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北碚区东阳字库塔初探

来源 :寻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yixu13543078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阳字库塔,位于重庆市北碚区东阳街道北新村的嘉陵江边,因其第五层刻有“文星阁”三字,又名文星阁。据现存文献记载,该塔始建于清代康熙七年(1668年),重修于道光初年。东阳字库塔第二层刻有“惜字藏”三字,清楚地说明了该塔的用途是焚烧字纸,反映了清代北碚地区民众的敬惜字纸信仰。该塔经过340多年的风雨,总体保存完好,塔身底部因岩石风化和树根缠绕有所残损。
  东阳字库塔基本情况介绍
  东阳字库塔为六面七层仿楼阁式石塔,塔正面炉门正对嘉陵江,两边各有一棵高大的黄葛树。该塔底层边长150厘米,通高11米。二至七层塔檐檐角上翘处有脊兽,塔檐上有圆柱形脊瓦,瓦头刻有团花,团花之间有珠链相连。塔顶为六角攒尖式,塔刹呈宝葫芦状。一二层塔棱上雕刻有狮子,三至七层的塔棱呈镂空状回形纹饰,雕刻精美大方。塔座為束腰须弥座,座下有两层石阶。须弥座宽150厘米,加上两层石阶高120厘米。须弥座由条石砌成,束腰处缠绕着很多黄桷树的根茎。字库塔二、三、四、五层均有题刻,一、六、七层无题刻。
  第一层,塔棱上各有一头浮雕上山狮,昂首向上,姿态威猛,两个狮子头之间宽136厘米,第一层高127厘米。石狮高86厘米。正面塔壁表面石层已经脱落,上半部尚存两个“亚”字形纹饰。另外五面无装饰,表面多皴裂。塔檐为四面柱体,上面无装饰。
  第二层,六个塔棱上均有一头浮雕下山狮,狮身缠绕飘带,憨态可掬。塔面宽120厘米,高110厘米。二层塔身石壁上有五面镌刻有文字。
  正面,有一八角形炉门,炉门高25厘米,宽23.5厘米,炉门上匾额呈飘带状,从左至右镌刻有“惜字藏”三个行书大字,字径15-17厘米。因炉门经常焚纸,炉门上的文字以及塔檐已经被烟火熏黑。和炉门对应的正背面是11个出烟口组成的“亚”字形镂空图案,无题刻。
  塔身右侧题刻一:该题刻左起竖排10列,宽64厘米,高66厘米,字径4厘米。题刻下部分风化,部分文字漫漶,无法辨认。文字如下:
  戊申之春三月既望有善□等鸠
  工庀石建字库□□□收焚四方废字
  ……江濑上枕山……波浪之潆洄远
  ……地也夫惜字之……渊惟藏之石
  库□□便不可法之最良者矣□偶经
  其地成因作长歌纪之一以嘉诸善无
  穷一以卜……
  戌申,即是康熙七年,1668年。三月既望,即是三月十六日。
  右侧题刻二:该题刻左起竖排10列,宽64厘米,高66厘米,字径4厘米。题刻下部分及右上角风化,部分文字漫漶,无法辨认。文字如下:
  开天一画□□密一……□
  (造)作□滚滚一洗深……书契传
  印索典籍正……□头尝玄智保性天
  ……能生生□(予)世世不然……
  □(伦)与五梦桥事修和……农无
  □□万民无不……天下□(祝)平
  岁安乐□(麒)……□□□□春凡
  此……□□□□后获□书……
  左侧题刻一:该题刻左起竖排5列,宽35厘米,高75厘米,字径3-4厘米。题刻下部分风化,部分文字漫漶,无法辨认。
  左侧题刻二:该题刻左起竖排9列,宽64厘米,高81厘米,字径3厘米。题刻大部分风化,大部分文字无法辨认。
  第三层:塔棱为镂空状回形纹饰,塔檐和二层同。该层高117厘米。
  该层正面题刻左起竖排8列,中上部风化,部分文字不能辨识。文字如下:
  君不见四目神明文昌策蝌蚪,成书天雨粟;又不见鸡林一字购一珠,价重洛阳□。王都鲁鱼天承皆图籍尺幅五云敢抛□□□□无撑圣神禹辈元精啖啖万古□(灵)……纸日月剥蚀能几时磨灭名山随风雨古今口慨众好遗当灰墨骑驰龙虬气撼山岳陵沧渊茫茫墨海倾洒汉域书天机逞风流石坠云崩雷霆走□
  右侧题刻一:该题刻左起竖排8列,保存完好。
