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资派

来源 :档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bin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资派”,是指在文化大革命当中对一部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领导干部的简称,文革当中毛泽东也曾讲过:简单说,就是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一派人。
  
  “走资派”形成的根子
  
  毛泽东对当时国内主要矛盾和阶级斗争形势做了错误估计,并且形成了共产党内也存在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认识,是形成“走资派”概念的根子。“走资派”这个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用语,首次出现于1965年1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共中央文件《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中。
  1966年,正当国民经济的调整基本完成,国家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时候,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运动逐渐发展成矛头指向党内领导层的政治运动。一场长达十年、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出发点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毛泽东的主要论点是:“一大批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已经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相当大的一个多数的单位的领导已经不在马克思主义者和人民群众手里。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中央形成了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它有一条修正主义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在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各部门都有代理人。”
  
  “走资派”形成的过程
  
  “走资派”是林彪、江青等野心家,打着无产阶级专政的幌子,在实施篡党夺权阴谋计划过程中一步步“推”出来的。如果说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暴风骤雨”,打倒“走资派”就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经历的一次“泥石流”。
  林彪、江青一伙借评《海瑞罢官》,大搞罢官,步步陷害刘少奇、邓小平等中央领导,把斗争矛头指向“走资派”。
  1965年11月10日,在江青秘密策划下,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文章点名批判北京市副市长、明史专家吴晗,实际上涉及中央领导层在许多重大政策问题上持不同意见的一部分人。北京市被批判为“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这便对《海瑞罢官》的批判带上更为严重的政治色彩。1966年2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会兼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彭真召集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开会,起草《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后被称为“二月提纲”),试图对学术批判中已经出现的“左”的倾向加以适当约束。这个提纲经中央政治局常委讨论通过并向在武汉的毛泽东汇报后,于2月12日转发全党。就在“二月提纲”拟定的同时,江青在林彪的支持下,在上海召开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这次座谈会的《纪要》认定文艺界被一条“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我们的政”,号召要“坚决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社会主义大革命”。这种严重的政治责难不仅是对着文艺界,而是对着一些中央领导人。随后,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遭到诬陷,被免职;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遭软禁;彭真和中宣部部长陆定一被停止工作。
  1966年5月4日至2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会议于5月16日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对“二月提纲”进行全面批判,并指出:“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各级党委必须充分注意这一点。”会议决定撤销以彭真为首的文化革命小组,成立陈伯达任组长,康生为顾问,江青、张春桥等任副组长的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简称中央文革小组),实际上成为不受中央政治局约束的、领导“文化大革命”的指挥机构。
  毛泽东主张是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1967年夏季他在外地视察中说:“有些地方前一段好像很乱,其实那是乱了敌人,锻炼了群众。”阴谋在“乱中夺权”的林彪更是惟恐天下不乱,他和江青一伙勾结起来,到处制造社会动乱。大、中学校的学生率先起来“造修正主义的反”。在很短的时间里,由学生成立的“红卫兵”组织蜂拥而起,到处揪斗学校领导和教师,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这场运动很快从党内推向社会,社会动乱开始出现。
  党中央在刘少奇、邓小平等领导人主持下作出决定,派工作组到大、中学校协助领导运动,力图使局势稳定下来。各地工作组在领导运动的过程中,得到多数群众的支持,却加剧了同造反派的对立。在如何对待运动的问题上,刘少奇、邓小平等领导人同中央文革小组之间的分歧日趋尖锐。工作组被指责为“实际上是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反对无产阶级革命”。1966年7月下旬,毛泽东以及中央文革小组对工作组加以批判,指责其镇压群众,破坏文化大革命,决定撤销工作组;工作组事件成为刘少奇下台的直接导火线。
  8月1日至12日,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1966年8月4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突然发表了十分激烈的讲话,指责刘少奇和中央第一线“镇压学生运动”,“站在资产阶级方面,反对无产阶级”。8月5日,毛泽东写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提出中央有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矛头直指刘少奇、邓小平。1966年8月8日,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十六条》中这样规定:这场运动的目的“是斗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后来,林彪、江青集团进一步抛出了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就是走资派的政治纲领,把矛头指向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级领导干部,中央分成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司令部,资产阶级司令部是被“指定”的。这时候的干部自然也分成了正反两大派,反面的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简称就是“走资派”。刘少奇和邓小平是资产阶级司令部的正副司令,理所当然就成了中国最大的两个“走资派”。
  
