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快速生长和第三方牌照的不断发放,各市场参与方几乎第一时间都将精力投放在了银行卡收单市场上,由此带来的变化是双面性的:一方面,银行卡收单市场的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另一方面,各地市场也不同程度出现了乱象丛生的局面。银行希望能够紧紧抓住这一机会,通过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建立电商直销平台、成立互联网直销等方式,试图借这一机遇继续保持领先或实现弯道超车。
一、互联网金融背景及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互联网用户向移动互联网迁徙已成定局,未来随着手机智能终端占比不断提升,手机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持续向移动、线下场景支付迁移,移动支付孕育着庞大的市场机会。
二、银行收单市场的现状
根据中国银联的统计数据,2014年起,第三方机构的线下交易量已经超过银行,收单业务的优势已经朝着第三方机构的移动端快速转移,几乎所有市场主要银行都出现了收单商户数、交易量和收益的滑坡。
三、银行业收单市场被挤占的主要原因
1.银联与银行对收单新产品关注度和推动力不足。原有以银联—银行—收单专业化服务(银联商务等机构)组成的似乎牢不可破的铁三角在新的市场竞争对手面前,已经充分表现出了它的弱点——不灵活。市场情况瞬息万变,而这一体制下的银联和银行显然缺乏对创新产品的足够关注和推动力。
2.监管层对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监管力度差异巨大,银行被“绑的太紧”。银行缺乏综合金融服务的意识和创新动力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监管层的管理“绑的太紧”。第三方支付机构部分新业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无人监管的境地,创新业务走在了监管规则的前面,灵活度自由度非常高;监管力度差异巨大。
四、传统收单业务如何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变革
1.中国银联如何应对
国内二维码移动支付技术诞生于银联实验室,起初并未获得监管机构认可,因此并未向市场推广。然而银联没有推广的支付方式,在移动支付时代正极力蚕食着银联的线下市场。
如此形势下,银联联合23家银行发布“云闪付HCE”。银联联合23家银行将通过大规模的回馈活动,吸引广大消费者成为“云闪付”用户,享受到更多的便利与实惠;安全无忧,采用支付令牌、动态密钥、云端验证三大前沿技术,保护客户信息安全。
2.工商银行应对措施
工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重磅支付产品“线上POS“首次亮相。它整合了网银支付、手机验证、3D认证、简单无卡支付四种认证方式,实现线上商户对本行卡、他行卡和外卡的全面受理。该产品只需通过一个端口,就可实现受理所有银行卡组织品牌的银行卡业务。产品具有以下特色:商户只需在网站安装“线上POS”应用程序,开通“线上POS”业务,为商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3.民生银行应对措施
民生银行打通行内资源,以“大零售”概念建立的“乐收银”项目在专业化批发市场中的覆盖率逆势大幅增长,乐收银集合了传统POS和许多第三方电话支付终端产品的优点,刷卡收款、转账付款、缴费、信用卡还款等常见功能一应俱全。产品具有以下特色:“T+0”实时到账;商户手续费封顶等;商户“乐收银”交易结算量达到一定的标准并具备相应的条件,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包括融资支持、财富管理等多种金融服务支持。
4中国银行如何应对
中国银行浙江分行已经于第三方公司合作,在传统收单业务基础上叠加移动支付功能。除了传统的内、外卡刷卡消费,还可以为商户提供支付宝、微信、百度钱包、qq钱包等多家第三方支付渠道,免去商户与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签约的复杂流程,为商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五、银行如何应对
1.积极与第三方合作,开辟收单POS的移动支付受理功能
银行与第三方机构开展合作,充分发挥传统银行收单业务优势和第三方机构在移动支付的优势,增强收单业务的功能性,提早布局、抓紧先机、抢占市场,合作共赢。通过在银行传统POS机具上叠加移动支付程序,可以新增以下功能:收单商户可通过银行投放的POS机具受理移动端扫码支付,为商户提供微信、支付宝、qq钱包、百度钱包等多渠道营销方案及配套支持。各银行应尽快上线该项目,提早布局、抓紧先机、抢占市场。
2.加大“云闪付”APPLY PAY功能的推广
银联联合23家银行发布“云闪付”、ApplePa,目前该业务处于扩张期,银联从商户端进行费用补贴,各家银行从卡端进行费用补贴,力争将更安全、便捷,且持续完善、优化的“云闪付”推向市场,提高银联在移动支付的市场占比。
3.传统产品升级,提供收单整体解决方案
在传统收单业务方面,应积极创新服务方式,要加快拓展刷卡收单机具收银一体化MIS、PGS收银系统,利用技术手段增强收单优势,通过安装网络POS、金融手柄、IC卡非接设备、开展手机支付、区域POS资金统一归集等,为商户提供整体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六、扬长避短、优势互补、适度创新
虽然目前已经处在互联网金融的大时代,但从国内乃至全球来看,刷卡支付市场仍然在快速发展,线下传统的实体卡支付对于整个支付产业依然至关重要,传统卡基支付仍然有较大创新发展的潜力与空间。
