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恺引起我的注目,首先是因为环绕在他头顶上的光环。
2006年,不满30岁,他就被美国著名的《公司》杂志评为30岁以下30个最酷的企业家,他先后被诸如《旅游和休闲》等著名杂志评为全球十佳快餐店、全球十佳街头小吃、全美二十佳流动食品车和九佳最勾人眼球的流动食品车。我立刻就被震撼了。那个时刻,我才明白,辉煌的创业故事不都是盖兹、乔布斯和巴菲特这些工商业巨人谱写的。许许多多小人物也是商场的星空中闪亮的星辰,他们的创业故事同样具有王者的气魄和智慧。
看了几个对刘恺的采访,看了他超酷的光头和十足的自信,看了他活力四射的手势语言,我也动了采访他的冲动,往他的电子信箱丢了一信。次日,就见信箱里来了他的回信,寥寥几个字,问我为“哪个杂志”采访。来往交流几次,都是电报语言。终于,打了电话过去,就听到了业已熟悉的声音。
刘恺一直都很优秀,从本科到研究生,读的都是名校。从美国布朗大学毕业后,他父母希望他读法学院,将来做一个律师,可是他却进入了纽约大学商学院去攻读MBA。毕业后,他到了华尔街,在一个老牌商业咨询公司做财务分析师,薪酬丰厚,光是奖金,就够圈外人眼红。可是,干了不久,他却主动扔了那个金饭碗,跟人合伙开了中国餐馆。
之所以选择中国餐馆,乃是一种趣味选择。他觉得办公室不是他的舞台,而对饮食,他却一往情深。父母是湖南人,20世纪90年代带着五岁的刘恺移民美国。虽然在异国生活,父母几乎每周都要张罗全家包起源于中国的饺子。刘恺说“包饺子不用像炒菜那样投入,一边包,一边聊天”的特点让他对饺子痴情。但是仅仅有热爱是不够的。他说他所就读大学的大学城里,有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学院,里面有好多对音乐一往情深的音乐人,但能靠音乐吃饭的人却微乎其微。
刘恺却可能用饺子铺就一条金光大道。还在读MBA的时候,他就与人合作参加了一个人力车概念的创业规划比赛,看谁的小创业可以在市场上跟大公司竞争,占有一席之地。刘恺和同伴获得了第二名。他们不止于纸上谈兵,到了2005年,就真枪真刀,开了Rickshaw饺子店。他们的导师从来没有投资过,却也架不住诱惑,入股参与了他们的创业。首战告捷之后,刘恺和他的合伙人大受鼓舞,决定扩张,立即筹资开办了第二家店。
但出乎意料的是,堂皇而宽敞的店面常常冷清得让人心悸。那年是2008,金融危机汹涌袭来,到处风声鹤唳,企业紧缩,个人也紧缩,吃馆子不再成为寻常百姓的家常便饭。劉恺叹息道:“那真是一段最黑暗的日子。”只见金钱外流,不见流进资金。破产一天天逼近。是坚持,还是放弃?那段日子里,这个问题天天来拷问他。刘恺不是一条路走到黑的赌徒,他选择了放弃。
放弃不是选择颓废,而是为了进取。刘恺还顾不得咀嚼失败的滋味,就把眼光瞄向了纽约街头那些流动食品车。如果能把中国饺子从餐馆解放到街头,把食客从餐馆吸引到户外,那该是一种多么兴隆的生意景象。
干!同是MBA同学的合伙人跟他有一样的见识,两人一拍即合,立刻筹资购买食品车。具有穿透力的红色车身上,写上了醒目的“China Dumpling Diner”(中国饺子餐车)的字样。六种风味的蒸饺和锅贴一起推出,食客聚集过来,如长蛇般一样在食品车前蠕动。刘恺的生意想不火爆都不行。从惨败到胜利,几乎没有不应期;从放弃到斩获,竟然只是一步之间。
我问刘恺:“你现在有多少雇员了?”他答道:“50来个。”再问规模。他告知已经有四辆流动食品车,三个店面,其中一个在著名的时代广场。在夏夜的熏风中,一边咀嚼盘中美味的饺子,一边看时代广场魔术般变幻的绚丽街景,也是滚滚的生活风尘里一个小而惠的犒劳吧。
那次采访之后,已经过去了好些年,美国也早已从金融危机里脱困而出,普通美国人的消费能力越来越强,我想刘恺的生意该是越做越大了吧。不想一上网查看,才发现刘恺2013年12月已经停止了他曾经风生水起的买卖,我大吃一惊。仔细读了来龙去脉,才知道原因是房租上涨。他的食品车和店面所需的饺子都是一只一只用手工包出来的,包饺子的车间房租上涨一倍,而卖出的饺子又不可能相应提价,他只好再次壮士断腕,停业而寻求突破。