  “走资派”概念不清
  
  跟刘少奇的路线走,是“走资派”的一大特征。当时,“走资派”的内涵不清,只要沾一点“权”的边都可以被说成是“当权派”,而“当权派”就可以被打成“走资派”。不仅如此,而且“走资派”这一概念的外延很广,随便可以打出成千上万个“走资派”来。正因为“走资派”是这样一个既不确定又不科学的概念,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便可以利用它来打倒他们想打倒的任何人。划定“走资派”完全凭个人的好恶来决定,同样一个人可以昨天是“走资派”被打倒,今天是革命派又成为结合的对象,明天因不合“造反派”的品味再度被打成“走资派”。这种变幻莫测的政治沉浮,完全要看干部对“文化大革命”和造反派的态度如何来判定。“走资派”的范围已经扩展到上自党中央副主席、国家主席,下至基层党支部书记,甚至连炊事班长、汽车班长、生产组长也成了打倒对象。造反派红卫兵成了林彪、江青“乱中夺权”的工具。
  林彪、江青之流就是利用了这个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走资派”的“左”倾概念,把红卫兵当成阴谋夺权的工具,诬陷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毛泽东认为青年学生是推动“文化大革命”全面开展的突击力量,并于1966年8月1日写信给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红卫兵,表示支持他们起来“造反”。从此红卫兵运动迅速向全国发展。9月5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关于组织外地革命师生来北京参观革命运动的通知》,要求各地组织大中学校学生或学生代表、教职工免费来北京,参观文化大革命,使红卫兵和学校师生的大串连走向高潮。这是造成社会大动乱的一个严重步骤。在中央文革小组煽起的所谓捍卫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的狂热下,各地大批红卫兵冲向文化教育界、党政机关和社会,对他们认定的所谓“封、资、修”的事物进行大破坏;许多人被当作“黑帮分子”、“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反动学术权威”、“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受到批斗、抄家侮辱、殴打和迫害。仅北京市的干部和群众,因冤案而死的达9804人之多。
  红卫兵高呼“造反有理”的口号,造所谓“牛鬼蛇神”的反,揪斗所谓“走资派”,搞乱了地方党委,并造成群众之间派别纠葛和纷争。在北京红卫兵冲击政府机关,揪斗领导干部的情况越来越频繁,这一切都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当红卫兵像流星般划过中国的政治天空之后,留下的,是对中国文化遗产前所未有的破坏和对几代中国人(也包括他们自己)从精神到肉体的摧残。
  1966年10月开始,对“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批判进一步把红卫兵的造反狂潮引向党内,引向“资产阶级司令部”,“造反派”红卫兵在中央文革小组的支持和操纵下膨胀起来,逐渐取代老红卫兵成为红卫兵运动的主流,他们激烈地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冲击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把矛头指向“走资派”、“资产阶级司令部”,随后参与了全面夺权。
  1967年1月初,在张春桥、姚文元策划下,上海市的造反派组织夺取了上海市党政领导大权。这场夺权斗争得到充分肯定。1月中下旬,各地掀起由造反派夺取党和政府各级领导权的“一月革命”风暴。夺权狂潮一经引发便不可收拾,很快发展成“打倒一切”的全面内乱。2月中旬,在周恩来主持的怀仁堂碰头会上,再次爆发了老一辈革命家和中央文革小组一班人的激烈斗争。这些老同志的抗争,被江青等人诬为“二月逆流”,受到严厉批判。
  1968年10月13日至31日,举行召开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为党的九大作准备。在党内生活极不正常的状况下,会议批准了在江青、康生、谢富治把持下炮制的关于刘少奇问题的“审查报告”,给刘少奇加上“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宣布“把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一年后,刘少奇含冤病逝。这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走资派”的历史结局
  
  “文化大革命”的发展,很快就超出了毛泽东的预想,全国从中央到地方绝大多数领导干部都被打成了“走资派”。毛泽东得知这一情况后,不得不对“走资派”的概念进行重新认识,提出了“犯走资派错误”的概念。按照毛泽东的这个观点,中共九大政治报告的草稿中写上了这样的话:“对于犯走资派错误的人,在他们提高了觉悟,并得到群众的谅解以后,应当及时解放他们,分配适当的工作,并鼓励他们到工农群众中去,改造世界观。”在九大和九大之后毛泽东的一系列讲话、谈话中,他再也没有提到“走资派”一词。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走资派”的概念就成了历史。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改革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中学物理的教学模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新课程理念要求以合作学习、探究式学
期刊
造反派,既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词汇,也是一个具有丰富政治含义的词汇。它既是对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造反”自称、标榜的一种群众组织的特定称谓,也是对他们的政治实践相关连的一整套思想方法、行为特征、价值取向的专门描述。  造反派是与保守(保皇)派相对而言的,它的存在与消亡是和文化大革命紧密相连的,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造反派几乎就等同于文化大革命,这种理解是对造反派广义概念的理解,这是因为在漫长的十年
唐乃泓:新北方执行制片人,学电视的做电视,一切似乎顺理成章。新北方是个舞台,让我在茫茫人海里有了自己的角色,梦想和责任都在这里得到庇护和依托。代表作无从谈起,只求自己能成为
《约见当事人》是沈阳广播电视台一档民生类的栏目,其宗旨就是以宣传人生传统美德,记录百姓心理状态,展示民众诉求,以解决当事双方民事矛盾为主,以真人、真事、真矛盾、真纠葛的现
湿陷性黄土,具有垂直节理发育及典型的空隙架空结构,使其在干燥的条件下具有很高的强度,而受水浸湿后强度大大降低,尤其受灌溉水长期浸泡更甚,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及使用寿命,本文结合
一、手持电视的发展态势在全球信息产业的发展中,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中国,无论是广电业还是电信业,基于数字技术使用的新媒体业务得到了,飞快的发展。市场的相互渗透更加剧
水稻的白叶枯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原本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稻区,近些年由于引种生产,很多南方稻种被引到北方生产,才导致此病在北方稻区也有所发生,近年来在北方的一些水稻种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地名既是现实的产物也是历史的产物,是一种文化形态,是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地名档案记载各个地理实体的名称及相关信息的材料,对地名的文化研究,实际上就是对地名档案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借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
在报业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新媒体对平面媒体的冲击力度也日趋自热化。应对挑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发挥自身优势,以独家采访和“原创”新闻稿件,为渎者提供有用而真实的信息,牢牢地
家庭是温暖的港湾,幸福的乐园。家庭档案是信息的宝库,知识的源泉。家庭档案已经成为我们文明家庭、科学家庭、健康家庭和绿色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的家庭档案共分四大类:  一类是家庭纸质档案,约24册,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家庭记录.包括家庭成员的出生证明,各阶段的材料,家庭日常生活记录等;二是工作记录,包括履历表、历次获奖证书,出版、发表的著作、论文,参加国内、国际会议的材料等;三是生活记录,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