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日漫、美漫影响了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如今,国内2亿多动漫迷推动着年轻的娱乐市场的崛起,二次元的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元。更有统计认为,这个数字在未来几年内还会翻一番,达到将近5000亿元,因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走进这个虚拟世界。
近年来,国产动漫(以下简称“国漫”)逐渐崛起,甚至出现了逆袭的苗头——一批动漫作品走出国门,并在海外受到追捧——曾凭借《十万个冷笑话》刷屏朋友圈的“有妖气”独立原创漫画网络平台,其最新原创动画《雏蜂》就已率先登陆日本,虽然是在网络上播放,但也算正式开启了中国动画走出国门、向外输出的先河。
国漫迷看到了希望——“日漫完虐国漫”的局面,是否会因此改变?
说起动漫,相信首先跳进大家脑海里的就是日漫。一休、哆啦A梦、樱木花道、柯南、路飞……这些几乎都是中国观众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日漫人物,他们陪伴着很多中国观众度过了童年。
作为世界第一动漫强国,日漫发展的模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又不失创新和对年轻受众的吸引力,这是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
据统计,日本动漫业包括430多家动画工作室,其中世界著名的就有吉卜力工作室、GAINAX、东映动画、京都动画等。丰富多样的剧情、强烈的视觉效果,以及角色外表与个性的独特设计,使得日漫作品大都有明确且独立的故事背景,能够迎合不同年龄和性格的观众群。
在日本,动漫还有着成熟明确的分级制度,常会依目标受众分类——儿童、少年、少女、成人向……几乎各个年龄层的日本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观看的动漫。而且由于分级,不同类型的动漫也会有不同的主题诉求,较主流的作品通常都有动作片、偶像剧的元素,而细分下来则会有不少有关生命、死亡、战争、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深入议题。
如今,动漫早已经成为日本的经济支柱之一,其销售一部分在日本国内市场,更主要是在世界各国——全世界60%的动漫作品来自日本,动漫产业及其衍生产品(即广义动漫产业)占日本GDP的比重一度超过10%,已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同时,日本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产业创作输出国。此外,日漫产业之成熟,还催生出了许多由动漫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比如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展映的《暗杀教室》,以及即将在国内上映的《寄生兽》等。
今年4月,日本TBS电视台推出了一部关于日本漫画出版业的电视剧——《重版出来!》,该剧本身就改编自松田奈绪子的同名漫画。故事以漫画杂志出版社的编辑部为舞台,描绘了漫画出版界的方方面面,宣传、制版、印刷、设计、出版、销售……观众大可以从这部剧里对日漫行业一探究竟。
当然,日漫能够达到今天的水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经过了一个漫长的积累和发展历程。
记者了解到,日漫开始于20世纪初,当时日本的电影工作者开始尝试还在法国、德国、美国、俄国等地试验的动画技术。已知最早的日本动画拍摄于1917年,这是一部2分钟的短片,讲述了一个武士拿别人试他的新刀,但反而被打败的故事。
1933年,日本第一部有声动画片《力与世间女子》诞生了。1945年,日本战败后,反战题材的动画影片颇受欢迎,其间的代表人物是被日本动画界誉为“怪人”的动画大师——大藤信郎,他于1927年拍摄了黑白版的《鲸鱼》,并于1952年摄制完成了彩色版的《鲸鱼》,该部动画片成为日本首部获得国际大奖的动画片。