  法六书,五凤楼,终古销残经,收去采重香沐付膏油。儿无哭,神无愁,河洛图书乃源头。天地精英还天地,一点灵烟冲斗牛。应效成阳然焦土,应效秦皇灭孔周。宝塔嶙嶙撑天外,锻炼文章光千秋。万丈光芒腾紫府,天上奎父敛丹邛。从今愿借藜燃火,任尔飞白拂素□,莺凤蛇虫一炬收。庠生森□雷炳□题
  右侧题刻二:该题刻左起竖排8列,下半部石壁风化,部分文字不清。
  书契制从会圣开,天何雨粟鬼何哀。缘知万尾留精气,漫掷绳头染俗埃。一海凌云成不日,千寻拔地贮残灰。休云墨石贪风水,翰院多因惜字来。
  阳江遥峙翰林庄,文笔汔留翰墨□,□□残编抛北碚,剧怜断简付东阳。修此塔□凌黄葛,凿得灵根当锦囊。采把淫珠归学海,阴功定愧琢堂烜。廪生钟霞□题
  右侧题刻三:该题刻位于第三层正背面,左起竖排8列,保存完好。
  字浅天机神鬼惊,浑论元气始分明。仪生一画乾坤老,制定六书官礼精。应向挥毫勤玉蕴,何堪掷地弄金声。千寻积石文光满,岂应山头牛斗横。
  库成峭拔入晴空,腹聚烟云气吐虹。满载诗书回世运,宕怀文字补天功。怜他尺素藏河鲤,羡我重霄贮海鸿。一品洞天霭永染,当前□(只)有夕阳红。庠生郑灵园题
  左侧题刻一:该题刻左起竖排6列,占壁宽64厘米,高76厘米,字径2厘米。右半部分风化,模糊不清。
  独峙柳阴中,屹立撑空际。饱我垂贤书,吐出好虹气。
  沱水日悠悠,荡漾藏书处。侧影射江心,万古流东去。郑春圃题
  左侧题刻二:该题刻左起竖排6列,右半部分风化,模糊不清。
  塔影半从天外落,文光常泛斗牛间。嘉陵江上收舟晚,疑是蓬莱第一山。王定轩题
  第四层:只有正面有题刻,该题刻左起竖排8列,保存完好。
  旧字库塔附志
  黄葛树正街紫云宫字库,道光初年经□文郑君有光、陈君重明、赖君飞龙、杨君□经营建修,巍然七级,已二十有余年矣。敬惜字纸之功可胜言乎。乃物换星移,经风雨漂摇而石圮,渐就销磨,势不得不新去更迁地而建之,纪始末于此。其事往矣,而其人其功不昭然长在人间也哉!此志!   第五层:正面有一炉门,炉门框上雕刻有回形纹饰。炉门上方有一个长方形匾额,匾额四周边沿雕刻有卷草纹,匾额正中左起阳刻“文星阁”三个楷书大字。
  文献中的东阳字库塔
  东阳字库塔始建于清康熙七年,然而,清代及民国文献,如乾隆《巴县志》、道光《重庆府志》、道光《江北厅志》、同治《巴县志》、民国《巴县志》等,在介绍缙云山和东阳郡时,均不见有记载东阳字库塔。1989年编纂的《重庆市北碚区志》对其描述道:
  文星阁,在黄桷树朱家沱,创建于1668年(清康熙戊申年)。是座精工雕砌的石塔,高8米多,六角形,分作七层。每层镌刻有脊背、瓦垄、勾头、椽头、连檐等形状,外部成单檐,班鳌悬空式造型。外以狮的各种形态为棱面装饰。第二层横额刻“惜字藏”5字,下有烧焚字纸之孔。
  2010年出版的《中国文物地图集·重庆分册》记载道:
  字库塔,(东阳街道北新村·清代)六角七层空楼阁式石塔。清康熙七年(1668)建。位于嘉陵江畔。通高11米。塔基高1.3米。塔身逐層内收,各层挑檐,檐面雕瓦当、瓦垄,六角雕饰鳌鱼,翘角飞檐。第一层塔身镂雕花草及“笑狮望月”,第二层塔身雕“猛虎下山”和“惜字阁”匾。各层刻字,还见康熙七年(1668)修造款。塔顶为六角攒尖式。保存较好。
  2013年出版的《重庆古塔》配有北碚东阳字库塔图片,并对其作了简介:
  东阳字库塔位于重庆市北碚区东阳街道黄桷老街朱家沱,又名文星阁。此塔始建于清康熙七年(1668年),七层石结构仿楼阁式实心塔,平面为正六边形,底层边长1.4米,通高约10米。
  以上文献都认为东阳字库塔始建于康熙七年(1668年),字库塔塔身第二层右侧第一方题刻中有“戌申之春三月既望有口口等鸠工庀石建字库”的记载,康熙七年所对应的干支是“戌申”年。
  从该塔第四层正面的题刻《旧字库塔附志》可知:第一,字库塔附近原先建有道教建筑紫云宫。而紫云宫曾被用作复旦大学西迁到重庆后的教室。字库塔与道观相邻,敬惜字纸的理念与文昌帝君的信仰相互呼应。第二,字库塔在道光初年被重新修建。二十余年后,也就是道光后期,字库塔由于风吹雨打而“石圮,渐就销磨”,于是“新去更迁地而建之”。
  以上文献清楚说明了现存东阳字库塔始建于康熙七年三月十六日,在道光初年重修,然后在道光后期迁新址重建,新址便是今天的位置。
  东阳字库塔与北碚文化
