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县地区肺吸虫病流行区的发现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sky_z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告广东梅县地区(七县市)1982~84年肺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概况。结果证实梅县地区的一些山区为广东省肺吸虫病的流行区。查实1科2种的淡水螺类、2科2种的淡水蟹类、2科3种的食肉类动物为流行区肺吸虫的第一、第二中间宿主和保虫宿主,其肺吸虫的携带率分别为0.18%(40/22,015)、62.0%(589/950)、47.6%(20/42)。人群肺吸虫抗原皮试阳性率平均为6.6%(512/7,738),以男性和青少年儿童(5~30岁)较高。流行区致病虫种主要为卫氏肺吸虫。台湾南海溪蟹首次在广东发现,其作为卫氏肺吸虫和三平正肺吸虫的第二中间宿主,尚属国内第一次证实。

其他文献
从江西等省收集了A群脑膜炎奈瑟氏菌324株,应用我们所报道的分型方法可以将96.91%的菌株分成三个主要的脂多糖血清型。不同地区所收集的A群菌株脂多糖血清型的地区分布是不同的,病人与其密切接触者的菌株具有相同的脂多糖血清型,L10型菌株的致病力较强,可以引起流脑流行。本文所述的分型方法操作简便,分型率高。因此,作者认为A群菌株脂多糖血清学分型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意义,此分型方法很适于流行病学调查。
期刊
1983~84年广州地区共出现了24名血清学证实的EHF病例。调查发现褐家鼠和实验大白鼠均带有EHF抗原,抗原阳性率褐家鼠两年分别为8.6%与11.1%,大白鼠为6.1%,并且从褐家鼠中分离到EHF病毒;带病毒鼠分布在全市各区及郊区、县;人群EHF抗体水平较低,存在着流行的危险性。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1983年12月至1984年8月锦州沿海地区的锦西、兴城、葫芦岛三个县(区)首次爆发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发病891例,发病率为11.30/万,病死率1.12%。其特点是集中于沿海地区,一户1例占98.5%,发病男多于女。流行高峰在4~5月。病人血清EHF抗体阳性率为81.51%,疫区健康人群抗体阳性率2.35%。疫区褐家鼠抗原阳性率27.33%,抗体阳性率35.90%,其它鼠类抗原抗体均阴性。
期刊
期刊
本文报告从一例肺炎患者胸水与另一例肺炎患者血中检出2株嗜肺性军团病杆菌。其微生物学与血清学鉴定结果,包括培养与生化特性,对豚鼠与鸡胚致病性、脂肪酸组成,抗生素敏感试验等均与嗜肺性军团病杆菌相符。直接免疫荧光试验表明二菌均属第Ⅰ血清型嗜肺性军团病杆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