和围“神箭”,共同托起了华夏“神舟”。有航天人说:“看到中华民族的飞天梦在我们手中一天天变为现实,这样的自豪与喜悦哪里是金钱能够衡量的!”在谈及航天人和家庭的关系时,“理解”成了家属口中的高频词。他们淡泊名利,用默默耕耘和无私奉献诠释着一心为围的赤子情,成就中国航天事业不断攀上新高度。
中国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意志和杰出智慧,铸就了伟大的“两弹”精神。同时,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也成为中国人托起飞天梦、助推航天强国建设的不竭动力源泉。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航天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互交融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食粮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看得见、摸得着、有说服力的参照系。当前,我们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奋勇前进。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就要不断赋予“两弹一星”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将“两弹一星”精神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样本之一,将“两弹一星”精神作为新型举国体制的实践样本之一,把“两弹一星”精神作为当代中国建设航天强国、实现航天梦的崇高精神力量,擎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单位: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