基于以上变化,银行收单业务在遵从监管要求、“不越红线”的基础上发扬传统收单的长处,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严控风险,积极与第三方机构开展合作,扬长避短、优势互补、适度创新是最好的选择。
一、互联网金融背景及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互联网用户向移动互联网迁徙已成定局,未来随着手机智能终端占比不断提升,手机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增长迅速,持续向移动、线下场景支付迁移,移动支付孕育着庞大的市场机会。
二、银行收单市场的现状
根据中国银联的统计数据,2014年起,第三方机构的线下交易量已经超过银行,收单业务的优势已经朝着第三方机构的移动端快速转移,几乎所有市场主要银行都出现了收单商户数、交易量和收益的滑坡。
三、银行业收单市场被挤占的主要原因
1.银联与银行对收单新产品关注度和推动力不足。原有以银联—银行—收单专业化服务(银联商务等机构)组成的似乎牢不可破的铁三角在新的市场竞争对手面前,已经充分表现出了它的弱点——不灵活。市场情况瞬息万变,而这一体制下的银联和银行显然缺乏对创新产品的足够关注和推动力。
2.监管层对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监管力度差异巨大,银行被“绑的太紧”。银行缺乏综合金融服务的意识和创新动力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监管层的管理“绑的太紧”。第三方支付机构部分新业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无人监管的境地,创新业务走在了监管规则的前面,灵活度自由度非常高;监管力度差异巨大。
四、传统收单业务如何应对互联网时代的变革
1.中国银联如何应对
国内二维码移动支付技术诞生于银联实验室,起初并未获得监管机构认可,因此并未向市场推广。然而银联没有推广的支付方式,在移动支付时代正极力蚕食着银联的线下市场。
如此形势下,银联联合23家银行发布“云闪付HCE”。银联联合23家银行将通过大规模的回馈活动,吸引广大消费者成为“云闪付”用户,享受到更多的便利与实惠;安全无忧,采用支付令牌、动态密钥、云端验证三大前沿技术,保护客户信息安全。
2.工商银行应对措施
工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重磅支付产品“线上POS“首次亮相。它整合了网银支付、手机验证、3D认证、简单无卡支付四种认证方式,实现线上商户对本行卡、他行卡和外卡的全面受理。该产品只需通过一个端口,就可实现受理所有银行卡组织品牌的银行卡业务。产品具有以下特色:商户只需在网站安装“线上POS”应用程序,开通“线上POS”业务,为商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3.民生银行应对措施
民生银行打通行内资源,以“大零售”概念建立的“乐收银”项目在专业化批发市场中的覆盖率逆势大幅增长,乐收银集合了传统POS和许多第三方电话支付终端产品的优点,刷卡收款、转账付款、缴费、信用卡还款等常见功能一应俱全。产品具有以下特色:“T+0”实时到账;商户手续费封顶等;商户“乐收银”交易结算量达到一定的标准并具备相应的条件,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包括融资支持、财富管理等多种金融服务支持。
4中国银行如何应对
中国银行浙江分行已经于第三方公司合作,在传统收单业务基础上叠加移动支付功能。除了传统的内、外卡刷卡消费,还可以为商户提供支付宝、微信、百度钱包、qq钱包等多家第三方支付渠道,免去商户与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签约的复杂流程,为商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五、银行如何应对
1.积极与第三方合作,开辟收单POS的移动支付受理功能
银行与第三方机构开展合作,充分发挥传统银行收单业务优势和第三方机构在移动支付的优势,增强收单业务的功能性,提早布局、抓紧先机、抢占市场,合作共赢。通过在银行传统POS机具上叠加移动支付程序,可以新增以下功能:收单商户可通过银行投放的POS机具受理移动端扫码支付,为商户提供微信、支付宝、qq钱包、百度钱包等多渠道营销方案及配套支持。各银行应尽快上线该项目,提早布局、抓紧先机、抢占市场。
2.加大“云闪付”APPLY PAY功能的推广
银联联合23家银行发布“云闪付”、ApplePa,目前该业务处于扩张期,银联从商户端进行费用补贴,各家银行从卡端进行费用补贴,力争将更安全、便捷,且持续完善、优化的“云闪付”推向市场,提高银联在移动支付的市场占比。
3.传统产品升级,提供收单整体解决方案
在传统收单业务方面,应积极创新服务方式,要加快拓展刷卡收单机具收银一体化MIS、PGS收银系统,利用技术手段增强收单优势,通过安装网络POS、金融手柄、IC卡非接设备、开展手机支付、区域POS资金统一归集等,为商户提供整体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六、扬长避短、优势互补、适度创新
虽然目前已经处在互联网金融的大时代,但从国内乃至全球来看,刷卡支付市场仍然在快速发展,线下传统的实体卡支付对于整个支付产业依然至关重要,传统卡基支付仍然有较大创新发展的潜力与空间。
基于以上变化,银行收单业务在遵从监管要求、“不越红线”的基础上发扬传统收单的长处,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严控风险,积极与第三方机构开展合作,扬长避短、优势互补、适度创新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