从来乐天的刘恺对关门停业并没有太多的苦痛,相反,他倒是心存感激和自豪,觉得在纽约这个竞争激烈的天地里,能把生意做上十年,已经很风光了。他已经全身心地爱上了食品行业,他的转型不是转行。厨房是他不能舍弃的舞台。这次,他要向世界展示的是他的迷人中国厨艺。他带上他的菜谱,登上电视这个更广阔、传播更广的舞台。
享誉全美的食品频道(Food Network)有一个观看率很高的真人秀节目叫明日之星,创办于2005年,每年6月,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最后12名选手参与最后的决赛,一轮淘汰一个人,直到冠军产生。巧合的是,刘恺也在十年前开始了他的第一个创业,以中国饺子为核心,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却在走过十年的征程后,戛然而止。不卖饺子这个实体了,却仍然要以饺子为媒介为道具,展现跟饺子相关的文化和民俗和自己的精神风貌。
刘恺按规定寄出了自己制作饺子的录像,填了报名表。经过筛选,终于击败众多竞争者,进入决赛,与其他11名选手一决高下。这12名厨林高手个个都身手不凡,谁胜谁负,并不一定。刘恺对此瞭然,他说这是一场很有挑战性的比赛,能够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就会是胜利者。比赛在残酷而欢乐的气氛中进行,不仅比技巧和速度,还比美味。最后由评委打分,一个一个淘汰。刘恺顺利进入次轮和再次轮,终于第三个出局。
刘恺虽然没有到达这场较量的终点,却获得了好多观众。他的使命是把美食的制作从厨房中解放出来,消融其私密性,让普通大众可以跟着他一道制作美食享受人生。就这点而言,刘恺是个胜利者。刘恺的故事向我们传达的正是这样一种商业和人生旨趣。
2006年,不满30岁,他就被美国著名的《公司》杂志评为30岁以下30个最酷的企业家,他先后被诸如《旅游和休闲》等著名杂志评为全球十佳快餐店、全球十佳街头小吃、全美二十佳流动食品车和九佳最勾人眼球的流动食品车。我立刻就被震撼了。那个时刻,我才明白,辉煌的创业故事不都是盖兹、乔布斯和巴菲特这些工商业巨人谱写的。许许多多小人物也是商场的星空中闪亮的星辰,他们的创业故事同样具有王者的气魄和智慧。
看了几个对刘恺的采访,看了他超酷的光头和十足的自信,看了他活力四射的手势语言,我也动了采访他的冲动,往他的电子信箱丢了一信。次日,就见信箱里来了他的回信,寥寥几个字,问我为“哪个杂志”采访。来往交流几次,都是电报语言。终于,打了电话过去,就听到了业已熟悉的声音。
●硕士毕业,创办饺子店
刘恺一直都很优秀,从本科到研究生,读的都是名校。从美国布朗大学毕业后,他父母希望他读法学院,将来做一个律师,可是他却进入了纽约大学商学院去攻读MBA。毕业后,他到了华尔街,在一个老牌商业咨询公司做财务分析师,薪酬丰厚,光是奖金,就够圈外人眼红。可是,干了不久,他却主动扔了那个金饭碗,跟人合伙开了中国餐馆。
之所以选择中国餐馆,乃是一种趣味选择。他觉得办公室不是他的舞台,而对饮食,他却一往情深。父母是湖南人,20世纪90年代带着五岁的刘恺移民美国。虽然在异国生活,父母几乎每周都要张罗全家包起源于中国的饺子。刘恺说“包饺子不用像炒菜那样投入,一边包,一边聊天”的特点让他对饺子痴情。但是仅仅有热爱是不够的。他说他所就读大学的大学城里,有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学院,里面有好多对音乐一往情深的音乐人,但能靠音乐吃饭的人却微乎其微。
刘恺却可能用饺子铺就一条金光大道。还在读MBA的时候,他就与人合作参加了一个人力车概念的创业规划比赛,看谁的小创业可以在市场上跟大公司竞争,占有一席之地。刘恺和同伴获得了第二名。他们不止于纸上谈兵,到了2005年,就真枪真刀,开了Rickshaw饺子店。他们的导师从来没有投资过,却也架不住诱惑,入股参与了他们的创业。首战告捷之后,刘恺和他的合伙人大受鼓舞,决定扩张,立即筹资开办了第二家店。
