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让步同语构式“ VP是VP ”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wddKT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同语结构“VP是VP”是构式“×是×”的一个下位构式,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很高。有单项式,也有多项式,还有扩展式,VP前可加修饰语,或者前一个VP有部分省略。构式整体表示让步义,有转折意味。该构式对语境的依赖较强,使用这个构式时,遵循了话语交际的礼貌原则。
  【关键词】 同语式;构式;让步义;语用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1-0108-03
  一、前言
  “好是好”“可以是可以”这类结构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中使用频率比较高。其中,“是”是一个常量,变量VP以同语反复的形式,单用时出现在结构的主宾位置,当前面有其他成分,如“ (这件衣服)好看是好看,就是贵了点。”这时一般不能看作是主宾联结,而是词语嵌入式复叠后充当谓语。从形式上看,它似乎没有产生新的交际内容,但在实际的对话交际中,却蕴含了丰富的语用、语义内涵。“VP是VP”不能直接通过结构内部构成成分推导出来。它的语义是整个构式所赋予的。
  作为“×是×”的下位构式,前人对这个结构的分析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最早从语法角度研究这种结构的是吕叔湘,他认为“×是×”是容认句,有“论什么,确然是什么,可是……”的口气,“是”字有“虽然”之意。[1]朱德熙也注意到这一情形,认为这一结构有“虽然”或“尽管”义。[2]高元石认为“×是×”的结构可以分为两种语义模式,一是“表示让步,含有‘虽然’的意思”,这时“×”多为谓词性词语;二是表示“是认”,有“强调”义,“×”多为名词性词语。[3]邵敬敏认为让步义的“×是 ×”是“同语”式的一种变式,并分析了同语式的申辩作用和解释作用。[4]本文认同高元石的语义模式分类,对表让步义的同语式构式“VP是VP”的变项VP及其相关变式进行描写,对构式中的定量“是”的词性进行讨论,说明构式的语义、语用内涵。
  文中语例来自CCL语料库、语料库在线、现当代·文学作品、网络小说、百度搜索和日常对话自拟。
  二、变项VP与相关变式
  “VP是VP”是“是”字前后成分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整体表让步转折义的,定项“是”可用“虽然”替换,在谓词前做状语的构式。
  (一)音节形式
  从音节形式上来看,“VP”可以是单音节语素形式,也可以是双音节词汇形式,
  (1)(这衣裳)好是好,就是颜色稍稍素了一点。(电视剧《甄嬛传》)
  (2)他穷是穷,可是穷的有志气。(欧阳修《苦斗》)
  (3)可也觉着她姐姐好看是好看,却像个玉琢的,不如妹妹活泼。(王安忆《逃之夭夭》)
  (4)大前年,才又生了个双胞胎,高兴是高兴,可咋养?(梁鸿《中国人在梁庄》)
  (1)(2)两例是单音节用例,(3)(4)例是双音节词。当VP是单音节词时,后可加“了”“过”等时体成分,或者加语气助词“的”,使后一个“V”构成“V了”“V过”等双音节形式。
  (5)“送医院了?”“去是去了,不过都是横着出来的。”(新华社2004年3月)
  (6)(桂林)他去是去过,不过很快就回来了。(自拟)
  (7)他去是去的,不过他去是因为自己不快乐、没事做、无目的。(德莱赛《天才》中译本)
  (二)省略与扩展变式
  1.省略
  如果VP前有否定副词“不”,则一般去掉前一个VP中的否定副词。
  (8)树高不过一丈,树干可容两人合抱,小是不小了,但若是置身于其他地点,恐怕亦无多大惹人注目之处。(《读者》)
  (9)累是不累,就是有些繁琐。(自拟)
  当VP是双音节词时,前一个VP有音节脱落现象。[5]
  (10)这丫头漂是漂亮,就是心地不善良。
  (11)(这礼物)我喜是喜欢,就是太贵了,我不要。
  当有表示意愿的情态动词或和另一个动词连用时,可部分省略。
  (12)我想是想要,但不一定能实现。(网络语料)
  (13)鸿渐嗫嚅道:“我想是想去,不过还要仔细考虑一下。”(钱钟书《围城》)
  2.扩展
  构式中的后一个VP前可加修饰语,后也可加补语,构成“VP是×VP”“VP是VP×”的变式。
  (14)辛楣躊躇说:“好是很好,可是学校汇到吉安的钱怎么办?”(钱钟书《围城》)
  (15)害怕是真的害怕,可他还是义无反顾。(自拟)
