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认识

来源 :建筑科技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r_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2002年《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89规范地基承载力标准值的不同提法,对承载力不同术语的理解进行了分析,明确了89规范中的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就是2002年规范中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关键词】地基承载力;容许承载力;特征值;规范
  The value of personal knowledge of the foundation bearing capacity
  Li Ren-mao
  (Xinjiang shidai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Institute Urumqi Xinjiang 830000)
  【Abstract】There are different terms of characteristic value and standard value for code for design of building foundation, which the former is new and put forward in the code of 2002 year, the later is old and appeared in 1989 year. Some analyses about terms of bearing capacity are don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m correctly. Then it is clear that the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bearing capacity in 2002 year is the standard value in 1989 year. For the help of the analyses, it is easy to study the code and apply it into practice.
  【Key words】Subgrade bearing capacity;Allowable bearing capacity;Characteristic value;Code
  
  1. 前言
  任何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设计必须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2002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1]提出了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一词,用以表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采用的地基承载力和单桩承载力的值。它与以往规范及其它文献中地基承载力标准值是怎样的关系?该如何理解呢?
  2. 确定地基承载力
  2.1 地基承载力的几个术语。
  地基承受荷载的能力称为地基的承载力。通常分为极限承载力和容许承载力,前者指地基即将丧失稳定性时的承载力,后者指地基稳定有足够的安全度并且控制在建筑物容许范围内时的承载力[ 2]
  铁道部规范[ 3]中还有地基基本承载力 ρo,它是指地质简单的桥涵地基的承载力。当满足基础宽度b2m、埋置深度h> 3m时,查表所得地基基本承载力的值即为地基容许承载力的值,当基础宽度大于2m或基础底面的埋置深度大于3m,且深度与宽度比小于或等于4m时,地基容许承载力按公式计算。这种提法仔细阅读易于理解。如果再提出类似基本容许承载力[ 4]之类的术语,又会给人以画蛇添足之感,令人费解。而交通部的规范[ 5]则简单得多,仅有地基的容许承载力,相对来说,较容易理解。
  2.2 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
  合理地确定地基的容许承载力是进行地基基础设计的关键。
  2.2.1 人们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总结出了许多确定地基容许承载力的方法,归纳如下[ 4]:(1)按控制地基中塑性区开展深度的方法;(2)按理论公式推求地基的极限荷载Pk 再除以安全系数的方法;(3)按规范提供的经验公式确定地基的容许承载力;(4)按原位测试的方法确定地基的容许承载力。
  2.2.2 2002年规范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如下[ 6]
  (1)根据载荷试验P-s 曲线确定。如果P-s曲线是典型的,在曲线上能够明显地区分三个阶段,则可以较方便地定出该地基的比例界限荷载 Pcr和极限承载力 Pu。如果 P-s曲线上没有明显的三个阶段,这时根据实践经验,可以取对应于沉降 s=0.01~0.02 b( b为荷载板宽度或直径)时的荷载作为地基承载力。
  (2)根据设计规范确定。《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1]中给出了各类土的地基承载力经验值。这些表是根据在各类土上所做的大量载荷试验资料,以及工程经验经过统计分析而得到的。
  (3)根据地基承载力理论公式确定。根据土力学理论,地基承载力有许多理论公式,如地基中的应力分布和土的极限平衡状态理论可以得到基础下塑性区开展的最大深度Zmax ( Z是从基底算起)。 Zmax =0时(也即地基中即将发生塑性区时)相应的荷载就是比例界限,也称为临塑荷载(用 Pcr表示)。当允许地基中塑性区开展到一定范围时相应的荷载称为临界荷载,如果Zmax =B/4 ,临界荷载用 表示P1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计算地基承载力的理论公式是经过经验修正的 P14公式。对于极限承载力,由于问题的复杂性,目前尚无严格的一般解析解。但在采用不同的假定条件下,可导得许多极限承载力公式,如普朗特尔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斯肯普顿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太沙基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等。
  3.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确定
  3.1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的确定。
  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相应于某一强度等级就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值和设计值。而地基承载力的性质与之完全不同,它不仅与土质、土层埋藏顺序有关,而且与基础底面的形状、大小、埋深、上部结构对变形的适应程度、地下水位的升降、地区经验的差别等等有关。土是一种大变形材料,当荷载增加时,随着地基变形的相应增长,地基承载力也在逐渐加大,很难界定出一个真正的“极限值”,而对于从公式中计算得出的承载力,当采用不同的岩土参数,不同的经验或理论公式,可以得出不同的值。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1]规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由载荷试验或勘察原位测试、公式计算、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等方法综合确定。对土质地基载荷试验承载力特征值的取值方法规定为:
  3.1.1 当 P-s曲线上有比例界限时,取该比例界限所对应的荷载值。
  3.1.2 当极限荷载小于对应比例界限的荷载值的2倍时,取极限荷载值的一半。
  3.1.3 当不能按上述两点确定时,如压板面积为0.25~0.50m2,可取 s=0.01~0.015所对应的荷载,但其值不应大于最大加载量的一半。
  对岩质地基的规定为:
  对应于P-s曲线上起始直线段的终点比例界限;符合终止加载条件的前一级荷载为极限荷载。将极限荷载除以3的安全系数,所得值与对应于比例界限的荷载相比较,取小值,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地基设计时,对土质地基应进行基础埋深和宽度修正,对岩质地基,不进行深宽修正。
  例如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是由载荷试验直接测定或由其与原位测试试验的相关关系间接推定及由此而累积的经验值。它相应于载荷试验时地基土压力变形曲线上线性变形段内某一规定变形所对应的压力值,其最大值不应超过该压力变形曲线上的比划例界限值。因此,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乃是一个对应于基本条件下的值,它的准确性与勘察人员所依据资料的多寡和本身的技术水平及当地的经验有关。而将它用于做地基基础设计时应该还有一个深度和宽度修正问题须考虑。
  3.2 承载力标准值与特征值的关系。
  工程建设标准化体现了国家对于工程建设管理的技术经济政策和法制化管理的原则,因此标准化工作与国家的经济体制有着密切的关系[ 7]。我国规范中“标准值”的含义可以有特征值、公称值、名义值、标定值四种,国际标准中相应的术语译为“特征值”(characteristicvalue),该值的确定可以是统计得出,也可以是传统经验值或某一特理量限定的值。《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1]采用“特征值”一词,用以表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时采用的地基承载力和单桩承载力的值,其涵义即为在发挥正常使用功能时所允许的抗力设计值,以避免过去一律提“标准值”时所带来的混淆。任何一个物理量采用“标准值”作为特征值,应是在一定可靠度指标下,经过概率统计方法确定的值。2002年版的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地基土的工程特性指标的代表值分别采用标准值、平均值和特征值,载荷试验承载力应取特征值。从地基规范的定义,特征值就是容许承载力,而在89年《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的标准值也是容许承载力,也即89规范中的标准值就是2002规范中的特征值。
  4. 结语
  新规范的实施,是在正确理解条文和术语的前提下展开的。通过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阐述,明确了新规范中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实际上就是旧规范中的标准值,这种提法是工程建设标准化与国际接轨的必然。
  
