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溯”材展示]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选自《论语·公冶长》)
[ 运用方向]
1. 人,无志不立。人生在世,不可一日无志。志,是指引人前行的启明星,是远航的风帆,是动力源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所以,志当存高远;“常立志,不如立长志”,所以,笃志以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以,好男儿志在“治国、平天下”。
2. 充分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孔子早已做出表率,肯定人的个性化、差异化发展,就是对个体人格的尊重,但个性不是绝对的、没有条件的极端个人主义,个性还必须兼顾道德、规范。
3. 人生境界。子路,性格豪爽,他的境界就是“我为人人”,就是与人同乐。颜渊,性格醇厚,他的境界就是压缩“小我”,成全别人。孔子,性格温柔敦厚,诲人不倦,他的境界就是“安社稷、平天下”。当代学生应该具备国际视野,具备历史情怀,具备社会责任,不能膨胀自我,漠视国家、集体利益。
4. 人生愿景。理想是人们生活下去的主要动力之源。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只能是行尸走肉。个人理想必须符合个人志趣,同时,还要紧密联系国家、民族的利益,不能让自我意识膨胀。
[ 习作片段]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记者采访一贫困地区的牧童:“你放羊干啥?”“卖钱。”“卖钱干啥?”“娶媳妇”。“娶媳妇干啥?”“放羊”……第一次看到这段对话,我彻底地崩溃了,为这个卑微的理想嗤之以鼻。当我站在牧童的地位上来看待这段对话时,我释然了——我并没有权利批评牧童理想的幼稚和卑微,因为理想是建立在一定的年龄认知和现实环境之上的。
理想和志向是没有高低大小之分的,当你处在一定的环境、时段、地位时,你的思维、认知和眼光决定了你的理想或志向。只要我们心中有了基于现实的追求,就是一种无可厚非的理想,别人是没有权利来评判這个理想是卑微,还是高尚的。
《论语·公冶长》中有这样一段对话:“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对于这段话,很多人认为孔子的志向最高尚,其实,子路“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何尝不是一种奉献精神?颜渊“愿无伐善,无施劳”又何尝不是一种自律意识呢?他们处在自己的地位和认知上,能有此境界,我们怎么能说其志向不高尚呢?
……
[ 亮点评说]
片段从故事导入,先抑后扬地阐明了作者的观点——理想和志向是没有高低大小之分的。然后相机嵌入“溯”材,并在“溯”材后加以说理,与前文说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这个片段也可作为我们写作时“反弹琵琶”的借鉴。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选自《论语·公冶长》)
[ 运用方向]
1. 人,无志不立。人生在世,不可一日无志。志,是指引人前行的启明星,是远航的风帆,是动力源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所以,志当存高远;“常立志,不如立长志”,所以,笃志以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以,好男儿志在“治国、平天下”。
2. 充分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孔子早已做出表率,肯定人的个性化、差异化发展,就是对个体人格的尊重,但个性不是绝对的、没有条件的极端个人主义,个性还必须兼顾道德、规范。
3. 人生境界。子路,性格豪爽,他的境界就是“我为人人”,就是与人同乐。颜渊,性格醇厚,他的境界就是压缩“小我”,成全别人。孔子,性格温柔敦厚,诲人不倦,他的境界就是“安社稷、平天下”。当代学生应该具备国际视野,具备历史情怀,具备社会责任,不能膨胀自我,漠视国家、集体利益。
4. 人生愿景。理想是人们生活下去的主要动力之源。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只能是行尸走肉。个人理想必须符合个人志趣,同时,还要紧密联系国家、民族的利益,不能让自我意识膨胀。
[ 习作片段]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记者采访一贫困地区的牧童:“你放羊干啥?”“卖钱。”“卖钱干啥?”“娶媳妇”。“娶媳妇干啥?”“放羊”……第一次看到这段对话,我彻底地崩溃了,为这个卑微的理想嗤之以鼻。当我站在牧童的地位上来看待这段对话时,我释然了——我并没有权利批评牧童理想的幼稚和卑微,因为理想是建立在一定的年龄认知和现实环境之上的。
理想和志向是没有高低大小之分的,当你处在一定的环境、时段、地位时,你的思维、认知和眼光决定了你的理想或志向。只要我们心中有了基于现实的追求,就是一种无可厚非的理想,别人是没有权利来评判這个理想是卑微,还是高尚的。
《论语·公冶长》中有这样一段对话:“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对于这段话,很多人认为孔子的志向最高尚,其实,子路“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何尝不是一种奉献精神?颜渊“愿无伐善,无施劳”又何尝不是一种自律意识呢?他们处在自己的地位和认知上,能有此境界,我们怎么能说其志向不高尚呢?
……
[ 亮点评说]
片段从故事导入,先抑后扬地阐明了作者的观点——理想和志向是没有高低大小之分的。然后相机嵌入“溯”材,并在“溯”材后加以说理,与前文说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这个片段也可作为我们写作时“反弹琵琶”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