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dongthe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导学:
  《勇气》编排在北师大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本文是美国作家狄斯尼的一篇小说。“勇气”包括的含义有很多。见义勇为是勇气,敢说真话是勇气,大胆创新是勇气,不畏强暴是勇气,敢于批评是勇气。本文中的美国伞兵被误投到了敌战区,他向附近法国农妇求救,被德国军发现后,枪杀了法国妇女的丈夫。美国伞兵被俘后逃跑,在德国兵的围追下,再次重返农舍向法国妇女求救,法国妇女毫不犹豫地再次救助了他。作者称赞道,是两种勇气打败了敌人,即“青年伞兵智胜的勇气和法国农妇毫不犹豫为美国伞兵提供了第二次机会的勇气”,并借一位空军将军之口,对这两种勇气作了画龙点睛的诠释。本篇设计重点是讨论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勇气”的不同含义这一难点。同时注重教学的拓展和德育的渗透。本文以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表现欲强,本篇小说故事性强,能吸引学生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我抓住这一点,设计了自己以总导演的身份招聘导演和演员的形式,使学生在积极踊跃征聘导演和演员的活动中,很容易进入角色,能较好理解课文主旨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小说情节,感悟文章主旨,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勇气”的含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表演“剧本”的能力、朗读能力、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树立学生的和平信仰,培养学生正义、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感悟文章主旨,把握人物的形象。
  2.掌握自读小说的方法,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
  领会文章思想内涵,把握“勇气”的含义。
  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景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表演朗读法——把握形象,理解主旨。
  质疑讨论法——重点引导,激发思维。
  其中质疑讨论法是重点,教师针对教学目标和重点有目的地设计环节,传授方法,学生同教师之间通过讨论进行双向信息交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思维活动,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学法:讨论法——积极参与,解决疑难。
  表演法——锻炼学生语言表达、思维、创造能力。
  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还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引入课文
  上好一堂新课,导语的巧妙设计有着重要作用,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诱发思考。本文是一篇描写二战的作品,远离现实生活,尤其是战争的残酷,更是学生无法亲身体验的,所以情境的创设非常必要。
  首先,播放诺曼底登陆的部分教学录像。通过放二战录像、歌曲,展示战争图片、和平图片,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诺曼底登陆战役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激发学生热爱和平,体会人性的力量。情感的激发可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融合作品中人物与读者的感受,这也是理解作品精髓的关键。教师以招考导演和演员的形式进行分析理解课文。为后文分析法国妇女的人物形象,以及领悟文章主旨蓄势。
  二、自读剧本,整体感知
  为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表演“剧本”的能力、整体感知能力和概括能力,顺势提问该剧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一句话概括)
  三、粗读剧本,熟悉内容
  根据你所熟悉的剧本内容,你认为导演应掌握些什么。这一环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能力。
  四、速读剧本,厘清情节
  为了理清情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我又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请应聘导演的同学完成:
  问题一:如果你是导演,你会把故事分几个片断来表现。
  问题二:如果你是导演,你会主要表現哪个片断,为什么?
  问题三:如果你是导演,你会确定谁是故事的主角。
  这三个问题的设计使学生不但可以把握全文,了解基本内容,理清作品结构,而且初步了解了作者写作意图。
  五、选读剧本,认识人物
  导演招聘场面,异常热烈,大家表现出色,究竟谁应聘成功,请听后通知。接着我们将招聘演员,想演主角的同学有三个题目可供选择。这一活动的开展创设了自主学习氛围:设置情景,学生参与性强,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提供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
  问题一:如果你想当演员,请把握人物性格。用“---”、“~~~”勾画出美国伞兵、法国妇女的语句,说说美国伞兵给你什么印象。
  问题二:如果你想扮演法国妇女,请你选择她的眼神、语言、动作来表演,你想展现出她什么个性。
  问题三:如果你想扮演法国妇女,请在主题不变的前提下,想象法国妇女两次出场时的心理活动,以第一人称写。
  问题1、2的设计通过落实学法指导、训练单元目标,让学生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学习寥寥数笔勾画人物形象的写法。问题3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习惯和意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想象,写出法国妇女的心理活动,以便更好地把握其性格,更见其精神的伟大。
  六、齐读课文,把握主旨
  这一环节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培养学生语感,以及比较能力:从而领会文章标题的双重含义,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1.导语:他们是不同国籍的人,法国人和美国人;不同地域的人,欧洲人和美洲人;不同处境的人,被统治者和解救者的勇气是怎样产生的呢?(板书:勇气来自真诚的信任!勇气来自对坚定的信仰。)
  2.请观众谈观后感言:从男主角和女主角的表演中你欣赏哪种勇气,为什么?可引导学生比较两种勇气的区别。
  一是为自己求生,当然也有为正义事业而生存的因素,一是为了支持正义事业。而后者在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的情况下仍义无反顾,毫不犹豫地再次接受美国伞兵的求救,使学生明白后者更崇高、更伟大。
  用一两句话赞扬法国妇女。(引用课文原话)
  为什么法国妇女已经失去丈夫,还要说她是一个幸福的女人?和平是一种信仰。对和平的信仰使这位法国妇女具有非凡的勇气。这种勇气是“经常同你在一起的,永远不会让你丢脸”的精神品质,具有这种信仰,并懂得信仰和平的人们是“幸福”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消化理解所学内容,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真正理解课文的主旨。
  七、拓展延伸,升华主旨
  1.导语:和平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然而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却不断地发生战争,血腥和暴力浸透了人类的历史。
