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习作就是语言表达、交际的载体,是语言的实践运用。因此,小学习作教学一定要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若在习作教学中能够多层面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就能较为全面地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笔者在多年的小学习作教学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积累了一些语言训练的经验和做法。本文就小学习作教学中提高学生语言表现力的几点做法进行简单阐述。
一、读写教学有机结合,加强习作语言训练
小学语文课文都是精选的有影响的代表性强的名家名作,其语言的成熟性、优美性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在阅读教学中,老师注重对课文语言的分析、鉴赏,组织朗读、背诵,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流畅,做到以课内阅读为主要途径,读写结合,促进语言运用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习作语言表达能力。然而,有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对语言教学做得不到位,尤其是对语言的感悟差、积累少,学生语感不强,写出的作文语言枯燥、贫乏。因此,阅读教学不仅要完成提高阅读物任务,而且还要完成提高写作能力的任务。因此,阅读教学应该在通过“语言”了解“内容”基础上,实行由“内容”到“语言”更高境界。前者,对课文达到初步理解;后者,完成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学习作者是怎样用词造句的。许多老师往往在阅读课教学上仍然注重第一个过程,而忽视了第二个过程,导致学生在语言上受益不大,这也是小学生作文难以提高的原因之一。
阅读课的读写结合,还要体现在平时练笔上。最好是经常有小练笔,并随着平时的练笔而渗透作文的要求。散文诗和散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情节有趣,符合学生阅读口吻,能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把握语言的、人物的、情节的特点;小說的内容、人物、语言、情节更加丰富,更加深刻,学生在阅读中懂得了发掘,学会了分析和思考,增强了理解、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对此,在辅导学生习作训练时,教师把这一发展的脉络梳理出来,浅显地加以分析并用以而指导学生,教会他们如何升华主题,学习课文是怎样选取材料刻画人物而表现人物性格的;课文是怎样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的;怎样在人物的对话(语言描写)中表现人物性格的;不同性格的人,他们的语言有何特点,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写出符合人物身份、年龄、性格的语言等。这样以范文为例借以指导学生的作文训练,有水到渠成之效。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利用学生读过的文章,熟悉的段落为例加以指导,才更易于学生接受,乐于学生接受。因此,习作训练要紧密联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容,以教材为本,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训练学生写出有别于教材内容,具有自己个性和风格的文章。
二、注重习作批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批改学生习作,是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写作辅导的有效途径,也是师生互相学习的极好机会。批改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认识自己习作的优点、缺点和错误,今后写作文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以便经过多次反复的写作实践,逐步领悟到文章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从而调动写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写作能力。专门从事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的格雷夫斯教授认为:“师生之间正常的个人磋商是写作教学的基础”。所以不论是面批、讲评课上的口头评语,还是作文本中的书面批语,教师必须认真、仔细地听取和阅读。对于学生作文中精彩的、生动的、感情充沛的语言表达,要给予肯定;对于学生作文中的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的地方,必须要指出问题所在,应该怎么修改,使学生直接受益。习作批改重在“改”,一是要改通,二是要改好。教师可根据不同的习作分别处理。如果习作语言方面的毛病较多,就只求改通。着重从用词造句方面来改,其它问题先不多管,不宜越俎代庖,如果已经达到通顺明白的程度,就要在字、词、句、段以及篇章结构方面多加推敲,改得更好些,使学生看后有所领悟,得以继续提高。有关基本功方面的问题,应从严要求;涉及方法技巧的问题,宜从宽要求。有两种作文宜于发还学生自改:一种是写得潦草、文面很乱,不应有的错别字、病句和不合事理的话语较多,这样的作文,可以用符号划出错误所在,批一下,发还自改;一种是写得比较好但尚有些小缺点的作文,可以批出改进办法,发还自改,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这样做,对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都有好处。
三、加大阅读量,积累习作语言
阅读是一个人依靠脑中的原有知识,主动获取资讯,从文章中建构意义的过程。加大阅读量,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在学生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阅读一般有四种方式。一是信息式阅读法。阅读报纸、广告、说明书等属于这种阅读方法。对于大多数这类资料,应该使用一目十行的速读法,及时捕捉自己所需的内容,舍弃无关的部分。通过速读,达到了解社会信息,关注社会热点,积累习作需要的语言素材。二是文学作品阅读法。文学作品除了内容之外,还有修辞和韵律上的意义。因此,阅读时应该指导学生缓慢阅读,自己能听到其中每一个词的声音,嘴唇没动。阅读诗词更要注意听到声音,即使是一行诗中漏掉了一个音节,照样也能听得出来。阅读散文要注意它的韵律,聆听词句前后的声音,还需要从隐喻或词与词之间的组合中获取自己的感知。文学家的作品,唯有充分运用这种接受语言的能力,才能汲取他们的聪明才智、想象能力和写作技巧。这种依赖耳听—一通过眼睛接受文字信号,将它们转译成声音,到达喉咙,然后加以理解的阅读方法,最终同我们的臆想能力相关。三是经典著作阅读法。这种方法针对小学高年级用来阅读哲学、经济、军事和古典著作。阅读这些著作要象读文学作品一样的慢,但读者的眼睛经常离开书本,对书中的一字一句都细加思索,捕捉作者的真正的用意,从而理解其中的深奥的哲理,指导学生着力品位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
四、通过写读后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读后感是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以后的感想(多指书面的)。亦指读完作品后写下的心得体会。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在引导学生阅读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撰写读后感,可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要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除课内认真读书之外,还要在课外多读书,多练笔。
