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的开放之路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8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4月14日上午9时15分,年轻的中国空军某飞行团团长王乐,与他的战友李福,穿好了抗荷服,在位于法国东南部风景秀丽的奥朗日115空军基地,登上了法制幻影-2000B多用途战斗机。他俩将分头与法国飞行员同乘战机,在异国36000英尺的高空进行“一对一”的自由空战。
  与王乐同架飞机的是法国空军大队长Juss,与李福同机的是法国飞行员Deadly。一切准备就绪,两架飞机准时起飞。一场空中自由搏击,在没有任何预先协同的情况下展开了。
  空域中,两架飞机相向靠近,控制战机的Juss迅速把油门推到全加力位置,下降高度进入急俯冲,到达对方下视盲区,欲躲避对方的目视与雷达发现。Juss将飞机拉起,进入太阳方向。李福所乘战机发现雷达目标丢失后,进入目视搜索,突然一个巨大的黑影从他们左侧出现,像一条巨鲸跃出海面。由于相距非常近,李福感到从未有过的压迫感,他立刻判断出对方想占据高度优势,前舱飞行员迅速左转,意图置尾,占据主动,但为时已晚,王乐所乘战机构成了射击条件。这个回合,王乐方险胜。
  如此完全自主与高度刺激的空中对决,令王乐体验到法国人的自由风格与冒险精神,也体验到异国空军训练的难度与强度。落地后,坐在前舱的Juss回头冲王乐笑着竖起了大拇指。
  回到北京,在空军总部的宾馆里,王乐与记者在交流中深有感触:“走出去,才发现外军的组训模式与训练理念有着鲜明的特点,令我们感受到强烈的冲击和碰撞。此次收获的不仅是阅历,还有开阔的视野与新的感悟。”
  
  “作为一支正在崛起的大国空军,我们需要在国际上展示自己的存在价值,游离于国际体系之外,我们的发展和存在就无从体现,国际交流的模式不仅仅是学习与走访,还要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在参与中体现我们的价值,从而提升大国空军的形象。”
  正如王乐所说,如今,战略空军的显著特征是外向型与开放型。新时期对空军的历史使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维护国家利益,在国际环境下实现联合作战的理念,树立大国空军的责任意识,担负更多的国际义务,来协助并参与维护世界和平,是任何一个大国空军必经之路。如此,我们必须懂得面向世界、走出国门的意义所在。
  挑战极限的飞行
  任何事物的改革与发展,关键是机制和管理模式的转变,这种转变是需要借鉴先进的理念和模式,学习先进的机制和体制,需要深层次的技术与人才的交流,更需要以一个开放的思维去消化和吸收已经成熟的成果体系,这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中国空军在转型初期同样如此。
  1991年,中国空军第一次歼-10试飞员会议召开,共有来自作战部队和试飞部队的18名飞行精英参加。其中有一名叫徐勇凌的飞行员,强烈渴望能够前往俄罗斯接受试飞员培训。
  梦想终于成真。1993年10月24日,徐勇凌与同行踏上了前往俄罗斯的征程。
  到达莫斯科机场已是深夜,出港大厅顶棚是黑压压的钢铁结构,俄罗斯海关生硬的语气还有那种冷冰冰的严格盘查,令他内心升起一丝压抑感。他有一种预感,等待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将会是完全严格而陌生的挑战。
  果不其然,徐勇凌第一次飞苏-27飞机,就领教了俄罗斯人剽悍的作风与过硬的飞行技术。起飞后,他按照国内飞仪表的动作精细柔和地操纵着飞机,没想到后舱的教员突然压杆打在他的大腿内侧,耳机里传来教官的呐喊:you are fighter(你是一个战斗机飞行员)!