而说到第一部广泛流行的动画连续剧,则数1963年手冢治虫创作的《铁臂阿童木》。这部动画也影响了中国一大批“70后”。
到了1970年代,日漫进一步发展,与西方渐渐分离开来,并发展出独特的类型,例如机器人题材。在这段期间,一些动画制作人渐渐变得著名,特别是宫崎骏和押井守。进入80年代后,日漫在日本被接纳为主流,于是进入了一个制作量迅速增长的爆发时期,海外知名度也随之水涨船高。直至今日,经过长期积累和发展的日漫,已成为世界动漫产业的领头羊。
“以前日漫完虐国漫,但是这几年,国漫在崛起。”1996年出生的宋倩,从6年前开始迷上了动漫,尤其是日漫。在她看来,日漫在制作上要“甩国漫十几条街”,“日漫的制作公司有足够的资金保证,制作出来的作品打斗场面完美,画质清晰,人物刻画细腻,有些动漫就像在看3D的一样。”
在剧情上,宋倩表示,“日漫不同于国内的儿童动画片。它们基于现实生活,但以非常有趣的方式制作出来。这几年的国漫还是有所提高的,借鉴了日漫的一些套路,如主角的‘嘴炮’,以及加入了好多热血情节,但总体来说,日漫的剧情更引人入胜。”
有着8年漫龄的“骨灰级”漫迷南墨(化名)则对《新民周刊》的记者表示,国漫的话,可能问题还是出现在剧本上,日漫会把一个细节放大,然后做精做细。
而日漫的成功,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声优(配音演员)。宋倩认为,日本有专门的学校培养声优,他们的声音好听,不仅有经久不衰的经典声音,新的声音也很多,“不像中国来回就那么几个”,而对于平时听惯了日语的日漫粉来说,看国漫的普通话,反而会有些不习惯。
此外,相对于产业链已经相当成熟的日漫来说,国漫更新得比较慢,而一些比较性急的漫迷,也可能就因此“弃番”了。
作为更专业的动漫生产者,“有妖气”的创始人及CEO周靖淇在接受《新民周刊》的采访时表示,动画方面,中日差距主要集中在人才的积累上。
“在日本,整个动画行业中坚人才的年龄都要40或者50岁以上,这正是经验丰富、水平高超、几十年历练各方面成熟,又还没有很老,精力和体力还很好的时候。不说大师满地,至少是高手满地,平均水准很高,高端水准非常高。”周靖淇说,中国从业者,二三十岁的就算是老资历了,“这不单是指制作人员,也包括动画导演、编剧、演出、声优等等所有的环节。”
如今,国内2亿多动漫迷推动着年轻的娱乐市场的崛起,二次元的市场规模超过2000亿元。更有统计认为,这个数字在未来几年内还会翻一番,达到将近5000亿元,因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走进这个虚拟世界。
近年来,国产动漫(以下简称“国漫”)逐渐崛起,甚至出现了逆袭的苗头——一批动漫作品走出国门,并在海外受到追捧——曾凭借《十万个冷笑话》刷屏朋友圈的“有妖气”独立原创漫画网络平台,其最新原创动画《雏蜂》就已率先登陆日本,虽然是在网络上播放,但也算正式开启了中国动画走出国门、向外输出的先河。
国漫迷看到了希望——“日漫完虐国漫”的局面,是否会因此改变?
世界动漫产业的领头羊
说起动漫,相信首先跳进大家脑海里的就是日漫。一休、哆啦A梦、樱木花道、柯南、路飞……这些几乎都是中国观众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日漫人物,他们陪伴着很多中国观众度过了童年。
作为世界第一动漫强国,日漫发展的模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又不失创新和对年轻受众的吸引力,这是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
据统计,日本动漫业包括430多家动画工作室,其中世界著名的就有吉卜力工作室、GAINAX、东映动画、京都动画等。丰富多样的剧情、强烈的视觉效果,以及角色外表与个性的独特设计,使得日漫作品大都有明确且独立的故事背景,能够迎合不同年龄和性格的观众群。
在日本,动漫还有着成熟明确的分级制度,常会依目标受众分类——儿童、少年、少女、成人向……几乎各个年龄层的日本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观看的动漫。而且由于分级,不同类型的动漫也会有不同的主题诉求,较主流的作品通常都有动作片、偶像剧的元素,而细分下来则会有不少有关生命、死亡、战争、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深入议题。
