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呼吸道热湿耦合传递过程分析

来源 :制冷与空调(四川)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huimin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的温湿度会影响人体呼吸道的热湿传递,在低湿环境中呼吸道黏膜会因缺水变得干燥.为了探究人体呼吸道热湿传递与环境参数的关系,本研究基于热湿平衡分析,计算人体呼吸过程中呼吸道壁面与空气气流的热湿传递量.结果表明:呼吸道热传递和湿传递都会受环境参数影响,热湿传递量随着温度和相对湿度升高而降低;当海拔越高时热湿传递量越大,呼吸道热湿传递量在海拔1000m以下的平原地区都比较接近,而随着海拔上升至3000m以上热湿传递量明显增加;相对于平原地区,在拉萨地区呼吸道一天的热湿传递增加约20%~30%.
其他文献
以大型空气源热泵内尺寸较大的翅片管换热器作为研究的蒸发器,在制冷剂分别采用R410A与R22时,分析了换热器迎风面风速分布的二维不均匀性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建立了翅片管换热器的传热数学模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而验证模型的准确合理性.在制冷剂按照三种不同流路进行布置时,比较了各种布置方式受风速不均匀性的影响程度,探讨了风速均匀性对蒸发器换热量的影响,并研究了对流换热系数的变化规律,揭示了风速分布与对流换热系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将为大型空气源热泵冬季运行时蒸发器的性能变化提供理论指导.
为进一步推广水平埋管式地源热泵系统的运用,以土壤毛管水理论为基础,结合数值仿真试验探讨了水平埋管换热器在不同地下水位深度、不同土壤类型、不同水平管换热器构造下的换热性能,通过对输出参数埋管出口水温、水平管延米换热量以及土壤温度场分布情况的分析,揭示了相关参数对水平管换热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随着地下水位线埋深变浅,埋管水平土壤含水饱和度从12%增加到100%时,在制冷工况下,水平管延米换热量增加了30%,出口水温降低了23%;水平管在土壤中换热性能最佳,土壤中固相颗粒导热系数对水平管换热性能起着主导作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院职业风险存在较大的部门,对工作风险的分辨以及预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从三方面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存在的物理、生物以及化学危害进行了探讨,并分别对其进行了预防性的分析,最后对职业暴露的处理方式进行了介绍.
针对两起特高压电抗器油色谱中C2H2含量异常升高的案例,采用局放重症监测装置进行长时监测并成功判断出缺陷类型.案例1重症监测结果显示,电抗器内部存在悬浮电位及微弱绝缘类缺陷导致的局部放电,造成C2H2含量快速增长.案例2重症监测结果表明,电抗器内部间歇性局放信号为靠近高抗北侧的外部干扰信号,内部无明显放电信号,经铁心夹件接地电流测试,内部缺陷类型为磁路多点接地造成的高温过热产气,色谱增长与局部放电无关.返厂解体发现:案例1电抗器器身1上夹件所连地屏等电位铜带存在断裂放电痕迹以及绝缘纸板破损现象;案例2电抗
针对改性高分子聚合物材料、涂有亲水涂层金属铝箔材料两种不同材料制成的间接蒸发冷却换热芯体,在不同的试验环境、不同的二/一次风量比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涂有亲水涂层的金属铝箔换热芯体和改性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制成的换热芯体在过渡季节工况下,其湿球效率分别可达63.1%、64.4%,高温工况下其湿球效率可分别达到64.13%、67%,最高测试效率分别为69%、74%.涂有亲水铝箔芯体与改性高分子聚合物芯体最佳二/一次风量比分别为1.2:1和1:1.实验表明改性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制成的间接蒸发冷却芯体拥有更优的效率.
目的:观察骨科手术患者采纳手术室护理对其切口感染影响.方法:筛选本院收治80例该疾病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研究时间2020年7月到2021年5月),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2组,常规组(n=40,予以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n=40,予以手术室护理),分析评估两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将两组满意度相比较,观察组总满意度为37(92.50%),组间数值对比差异显著(x2=4.501,P=0.039,P<0.05);同时观察组护理后生理功能评分(74.25±3.22)分、社会功能评分(80.25±1.99)分
目的 探讨急性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和安全管理.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随机选择我院急诊科2020年-2021年期间院内转运至各科室的危重患者100例.分析转运过程中发生的风险因素以及护理措施的临床资料.结果100例院内转运患者中共发生转运风险事故8次,经过及时救治和精心护理,所有患者均顺利转危为安,之后通过实施安全管理与转运护理,再未发生转运事故.结论 针对急诊科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在转运过程中实施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和转运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转运过程中的各种意外发生率,提高急诊患者转运的成功率,为
针对地下电缆发生火灾时面临的消烟手段不足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技术,设计了一款能够在空气介质中工作的高强超声波换能器.将此换能器作为超声声源,进行了超声波团聚消除电缆烟雾颗粒试验,研究了在声波作用下固相及液相烟雾的透光率及能见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该换能器工作稳定,谐振频率为20 kHz左右,声压级可达150 dB;高强超声场能够迅速提高电缆火灾烟雾的透光率及能见度,当团聚对象为固相颗粒火灾烟雾时,50 s作用时间后,火场能见度可达到人员逃生阈值;当团聚对象为液相颗粒火灾烟雾时,12 s时即可达到人员逃生阈值.
高铁地下车站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其站台区域埋深较大,是长宽比较大的狭长受限空间,一旦发生火灾,危害巨大.统计表明,有毒有害的烟气是火灾中最主要的致死因素,而狭长受限空间的结构特点和通风条件决定,其火灾产生的烟气难以立即排出,因此,高铁地下车站站台火灾烟气的蔓延特性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其中,火灾烟气的蔓延规律与防控是与消防安全设计密切相关的科学问题.以某双岛六线式高铁地下车站为研究对象,围绕站台狭长空间火灾的通风排烟模式和排烟参数,开展三维数值研究.其中,主要分析火灾发展过程中的烟气温度、碳烟密度、扶梯通道风
为优化条缝送风口在贵宾候车室夏季应用时的气流组织状况,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方法,预测3种送回风形式下候车室的温度场、速度场、热舒适性(PMV)及不满意率(PPD)分布情况,以气流组织均匀性及人体热舒适性为目标,分析不同方案下候车区的气流组织及热环境特点,并对计算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对比发现:三种方案都基本满足设计规范,但采用侧送顶回方案气流组织更加均匀、人体热舒适性更高、不满意率更低,且能达到更加节能的效果,可作为优选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