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讨论”三招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shen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确立了新课程目标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似乎为课堂教学竖立了一座导向标,大多数课程专家也认为课堂讨论有利于改变以往单一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智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于是,课堂讨论大有成为语文教学的主旋律的趋势。
  那么,课堂讨论究竟应怎样开展?本文试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第一招:问题价值性。
  要讨论,先得确定可讨论的有价值的问题。学起于疑,疑源于思,“问题”的存在往往是创造活动的关键。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倡导在“活动—体验”模式下的“生成本体论”。从这个意义上说,问题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归宿。那么怎样的问题才是有价值性的问题,笔者认为至少包括以下方面:
  1.课堂问题设置既是文本矛盾的焦点所在,也是解读或鉴赏文本的关键问题,或是文章结构的精巧之处,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对“风雪”的环境描写;或是人物性格生成的特定环境;或是理解作者情感的关键之语,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开头语:“这几天我心理颇不宁静。”抓住了这些关键问题,才能进行有效的讨论,交流,比较,进而交锋,而学生也常常能在比较与交锋中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2.课堂问题设置必须符合文本旨意。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有其自身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尽管个体的审美有一定差异,但都是在文本旨意之内生发出来的。讨论的目的在于通过合作学习、交流个体经验来更好地领悟文学作品的妙处。因此,课堂问题设置应充分尊重其特殊性,而不能漫无边际地随意想象或假设。如《项链》这篇小说的结局是玛蒂尔德最后知道项链是假的。有些教师经常围绕这一问题设置课堂讨论题:假如项链没有丢,或者失而复得等。这种假设性问题可能学生会比较感兴趣,课堂也很热闹,但却脱离了文本,不符合文本旨意。假如这个问题成立的话,那这篇课文就不是《项链》了。因此,这一假设的问题也就失去了其讨论的价值。浙师大李海林教授曾经形象地称它为“没有边界的意义链的环节”。
  第二招:全员参与性。
  课堂讨论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自己来发现和解决问题,让他们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充当主角,成为真正的思考者、活动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实践,并不是指几个优生或少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而是全体学生的参与。课堂应该是全体学生的活动空间。他们讨论,他们听取别人的意见,他们思考,他们分析综合,最后他们能从自己的思考与别人的意见中寻求到最合理的答案。通过合作交流完成知识的建构,同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人格的建构。在一堂语文课上,学生能否最大范围地参与教学活动,是这堂课成功与否的评价标准之一。
  于漪老师教《宇宙里有什么》,先让学生自己看书提问。其中一位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文中“这些恒星系大都有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恒星”这句话中的“万万”为什么不用“亿”来表示?同学们一听到这问题,就议论开了,各抒己见,异常激烈。有人认为“万万”读起来顺口,有人认为“万万”听起来要比“亿”多,有人认为“万万”读时有拖音,作者有意强调其多。学生提问期间,老师一直是一个倾听者,确认同学们讨论完毕,老师才叫一位同学作总结发言,教师适当补充。看似普通的一个问题,让全班同学都自觉地动了起来,也生发出了一系列问题。通过讨论、交锋,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价值。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通过交锋自己解决问题。”
  第三招:教师指导性。
  课堂讨论最终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作家创造出来的只是“文本”,只有经读者阅读、参与创造而完成的才是“作品”。由于读者时代、经历、经验、个性的差异,对文本的解读必然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允许对文本多元解读,这是教学理念的一大进步。在课堂教学中,这种多元解读会引发学生不同观点的碰撞,产生思想的火花,促进课堂的生成。但由于受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解读可能较为琐碎,或较为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介入并为其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独到见解或创新思维,教师要及时给以鼓励和表扬,以激发其继续探讨的兴趣和热情,对那些片面的和错误的观点要加以引导和纠正。有时甚至需要对各小组学生探究的结果进行适当的总结和归纳,把探究的内容上升为理性认识。而课堂讨论现状却不容乐观,经常可以看到语文课堂学生满堂议,教师人人夸的现象,哪怕是有些同学天花乱坠的不着边际的回答,也没有得到老师的指正。完全忽视了讨论的标准和课堂讨论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课堂讨论是一种好教学手段,学生能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的发展过程,然后又在更高层次上发现新问题,激励自己产生新一轮的学习,从而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习惯,激发创造热情。这样就有可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问题引来大家争”,创新层出不穷。
  课堂讨论同时又是一门艺术,精心设计课堂讨论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积极推动教学过程的开展,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书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韦志成、韦敏的《语文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作者通联:浙江嘉兴一中]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电子签名技术逐渐地成熟,其逐渐取代了手工签名的方式,电子文书的合法性越来越强。本文分析了电子签名技术的功能,以及其与其他业务系统的集成和运用,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对遇到的问题加以分析,分析了电子签名在医院信息系统应用中的积极作用。通过研究结果,发现电子签名与医院信息系统的集成,可以确保医疗文书的合法性,并且使临床的业务更加的规范,提高了医院临床业务的实效性,
摘要:科技水平的发展,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力远程监视控制系统在电力行业的深入配置,使电力工作更加智能,操作更加安全可靠。微机综合保护系统正在广播电视台变电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远程监控;CBZ-8000;事件记录;高压安全;可靠  1概述  安徽广播电视台中心变电所是省广电中心的供配电中心,有两路35KV的专用市电引入,供电设计总容量为40000KVA,供电性质为I级负荷
摘要:考虑性能与实现复杂度的折中,提出次优的正交多址接入中接入信道与数据传输信道之间的资源分配算法。根据上行传输资源的数量,以接入容量最大化为准则,推导信道资源分配比例与终端负载关系的表达式,采用简化算法求解次优解。确定机器与机器通信终端数量所属的终端数量区间,根据对应关系,获得与所确定的终端数量区间对应的资源分配区间,根据所获得的资源分配区间,进行上行资源的分配。  关键词:机器与机器通信;物理
袁 王老师,最近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您的40多万字的专著《作文智慧》。钱梦龙老师在序言中说:“智慧”二字确实搭准了作文教学的“脉搏”,符合学生提高作文能力的客观规律。他
通过飞腾等除草剂不同剂量、不同时期的混配使用,探索其对冬小麦田恶性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小麦的安全性,明确最佳使用量和使用时期,于2013年冬季至2014年春季进行了试验。结
教材中的文章是由我们的民族语言构成的一个个活泼的生命。而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进入这个充满感性和理性的世界,去感受它勾魂摄魄的魅力,获得知识的启迪和心灵的愉悦。在这里,教师对课文的感觉如何,就成了至关重要的因素。如果说教师对课文一点感觉都没有,是很难上好一堂语文课的。那么,如何找到对课文阅读的感觉呢?  不带成见。主动阅读所谓主动阅读。就是在读课文之前,不读任何有关的辅助资料,用一颗“平常心”去读
呃逆,轻微者大多不治而愈,若连续性发作则当治疗.临床上,笔者以耳针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25例.其中男22例,女3例;年龄22~67岁;病程最短1周,最长3年,大多在1个月以内.结果痊愈18
法国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中课文中的经典篇章。历年来的教参都说,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从“盼于勒”到“躲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