  字库塔反映的是古代敬惜字纸信仰。古人认为,字是神圣的,写在纸上的字不能随意被丢弃,于是就有专门的惜字会成员把收集的废旧字纸存放在塔身的小库内,等到每月初一、十五集中焚化。敬惜字纸反映了古代先民对知识的重视。字库塔多与文昌阁在一起,一般是塔身低层用于焚纸,高层用于供奉仓颉、孔子、文昌帝君的塑像。清代著名学者朱彝尊在《南泉寺新建惜字林记》中就曾写道:
  康熙十有七年夏,予策柴车应召舍于僧庐,有禅上人者衣稿衲,持顷筐拾字纸于道,月之朔望,辄焚之,越三载,结数椽于文昌阁下。扁日:惜字林。贮之有库,焚之有炉。
  元延祜三年(1316年),元仁宗封梓潼神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文昌与梓潼遂合二为一,称“文昌帝君”。在明代,文昌帝君被请进了国家建造的文昌宫,享受官方祭祀。据文献记载:“京师旧有庙在北安门外,景泰五年辟而新之,敕赐文昌宫额,岁以二月初三日为帝君诞生之辰,遣官致祭。”到了清代,康熙帝曾训令:“凡读书者,一见字纸,必当收而归于箧笥,异日投诸水火,使人不得作践可也,尔等切记!”清嘉庆六年(1801年),清仁宗诏称:“帝君主持文运,崇圣辟邪,海内尊奉,与关圣同,允宜列入祀典。”随着元、明、清三代的封赏,以及对文昌帝君的奉祀被列为国家行为,再加上文人学士对科举考试的重视,敬惜字纸信仰在社会上得到了普及,这就促进了各地用来祭拜文昌帝君的文星阁和用于焚烧字纸的字库塔得到了广泛的建造。
  北碚区的东阳字库塔,建在东阳街道北新村的嘉陵江畔,江上船只穿梭,对岸就是北碚中心城区。而东阳镇自古就是“巴渝古镇”,在春秋中后期至战国中期为巴国地,战国中后期为楚国地,战国后期为秦巴郡地,南齐建武元年(494年)置东阳郡,唐置东阳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为巴县白碚镇。东阳古镇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明代和清初是其繁盛时期。
  东阳镇及周边的缙云山地区也是文风昌盛之地,名人辈出。北碚文化的发展,也与佛教的传播息息相关。在缙云山,有历史悠久的缙云寺,古称相思寺、崇教寺,寺中自古办学,清初曾设“缙云书院”以传授知识。据文献记载:
  崇教寺,八甲缙云山,刘宋景平元年(425年)建,唐乾符元年重修,赐额相思寺。景炎四年敕赐崇教寺,明正统癸亥重修。
  南朝刘宋时佛教在北碚的传播,吸引了大量的文人来缙云山朝拜,同时,他们也把先进的知识文化带到了北碚,传授给了当地的人民,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发展。冯时行,号缙云,少时读于巴县缙云山寺,得中北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进士。绍兴十四年底辞官后,在缙云山办学达十七年之久,著有《缙云集》四十三卷,文渊阁四库全书录入《缙云文集》四卷。清代乡贤鲜与尚,居礼里(今北碚东阳镇)鲜家石盘,工草隶,能诗,尤善画牛。其咏北温泉的《庚子避暑温泉》中诗句“云生石壁凝山雨,泉落松门咽峡风”,历来被人称道。
  此外,外地来北碚做官、游历的名人也留下了众多歌颂北碚山水的佳作,陈子昂、王维、杜甫、司空曙在经过嘉陵江小三峡时也都留诗,赞美北碚的秀丽山水。而东阳古镇附近的嘉陵江之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两山耸峙,一水中通,古之东阳峡也,今俗谓之‘三峡’,为涪江、渠江商舶往来必经之地”。在历史悠久、交通发达的东阳镇嘉陵江边渡口处修建字库塔以培育文风、改造风水,就成为当地有识之士的必然选择。
  通过“收焚四方废字(纸)”等敬惜字纸的活动,北碚的民众尊师重教之风兴盛,从塔身题刻“敬惜字纸之功可胜言乎”中,可以领略到当年字库塔对周边文风的影响。
