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jin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0-000-01
  
  摘 要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大众化高等教育普及下,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模式改革日益迫切。改革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培养途径,改革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运行和组织机制,促进中国高校水平运动员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高水平运动员 培养模式 改革 高校
  一、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
  随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高校培养出来的高水平运动员的数量也越来越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正在逐步成为中国竞技体育的一支新生力量和新的增长点。
  二、中国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模式的内容与现状
  (一)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依据大学所承担的任务和办学目标定位来确定,集中体现了所要培养的运动员的根本特征。目前中国大部分高校对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缺乏可持续性发展。
  (二)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标志和主体,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规定着专业的划分及名称,反映培养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业务规格和工作方向。
  (三)管理体制与管理机制
  中国高校高水平体育是“举国体制”,属于政府主导管理型模式。这种模式对促进学校体育竞赛活动的开展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学校高水平竞技体育的发展。
  三、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模式改革对策
  (一)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
  1.改革人才培养职能管理机构
  中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职能管理机构存在管理权限过于集中、各级组织权责不明等问题。加强高校各社团、俱乐部的自主决策,强调他们的责任和义务。通过组织管理机构的改革提高中国高校竞技体育的高水平人才职能管理机构组织的灵活性。
  2.改革淘汰机制
  目前中国高校采取单纯的考试方式来淘汰不适应的运动员,淘汰率过低,方法也不科学。改革淘汰手段,积极推进考试的科学化程度,以科学量化评价与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淘汰不适应的运动员,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3.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先进的教学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灵活的教学组织方式,是确保教育工作进行的前提,也就要求高校必须加大资金投人力度,从学校事业费中拨大量专款用于高水平运动员的教育。
  4.建立和完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机制
  鼓励高校体育教师采取各种途径接受继续教育和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知识、专业知识、科研知识、综合知识、管理知识与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知识等。
  (二)培养途径改革
  随着高等教育与社会产业关联的日益加深,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途径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其至与企业进行订单合作培养。高校要积极实施多形式的学、研、产一体化和“校体企三结合”的综合性培养途径。以体育系统和企业的优势资源为依托,以高校为龙头和主导地位,建设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实现强强联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目标。
  1.教、体、企统一认识和整体规划
  “校体企三结合”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首先依赖于教育和体育两大系统的鼎力合作,形成统一认识,然后企业加入。打破系统壁垒,制定统一的规划,发挥教体系统各自的优势,加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力度并吸引企业的加入。
  2.多渠道筹集体育经费
  竞赛是指挥棒,竞赛制度对于运动员的选材、训练、管理和资金投向有导向作用,同时对后备人才的培养具有强大的杠杆作用。高校需要建立适应体育竞赛市场需求、服务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需要的竞赛管理体制,完善竞赛制度,吸引企业加盟,促进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经费保障,并改善训练条件。
  (三)培养目标改革
  高校应根据本校师资力量、特点和未来市场的需求导向,有目的地建立和优化适合高水平体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加强基础学科的通用性、应用学科的适应性、技术学科的操作性和边缘学科的知识性。
  (五)课程结构改革
  1.优化课程设置,改革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中,公共基础课的门类要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领域;专业基础课按照少而精、博而通,强化基础、打通主干,深入前沿的原则和思路,确立专业核心课程,建构新的知识结构体系。
  2.坚持课程的模块化
  对课程的内容进行精选、整合、提炼、编制和改建,使具体课程内容的选择符合课程体系的要求,即与培养目标相一致。
  3.加强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和管理
  国家和高校必须重视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和合理调配社会资源。国家可统筹规划,政策性的倾斜,资助高校建设运动场馆
  (六)教学运行和组织机制改革
  建立适应高水平运动员教育的弹性学分制和柔性学分制。将基本的教学计划按照一定的专业设置模式和附加的课程结构相配套,改制成双学位制、主辅修制、本硕连读制、硕博连读制等,组合各种教学运行制度。改变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小组授课与个人自学活动相结合,加强个别辅导与班级小型化,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和场所。调整教与学的时间比,扩大学生自主支配时间的比例。
  在学分制条件下,为了顺利执行教学计划,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自助餐式”的教学计划,教学管理过程必然会更加复杂,传统的相对集权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难以适应。降低管理重心,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权力适度分离,建立适度放权给各二级部门的管理机制成为改革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杨兴权.影响中国部分体育学院高水平运动员学训矛盾的因素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6.
  [2] 刘芳,杜朝辉.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2.
  [3] 郑婕,杨桦."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新体系构建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2.
  [4] 孙麒麟,张建新,毛丽娟."校体企三结合"高校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4.
  [5] 曾诚,张伟,向东,宛小燕.关于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育评论.2004.12.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0-000-02    摘要 在体操技术水平快速发展、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科学选材已成为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根本保障。所谓科学选材,就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将应选者的天才因素测试出来,并根据测定结构分析预期其未来的竞技能力,它是培养优秀运动员、降低淘汰率的保证。可以说,选材的成功意味着训练成功的
教育呼唤名师,随着教育的重要性的日益凸显,名师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对教师进行培养,力图促进更多的教师早日成为名师。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各级各类“名师工程”
农业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包括中国在内全球许多国家水质损害的主要来源,是事关全球土地健康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个重要议题。据2010年公布的第一次中国污染普查公报显示,中国的水
只要教师不断研究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竭力指导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再加上学生的努力学习,积极动手,勤于动脑,多总结,善发现,就一定会取得较好的化学学习效果。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创建于1963年,是专业从事机电成套设备研制和工程应用的重点研究所,是国家重点保军单位.为了更好地履行军工使命,快速应对技术发展新形势
期刊
为了适应现今体育发展趋势,体育科研团队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科研创新能力以便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体育科技发展.集成创新所具有的集成放大效应则可以满足这一要求.运用这一视角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0-000-01  摘 要 城市体育以社区体育为重点,加快发展社区体育,在加快城市化步伐、构建和谐社区以及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当前城市社区体育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城市社区体育 城市化进程 体育健身  诺贝尔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0-000-02  摘 要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和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内容标准,即五个学习领域目标。“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提高一两项运动的技战术水平”是《标准》对水平五阶段运动技能领域学习的具体要求。即要求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已学习或初步掌握多种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0-000-03    摘 要 通过问卷式面访的形式对贵阳市省社区府社区体育组织的形成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结合有关的文献资料,对该社区的体育组织的产生,居民的健身意识、体育健身条件、组织管理和经费状况等与全民健身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该社区尚未形成健全的体育组织,组织者和居民的健康意识还
随着中职教育的发展,为了使中职学校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在中职体育教育中引入素质教育理念,已经得到发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无论是在教学设置,还是实际的操作,都要满足学生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