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问题初步研究

来源 :现代营销·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_vis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消费市场问题的解决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消费水平的高低,二是消费规模的大小。在互联网经济日益成熟发展的今天,消费规模的大小是在宏观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但是,由于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客观上抑制了潜在消费市场的繁荣。在此背景下,互联网消费金融应运而生,并取得了重要的发展成就。本文围绕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发挥有益作用。
  关键词: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金融风险;电商企业
  近10多年来,互联网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互联网经济已经由原来的少数行业、部分区域发展成大多数行业、大多数地区的普遍经济形式,特别是自2019年底以来,国内外经济发展面临特殊情况,互联网经济在应对我内外部挑战、保持经济基本面正常、快速恢复消费市场活力、全面带去宏观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得到了市场的进一步认可,也为政府主管部门创新思路、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决策依据,同时,在管理方面如何加强风险防范,也是今后消费金融业务发展过程中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
  一、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业务发展概述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政策发展脉络
  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正式开始于2009年,当时,为了适应宏观经济发展要求,加快金融业务服务个体消费者进程,激发国内消费者市场潜力,银监会在广泛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发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首先在全国4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城市试行,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和成都,其中东部地区占了75%,主要考虑是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市场能力比较强,对消费金融的服务需求也最为迫切,最有代表性。经过5点的业务试点,取得预期成效,满足了市场个性化消费需求,同时在促进社会传统消费意识转变方面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2003年9月,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南海、沈阳等多个省会城市扩充进来。消费金融业务受到更多地区和消费者的青睐。2015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批准全面放开消费金融,为市场经济培育发展新动力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消费金融业务的总体目标、原则和具体实施办法。并且在同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予以强调,至此,消费金融正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新生业务,成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消费结构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宏观经济全面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此后的几年间,国家又根据市场发展变化情况,对消费金融管理制度进行了适度完善,主要特征是,政策支持力度更大,实施方式更灵活,消费金融市场功能定位更重要。
  (二)近两年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具体情况
  国家在消费金融领域的管理政策不断健全的情况下,消费金融供给和需求呈现两旺势头,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活力。一方面,金融市场中的消费金融公司数量不断增加,成立时间比较早的消费金融公司规模不断壮大,市场服务能力大幅提高,截止2019年12底,已有24家消费金融公司挂牌运营。此外,还有10余家在业务申请批复过程中。除少数地区未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化实体以外,国内绝大多数地区已经实现消费金融业务全覆盖,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中除传统银行等金融机构处,又一个实现市场融资、社会用资、政府监资的金融主体,市场运营模式更为灵活高效,对同业市场造成的良性竞争效果初步显现。
  据官方统计,2019年第三季度末,我国居民贷款余额达54万亿,其中,个人住房贷款占比55%,个体实体业务经营贷款占比22%,个人日常生活消费贷占比25%。特别是近两年来中央加大房产市场整顿力度的形势下,“房住不炒”引导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不良消费金融业务的规模和数量,个人住房贷款额度明显回落。在某种程度上,为消费贷款的增长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三)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新趋势
  在互联网经济环境下,产业资源流动节奏加快,投入、产出、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衔接更加流畅自然,社会整体动态消费能力快速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消费金融有了十分有利的市场空间,互联网电商也深刻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在业务经营种类、规模、边界方面,呈现加速升级的趋势,一方面,各别行业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和产品服务方面进行新布局,另一方面加紧证券市场的融资力度,为下一步业务边界拓展创造金融保障条件。值得注意的是,電商企业的新的跨界动向,已经引起金融监管部门的密切注意,并且发出了一些相关指导性文件,向市场传递了必要的政策导向信号。