  在以后的飞行中,他逐渐适应了俄罗斯教官的泼辣风格和高超的驾驶技术,连续过载7g的方块筋斗,载荷把脖子都压弯了,倒飞跃升中,整个人都倒扣过来顶在了座舱盖上,高度100米通场,然后在跑道上空突然做一个筋斗后直接着陆。
  这种挑战极限的飞行,在当时国内,徐勇凌想都不敢想。有一段时间,他甚至恐惧飞机。但那种紧张而刺激的生活并未离他而去。
  有一天,天空中飘着鹅毛大雪,能见度不足1000米,俄罗斯人居然驾机起飞,着陆时已经是夜里,在覆盖着雪的跑道上着陆,他亲眼看见俄罗斯试飞员把一架拉-39飞机开到了跑道外的雪地里,然后拖出,第二天继续升空。
  在这种异常状态下学习试飞,徐勇凌慢慢开始融合自我。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一边练飞行,一边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
  俄罗斯的试飞技术是世界上顶尖的,他们拥有一流的试飞员和试飞员培训机构。他记得第一堂课是讲述飞机的性能,教官是一位有着丰富试飞经验的教员,曾经参加过无数的风险试飞项目。一上来,教官就在黑板上写了一个流场压力公式,这个公式他们从来没有见过,更不要说理解。徐勇凌就先记下来,然后再慢慢消化。他利用课余时间,把所有笔记重新抄写一遍。在上理论课时,先是在教室里把飞机的座舱图临摹下来,回到宿舍后再将草图变成规整的图纸。直到离开俄罗斯的前一天,终于完成了所有课程,他从俄罗斯带回了整整10大本讲义和200万字的学习笔记,这份宝贵的资料对他回国后的试飞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如今,已经是国际试飞员的徐勇凌,在谈到那次出国培训时,深有感触地说:“依托外军技术优势与教育资源培养我空军现代化建设的急需人才,不仅可以快速造就一大批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掌握现代技术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而且能够成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一股重要力量,在空军建设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像种子一样
  空军属于高技术军种,尖端技术的应用不断推进,新的理念和作战样式不断推出,中国空军要实现向大国空军转型,需要与国际接轨。因此,国际交流与军事交往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空军急需引进一大批先进的武器装备,又一次进入务实性对外军事交往的重要阶段,人才的培养成为当务之急,外训成为一条有效的捷径。
  现任空军工程大学导弹学院发射工程系电力自动化教研室主任程培源,有幸成为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空军引进第三代新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第一批出国参加培训的留学人员之一。
  1992年11月8号,两架图-154飞机从北京一军用机场起飞。机内载着150多名从空军院校、基地和科研单位精挑细选出来的导弹工程技术人员。他们此行目的是前往俄罗斯进行为期半年的新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培训。结束后,他们将承担起中国空军经历几十年后,再次引进的某新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教材编译、理论教学、培训及实际操作等工作。
  飞机先降落在位于莫斯科周边的弗拉基米尔市,放下12名学习三坐标雷达专业的技术人员。下午3时,飞机再次起飞,前往圣彼得堡。程培源和来自不同单位、不同专业的年轻人将在俄罗斯防空军培训中心外训楼,接受理论与操作培训。
  冬天的圣彼得堡,最低气温零下30多摄氏度。那时只有25岁的程培源,还是一个刚刚毕业两年的年轻教员。他每天踏着厚厚积雪,往返于教室与宿舍之间。
  程培源学的是电源专业,上午进行完理论培训,下午就到兵器场地进行实装操作。所学的课程有电设备概述、电源设备原理、配电车设备原理、武器系统战术和与本专业相关的课程。经过5个多月的培训,他们完成了实弹打靶训练,两发两中。至此,他们已经完全掌握了新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理论与操作能力。
  1993年4月,与程培源一起受训回国的另外11名空军导弹学院教员,又赶到刚刚引进新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北空导弹某师。他们将承担起中国空军首批新型地空导弹系统引进后,部队使用与维护的理论、操作培训任务。当年8月,新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完成交接配发部队,校装、验装、培训,程培源与回国的同事又进入理论与操作的指导。11月,首批4套新引进的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圆满完成了驻训打靶任务。