  (16)他还让自己看他那一百多万只苍蝇,脏是脏了点儿,可那是多大的情分啊!(冯苓植《猫腻》)
  (17)苦是苦点,累是累点,可我出来远征好开心。(1994年报刊精选)
  (12)(13)两例是前加修饰语,表示程度的加深,或者肯定意味的加强;(14)(15)两例是VP后加程度补语的用例。
  (三)单项式与多项式
  大部分“VP是VP”构式是单项式,如前例,但也零星的有一些多项式,构成“V1是V1,V2是V2”的格式。如:
  (18)夫妻俩吵是吵、闹是闹,可谈到离婚倒是真舍不得。(电视剧《海棠依旧》)
  (19)说是说笑是笑,运涛那孩子还在监狱里,如今要是这么办了,我觉得对不起他。(梁斌《红旗谱》)
  在语料库检索中没有发现三项及以上“VP是VP”的用例,梅思斌(2010)认为这是由于多项“×是 ×”的并列会形成语义的多元化,进而会影响整句话语转折意义的表达。[6]
  三、定项“是”的词性   关于构式中的定项“是”的词性问题,一直以来都有多种不同的声音。吕叔湘(1979)认为表转折义的“×是×”中的“是”表强调义,可和表判断义的“是”一同看作动词[7],邵敬敏(1986)认为这是系词词性,[4]景士俊(1984)认为让步式“×是×”中的“是”是语气副词,同时也起到了关联作用[8]。而新近研究中,范菇(2017) [9]认为当“×是×”格式中的“×”为动词或形容词时,“是”偏向副词词性。
  本文认同“是”为副词的看法。吕叔湘把表判断义和表容认义的“×是×”中的“是”的用法看作是同一的,但在实际运用中,表判断义的构式中,“是”一般位于名词性成分前,“是”为判断动词,而表让步义的构式中,“是”一般用于动词、形容词等谓词性成分前,把“是”看作是副词,在谓词性成分前做状语,这样更加合理。
  至于邵敬敏关于“是”为系词的看法,也不能认同。系词的主要作用是连接主语和表语,形成主—系—表结构,构成判断句。让步义“×是×”中的“是”位于两个谓词性成分之间,多起强调义,而不是判断义,所以将这里的“是”看作是系词并不合适。
  将“是”看作副词,有如下几点依据。首先,“是”在“VP是VP”的构式中,位于谓词成分前,居于状语位置,符合副词的纯状语性特征。其次,这个“是”用“不”进行否定时,“不”一般放在“是”之后,VP之前。再次,这个“是”不能用能愿动词如“能”“愿意”“应当”等的修饰。
  而且,从语义上看,让步同语构式“VP是VP”的语义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虚化,有“虽然”义,说明意义不再实在,不能看作是动词或者系词。
  (20)我欠着你的情呢,此时不来,更待何时?来是来了,可没想到乔东家居然用这个阵势来欢迎我。(电视剧《乔家大院》)
  例(20)中的“是”,用在谓语成分“来”之前,作状语。否定形式是“来是不来了”,而“来不是来了”不能成句。虽然在“是”前加能愿动词如“应当”似乎成句,但这时“来应当是来了”从客观叙述变成了一种主观上的推测,语义发生了改变。这里的“来是来了”也可以用“来虽然来了”替换。
  四、“VP是VP”构式义
  “VP是VP”构式表示了让步义,具有转折意味。
  (21)可以是可以,可是现在我们手里的机器不够多啊!(龙枪《兄弟之战》)
  (22)好吃是好吃。可要我为它跑半个北京城,我划不来。(1998年人民日报)
  上述语例中,“VP是VP”表示让步,先承认某个既定事實,如例(22)“好吃”,随后的小句所表示的语义发生了转折,提出相反的事实或观点。这时,说话者要表达的语义主要集中在后一小句,“VP是VP”构式引出说话者真正要表达的观点。
  一些学者认为构式中的“是”是连词,因为他们觉得“是”有“虽然”的转折意味,可以用“虽然”来替换,其实不然。以意义来作为词类划分的标准,这本来就是站不住脚的,更何况“VP是VP”的让转义是整个构式所赋予的,而不是“是”的词汇意义。当只说分句“VP是VP”时,就算不说后一分句的内容,也能感觉到转折的意味。如当一个人说“便宜是便宜”时,会让人觉得话只说了一半,人们下意识地认为她要传达诸如“质量不好”等话语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VP是VP”作为让步同语构式,表达的意思与先行句和后续句的意思相反或者相对,有时这种转折和相对是部分的否定,先肯定其优点,再提出相对的观点和想法,起到了婉转曲折的会话效果。或者先否定再肯定,起到了欲扬先抑的表达效果。
  (23)这个项目好是好,但技术性强,挣的钱少。(1994年人民日报)
  (24)这个教室大是大,就是光线太暗。(网络语料)
  (25)这个活儿累是累了点儿,但能学到很多。(《读者合订本》)
  (26)这小伙子矮是矮了点儿,可好在踏实肯干。(自拟)