●危机袭来,改做流动车
但出乎意料的是,堂皇而宽敞的店面常常冷清得让人心悸。那年是2008,金融危机汹涌袭来,到处风声鹤唳,企业紧缩,个人也紧缩,吃馆子不再成为寻常百姓的家常便饭。劉恺叹息道:“那真是一段最黑暗的日子。”只见金钱外流,不见流进资金。破产一天天逼近。是坚持,还是放弃?那段日子里,这个问题天天来拷问他。刘恺不是一条路走到黑的赌徒,他选择了放弃。
放弃不是选择颓废,而是为了进取。刘恺还顾不得咀嚼失败的滋味,就把眼光瞄向了纽约街头那些流动食品车。如果能把中国饺子从餐馆解放到街头,把食客从餐馆吸引到户外,那该是一种多么兴隆的生意景象。
干!同是MBA同学的合伙人跟他有一样的见识,两人一拍即合,立刻筹资购买食品车。具有穿透力的红色车身上,写上了醒目的“China Dumpling Diner”(中国饺子餐车)的字样。六种风味的蒸饺和锅贴一起推出,食客聚集过来,如长蛇般一样在食品车前蠕动。刘恺的生意想不火爆都不行。从惨败到胜利,几乎没有不应期;从放弃到斩获,竟然只是一步之间。
我问刘恺:“你现在有多少雇员了?”他答道:“50来个。”再问规模。他告知已经有四辆流动食品车,三个店面,其中一个在著名的时代广场。在夏夜的熏风中,一边咀嚼盘中美味的饺子,一边看时代广场魔术般变幻的绚丽街景,也是滚滚的生活风尘里一个小而惠的犒劳吧。
那次采访之后,已经过去了好些年,美国也早已从金融危机里脱困而出,普通美国人的消费能力越来越强,我想刘恺的生意该是越做越大了吧。不想一上网查看,才发现刘恺2013年12月已经停止了他曾经风生水起的买卖,我大吃一惊。仔细读了来龙去脉,才知道原因是房租上涨。他的食品车和店面所需的饺子都是一只一只用手工包出来的,包饺子的车间房租上涨一倍,而卖出的饺子又不可能相应提价,他只好再次壮士断腕,停业而寻求突破。
●美国食品频道推出中国饺子文化
从来乐天的刘恺对关门停业并没有太多的苦痛,相反,他倒是心存感激和自豪,觉得在纽约这个竞争激烈的天地里,能把生意做上十年,已经很风光了。他已经全身心地爱上了食品行业,他的转型不是转行。厨房是他不能舍弃的舞台。这次,他要向世界展示的是他的迷人中国厨艺。他带上他的菜谱,登上电视这个更广阔、传播更广的舞台。
享誉全美的食品频道(Food Network)有一个观看率很高的真人秀节目叫明日之星,创办于2005年,每年6月,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最后12名选手参与最后的决赛,一轮淘汰一个人,直到冠军产生。巧合的是,刘恺也在十年前开始了他的第一个创业,以中国饺子为核心,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却在走过十年的征程后,戛然而止。不卖饺子这个实体了,却仍然要以饺子为媒介为道具,展现跟饺子相关的文化和民俗和自己的精神风貌。
刘恺按规定寄出了自己制作饺子的录像,填了报名表。经过筛选,终于击败众多竞争者,进入决赛,与其他11名选手一决高下。这12名厨林高手个个都身手不凡,谁胜谁负,并不一定。刘恺对此瞭然,他说这是一场很有挑战性的比赛,能够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就会是胜利者。比赛在残酷而欢乐的气氛中进行,不仅比技巧和速度,还比美味。最后由评委打分,一个一个淘汰。刘恺顺利进入次轮和再次轮,终于第三个出局。
刘恺虽然没有到达这场较量的终点,却获得了好多观众。他的使命是把美食的制作从厨房中解放出来,消融其私密性,让普通大众可以跟着他一道制作美食享受人生。就这点而言,刘恺是个胜利者。刘恺的故事向我们传达的正是这样一种商业和人生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