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耕地多功能评价及分区管控

来源 :中国土地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rsr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揭示全国市级尺度上耕地生产、生活与生态功能的空间分布特征,开展分区保护划定,协调耕地多功能性以服务国家耕地保护战略.研究方法:综合评价法、空间自相关分析与三角坐标图分析.研究结果:(1)2017年全国耕地多功能存在显著空间差异,生产功能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分布特点,生活功能呈“两头高、中间低,内陆高、沿海低”的分布特征,而生态功能沿胡焕庸线呈“东低西高”的分布格局;(2)全国耕地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均呈空间聚集性分布特点,据此基于空间聚集性及全国农业区划提出耕地多功能分区方案;(3)全国各市耕地多功能之间的协调度存在显著差异,高值区以生态主导型和协调型为主,低值区以协调型为主,据此提出基于空间协调度的耕地多功能分区方案.研究结论:全国耕地多功能呈明显空间分异规律,相应分区方案可为宏观层面耕地保护的精准施策及空间管控提供决策支持.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探究县域国土空间优势区治理理论逻辑,为推进国土空间“最后一公里”落实国家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目标要求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归纳法与理论演绎法.研究结果:国土空间优势区治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依据地域空间优势条件进行的空间组织设计和政策制度安排,遵循从自发优势竞争向分化优势治理演进的土地资源配置理论逻辑,是全局顶层设计与局部分工效率的统一;县域国土空间优势区治理效率改进应在比较优势引导下,聚焦土地资源空间均衡与融合,注重县域空间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生态保护之间的协调,强化“流空间”思维,推动要素充分流
研究目的:基于价值捕获理论建立符合中国现行制度的城市更新模式,以识别可行的城市更新项目,明确其优先序,实现城市更新的财政可持续目标.研究方法:空间分析和多元聚类法.研究结果:(1)从价值捕获的视角,城市更新项目可分为价值捕获型、难价值捕获型和增值不显著型.其中,价值捕获型项目对城市更新项目可持续开展起到重要作用.(2)利用包含公共设施完备度、地价增值空间、更新成本、项目面积和地类适宜性5项指标的评价体系,可有效识别价值捕获型项目和非价值捕获型项目,明确各项目的实施顺序.(3)公共设施完备度提升是实现城市更
研究目的:基于生计资本差异分析东北农地富集区建档立卡农户与非建档立卡农户农地经营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向乡村振兴有效过渡提供参考.研究方法:DEA模型与Tobit模型.研究结果:(1)研究区农户农地经营效率偏低,建档立卡农户的综合技术效率与纯技术效率均显著低于非建档立卡农户,而农地经营效率差异主要是由二者的纯技术效率差异引起的;(2)建档立卡农户与非建档立卡农户均存在土地与资金投入冗余;(3)在生计资本差异下,样本农户总体、建档立卡农户、非建档立卡农户的农地经营效率主要受人力资本、自然
研究目的:揭示区域耕地利用效率的空间非均衡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耕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及高效利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Super-SBM模型、Dagum基尼系数和地理探测器.研究结果:(1)从时间序列看,2009—2019年广东省耕地利用效率总体呈现微弱下降趋势,研究期内均值为0.783;区域上,珠三角地区耕地利用效率持续提升,西翼、东翼和山区则呈不同幅度降低趋势.(2)从空间维度看,广东省耕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特征,呈高—低效率区多核心成片集中分布格局.(3)广东省耕地利用效率存在
研究目的:依据人际关系亲疏将社会信任分为特殊信任与一般信任,理论分析两类信任对农户土地转出对象选择的影响及在市场化进程中的动态变化.研究方法:扩展回归模型(ERM)和调节效应模型.研究结果:社会信任在土地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特殊信任有助于土地熟人转出,促进作用随市场化水平提升而减弱;一般信任有助于土地非熟人转出,促进作用随市场化水平提升而增强.研究结论:中央持续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政策目标是实现土地资源从低效率经营主体流向高效率主体,因此,促进市场主导型的非熟人流转更加符合顶层设计的初衷;本
研究目的: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揭示影响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的因素及其规律,为制定促进和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从“个人力、地域力、文化力”三个层次构建影响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决策行为理论分析框架,利用辽宁省典型地区农户调查数据构建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定量分析各因素在农户是否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和采纳程度两个阶段中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1)较多农户已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但在采纳程度上差异明显;(2)农户的家庭资源禀赋条件即务农人数、耕地资源、收入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
研究目的:开展中央和地方宅基地管理政策的文本分析和量化评价,为新时期宅基地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本分析法、政策建模一致性指数模型法.研究结果:(1)39项宅基地管理政策制定较为合理,一致性可接受等级及以上的政策数量为28项;(2)中央和地方层面上,宅基地管理存在的共性问题包括发布主体和执行机构类别较少,激励手段不明确,政策保障不完善;(3)区际层面上,宅基地政策的短板因地而异.东北地区对住宅建设的约束不足,中西部地区的信息化管理较弱,西部部分地区宅基地管理监督系统不健全.研究结论:中国宅基
研究目的: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例,剖析农户环境友好型耕地保护技术的采纳意愿与行为响应规律,为推广环境友好型耕地保护技术、提升耕地质量保护效果提供政策参考.研究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3方面变量均对农户技术采纳意愿有显著促进作用,其影响效应从大到小排序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2)农户的生态理性、邻里之间的交流和示范、有效的技术培训和咨询指导服务都能更好地提升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意向.研究结论:(1)进一步加大生态保护宣传力度,
2020年12月,致公党中央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发展论坛·2020——创新发展,赢得未来”.论坛期间,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作主旨发言,14位专家学者围绕创新主题,就后疫情时代的中国发展问题开展研讨.
期刊
研究目的:从种植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两个方面揭示山东省耕地“非粮化”现状和空间分异特征,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控制山东省耕地“非粮化”、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整群随机抽样,多元线性回归.研究结果:山东省耕地种植结构“非粮化”水平为23.97%,农业生产结构“非粮化”水平为46.81%,两种“非粮化”水平均呈现中东部高于西部的空间格局,前者主要受气候生产潜力指数、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水源距离、表层土壤质地的影响;后者主要受单位耕地面积机械总动力、气候生产潜力指数、距水源距离的影响.研究结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