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当代艺术语境下的苏绣语言表现与审美建构

来源 :民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ch2t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绣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在上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地拓展着表现形式和审美内涵。在当代艺术语境下,如何让传统刺绣针法作为艺术本体语言去创作新的作品,建构新的审美,是苏绣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以\"第57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中国馆\"参展苏绣作品《骷髅幻戏图系列》为例,通过分析传统\"绣画\"的构成形式与本质,进而阐述传统针法在当代苏绣创作中的运用及如何转化成为刺绣语言的途径,为当代中国民间工艺的创作与创新提供一个可供借鉴与操作的案例和范本。
其他文献
幼儿园时期是儿童一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启蒙时期,因此在幼儿园教育阶段,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价 值,认识到将少数民族舞蹈融入于幼儿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在明确意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是学习地理的工具。因此,学好地理,首先要学好地图,用好地图。如何能达到这一目 的,本文从读图、析图、图文结合三方面阐述了只有运用地图才能使学生更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历史教师就需要对目前的教学工作进行重新调整,从而确保历史教学工作实现有效的开展, 并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加以重视。特别是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历史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我们崇尚英雄,不仅因为英雄引领了历史车轮的前进,更因为英雄身上闪亮的精神光芒可以穿透岁月、直抵人心。有句话说得好,英雄不是点燃的蜡烛,而是一
宗教学在中国并非本土产物,宗教在中国亦不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社会文化系统。中国现在宗教学的主体形成过程与宗教翻译密切相关,直接承受着积淀在宗教翻译中译解方式的影响,成
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核心目标。那么该如何在中学历史课堂上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呢? 笔者通过课前、课堂、课后几部分的实践进行分析反思,以说明历史
设疑技巧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原则就是以“电工基础课程为核心、学生为电工基础课程主体、教师 为主导”的教学过程。其设疑技巧的根本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
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主要以识字教学为核心且为学生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有效的基础,教师需构建有效的教学方 式并落实到教学中,实现学生喜爱识字并通过教师传授的认字方法认
学习百年党史,汲取奋进力量。自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中铁工业党委迅速行动,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目标要求,多措并举,坚持学用结合,从百年历史中
实行校企合作的主要目的是高校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能力,发展综合能力较强的高素质人才。通过转变高校教 学模式,实行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可以帮助企业有针对性的培养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