  例(23)先肯定了项目的“好”,但接续分句却没有说项目如何好,而是说了项目“挣钱少”的缺点,这时语义的重点在“挣钱少”,但是由于先行句肯定了项目的优点,所以整体的表达显得委婉而容易让人接受。例(25)前一小句表达了对这个活儿的主观评价“累”,看似是一种贬义性评价,可是后续句话锋一转,言者真正想表达的语义是“能学到很多”,这才是整个句子的语义重点。构式的使用,起到了欲扬先抑的表达效果。
  五、“VP是VP”语用义
  “VP是VP”作为一种同语式构式,“VP1”与“VP2”字面上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看起来似乎没有产生新的交际内容,似乎违反了格莱斯合作原则中的量准则,说话者在话语交际过程中没有达到应有的信息量。但让转式构式“VP是VP”经常用在这样的语境下:对话双方在交流的过程中,一方表达了他对事件的观点和看法,但另一方觉得这个看法只是一个方面,甚至是事物的次要方面或次要属性。但他不直接对对方的观点进行否定,而是先用同语反复的结构对对方所说的内容进行强调和肯定,表达自己对这个观点的部分性认可,然后再顺势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一个交际过程使会话有了委婉的表达效果,符合利奇提出的“礼貌六原则”中的“一致原则”,即“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尽量增加双方的一致”,使对方更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
  (27)李永芳走后,汗王让侍卫喊来范文程军师,他将李的建议向他说了一遍,对范说:“范先生,你看这建议可行吗?”
  那范文程也看了一会地图,考虑一下,摇头晃脑地对努尔哈赤说:“这个建议好是好,不过有点冒险。先占领北石山,就切断了明朝的宁锦防线。再攻锦州,就可以一鼓而下,因为南来的援军已被阻于北石山下。那就不妨一试。”(《史传》)
  例(27)中汗王向军师转达了李永芳的建议,王乾成没有直接说这个方法不好,而是先用“好是好”来表达自己对汗王和李永芳的认可,之后再表达自己对于这个建议的改进意见,这样说,既不会拂了汗王的面子,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话术高明。   在实际的言语交谈过程中,还可能会出现一种情况。在交际过程中,答话人应该遵循话语交际的合作原则,对对方提出的疑问焦点做出真实的回答,但这种真实的回答实际上又不足以支撑受话人作为下一个话轮的对话前提。如果做出相反的回答,就可以纠正话题的错误的倾向,但这又确实是违背了真实性的合作原则。这时候,答话人陷入一种两难的境地,而使用让转式构式“VP是VP”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在肯定了对方疑问焦点的信息的真实性的同时,又否认了它作为下一轮会话的前提和条件的“资格”和可能性。
  (28)听说你们这儿的后山上有一道用石头砌起来的长长的墙,绵延了许多山头,可是真的?
  有是有,可那墙早就东倒西歪的,没有一点用处了。(周大新《湖光山色》)
  (29)穗珠道:“这种事,好像老婆同意就行了吧?!”
  姚宗民道:“行是行,签合同也生效。可是史枯的日记和信札,加上晚年重要的墨宝全都在他女儿手里,她不肯拿出来,你有什么办法?”
  (28)例中,老人问后山上有没有一堵长长的墙,是想让受话人带他去看一看,受话人先是肯定了“后山上确实有一堵墙”这一个信息,但也表达了“这地方已经不值得去”的意思。(29)例中,姚宗民先是肯定了“签合同只要老婆同意”這一点,又说这样的办法在实际操作中有限制性,并不可行。
  六、结语
  本文从语表、语用、语义层面分析了让转义同语式构式“VP是VP”,描写了变项VP及其相关变式,讨论了定项“是”的词性问题,认为处在构式中的“是”是副词词性,并且探讨了构式的语义和语用内涵,分析了构式在两种实际话语交际的语境中的语用价值。但是研究还仅限于共时层面,对于“VP是VP”构式的历时演化过程、构式形成的动因和机制等未能有所涉及。
  参考文献:
  [1]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2]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3]高元石.谈“同语复说”格式[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6,(01):44-47.
  [4]邵敬敏.“同语式”探讨[J].语文研究,1986,(01):13-19.
  [5]朱敏.现代汉语同语判断式及其相关格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
  [6]梅思斌.“×是×”在让步复句中的句法和语义考察[J].大理学院学报,2010,(11):48-51.
