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碗湖头米粉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en_00_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溪县湖头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也是大清名相李光地的故乡。在泉州,说起地道的美食,少不了湖头米粉。湖头米粉是湖头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湖头镇的福寿、汤头两村超过八成的农户以制作米粉为生。
  相传,清康熙二十一年,“三藩之乱”平定之后,康熙皇帝又喜逢29岁生日。快马传消息至安溪,李光地和堂兄李光斗、叔叔李日呈连忙商量如何为“升平嘉宴”增辉添彩。当时湖头山高水险,林密虎多,百姓生活极艰难,实在无物上贺。此时,李光地忽然想到,湖头泉水制作的米粉,口感柔韧细腻,把米粉做成粗条,晒干带上朝献给皇帝,岂不甚好?但北方人喜食干食,御前亦难汤水淋漓,兄弟们便建议带上湖头的笋丝香菇同炒,味道更可显得与众不同。于是,李光地将肉丝、虾仁、香菇炒熟,加入适量肉骨汤和米粉入锅油炒翻动,快速提锅倒入瓷盘。宴席上,这道炒米粉竟成为康熙宴请一众大臣的特色美味,“湖头米粉”由此名声大噪,被奉为“宫廷小吃”。
  湖头米粉在加工时有多种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首先,有清纯的清溪甘泉;其次,挑选优质白米,做出来的米粉又白又韧;其三,晒场位于日照较长、辐射强烈的溪畔沙滩上,米粉上晒下烘、两面煎蒸,且湖头米粉都用细筒制作,起到离水快干馏白的效果。闽南有一句俗话:“面线无油粘嘴须,米粉无油会结球。”湖头米粉却无此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曾有厦门商人从湖头聘请技术高超的米粉师傅,为保持本色,特地从湖头运水到厦門加工,但做出来的米粉质量仍远不如湖头本地产的。
  湖头炒米粉主要配料有湖头米粉、青菜、香菇、瘦肉肉丁、葱白、葱段等,有条件的可事先熬好大骨汤。其炒法是先下葱油,后下白水和米粉,狂火猛烧,双手各执一双筷子不断松动,直到粉条熟透,呈金黄透明时,速将粉条铲上盘,再泼以适量蒜泥,即成一盘美味炒米粉。还有一种煮法是配以香菇、笋丝。水开后放入米粉,紧火烹煮,待米粉用筷松开后,即可捞起,不宜煮得太熟。
  穿行在湖头的新衙、旧衙、贤良祠、问房大厝等“皇宫起”古建群中,感悟名相李光地著学治家的魅力,闲暇坐在街头巷尾来一碗地道的湖头炒米粉,细嚼慢咽,满口生香中独品古镇这一份人间烟火气。
其他文献
在我求学生涯中,曾遇到很多老师,但有一位语文老师,像灯塔一样明亮,照耀我人生的航途,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里。  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平等待人的好老师。她的名字叫朱凤菊,曾是桓台县职业中专(现在的淄博建筑工程学校)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栋梁之材。  我是1994年考入学校的。那时学的专业是工业与民用建筑,是94级工民建一班的班长。记得开学的第一堂课就是语文课,朱老师给我留下了很
期刊
我上小学三年级,和舟舟同班又同桌。舟舟比我大两岁,个子比我高半头,他说他是“皇帝”,我是“臣”,处处都要听他的,不然就要揍我。我气不过就和他比试,他两次把我打趴在地上,最后一次还把我鼻子打得出了血,这让我不得不臣服于他。舟舟在课桌中间划了一道竖杠,说这是“分界线”,超过了就要挨打。有一次上语文课,我做作业时没有注意,不小心胳膊肘超过了“分界线”,舟舟用右手食指猛地弹在我的肘骨上,我大叫一声痛得浑身
期刊
