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春了,又到了妈妈们开始考虑宝宝春季入园问题的时候了。春季入园,有哪些事是家长必须知道的呢?
0~3岁
宝宝篇
小米粒8个月了,妈妈打算送他去亲子园,可又担心小米粒因一些“坏习惯”不能适应入园生活,比如他常像个小夜猫子一样晚上11点不肯入睡,白天10点不肯起床,而且只黏妈妈一个人。可是事情真有这么糟糕吗?
“黏宝宝”也能上亲子园
对于像小米粒这样月龄的宝宝来说黏妈妈很正常,但亲子园和幼儿园不同,通常宝宝6个月就可以与父母一起接受科学系统的亲子园课程了。亲子园更强调家长的参与,宝宝参加亲子园课程需要妈妈陪伴左右,与宝宝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也正因此,妈妈们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宝宝,并给予他们最恰当的支持和帮助。
此外,亲子园班级人数通常较少,多为10人左右,老师能够关注到宝宝们的个体差异,从而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以及更适合宝宝的亲子游戏,以便为家长和宝宝建立更加良好的亲子关系创造条件和环境,妈妈陪宝宝上亲子园,也有利于家长学会一些更加科学有效的育儿理念和方法,更好地与宝宝沟通。
亲子园不是单纯地哄宝宝开心
幼儿园的亲子园课程更重视宝宝的潜力开发和能力培养,老师们会根据0~3岁宝宝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敏感期,设置亲子、音乐、语言、思维等相关课程,所以说,亲子园可不是随便哄宝宝开心的场所,每项课程都有实际的启发、教导意义,可以让宝宝在最专业最科学的学习教育环境中提升潜力,收获知识。
妈妈可借亲子园巧提升
千万别以为上亲子园受益的只有宝宝。家庭教育的意义在于力求塑造宝宝的优秀人格品质,简单地说,就育儿而言,家长仅有爱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我,如此才能成为智慧型父母。所以在陪宝宝上亲子园的过程中,有心的父母可多关注亲子园举办的各种针对家长的公益讲座、活动,以便更好地树立先进、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从而掌握亲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不但可以让育儿变得更轻松,还能增进亲子关系。
必要准备做在前
3~6岁
宝宝篇
可乐3岁了,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可日常生活中三餐不定时,作息不规律,而且分离焦虑感爆棚。面对问题多多的可乐,妈妈真不知如何让其融入幼儿园生活。
帮宝宝进行自理能力准备
想让宝宝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必备的自理能力不能少。日常生活中,宝宝可以做的事,家长切不可插手,比如喂宝宝吃饭,帮宝宝洗手、穿衣服等。入园前,妈妈需要帮宝宝培养自理能力好习惯,让宝宝自己用勺吃饭、用杯子喝水;学会自己洗手;学会自己说大小便;学会自己穿衣服等。
为宝宝做好心理准备
3岁左右的宝宝有较为明显的分离焦虑,这是宝宝成长发育中必经的过程。家长不妨给宝宝时间让他去适应,同时也需要给宝宝更多正面引导,比如告诉宝宝在幼儿园能认识很多好朋友、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他、幼儿园有很多家里没有的玩具等等,以便让宝宝对接下来的幼儿园生活充满好感和期待。
帮宝宝做好作息准备
平日里,宝宝可能喜欢晚睡晚起,三餐也不定时,但幼儿园有自己的作息时间,宝宝入园前,妈妈应根据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安排宝宝的生活,比如早上8点之前起床,然后用早餐,中午12点左右午餐,饭后半小时开始午睡,总之尽量依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安排宝宝生活作息。
对于不喜欢午睡的宝宝,家长可以通过早晨早起和增加上午的运动量的方法,使宝宝爱上午睡。当然,宝宝来园后,若没有午睡习惯,老师们也会耐心地通过增加宝宝运动量、播放舒缓的睡眠音乐以及个别陪护等方法来帮助其养成午睡的好习惯。
教会宝宝新“技能”
幼儿园
教会宝宝
最实用的三句话
入园后,虽然老师们会顾照好所有宝宝,但涉及自我需求的问题,与其等老师发现,不如让宝宝主动提出来。宝宝入园前,妈妈要告诉宝宝,有什么需要要学会主动向老师表示。妈妈可教会宝宝最实用的三句话:一、“老师,我要喝水”;二、“老师,我要小便”;三、“老师,我不舒服”,以便老师能更及时地发现宝宝的需要,提供最及时的呵护。
教会宝宝
基本卫生常识
幼儿园过的是集体生活,空间比较密闭,如果宝宝卫生意识不强,饭前便后不洗手,或是乱摸乱碰物品后吸吮手指,便很容易使病毒、细菌进入口腔,从而染病。所以,入园前,应培养宝宝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原体有机可乘。
入园当天
特别提示
早起。爸爸妈妈让宝宝早点起床,以便留出充裕的时间穿衣、如厕,可确保准时到园。
到了幼儿园,家长要主动和老师、小朋友打招呼,营造快乐气氛,让宝宝觉得幼儿园是个快乐的活动游戏的地方,减轻焦虑情绪。
把宝宝交给老师后,要平静地和宝宝道别,即便宝宝哭闹也不要妥协,但可告诉宝宝会提前接他回家。对于初上幼儿园的宝宝来说,入园第一周可以提早一点接回家,给宝宝一个适应新生活的过渡期。相反地,若家长心软,宝宝会哭得更厉害,更难适应入园生活。
0~3岁
宝宝篇
小米粒8个月了,妈妈打算送他去亲子园,可又担心小米粒因一些“坏习惯”不能适应入园生活,比如他常像个小夜猫子一样晚上11点不肯入睡,白天10点不肯起床,而且只黏妈妈一个人。可是事情真有这么糟糕吗?