  [7]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8]景士俊.谈×是×句的类型[J].语文学刊,1994,(04):35-39.
  [9]范菇.现代汉语“×是×”构式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7.
  作者简介:袁玉心,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硕士,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其他文献
一、来时夜色  寒风过巷。小碗儿一哆嗦,蜷身裹紧了破衣。此时才是三月间,倒春寒还未过去,空气里蕴着湿润的花香。  迷离间,巷口似乎传来了一阵异响。  小碗儿一个激灵撑地坐起,手指碰到一块尖石,痛得他“嘶”地抽了口冷气。  这么晚了,整个杭州城都陷入了沉睡。还会有谁在这深巷中走动?莫不是哪个豪族家的猛犬没有拴好溜了出来!  就在这时,一个白色的人影在巷口出现,迅速奔来,仿若潜行的豹子。  只两次眨眼
期刊
【摘要】 甘孜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多样、资源丰富,是甘孜州传统民族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支脈。但伴随时代发展,甘孜非遗的保护及传承面临一定困境,诸多非遗依赖于传统的传承方式,包括师徒制、父传子等方式,在当今时代面临传承人断代、文字性非遗资料遗失等难题。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分析甘孜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及现状,在此基础
期刊
【摘要】 互联网时代的交流沟通即时而又紧密,网络流行语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了奈达的对等理论在此翻译领域的指导作用和有效性,并提出了相关的翻译策略。中国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的广泛传播能够帮助更多外国友人了解中国的社会发展动态和文化趋势,这是中国实现“走出去”的关键一环。  【关键词】 尤金·奈达;功能对等;形式对等;网络流行语;文化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语用预设在日常的对话中应用较为广泛,在言语幽默的产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以近期流行的“反向凡尔赛文学”的三段对话内容为语料,通过语用预设理论来分析该文体中言语幽默如何产生。探索语用预设和言语幽默内在的关系,揭示其中引人发笑的因素,为日常交流提供借鉴之处。  【关键词】 语用预设;反向凡尔赛文学;幽默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
期刊
【摘要】 “家”不仅是一个词语,更是一个文化符号,是汉民族社会文化思维、文化体制的体现。以“家”为语素构成的词语高达成百上千个,其意义可以分为物质形态的单位、血亲或姻亲关系的单位、社会领域的单位、政治领域的单位,背后蕴藏着从表层到深层的文化,即集居住与养殖为一体的农耕文化建筑形态、以“宗法制”为核心的制度文化和“泛近距离化”的认知模式。  【关键词】 家;国家;词汇;文化  【中图分类号】H315
期刊
【摘要】 2020年9月,由刘亦菲主演的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在全球上映。尽管中国市场对这部迪士尼大片期待已久,但上映之后,该片的口碑票房双双遇冷,影片对女权思想的激进表达成为遇冷原因之一。本文试图将迪士尼真人版《花木兰》置于一个跨历史、跨文化的花木兰改编谱系中,比较其与国内木兰题材影视剧以及迪士尼动画版《花木兰》在女性形象塑造方面的异同,深入分析迪士尼真人版电影对现有木兰故事的挪用和改写,探究
期刊
【摘要】 奥地利作家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Elfriede Jelinek)在200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引发了一段时间的讨论热,其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经历了大起大落。本文通过梳理耶利内克在中國大陆的译介历程,探讨其作品在中国传播过程中所呈现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译介;接受;文学传播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 歌曲《青花瓷》无论是从音律的角度还是从歌词的角度看,都堪称经典。歌曲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在国外也大受欢迎,出现了不少英文版《青花瓷》,其中不乏优秀英译本。从本文从“三化论”的角度,评析了优秀英译本的译者是如何通过等化手段实现“意境似如初”,通过深化手段达到“情深意无穷”,又通过浅化手段做到“形美情不减”,以期更好地通过音乐,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  【关键词】 《青花瓷》;浅化;深化;等化
期刊
【摘要】 古代诗歌以其意蕴丰富、简洁凝练、整齐工整等特点成为一门富有魅力的语言艺术,而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巅峰,也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文化瑰宝。以唐代杜牧的宫怨诗《秋夕》的英译为例,探讨在古诗英译过程中,如何使译作充分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形美”,拉近读者与文本的距离,打破理解藩篱。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说明许渊冲“三美”翻译理论对古诗英译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译者创作更多优质的作品提
期刊
【摘要】 阴山地域民族文化资源是阴山文化生态的重要载体。因此加强阴山地域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在文化生态视域下积极转变观念,强化政府主导和统一规划,建立专项保护资金,多渠道开展保护与传承,更好地促进阴山地域文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阴山地域;文化生态;民族文化资源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