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通与解味

来源 :周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z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儒"玩味"的读经法中包含了一种深刻的诠释学思想。贡华南通过辨析"义""味",提出了解义、解味两种不同的诠释法,并以此区分魏晋和宋儒解经法的特点。他进一步指出,解味说的关键在于把握文本的"价值意味",而不是文本的"客观义理"。这一解读误解了言象意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没有看到魏晋的解经实践超出了对文本客观义理的把握。更关键的是,将所解之"味"确定为"价值意味",偏离了其义味之辨的初衷,没有彰显味觉之"味"的身体性维度。重新审视宋儒读经法可以发现,解味的实质是"切身体察",里面包含了一种让身体参与到文本理解中的诠释学思想。这一参与的过程,可以称为感通。《易经》咸卦所展示的感通之象,表明感通原本包含了身体性参与的维度。从感通的角度重新确定解味说的内涵,亦与宋儒"身心一如"的思想底蕴一脉相承。
其他文献
南齐学者刘瓛学问淹博,通贯数经,为时人所重,号称"儒者宗"。在《周易》研究领域,刘瓛撰有多种著作,惜皆已亡佚。本文在总结前人辑佚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传世文献及域外汉籍的征引情况,对刘瓛《周易乾坤义》《周易系辞义疏》两部著作的佚文进行重新辑录,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刘瓛易学的相关特色。
俞琰的丹道药物理论对易学思想多有融摄。他认为,内丹修炼的不同阶段,药物有不同的指向。筑基阶段,神气相交产生元精为药物;炼精化炁阶段,阴阳二气相交产生元炁为药物。俞琰继承了宋代以来的图书学理念,并将图书学应用于丹道领域,以其自创的多幅易图解说元精产生的条件、位置、时机和炼精化炁的方法、原则。他还将易学的"三才"说引入人身,以身心修炼模拟天地日月的运转,对后世道教和中医养生学产生了一定影响。俞琰将易学与丹道融通为一,既丰富了易学的内容,也提高了道教的理论层次。
·公路工程·(括号内罗马数罕为期数’嘲拉1H裂予刀贝蜀【’谈兰南公路荫田至木头冲段测设经验和体会 …………………………………………·李长春(I,1)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程传》《本义》约于丽末鲜初同时传入韩国。14世纪到16世纪,韩国易学经历了从"专重《程传》"到"并重《本义》"的转变。此一问题尚未引起学界的特别关注。宣祖朝之前,君臣论《易》都是援引《程传》,世祖亦指示国译本以《程传》为据。到了宣祖朝,经筵开始出现程朱并讲的情况,国译本《周易谚解》亦转为程朱兼采。16世纪末,韩国易学的"程朱抉择"成为了当时学者普遍思考的问题:李退溪及其后学明确主张《本义》为先、兼取《程传》,偏好《程传》者亦不乏其人,更多学者则折中于程朱之间。韩国易学的"程朱抉择",一方面与传入韩国的《
易学、乐律学、天文历法融通关联,是中国学术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本文对易、律、历形成关联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并以易、律、历融合的典型实例《汉书·律历志》为中心进行考察,对其思想观念、实现方法及文化意义作出分析和评判。
今年5月30日至6月2日,中国航海学会集装箱运输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研讨会,在天津港集装箱公司召开。国家有关部、委、司、局领导,专业委员会正、副主任,有关专家、教授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