  二、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风险与研究现状
  互联网消费金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需求和供给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单纯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看,应该是富有效率的。国内外学者的多角度研究中也基本上证实了这一点。但是,事物的发展都有正反两个方面,互联网消费金融也不例外。无论是从近期看还是远期看,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也渐渐浮现出来,需要引起相关方面关注。
  (一)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业务风险的研究现状
  部分学者研究了三个具体的电商消费金融产品情况,分别是京东白条、蚂蚁花呗和任意付,分别是京东电商、淘宝电商和苏宁电器旗下的产品,在市场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作者认为,此类金融产品是近些年来政府支持倡导的市场金融服务,是促进消费广度和深度的市场举措,其最大特点是需求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供给的市场性和自发性,符合普惠金融业务特征,市场成效良好。但是,与之密切相关的风险是:互联网整体技术风险、现行法律法规与市场实际情况的匹配性、授信者个人的消费信贷停用行为的不确定性、消费金融资产的违规套现行为的多发性等,因此,加强风控管理,严防系统性、全局性负面事件的出现,至关重要。另一部分学者认为,信息不对称现象在电商消费金融领域中普遍存在,因此,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事件发生率呈现比较高发的态势,对市场的长远和深入发展构成阻碍。同时,业务发展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两个风险隐患比较大的问题,数据孤立和资金来源的多渠道问题。前者指各电商企业的经营数据之间、电商企业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之间、以及电商与央行之间的基础性数据相互隔离,缺乏一致性和完整性。给市场业务的健康发展带来隐患。比如:消费者信用情况,央行本可以作为公共资源向市场开放,它可以有效减少电商因为消费者信用不良而造成损失,但目前并没有向企业共享开放。也有一些学者指出,要保证电商消费金融业务正常发展,必要的市场监管不能缺失,相反,主管部门要不断加强市场监管力度,防止市场失灵或冲击金融市场宏观秩序,并协助企业处理好业务创新与风险防范之间的平衡关系,避免部分企业垄断市场、倒逼政府决策的现象发生。   (二)互联网消费金融風险的几个主要表现
  通常,互联网消费金融可以体现在4个方面:技术风险,信用风险,恶意套现风险,超额投放风险和资金回笼风险。但这些风险的划分,均是站在消费金融提供者的角度来看的,不利于提供者利益产生及持续的则视为风险因素,这类风险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体现当前宏观市场环境和长远市场发展中产生的不利影响。本质上看,恰恰是这类预期之外的风险,产生的总的负面效应更大,更应该从比较高的层次上加以防范治理。一是非收入群体的过度消费问题。互联网消费金融环境中,一大部分金融机构将潜在目标客户定位在在校学生,包括中学生和大学生群体。这些人消费愿望强烈,对超前、超额支出行为缺少风险认知,虽然资金主要来源于家庭,但缺少责任感和同情心,误把家庭现有资金积累当成无成本外来收入,甚至有的孩子因为还贷而被迫从事黑色人体交易,社会影响极坏。二是宏观经济体系运行过程中的社会储蓄问题。开展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企业只所以具备向个体消费者提供消费信贷,归根结底是从市场中获取了高额利润,同时在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借助银行贷款和其他非银行渠道进行融资。就银行渠道融资而言,前提条件是商业银行普遍具有客户储蓄,通过储蓄实现社会分散资金的累积和市场投放,发挥规模效益以及时间、空间效益。而商业银行存款本身是一种负债资产,需要向储户提供利息,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将存款转变为投资,才能实现动态增值,形成利益循环链条。问题在于,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的广泛开展,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群体存款总额显著减少,商业银行储蓄来源流量减少,导致可贷资源趋向枯竭,企业融资环境变差,直接影响企业快速发展,进而影响企业绩效,最终职工薪金减少,购买力降低,对互联网消费金融的需求显著下降,提供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的企业绩效随之受损。这就是从头到尾的业务传导机制。
  三、应对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问题的建议措施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技术日趋稳定成熟的必然结果,总体上一定是顺应经济发展所需的,体现了社会生力发展水平的进步。但是,在达到社会平稳状态之前,仅凭市场自发机制,难以保证市场不出现失灵的情况。因此,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金融服务对象从各自所处角色的分工角度,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市场良性发展,最大限度地抑制可能出现的消极或负面问题。首先,政府要根据市场变化情况,从宏观层面做好顶层规划设计,特别是要注意完善已有的政策法规,同时对于新市场情况中出现的空白情况,要适时推出新的管理规范,新老政策要协调一致,避免相互脱节甚至矛盾。其次,从事消费金融业务的企业要控制好消费金融发放额度,防止出现超支甚至透支的情况。要不断加强内部业务管理水平,做好消费金融的用户消费行为追索、还款情况分析、尾款及时催缴等工作。
  四、结语
  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中出现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只要符合市场需要,在政策监管的框架下运行,一定能够找到市场平衡点,发挥积极作用,克服消极作用,在宏观经济发展中展现市场活力,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钱海利.互联网巨头发力消费金融[J].消费经济,2017(5):19—26。.