“黏宝宝”也能上亲子园
对于像小米粒这样月龄的宝宝来说黏妈妈很正常,但亲子园和幼儿园不同,通常宝宝6个月就可以与父母一起接受科学系统的亲子园课程了。亲子园更强调家长的参与,宝宝参加亲子园课程需要妈妈陪伴左右,与宝宝共同学习,共同成长,也正因此,妈妈们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宝宝,并给予他们最恰当的支持和帮助。
此外,亲子园班级人数通常较少,多为10人左右,老师能够关注到宝宝们的个体差异,从而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以及更适合宝宝的亲子游戏,以便为家长和宝宝建立更加良好的亲子关系创造条件和环境,妈妈陪宝宝上亲子园,也有利于家长学会一些更加科学有效的育儿理念和方法,更好地与宝宝沟通。
亲子园不是单纯地哄宝宝开心
幼儿园的亲子园课程更重视宝宝的潜力开发和能力培养,老师们会根据0~3岁宝宝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敏感期,设置亲子、音乐、语言、思维等相关课程,所以说,亲子园可不是随便哄宝宝开心的场所,每项课程都有实际的启发、教导意义,可以让宝宝在最专业最科学的学习教育环境中提升潜力,收获知识。
妈妈可借亲子园巧提升
千万别以为上亲子园受益的只有宝宝。家庭教育的意义在于力求塑造宝宝的优秀人格品质,简单地说,就育儿而言,家长仅有爱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我,如此才能成为智慧型父母。所以在陪宝宝上亲子园的过程中,有心的父母可多关注亲子园举办的各种针对家长的公益讲座、活动,以便更好地树立先进、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从而掌握亲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不但可以让育儿变得更轻松,还能增进亲子关系。
必要准备做在前
3~6岁
宝宝篇
可乐3岁了,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可日常生活中三餐不定时,作息不规律,而且分离焦虑感爆棚。面对问题多多的可乐,妈妈真不知如何让其融入幼儿园生活。
帮宝宝进行自理能力准备
想让宝宝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必备的自理能力不能少。日常生活中,宝宝可以做的事,家长切不可插手,比如喂宝宝吃饭,帮宝宝洗手、穿衣服等。入园前,妈妈需要帮宝宝培养自理能力好习惯,让宝宝自己用勺吃饭、用杯子喝水;学会自己洗手;学会自己说大小便;学会自己穿衣服等。
为宝宝做好心理准备
3岁左右的宝宝有较为明显的分离焦虑,这是宝宝成长发育中必经的过程。家长不妨给宝宝时间让他去适应,同时也需要给宝宝更多正面引导,比如告诉宝宝在幼儿园能认识很多好朋友、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他、幼儿园有很多家里没有的玩具等等,以便让宝宝对接下来的幼儿园生活充满好感和期待。
帮宝宝做好作息准备
平日里,宝宝可能喜欢晚睡晚起,三餐也不定时,但幼儿园有自己的作息时间,宝宝入园前,妈妈应根据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安排宝宝的生活,比如早上8点之前起床,然后用早餐,中午12点左右午餐,饭后半小时开始午睡,总之尽量依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安排宝宝生活作息。
对于不喜欢午睡的宝宝,家长可以通过早晨早起和增加上午的运动量的方法,使宝宝爱上午睡。当然,宝宝来园后,若没有午睡习惯,老师们也会耐心地通过增加宝宝运动量、播放舒缓的睡眠音乐以及个别陪护等方法来帮助其养成午睡的好习惯。
教会宝宝新“技能”
幼儿园
教会宝宝
最实用的三句话
入园后,虽然老师们会顾照好所有宝宝,但涉及自我需求的问题,与其等老师发现,不如让宝宝主动提出来。宝宝入园前,妈妈要告诉宝宝,有什么需要要学会主动向老师表示。妈妈可教会宝宝最实用的三句话:一、“老师,我要喝水”;二、“老师,我要小便”;三、“老师,我不舒服”,以便老师能更及时地发现宝宝的需要,提供最及时的呵护。
教会宝宝
基本卫生常识
幼儿园过的是集体生活,空间比较密闭,如果宝宝卫生意识不强,饭前便后不洗手,或是乱摸乱碰物品后吸吮手指,便很容易使病毒、细菌进入口腔,从而染病。所以,入园前,应培养宝宝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原体有机可乘。
入园当天
特别提示
早起。爸爸妈妈让宝宝早点起床,以便留出充裕的时间穿衣、如厕,可确保准时到园。
到了幼儿园,家长要主动和老师、小朋友打招呼,营造快乐气氛,让宝宝觉得幼儿园是个快乐的活动游戏的地方,减轻焦虑情绪。
把宝宝交给老师后,要平静地和宝宝道别,即便宝宝哭闹也不要妥协,但可告诉宝宝会提前接他回家。对于初上幼儿园的宝宝来说,入园第一周可以提早一点接回家,给宝宝一个适应新生活的过渡期。相反地,若家长心软,宝宝会哭得更厉害,更难适应入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