  2.出示:伊拉克难民图片,并以《让世界充满爱》为背景音乐。让学生看图片、听音乐谈感受。真实情景的再现,感受战争的残酷,激起学生对和平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为2018年甘肃省“十三五”立项课题《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实施与反思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第四中学(7353002)
其他文献
新课标对初中语文的阅读既提出了质的要求,也提出了量的要求。教师不能把课本当成世界,而要把世界当成课本。当下的课本编写更趋向于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由苏教版的每学期推一本名著,到部编教材每学期推荐六本名著,把学生真正地带进书海,让学生真正扎进书海。学生都扎进书海了,教师是不是还捧着课本,捧着教参呢?教师如何来面对由单篇教学向整本书教学的转变呢?如何让学生自愿捧起厚厚的名著来读呢?  一、读是根本  无
期刊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可见质疑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质疑机会,以成功調动学生主动质疑的意识。以疑启疑、以读引思、以议思辨、以鉴致疑,都属于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质疑的教法运用,为开发学生质疑思维,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法研究,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顺利进入质疑思维情境之中。  一、以疑启疑  学生习惯教师提问,
期刊
分层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水平相当的几个小组并区别对待,这些小组在教师适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分层教学的目的是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下面我根据一些教学心得谈一下新课标下如何实现分层教学。  一、分层管理  实施分层教学,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困惑是什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胸有成竹。我们可根据
期刊
谈到高品质,我们首先会想到生活的高品质。我觉得生活的高品质是需要物质作为保障,同时精神上获得愉悦,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高品质的语文课堂亦是如此,需要学生和教师相辅相成,二者都能获得成长的课堂,是充满生长气息的课堂。  一、“高品质的语文课堂”下学生的生长  1.学生学习欲望的生长  著名的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成功的教学是必须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可见,学生学习
期刊
《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先后撰写的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回忆性散文,这些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理解,但正如教材编者在《名著导读》中所言,这些文章虽写了不少儿童之事,但并非专为少年儿童而写。因而要消除学生与经典的隔膜,真正读懂还需要深入理解文本。  鲁迅先生一直给人以严肃的印象,其实在他冷峻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火热的心。正如其所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牛子儒。”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鲁迅《朝
期刊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文言文学习承载着习得文言语法知识、了解祖国传统文化、提高审美情趣、陶冶个人情操等功能。2011版语文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都要重视朗读,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以及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笔者认为,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能少讲就不多讲,要有放权意识,
期刊
一、教学设想  《天上的街市》是浪漫主义诗人郭沫若的一首现代诗歌,是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主题为“借着想象的翅膀,体验更广大的世界”。选择不同体裁、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引导学生发挥联想与想象,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诗歌创作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对现代诗歌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未能
期刊
“一课一得”,就是指一堂课的教学,一般情况下学生能有一个收获,比如习得一个知识点,获得一种语文能力,或者在美育德育上懂得一个做人的道理。本文将针对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紫藤萝瀑布》一文进行“一课一得”课程设计的缘由和课程实践过程。  一、深究文本,探寻课程设计亮点  《紫藤萝瀑布》是著名作家宗璞的写景状物散文,然而这篇文章却意蕴丰富,主旨深刻,不是一篇浅易的、简单的状物散文。单就文章的背景而言,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文言文在许多同学看来更像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天书”。传统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不但不能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还让学生对学习文言文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对初中文言文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以《桃花源记》为例,浅析初中文言文教学具体措施。  一、利用成语导入新课  由于传统教学方法令许多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厌烦心理,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应
期刊
古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古文学习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以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古文博大精深,遣词造句、析事于理、情景交融,都是语文学习的典范,也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的资源库。同时,通过古文的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正所谓“不拘一格练思维,万紫千红皆是春”。  初中语文的古文教学,除了诵读,教师也需要将古文教学与学生的思维发展相连接,还古文以鲜活的生命,与学生走进文言百花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