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前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城市中小学的学生已逐渐学会了自主学习,可对于占大多数的农村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是不是也让学生真正成为了教育的主体,使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因此我对农村中小学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以便为以后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
王泽文,男,汉族,2000年3月26日出生在诸城市密州街道小王门,父母皆为农民,分别为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该生于6周岁升入王铁小学,现为新园小学五年级学生。王泽文同学在学习期间,老师和同学们对其评价是:学习成绩和表现在班中都为中等以上,能代表当前农村中小学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研究的方法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运用的方法主要有问卷法、访谈法、调查法和分析法等。
四、研究对象自主性学习情况的描述及分析
根据问卷、访谈、实际调查,我对王泽文的学习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主动学习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能自觉主动地进行各项教学活动、积极思考等。然而王泽文同学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能积极思考力争发表自己的观点,遇到难题能够主动地花时间去研究的时候很少。
2、缺乏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平时基本不复习,主要是考试前集中复习;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仅有一半能认真思考做好,有一半的作业以难题不会或不感兴趣为理由而抄袭。以上情况表明,该生还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习策略水平较低。在问卷中我设计了几个相关问题,在学习计划性方面,每学期没有分阶段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只是有时在考试前制定学习计划。在学习方法方面,不能经常总结学习经验,很少考虑学习方法是否有缺点;学习过程中很少采用一些巧妙的记忆方法帮助自己记住学习内容;在学习时间的管理上,不能对学习时间进行合理分配、统筹安排,每天学习时间变化比较大,经常受到学习状态影响。
4、学习行为与价值取向非同步发展。从以上几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王泽文同学主动学习的意识淡薄,缺乏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弱,学生学习的意识和行为存在较大偏差。对研究结果的分析说明,王泽文同学的学习活动存在诸多不足,如缺乏学习动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高、很少对学习进行自我调控。
五、研究的结论
根据对农村中小学学生学习主动性情况的个案研究,笔者认为当前农村中小学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方式仍以被动接受为主,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这种情况不解决,实施素质教育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要想改变这种现状,作为教育者我们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教会学生学习的策略。教学过程不单是一个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教师除了应注重对教材的钻研和教法的探讨,研究“如何教”外,更应重视对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研究。
2、要注意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教师要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导演”, 学生是“演员”,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维的空间。教师应创设情境,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3、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目标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完成传授知识的教学目标,还要完成对学生学习动机、意志等方面的情感目标教学。在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学习意志的训练。学生有了学习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会事半功倍。
4、要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中心的转移。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是教学中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过程体现着该学科的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结论表征该学科的探究结果(概念原理的体系),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当前教学评价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唯一的评价内容,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进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 ,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因此,评价的中心应逐步转向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关注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城市中小学的学生已逐渐学会了自主学习,可对于占大多数的农村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是不是也让学生真正成为了教育的主体,使学生学会了自主学习?因此我对农村中小学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以便为以后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
王泽文,男,汉族,2000年3月26日出生在诸城市密州街道小王门,父母皆为农民,分别为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该生于6周岁升入王铁小学,现为新园小学五年级学生。王泽文同学在学习期间,老师和同学们对其评价是:学习成绩和表现在班中都为中等以上,能代表当前农村中小学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研究的方法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运用的方法主要有问卷法、访谈法、调查法和分析法等。
四、研究对象自主性学习情况的描述及分析
根据问卷、访谈、实际调查,我对王泽文的学习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主动学习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能自觉主动地进行各项教学活动、积极思考等。然而王泽文同学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能积极思考力争发表自己的观点,遇到难题能够主动地花时间去研究的时候很少。
2、缺乏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平时基本不复习,主要是考试前集中复习;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仅有一半能认真思考做好,有一半的作业以难题不会或不感兴趣为理由而抄袭。以上情况表明,该生还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习策略水平较低。在问卷中我设计了几个相关问题,在学习计划性方面,每学期没有分阶段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只是有时在考试前制定学习计划。在学习方法方面,不能经常总结学习经验,很少考虑学习方法是否有缺点;学习过程中很少采用一些巧妙的记忆方法帮助自己记住学习内容;在学习时间的管理上,不能对学习时间进行合理分配、统筹安排,每天学习时间变化比较大,经常受到学习状态影响。
4、学习行为与价值取向非同步发展。从以上几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王泽文同学主动学习的意识淡薄,缺乏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弱,学生学习的意识和行为存在较大偏差。对研究结果的分析说明,王泽文同学的学习活动存在诸多不足,如缺乏学习动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高、很少对学习进行自我调控。
五、研究的结论
根据对农村中小学学生学习主动性情况的个案研究,笔者认为当前农村中小学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方式仍以被动接受为主,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这种情况不解决,实施素质教育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要想改变这种现状,作为教育者我们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教会学生学习的策略。教学过程不单是一个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教师除了应注重对教材的钻研和教法的探讨,研究“如何教”外,更应重视对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研究。
2、要注意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教师要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导演”, 学生是“演员”,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维的空间。教师应创设情境,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3、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目标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完成传授知识的教学目标,还要完成对学生学习动机、意志等方面的情感目标教学。在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学习意志的训练。学生有了学习兴趣,特别是直接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会事半功倍。
4、要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中心的转移。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是教学中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过程体现着该学科的探究过程与探究方法,结论表征该学科的探究结果(概念原理的体系),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当前教学评价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唯一的评价内容,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进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 ,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因此,评价的中心应逐步转向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关注学生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