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内镜辅助腋窝入路高位双平面隆乳术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分体式内镜腋窝入路高位双平面隆乳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探索提高腋窝入路内镜操作效率和手术效果的内镜操作技术,以及内镜下形成双平面安全有效的方法。

方法

采用与传统内镜辅助腋窝入路双平面隆乳术不同的新技术方法:①高位双平面技术,离断胸大肌的位置在原乳房下皱襞上方1.5 cm,使双平面形成后乳房假体下极处于远侧胸大肌的深面,用拉钩将胸大肌近侧断端外侧端分离至乳头水平,形成高位双平面。②分体式内镜操作技术,设计制作了专用拉钩,采用拉钩与内镜分离的分体式操作方式,助手持拉钩,主刀医生一手持内镜,一手持电刀进行腔隙分离。③精准定位技术,通过定向针刺引导镜下剥离,使分离边界与体表设计线准确重合一致。

结果

采用该术式共完成1 106例隆乳术,其中405例随访1年以上纳入本回顾性研究。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4.3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1.47±0.46) h,平均拔除引流管时间是术后(4.23±0.51) d。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0.99%,包括术中出血变更切口1例、术中气胸1例、术后早期出血2例。远期并发症包括:Ⅲ级包膜挛缩6例(1.48%)、乳头乳晕感觉障碍或减退21例(5.20%)、可触及假体14例(3.46%)、假体移位3例(0.74%)、假体旋转2例(0.49%),再次手术10例,总再次手术率为2.47%。未出现感染、血肿、血清肿、窗帘征、双泡畸形等并发症。

结论

高位双平面技术不仅可以弥补传统双平面方法下极组织覆盖不足的问题,大大减少下极易触及假体的现象,而且可以解除近侧胸大肌与原有下皱襞的关系,有效地解决腋窝入路无法进行Ⅱ、Ⅲ型双平面操作的问题,减少了术后窗帘征和双泡畸形等并发症的风险。分体式内镜器械与操作技术,操作灵活便捷,结合精准定位技术,可以实现腔隙的精准分离,新的乳房下皱襞定位准确,并发症率低,虽然学习曲线较长,却十分值得学习和推广,是安全可控、效果确切的隆乳方式。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患者四肢高压电烧伤早期的磁共振成像(MRI)特点。 方法2013年3月—2016年8月,笔者单位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高压电烧伤患者38例,共78只患肢,其中上肢56只、下肢22只,伤后72 h内均行MRI T1加权成像(T1WI)、T2WI、压脂T2WI平扫及压脂T1WI增强扫描。分析四肢皮肤及皮下组织、骨骼肌、肌腱、关节韧带及骨骼电烧伤的MRI信号特点,观察骨骼肌是否存在"夹心样"坏死及损
目的总结因吸入烟雾弹燃烧产生白烟致不同程度ARDS患者的救治经验。 方法2016年2月,笔者单位收治一批共13例因吸入烟雾弹燃烧产生的白烟引起不同程度ARDS患者,其中2例后期并发肺纤维化。参照ARDS柏林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9例、中度2例、重度2例。轻、中度ARDS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常规治疗。重度ARDS患者序贯应用糖皮质激素、吡非尼酮治疗,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所有患者根据病情及时监测生命体
目的探讨腕部高压电烧伤创面修复与功能重建的方法与效果。 方法2009年1月—2016年6月,笔者单位收治腕部高压电烧伤患者71例,共有118个腕部创面,其中Ⅰ型21个、Ⅱ型69个、Ⅲ型9个、Ⅳ型19个。根据腕部损伤情况采用不同手术方法。20个腕部其以远坏死,均行前臂截肢术。其余98个腕部创面在切开减张的基础上及早清创,清创后创面面积10 cm×7 cm~30 cm×18 cm。及早用血运丰富的组织
期刊
目的总结采用7种近创面穿支蒂V-Y推进皮瓣修复6种常用皮瓣供区的临床经验。方法2007年6月至2014年1月,收治66例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肌腱或骨外露的患者,分别采用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15例,拇指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9例,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9例,腹部带蒂皮瓣修复9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15例,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皮瓣修复9例。皮瓣供区无法直接拉拢缝合,分别采用近创面指蹼穿支蒂V-
目的探讨重睑术后瘢痕所致外形不佳的修复方法。方法术前充分与患者沟通,根据原瘢痕的位置、宽度及皮肤松弛度设计新切口。彻底松解瘢痕粘连,将下缘靠近切口的眼轮匝肌与睑板前组织在新设计的重睑线位置缝合固定,以确定重睑形态,间断缝合睑板前全层组织以修复凹陷瘢痕,最后连续锁边严密对合皮肤。结果2014年11月至2016年9月修复重睑术后瘢痕患者583例,随访3个月到1年,549例闭眼时完全不可见瘢痕折皱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