  [2]杨胜刚,蔡容.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互联网消费金融 [J].财政金融, 2018(2):12—17。
  作者简介:
  杨红蕾,女,智慧互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金融学专业。
  智慧互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杨红蕾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的电力企业发展关乎到国计民生,人们的日常生活是离不开电力的,我国的不断发展也与电力的稳定供应息息相关。对于电力企业来说,用电检查与营销稽查的工作开展状况关乎到企业的经营与发展,然而纵观电力企业的用电检查与营销稽查的工作开展情况,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了研究。希望能够帮助我国的电力企业不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用户与国家,本文对现今电力企业的用电检查与营销稽查工作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际贸易活动日趋频繁,国际物流行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枢纽力量,而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也极大地带动了国际物流行业的发展,可见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但是在国际贸易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国际物流服务水平和信息化水平较为落后,与发达国家仍存有较大差距,极大地影响了我国贸易的全球化发展进程。对此,需要我国从调整自身贸易格局、提升国际物流信息化水平及服务水
期刊
摘 要: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各个企业的发展目标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更好地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在现代化的物流企业中,有效的借助供应链管理的方式,能够及时发现在物流运输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从而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  关键词:现代物流;供应链;企业  一、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分析
期刊
摘 要:逆向物流管理的问题研究起源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迄今为止已经有了很长一段的发展历程,而在开展逆向物流管理研究的过程中存在着过度追逐第三利润的现象,人们对逆向物流所产生的巨大节流作用有着一定的认知误区。当前,国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发展误区,进而展开物流管理的过程中追求系统化、科学化,以此来确保产品回收网络规划研究能够顺利进行。为此本文重点针对“基于逆向物流管理的产品回收网络规划研究”这一话题
期刊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正处于一个全面深化改革的状态,现有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有待进行改善和优化,基于此,本文结合两种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经济学思考提出探究,解决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在优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会计信息;披露;经济学思考  引言  在市场的自发管理中,会计信息是一种极其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会计信息的披
期刊
摘 要:商业银行一直是金融界和投资界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都是用户进行投资理财和业务办理的不二之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互联网金融逐渐取代了商业银行的部分业务,在很多方面都影响了商业银行的业务情况,也对普通民众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抢夺了较多的市场份额和使用用户,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若想保障自身的优势,提升自身在金融和理财等业务中的影响,就需要对自身的创新和盈利能力进行优化和提升,本文也就
期刊
摘 要:本文选取了从2015年8月到2019年12月的沪深300指数日交易数据作为分析样本,用流动性综合指标刻画股票市场的流动性,通过建立VAR模型并对其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检验,研究融资融券对中国股市流动性的影响及强度,最后得出了两融制度对中国股市流动性影响的结论并对此推出了一项建议。  关键词:融资融券;股市流动性;VAR模型  一、绪论  我国于 2010 年 3 月开始了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开展,我国的经济发展無论是规模还是增速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都提出了新要求,即不能再依靠人口红利进行粗放的发展,应当逐渐实现由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的产业发展模式向以知识密集型为主体的产业发展模式转变,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而这其中财政政策往往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就要充分认识财政政策
期刊
摘 要:本文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之下,分析出用户支付偏好,最后在实践角度提出优化服务,完善在线支付的措施,仅供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用户行为;支付偏好  一、引言  互联网金融随电子商务环境的优化随之创新,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多种技术也在不断革新。作为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核心领域,支付业务得到了迅速的扩展和发展,在线支付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发展潜力巨大。国内支付场景随电子商务环境的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化社会不断发展,金融服务业务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高度重视。尽管金融服务可以满足金融机构单位日新月异发展要求,但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应在考虑各项问题表现和诱因条件下规划优化策略,及时解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问题,有效提升金融服务效果和实体经济水平。同时必须保证相关人员对各项优化策略的了解,使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问题可以得到有效改善。  关键词:金融;实体经济;服务规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