  1938年5月5日,复旦大学在黄桷镇举办校庆活动,定当日为迁北碚立校纪念日。当时暂借黄桷小学、紫云宫庙宇上课。复旦大学西迁重庆后,能选址当时字库塔附近的“黄葛树正街紫云宫”及当时的下坝作为校舍,一方面是因为这里背山临江,位于黄桷与东阳之间,土地平坦、风光秀丽,交通便利,是理想的办学之地;另一方面,东阳字库塔所在地区具有的优良文化教育传统,气质的相符也应是其中的原因。
  之后,包括陶行知、卢作孚、老舍、梁实秋、陈望道、曹禺等在内的“三千名流”汇集北碚,北碚成为蜚声中外的“小陪都”和大后方重要的文化区。这也是抗战期间北碚区东阳镇夏坝能够与沙坪坝(位于沙坪坝区)、白沙坝(位于江津区)、梁滩坝(位于沙坪坝区)一起并称“重庆文化四坝”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都深深影响了后来的北碚区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结语
  东阳字库塔已经历经三百多年的风雨,如今它依旧屹立在嘉陵江边。塔身上众多的诗词题刻,具有补遗北碚文化传统的作用,对于了解清代北碚区的民俗信仰也具有文献价值。
  如今,已经很少有人知晓字库塔的功用以及中国上千年的敬惜字纸传统。走在东阳字库塔旁的石板路上,不少人还会在塔前虔诚地祈祷,并不时放些香蜡纸钱、水果香油进行祭拜,但他们祈祷的神灵大都是佛和菩萨,似乎并不知道里面供奉的其实是文昌帝君。
其他文献
一雨后,约同居小城的发小去山中捕山水牛。山水牛不是牛,是一种昆虫。这种东西像武士,有6条小腿,头上两根长长的触角,一对大牙如两把锋利的刀,如果被它咬住,疼痛难忍,甚至出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近几年来,广西书画院坚持“学术立院”的宗旨,汇聚了广西书画界的精英,在继承优秀传统书画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勇于创新,形成了一支基本功扎实、创新创作能力强、勇于担当
期刊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作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谋篇布局。如何正确理解和认
在嵩山地区,有出灵后孝子将放置在院内摆放供品的盘(碗)顶在头上,拄着哀杖一件一件哭送到灵棚中供桌之前的习俗,称为顶供。顶供仪式是嵩山地区丧俗活动中最为隆重的礼节之一,始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在登封以及周边的新密、伊川等地都有此习俗。  《荀子·礼论》认为,“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具善,人道毕矣”。这说明自古以来国人都把丧葬视为人生大事。当然,丧葬也确为人生大事,它是人生仪礼中的四礼之一,又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在我们的一再要求下,父亲终于从遥远的新疆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回家了,而没有临时改变主意,和他的两位兄弟一道在中途下车。我私下里以为,父亲背井离乡的历史可能要画上句号了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of R410 A in short vertical tubes(8.02 mm ID and 10.7mm ID) was presented.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in eig
为推进《中国美术史·20世纪卷》(以下简称《20世纪卷》)的出版工作,2018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北京召开了“《中国美术史·20世纪卷》第二次编撰工作会议”.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