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大脑的情感边缘系统部分是通向持久记忆的大门,所以激发情感,会把你刚学到的东西融入到记忆中去。教师的任务之一是如何创设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与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自主学习”是生物学科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关键词】 初中生物;情境教学;积极探究
罗杰斯认为,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在合适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体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释放出来的,但是这种潜能需要激发,有时连你自己也想象不到你的能力是如此的神奇。由此,围绕如何营造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以知识为载体,以情境为契机,以情感投入为追求,进而培养学生长久的学习动机与兴趣的问题,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情境
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观念的重要方面,课堂交流的流畅取决于教师对教学情境的确立是否民主,调整好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活动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情境中开始。教师平易近人,亲切和蔼,真诚耐心,以欣赏的眼光关注每一位学生,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指点学生方法,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对学生的新见解,新思路不要轻易否定,即使否定也一定要找出其中的合理部分加以肯定。以保护学生的学习信心。对学生的新观点和不同意见教师要虚心容纳和接受。只有当学生不把你当成教师的时候,你才会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才会成为真正的教师,在这种情与情交融,心与心相通,教与学相长的情境中,学生才会由一个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学生的主体意识才会有形成的土壤和生长的养分,学生才会真正获得解放,自由、自觉地进入教学情境。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善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在课堂上要做一个平等的信息传播者,要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告诉学生要敢于接受挑战,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三、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冲动
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确定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教师先讲了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一个人拿着点燃的蜡烛到地窖内去取红薯,不料刚到窖底,蜡烛就熄灭了,重试了几次结果都一样。紧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地窖内没有风,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学生们争先恐后回答:“地窖内缺少氧气。”“地窖内二氧化碳太多。”教师追问:“地窖内的氧气哪里去了?”“被红薯吸收了。”“二氧化碳又是从哪里来的?”“红薯释放出来的。”“红薯为什么会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呢?”通过上述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同学们产生了迫切知道真相的心理,于是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四、创设乐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情感投入
生物学具有独特而深刻的美育功能。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外在自然美,如生物的形态、结构、色泽、运动之美;基因表达的有序性,细胞内各种代谢活动的协调性,生物体内环境的稳态,种群间的协调进化等生物界各个层次上的关联性、多样性和统一性而产生的内在和谐美,领悟生物科学理论或模型的科学美,如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简明、和谐、流畅和对称之美;遗传规律的逻辑美,科学术语的简约美;让学生感受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表现出的人格美,如敢于怀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谦逊的品格,合作的精神,大胆的想象,严谨的方法,奇妙的灵感等。挖掘知识内在的趣味性,设计教学语言和行为的趣味性,创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投入。以知识内容的新奇,实验操作的新奇,前沿科技发展的新奇,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神奇,满足学生追求新奇的心理。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形象、生动、鲜明的特点,根据教学要求适时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究心理,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及过程产生强烈的兴趣需要,从而形成主动、兴奋的学习心态。
以情动情,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于转移,常常会把对学科教师的好感转移到学习兴趣中,因此教师的内在人格力量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催化剂。课堂教学中教师精神饱满,乐观向上,激情飞扬,热爱学生,欣赏学生的一言一行,甚至是幼稚的想法,都将进入学生的视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五、创设成功情境,使学生乐于探究
中学生都有成才的心理需求,教师对一切学生要多多加以鼓励,切忌说“没出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给人以扬长避短的机会,提问时要求学生举手,尽量不要提问那些上课走神,不注意听讲的学生,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不同难度的问题,回答正确后给予适当的鼓励,即使回答不正确也要给予评价,指出其合理的部分与错误的原因,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热情受到冷落。这样会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都乐于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多给学生一次成功的机会,也许就多了一位未来的科学家。因为一次成功的体验,可以激发起学生千百次成功的欲望,这种强大的动力来自于学生的内心,正是我们课堂教学孜孜以求的效果。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利的教学情境,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是激发维持学生长久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初中生物;情境教学;积极探究
罗杰斯认为,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在合适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体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释放出来的,但是这种潜能需要激发,有时连你自己也想象不到你的能力是如此的神奇。由此,围绕如何营造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以知识为载体,以情境为契机,以情感投入为追求,进而培养学生长久的学习动机与兴趣的问题,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情境
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观念的重要方面,课堂交流的流畅取决于教师对教学情境的确立是否民主,调整好师生关系,使课堂教学活动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情境中开始。教师平易近人,亲切和蔼,真诚耐心,以欣赏的眼光关注每一位学生,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指点学生方法,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对学生的新见解,新思路不要轻易否定,即使否定也一定要找出其中的合理部分加以肯定。以保护学生的学习信心。对学生的新观点和不同意见教师要虚心容纳和接受。只有当学生不把你当成教师的时候,你才会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才会成为真正的教师,在这种情与情交融,心与心相通,教与学相长的情境中,学生才会由一个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学生的主体意识才会有形成的土壤和生长的养分,学生才会真正获得解放,自由、自觉地进入教学情境。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善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在课堂上要做一个平等的信息传播者,要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告诉学生要敢于接受挑战,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三、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冲动
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确定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设置悬念,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教师先讲了这样一则小故事:有一个人拿着点燃的蜡烛到地窖内去取红薯,不料刚到窖底,蜡烛就熄灭了,重试了几次结果都一样。紧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地窖内没有风,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学生们争先恐后回答:“地窖内缺少氧气。”“地窖内二氧化碳太多。”教师追问:“地窖内的氧气哪里去了?”“被红薯吸收了。”“二氧化碳又是从哪里来的?”“红薯释放出来的。”“红薯为什么会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呢?”通过上述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同学们产生了迫切知道真相的心理,于是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四、创设乐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情感投入
生物学具有独特而深刻的美育功能。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外在自然美,如生物的形态、结构、色泽、运动之美;基因表达的有序性,细胞内各种代谢活动的协调性,生物体内环境的稳态,种群间的协调进化等生物界各个层次上的关联性、多样性和统一性而产生的内在和谐美,领悟生物科学理论或模型的科学美,如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简明、和谐、流畅和对称之美;遗传规律的逻辑美,科学术语的简约美;让学生感受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表现出的人格美,如敢于怀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谦逊的品格,合作的精神,大胆的想象,严谨的方法,奇妙的灵感等。挖掘知识内在的趣味性,设计教学语言和行为的趣味性,创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投入。以知识内容的新奇,实验操作的新奇,前沿科技发展的新奇,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神奇,满足学生追求新奇的心理。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形象、生动、鲜明的特点,根据教学要求适时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究心理,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及过程产生强烈的兴趣需要,从而形成主动、兴奋的学习心态。
以情动情,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于转移,常常会把对学科教师的好感转移到学习兴趣中,因此教师的内在人格力量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催化剂。课堂教学中教师精神饱满,乐观向上,激情飞扬,热爱学生,欣赏学生的一言一行,甚至是幼稚的想法,都将进入学生的视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五、创设成功情境,使学生乐于探究
中学生都有成才的心理需求,教师对一切学生要多多加以鼓励,切忌说“没出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给人以扬长避短的机会,提问时要求学生举手,尽量不要提问那些上课走神,不注意听讲的学生,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不同难度的问题,回答正确后给予适当的鼓励,即使回答不正确也要给予评价,指出其合理的部分与错误的原因,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热情受到冷落。这样会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都乐于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多给学生一次成功的机会,也许就多了一位未来的科学家。因为一次成功的体验,可以激发起学生千百次成功的欲望,这种强大的动力来自于学生的内心,正是我们课堂教学孜孜以求的效果。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利的教学情境,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是激发维持学生长久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