  参考文献
  [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S].
  [2] 陈仲颐,周景星,王洪瑾.土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P274~279.
  [3] 铁路桥涵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99)[S].
  [4] 刘成宇.土力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P180~189.
  [5]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S].
  [6] 李相然,姚志祥.城市岩土地基工程地质[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P79~80.
  [7] 高大钊.岩土工程的回顾与前瞻[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P437~448.
  [文章编号]1006-7619(2011)03-21-239
其他文献
【摘 要】大跨径桥梁施工控制已经越来越受到桥梁建设者的重视,但是随着桥梁跨度的增大,控制中的问题越来越多,难度也越来越大,针对不同的桥型选择合理的控制思路,是控制成功的关键,本文作者在几种桥型控制实践的基础上,对桥梁施工控制的对策进行分析比较,以期寻求桥梁施工控制最合理的方法。  【关键词】斜拉桥;施工;控制  Bridge Construction Control Measures  Fan H
期刊
【摘 要】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不仅仅是沥青混凝土路面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害,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会次生其他类型的公路病害。在此阐述一下不同类型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裂缝的类型;纵向裂缝;横向裂缝;网状裂缝;反射裂缝;原因及预防措施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cracks and Countermeasures  Yang Yong  (Chongqing cit
期刊
【摘 要】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是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的重要部位,框架结构的震害主要发生在柱和梁柱节点。本文就梁柱节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常见施工方法、浇捣方法以及控制和消除梁柱节点处裂缝具体措施做以下阐述。  【关键词】节点;施工;方法;裂缝;控制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and crack control  Wang You-fang, Huang Lian-zho
期刊
【摘 要】本文简述基层墙体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墙,采用腹丝穿透型钢丝网架聚苯板作保温隔热材料,置于外墙外模内侧,并以锚筋钩紧钢丝网片作为辅助固定措施与钢筋混凝土现浇为一体以及饰面层的施工技术要求。  【关键词】钢丝网架聚苯板墙体外保温;饰面层;质量控制  Steel mesh polystyrene board layer of exterior insulation and finish const
期刊
【摘 要】从外墙渗漏的危害,渗漏成因及预防措施两方面来讲述本文的,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外墙渗漏;危害;成因;防治  Leakage of external cause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Gu Feng-chi  (Fushun zhongyu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ushun Liaoning 113000)  
期刊
【摘 要】结合雨季施工的实际,从料场控制、温度控制、现场控制、试验与检测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沥青路面雨季施工的若干控制措施。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路面;雨季施工;措施  Construction of asphalt pavement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Cui Hong-wei  (HainanTianhe Road & Bridge Engineering C
期刊
【摘 要】机械开槽垂直铺膜防渗是 上世纪 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型防渗技术。传统的防渗处理的措施包括砼钻孔灌注桩、砼地下连续墙、高压定喷板墙、充填式灌浆、劈裂式灌浆等 ,垂直铺膜是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发展的一垂直铺膜技术,是一种垂直防渗施工工艺,其优点是工效高,造价低,耐久性好,适应性强,防渗效果显著,施工技术可靠,是堤坝防渗及基础处理的有效措施 ,在江河堤坝防渗堵漏、水库土坝
期刊
【摘 要】桥梁转体施工是指将桥梁结构在非设计轴线位置制作(浇注或拼接)成形后,通过转体就位的一种施工方法。它可以将在障碍上空的作业转化为岸上或近地面的作业。根据桥梁结构的转动方向,它可分为竖向转体施工法、水平转体施工法(简称竖转法和平转法)以及平转与竖转相结合的方法,其中以平转法应用最多。  【关键词】桥梁;转体;施工方法  Swing bridge construction method  Zh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我国轧钢加热炉节能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许多加热炉从原来的等外炉和三等炉,跨入了一等炉和特等炉的行列。但许多加热炉的装备水平还很差。因此,加热炉节能依然是冶金企业热工专业人员的主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加热炉;自动化控制  Heating Furnace automa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thermal  Yang Shi-pin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发展迅速,从传统的加大截面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外包钢材加固法等,到新型的碳纤维加固法以及外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这些方法在我国已经长期大量使用,取得了很多成熟的经验。然而,由于土木工程结构材料性能、结构形式、受力条件复杂多样,因而,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中仍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原则和方法  An Invest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