如果回忆童年的趣事,那么露天电影肯定排在第一。  那时放电影,就是村里人的节日。条件好的家庭,炒川豆、炒番薯干,把它们放在口袋里,边吃边看电影。媳妇们寄信给娘家,还要到路廊买些菜蔬,晚饭时可能来一桌子客。老不走动的亲戚,也找上门来,为的是有条凳子坐。全村人都喜气洋洋,最高兴的是孩子们。  过了中午,电影放映员就把放映机、发电机等用手拉车拉来,放电影的地方就是村里的大操场。放映员与村干部们在操场的边
期刊
一夜之间,一场清凉的雨消散了弥漫的暑气,这座城开始变得清凉起来。时间过得好快,又快到了“天凉好个秋”的时候。似水流年,看朝朝暮暮,花開花落;叹物是人非,时光好不经用。是我们辜负了时光,还是时间改变了我们。给时间一些时间,该来的会来,该去的总会去。时光面前,所有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卑微。它验证了真假,看透了人性。时光从来不语,却给了我们所有的答案。  这短短的一生,我们终要逝去。不妨大胆一些,去攀一座
期刊
有人说男人是土,女人是水,水土结合在一起就是美好的爱情;男人的前生是亚当,女人的前生是夏娃,亚当与夏娃结合在一起就是人类的化身。  你相信爱情吗?人类最美好的事物不外乎爱情,民间有一句经典的话,大概意思是:越得不到的越想得到,得到了的会不珍惜。几十年过去了,到现在我还在眷恋、牵挂、惦记初恋的那个她。  回忆往事,近在咫尺。时间穿越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那时,我参加了公务员考试,被某县一个山区税务
期刊
1961年,奶奶从上海来到南京的郊县,帮助照顾年幼的我和弟弟。也许出于恋乡情结,就是讲不好这边的方言,我们一家都和奶奶用上海话交谈,街坊四邻平时都喊她“阿娘”。  老江浦有条青砖砌成的古镇街道,几十家大小不一的门店,鳞次栉比的分布在街道两旁,路边有条小楼巷,因巷口一户阁楼人家而得名。小楼巷长不到二百米,除老式结构的余家大院外,多数为自建的青砖灰瓦平房,为数不多的几家盖上了两层楼。我家住在房管所分配
期刊
掀起窗帘,金色的阳光如团团火焰滚进阴凉的空调房,把我周围的空气都烤热了,浑身暖洋洋的。春光无限好,不如趁著女儿熟睡的机会,先去学校看看吧。  下楼,阴气逼人,暖意全无。到宾馆后门,北风呼啸,让人战栗。想回去加衣,可哪有衣加?昨日来时,在烈日炎炎的淮安,看到的是满大街穿着短袖、短裤的人,想想出门也就三四天的时间,气温不会有多大变化吧,我穿长袖、长裤应该没问题了!哪知,看似如火般的北国居然如此阴冷。一
期刊
我的父亲离我而去已经三十六年有余了。教了一辈子书的父亲,退休的时候给了我一盒粉笔。他来到我学校的办公室里,从口袋里拿出一盒粉笔,说:“粉笔启文。”因为我叫邹启文,所以当时我并没有领悟到父亲的深刻含义,也就很淡然地把他给的那盒彩色粉笔收到了抽屉里。  父亲是一位优秀的小学教师,他十分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父亲关心学生,爱生如子。很多时候,学生没吃饭便上学了,看到饿得脸色发青的学生,父亲马上用自己有限的
期刊
暮春时节,好友相约,一起驾车到德安古堡,进行一次踏青、野炊、露营的活动,享受一下周末的休闲时光。  德安古堡,位于厦门同安区汀溪镇五峰村,修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四周的城墙全用巨大的溪卵石垒砌而成,最高处达12米,而宽也有4米,城墙上可以行人。古堡的全部建成用了两代人的时间,堡内原有一座三层结构的四合院,每层33间,共99间房。后来,房屋被毁,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因几年前曾经来过德安古堡,这次理所当然
期刊
行至苏州时,天色尚早。被车流裹挟着从北寺塔穿过桃花坞,满头大汗了才进入山塘街。  出生于河道纵横的江海交汇之地,本不该羡慕他乡流水。然而故土毕竟年轻,少了几分历史沉淀,不免让我对小桥流水的古镇有些向往。先前曾几番来到苏州,驻足过周庄、同里,可是发觉走到哪里都是一个味道。什么味道?在成群有意为之的崭新的古式建筑中,店铺林立,充斥着一股浓郁的商业化气息,硬生生破坏了古镇的安和,总是有些别扭而生硬的。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