如今,动漫早已经成为日本的经济支柱之一,其销售一部分在日本国内市场,更主要是在世界各国——全世界60%的动漫作品来自日本,动漫产业及其衍生产品(即广义动漫产业)占日本GDP的比重一度超过10%,已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同时,日本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产业创作输出国。此外,日漫产业之成熟,还催生出了许多由动漫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比如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展映的《暗杀教室》,以及即将在国内上映的《寄生兽》等。
今年4月,日本TBS电视台推出了一部关于日本漫画出版业的电视剧——《重版出来!》,该剧本身就改编自松田奈绪子的同名漫画。故事以漫画杂志出版社的编辑部为舞台,描绘了漫画出版界的方方面面,宣传、制版、印刷、设计、出版、销售……观众大可以从这部剧里对日漫行业一探究竟。
当然,日漫能够达到今天的水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经过了一个漫长的积累和发展历程。
记者了解到,日漫开始于20世纪初,当时日本的电影工作者开始尝试还在法国、德国、美国、俄国等地试验的动画技术。已知最早的日本动画拍摄于1917年,这是一部2分钟的短片,讲述了一个武士拿别人试他的新刀,但反而被打败的故事。
1933年,日本第一部有声动画片《力与世间女子》诞生了。1945年,日本战败后,反战题材的动画影片颇受欢迎,其间的代表人物是被日本动画界誉为“怪人”的动画大师——大藤信郎,他于1927年拍摄了黑白版的《鲸鱼》,并于1952年摄制完成了彩色版的《鲸鱼》,该部动画片成为日本首部获得国际大奖的动画片。
而说到第一部广泛流行的动画连续剧,则数1963年手冢治虫创作的《铁臂阿童木》。这部动画也影响了中国一大批“70后”。
到了1970年代,日漫进一步发展,与西方渐渐分离开来,并发展出独特的类型,例如机器人题材。在这段期间,一些动画制作人渐渐变得著名,特别是宫崎骏和押井守。进入80年代后,日漫在日本被接纳为主流,于是进入了一个制作量迅速增长的爆发时期,海外知名度也随之水涨船高。直至今日,经过长期积累和发展的日漫,已成为世界动漫产业的领头羊。
差距在哪里?
“以前日漫完虐国漫,但是这几年,国漫在崛起。”1996年出生的宋倩,从6年前开始迷上了动漫,尤其是日漫。在她看来,日漫在制作上要“甩国漫十几条街”,“日漫的制作公司有足够的资金保证,制作出来的作品打斗场面完美,画质清晰,人物刻画细腻,有些动漫就像在看3D的一样。”
在剧情上,宋倩表示,“日漫不同于国内的儿童动画片。它们基于现实生活,但以非常有趣的方式制作出来。这几年的国漫还是有所提高的,借鉴了日漫的一些套路,如主角的‘嘴炮’,以及加入了好多热血情节,但总体来说,日漫的剧情更引人入胜。”
有着8年漫龄的“骨灰级”漫迷南墨(化名)则对《新民周刊》的记者表示,国漫的话,可能问题还是出现在剧本上,日漫会把一个细节放大,然后做精做细。
而日漫的成功,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声优(配音演员)。宋倩认为,日本有专门的学校培养声优,他们的声音好听,不仅有经久不衰的经典声音,新的声音也很多,“不像中国来回就那么几个”,而对于平时听惯了日语的日漫粉来说,看国漫的普通话,反而会有些不习惯。
此外,相对于产业链已经相当成熟的日漫来说,国漫更新得比较慢,而一些比较性急的漫迷,也可能就因此“弃番”了。
作为更专业的动漫生产者,“有妖气”的创始人及CEO周靖淇在接受《新民周刊》的采访时表示,动画方面,中日差距主要集中在人才的积累上。
“在日本,整个动画行业中坚人才的年龄都要40或者50岁以上,这正是经验丰富、水平高超、几十年历练各方面成熟,又还没有很老,精力和体力还很好的时候。不说大师满地,至少是高手满地,平均水准很高,高端水准非常高。”周靖淇说,中国从业者,二三十岁的就算是老资历了,“这不单是指制作人员,也包括动画导演、编剧、演出、声优等等所有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