  完成任务回到学院,这12名年轻的技术骨干被分流到各专业教研室,在没有任何资料可借鉴的情况下,他们又着手学院教材、资料、图册和学习笔记翻译整理工作,经过两年多努力,1995年3月,空军导弹学院正式出版第三代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教材。1995年9月,学院在本科班开设了新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专业。经过一年的专业课程学习,1996年首批学习新型地空导弹武器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分到一线部队。
  这批教员经过国外的系统培训,回国后就像种子一样,不断生根、发芽,壮大。
  开放的大国空军
  在2009年庆祝中国空军成立60周年活动中,中国空军举办的以“超越、展望、合作”为主题的“和平与发展国际论坛”和“空军武器装备展”,让来自30多个国家的空军首脑与代表零距离接触中国空军最新的武器装备,交流各国空军的理念与经验,让世人的眼光为之一亮。人们意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空军在大力推进战略转型进程中,在对外军事交往上,又有了更新的理念和思路。
  2008年5月14日,法国中校飞行员瓦伊斯与拉伊尔千里迢迢从法国飞到北京。经过短暂的休息,这两名代表着法国空军飞行较高水平的战斗机大队大队长,怀着好奇与期待的心情,又踏上了开往徐州的列车。
  他们是受中国空军邀请来华驻训的,他们将在空军航空兵某训练基地,与中国空军飞行员同驾战机,进行特技、编队和战术动作飞行。
  5月17日下午2时30分,这两名法国飞行员与中国飞行员一起来到了机场,试装后短暂的座舱实习,他们与中国空军飞行员一起接受指挥员课目下达。
  开车,滑行,飞机冲出跑道,飞向天际。
  通过这次驻训,两名法国飞行员对中国空军部队的组织编制、指挥体制、训练方式、飞机技术指标及其战术性能均有了解,对中国飞行员的素质和技术留下了深刻印象。
  时隔5个月,2008年10月12日,中国空军组成飞行员代表团前往法国驻训,空军某训练基地飞行员于海涛和郭卫东与法国飞行员一同驾幻影-2000B战斗机。此次单机飞行,中国两位飞行员体验到法国空军飞行员自主准备、自主飞行、按实战需要培养飞行员独立决策的能力,为战斗而飞行,追求以最短的时间改变飞行状态等特点。这些感受,让中国飞行员对法国空军组织、训练及技战术有了更多的了解。
  2010年3月21日,法国飞行员屈那和洛尔费兰再次代表法国空军来到中国空军某训练基地驻训。此次,他们与中国飞行员一起,分别同乘中国先进战机,进行一对一空战,体验中国空军主战飞机性能与中国空军的战术训练。
  2010年4月14日,中国飞行员王乐和李福,前往法国奥朗日115空军基地,与法国飞行员一起同乘幻影-2000B,同样体验法国空军的“一对一”自由空战模式。
  平等互动式开展与外国空军的军事交流与合作,成为当今中国空军对外军事交往中又一种主流方式,同时也显现出中国空军走向世界的开放力度与思路。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日益突出,对外军事关系全面发展,中国空军建设进入转型和跨越发展关键时期之后,对外军事交往与合作的力度越来起大,中国空军在各国空军中的影响与地位也不断提高,已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对外交往格局。
  据统计,这一时期,中国空军高层领导和军以上领导干部共有600多人次率团出访五大洲近百个国家。近50个国家的空军司令(参谋长)来华访问。
  中国空军连续组织15批690多名师团级一线部队、院校主官,乘空军飞机赴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希腊、瑞典、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土耳其、埃及等20 多个国家考察学习,组织25批190名高层次科技人才、空军专家出访。派出400余批近3000人次专业人员赴国外参加学术会议和技术交流。选派400余名军事留学生赴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留学深造。
  同时,空军以更加兼容与开放的姿态,敞开开放之门。近几年,不断开展空军院校对口交流,2003年至 2007年,美国空军学校3批学员分别到空军工程大学、空军航空大学见习交流。巴西空军学院每年均派专机送学员来访。2007年以来,法国空军每年都要派学员到空军航空大学见习。2009年2月,首次邀请英国、德国、俄罗斯、巴基斯坦、韩国等5个国家空军主营训练的军官来华授课、座谈交流……
  2005年至2009年,空军连续参加中俄“和平使命”联合军事演习。特别是“和平使命-2007”联合军事演习,空军首次成建制派部队携武器装备跨出国门,完成跨国远距离空中转场、空降兵重装空投试用、使用大型运输机广泛实施人员战略机动。
  透过这60多年中国空军对外军事交往的历程,我们看到一支军种从初期与少数国家交流变成涉及五大洲多国家的对外军事交往,从初期的单向交流转变为如今的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一个开放的大国空军已经冲出地平线,翱翔在蓝色的天宇之间。