小学习作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策略有很多,只要我们每个语文老师不断变革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就能不断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语言表达水平,从而有效提高小学习作教学效果。
一、读写教学有机结合,加强习作语言训练
小学语文课文都是精选的有影响的代表性强的名家名作,其语言的成熟性、优美性是学生学习的楷模。在阅读教学中,老师注重对课文语言的分析、鉴赏,组织朗读、背诵,让学生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流畅,做到以课内阅读为主要途径,读写结合,促进语言运用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习作语言表达能力。然而,有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对语言教学做得不到位,尤其是对语言的感悟差、积累少,学生语感不强,写出的作文语言枯燥、贫乏。因此,阅读教学不仅要完成提高阅读物任务,而且还要完成提高写作能力的任务。因此,阅读教学应该在通过“语言”了解“内容”基础上,实行由“内容”到“语言”更高境界。前者,对课文达到初步理解;后者,完成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学习作者是怎样用词造句的。许多老师往往在阅读课教学上仍然注重第一个过程,而忽视了第二个过程,导致学生在语言上受益不大,这也是小学生作文难以提高的原因之一。
阅读课的读写结合,还要体现在平时练笔上。最好是经常有小练笔,并随着平时的练笔而渗透作文的要求。散文诗和散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情节有趣,符合学生阅读口吻,能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把握语言的、人物的、情节的特点;小說的内容、人物、语言、情节更加丰富,更加深刻,学生在阅读中懂得了发掘,学会了分析和思考,增强了理解、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对此,在辅导学生习作训练时,教师把这一发展的脉络梳理出来,浅显地加以分析并用以而指导学生,教会他们如何升华主题,学习课文是怎样选取材料刻画人物而表现人物性格的;课文是怎样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的;怎样在人物的对话(语言描写)中表现人物性格的;不同性格的人,他们的语言有何特点,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写出符合人物身份、年龄、性格的语言等。这样以范文为例借以指导学生的作文训练,有水到渠成之效。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利用学生读过的文章,熟悉的段落为例加以指导,才更易于学生接受,乐于学生接受。因此,习作训练要紧密联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容,以教材为本,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训练学生写出有别于教材内容,具有自己个性和风格的文章。
二、注重习作批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批改学生习作,是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写作辅导的有效途径,也是师生互相学习的极好机会。批改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认识自己习作的优点、缺点和错误,今后写作文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以便经过多次反复的写作实践,逐步领悟到文章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从而调动写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写作能力。专门从事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的格雷夫斯教授认为:“师生之间正常的个人磋商是写作教学的基础”。所以不论是面批、讲评课上的口头评语,还是作文本中的书面批语,教师必须认真、仔细地听取和阅读。对于学生作文中精彩的、生动的、感情充沛的语言表达,要给予肯定;对于学生作文中的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的地方,必须要指出问题所在,应该怎么修改,使学生直接受益。习作批改重在“改”,一是要改通,二是要改好。教师可根据不同的习作分别处理。如果习作语言方面的毛病较多,就只求改通。着重从用词造句方面来改,其它问题先不多管,不宜越俎代庖,如果已经达到通顺明白的程度,就要在字、词、句、段以及篇章结构方面多加推敲,改得更好些,使学生看后有所领悟,得以继续提高。有关基本功方面的问题,应从严要求;涉及方法技巧的问题,宜从宽要求。有两种作文宜于发还学生自改:一种是写得潦草、文面很乱,不应有的错别字、病句和不合事理的话语较多,这样的作文,可以用符号划出错误所在,批一下,发还自改;一种是写得比较好但尚有些小缺点的作文,可以批出改进办法,发还自改,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这样做,对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都有好处。
三、加大阅读量,积累习作语言
阅读是一个人依靠脑中的原有知识,主动获取资讯,从文章中建构意义的过程。加大阅读量,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在学生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阅读一般有四种方式。一是信息式阅读法。阅读报纸、广告、说明书等属于这种阅读方法。对于大多数这类资料,应该使用一目十行的速读法,及时捕捉自己所需的内容,舍弃无关的部分。通过速读,达到了解社会信息,关注社会热点,积累习作需要的语言素材。二是文学作品阅读法。文学作品除了内容之外,还有修辞和韵律上的意义。因此,阅读时应该指导学生缓慢阅读,自己能听到其中每一个词的声音,嘴唇没动。阅读诗词更要注意听到声音,即使是一行诗中漏掉了一个音节,照样也能听得出来。阅读散文要注意它的韵律,聆听词句前后的声音,还需要从隐喻或词与词之间的组合中获取自己的感知。文学家的作品,唯有充分运用这种接受语言的能力,才能汲取他们的聪明才智、想象能力和写作技巧。这种依赖耳听—一通过眼睛接受文字信号,将它们转译成声音,到达喉咙,然后加以理解的阅读方法,最终同我们的臆想能力相关。三是经典著作阅读法。这种方法针对小学高年级用来阅读哲学、经济、军事和古典著作。阅读这些著作要象读文学作品一样的慢,但读者的眼睛经常离开书本,对书中的一字一句都细加思索,捕捉作者的真正的用意,从而理解其中的深奥的哲理,指导学生着力品位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
四、通过写读后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读后感是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以后的感想(多指书面的)。亦指读完作品后写下的心得体会。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在引导学生阅读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撰写读后感,可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要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除课内认真读书之外,还要在课外多读书,多练笔。
小学习作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策略有很多,只要我们每个语文老师不断变革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就能不断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语言表达水平,从而有效提高小学习作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