  (文章摘自《中国空军》2010年6月,文/林源,标题为编者所加,全文有删节)
其他文献
公元1284年,马可波罗游记里的“成都府”是这样的:  “有一大川,经此大城。川中多鱼,川流甚深,广半英里,长延至于海洋……水上船舶甚众,未闻未见者,必不信其有之也。”  马可波罗所说的大川,就是锦江,即府南河。不仅是当时的西方人,如今即是生活在成都的人,恐怕也应了“未闻未见者,必不信其有之也”这句话。因为,在经历过“腐烂河”的阶段之后,河里已经难寻各种鱼类,大大萎缩的水量也丧失了航运功能,甚至连
在公司里,我观察到的另一个中国人的特点,就是“结果主义”—— 认为“结果即全部,其中的过程和动机都不重要”。  举个例子。我一个朋友是一家日企中国分公司的总经理,鉴于近年来中国房价高涨,他们公司决定对无房的员工给予房租补助。在日本,公司一般是直接与员工的房东签署补助协议;但在中国,由于房东与房客之间关系复杂,再加上员工常常跳槽,该公司采取的办法,是每月在工资之上直接支付给员工一些现金作为租房补助。
桐乡两大项目加起来,总量逼近1万亩,投资超过阿百亿元,“养老地产”可谓规模惊人  2012年8月初,江浙地区骄阳似火,烤得路边茂林叶边都蔫着圈。  车抵水乡浙江桐乡市乌镇,进入白马墩村后,在第一个路口左拐,顺着一大片脉脉碧叶粉莲前驶,至顶后右转沿着一条约3米宽的浓荫水泥道继续前行1000米,就可陆陆续续看见铁丝围栏。  放眼望开,一大片荒草蔓延在蓝澈如洗的天空下,诸多机械与水泥石板等建筑材料堆积期
看了贵刊关于《科技馆冷热》的报道,感同身受。我觉得,科技馆一定要让孩子们看得明白,看得有趣。但一些科技馆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展馆主办方面缺乏儿童意识,搞科普却没有真正理解“普及”的含义,忽视了儿童的理解能力。作为科技性质的博物馆,当然要做到科学、认真、严谨,一点都不能含糊。如果科技展馆马马虎虎,那就谈不上良好的科学氛围,又如何使孩子们感受到科学的真正价值所在呢?所以,科技馆的展览布置一定要考虑到是否
3年多前的2008年12月8日,中国海监46、51船,曾经有过一次贴近钓鱼岛的特殊航行,那是中国公务船首次进入钓鱼岛周边12海里区域。此次巡航开启了中国公务船巡航钓鱼岛的先河。《瞭望东方周刊》独家采访了“12·8”巡航钓鱼岛的多位亲历者。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长期关注和研究中国证券市场建设、完善证券市场监管、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问题。他连续多年多份提案很快被政府主管部门采纳,人称证券市场“建言人”。2008年,他作为北京市政府参事时,就建议在北京建立场外市场。  这一话题至今仍是证券市场的热门话题。又逢两会,3月9日,《望东方周刊》记者就“新三板扩容”、“场外交易市场建设”等有关问题,对其进行了专访。  《望
从历史来看,有关专门法院的法律规定和实际一直有差距,农垦法院、石油法院、矿山法院,其实也没有严格的法律依据。航空法院没有成立起来  6月最后一天,海拉尔铁路运输法院、检察院移交协议签字仪式在呼伦贝尔市举行。该仪式紧压着此轮铁路司法改革的最后期限。此前铁道部已表态,对铁路两院的经费保障只维持到今年6月底。  期限到来之前,全国各地的铁路运输法院、检察院陆续移交地方。  随着铁路司法改革的破冰,农垦、
似乎又觉得可以说点“人性”,以及对当时的政治表现出一点见地,这种犹豫与暧昧的创作态度导致了影片的思路趣味偏离了今天的时代和艺术的定义,也没能抓住灾难片的基本要素,导致观众无法与影片初衷达到完全的心灵默契    我对冯小刚的电影始终热衷。当年,他以极少的投资拍摄了他自己创作的电影《非诚勿扰》,说老实话,我当时都不是那部电影及格的观众,总觉得看一个电影该有点收获,结果看完了觉得并不尽然,回来就写了篇《
把老人送到老家的养老院寄养,自己在另外一个城市工作,并非很好的选择。  “有几个老太太有点糊涂,得让着她们,她们才能赢几把!”80岁的张稳坐在屋头的阴凉地里,就着一张小桌子与三位老人一起打“跑得快”。  他是北京朝阳区嘉德老年公寓的一位普通老人,每天6点左右起床,然后逗逗小狗,再去菜地里数数自己种的白菜,早饭后或者午饭后跟一帮“志同道合”的老人们玩牌。  不过,老爷子念念不忘当初和儿子打的那场拆迁
中国是否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既重要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决定国家实力的不是总体GDP,而是人均GDP、科技、文化、人的素养、制度。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既不要低估GDP的作用,也不要高估GDP的作用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经济体将占全球GDP半壁江山  《瞭望东方周刊》:现在欧债危机有深化趋势,此前关于希腊“脱欧”的传言很多,希腊大选后的结果似乎让大家松了一口气。你此前是怎么看的?  朱民:第一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