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所以,教师要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写出自己富有个性的习作。
一、说真话:童真宝贵
案例1:习作《我的爸爸》:我有一个懒爸爸,每天躺在床上呼呼睡大觉,什么事儿都推给妈妈做。一天早上,我和妈妈叫他一起去操场锻炼身体,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还有一次,我叫他吃早饭,可爸爸还在睡懒觉,嘴上含含糊糊地应着:“噢!”可就是不出来。日子一天天过去,爸爸的肚子也一天天大起来,拍拍它就像敲小鼓。爸爸呀爸爸,你再这样下去就要变成一个“猪爸爸”了。
这是生活中真实的存在,这篇习作颠覆了我们惯有的高大的父亲形象。 这些质朴的文字洋溢着孩子特有的语言风味。读这样的文字,你会被孩子发自内心的真话、实话深深打动。如果我们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儿童的习作,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儿童的习作,也许,我们就能见到一些久违的令我们感动的灵性及悟性……
二、诉真情:童心纯真
案例2: 习作《妈妈回来了》: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如果你是一位老师,会给上面这篇习作打什么等级?及格!良好!说来令人难以置信,这篇仅107字(不含标点符号)的短文,荣获首届冰心作文奖小学组一等奖。
这篇习作,是浙江省诸暨市城东小学三年级学生郦思哲写的。此文在海内外5万多篇作品中脱颖而出,以纯真的童心打动了评委们,评委们是这样评价习作的:反复读这篇百字短文,令人有阅读的快感。那简直是天籁!这里没有丝毫的做作和矫情,全都是大白话。但每一句都是真心情的流露,每一句都饱含着对母亲的挚爱深情。这份纯真和清新,只有像小思哲那种年龄段的孩子才有,这种生命体验未经丝毫的打磨和雕琢,百分之百的真诚和实在。习作中灿烂的童心如圣水般的光洁,具有一种强大的生命穿透力!
因此,教师要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
三、表童趣:童趣盎然
案例3:习作《小草中的发现》有这样一段文字:啊,离蚂蚁洞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只不知名的甲虫!它是深褐色的,头上顶着两根长长的须,像电视机上的天线。它不停地动着,大概想接受春天的信息吧!
这段文字写得清新别致,充满童趣,富有鲜明的个性。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在文章生成的过程中思维活动一直贯穿始终,并处于核心地位。没有个性化的思维,也就不可能有个性化的立意、布局、语言,只有具有个性化的思维,才能写出上述富有童趣的文字。所以,习作必须有“我思”的切入。
四、写童言:童言灿烂
案例4:习作《日记一则》:今天,老师上课时,问同学们:“花儿为什么会开?”第一个同学说:“她睡醒了,想看看太阳。”第二个同学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第三个同学说:“她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穿得漂亮。”第四个同学说:“花儿特别懂事,知道小朋友们都喜欢她,就仰起脸,笑了。”……听到大家的回答,老师开心地笑了。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岁月,儿童是天生的“语言学家”和“浪漫主义作家”。我们要尊重他们的表达习惯,肯定、欣赏他们的“童话”,鼓励儿童把原汁原味的儿童话语写到习作中去。儿童在学习、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会形成一套只属于他们的话语系统,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套话语系统独特而富有情趣,词汇虽然不丰富但很生动,不够规范但有创意,表达不精确但足以描述他们的生活。同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习作,也是小学习作教学语言文字训练的关键要求。也只有训练和发展儿童自己的语言,习作教学才有价值,儿童才有可能对习作产生兴趣。教师要鼓励儿童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真实生活,不要让生动的“童言”变成成人话语的粗糙复制品。只有这样,儿童习作才能多姿多彩,才有活力,才有灵性。
五、创形式:童笔生花
案例5:习作《小闹钟》:我是一只小闹钟,身体只有人的巴掌那么大。全身是天蓝色的,透明的玻璃罩里,时针、分针、秒针“滴答滴答”地走个不停。我的背后有调节时间的旋钮和改变报时音乐的操纵杆。在我的头顶上,有一座精致的小房子,上面有精美的花纹,看上去像是古代帝王的宫殿。平时,两扇橘红色的小门紧闭着,一到整点,小门就会自动打开,从中弹出一只小鸟,那小鸟会张开尖尖的小嘴,告诉小主人:“整点了,整点了,布谷!布谷!”每天早晨六点和晚上八点,我会伸出一只小手,拿出一根小棍,敲一下小房子旁边的铃铛,然后橘红色的小门打开了,小鸟又出来了,在小主人的耳边唱道:“早睡早起身体好,布谷!布谷!”
这篇习作拟人化的手法,自述的形式,新颖别致。借助创新的形式,服务于内容,就会使儿童习作更富创意、更有新意。当然,我们的“有创意地表达”即形式创新并不是片面地追求形式主义,它是对习作的外部包装。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打好习作基础的前提下,大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给自己的文章寻找一个最有利于表达而又最符合自己个性的外部形式,更好地展示自己独特的习作个性。
只要我们教师在习作教学中,依据新课程的要求,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自由表达,学生的个性和才情就会得以释放,习作的天空就会变得无比美丽!
一、说真话:童真宝贵
案例1:习作《我的爸爸》:我有一个懒爸爸,每天躺在床上呼呼睡大觉,什么事儿都推给妈妈做。一天早上,我和妈妈叫他一起去操场锻炼身体,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还有一次,我叫他吃早饭,可爸爸还在睡懒觉,嘴上含含糊糊地应着:“噢!”可就是不出来。日子一天天过去,爸爸的肚子也一天天大起来,拍拍它就像敲小鼓。爸爸呀爸爸,你再这样下去就要变成一个“猪爸爸”了。
这是生活中真实的存在,这篇习作颠覆了我们惯有的高大的父亲形象。 这些质朴的文字洋溢着孩子特有的语言风味。读这样的文字,你会被孩子发自内心的真话、实话深深打动。如果我们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儿童的习作,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儿童的习作,也许,我们就能见到一些久违的令我们感动的灵性及悟性……
二、诉真情:童心纯真
案例2: 习作《妈妈回来了》: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如果你是一位老师,会给上面这篇习作打什么等级?及格!良好!说来令人难以置信,这篇仅107字(不含标点符号)的短文,荣获首届冰心作文奖小学组一等奖。
这篇习作,是浙江省诸暨市城东小学三年级学生郦思哲写的。此文在海内外5万多篇作品中脱颖而出,以纯真的童心打动了评委们,评委们是这样评价习作的:反复读这篇百字短文,令人有阅读的快感。那简直是天籁!这里没有丝毫的做作和矫情,全都是大白话。但每一句都是真心情的流露,每一句都饱含着对母亲的挚爱深情。这份纯真和清新,只有像小思哲那种年龄段的孩子才有,这种生命体验未经丝毫的打磨和雕琢,百分之百的真诚和实在。习作中灿烂的童心如圣水般的光洁,具有一种强大的生命穿透力!
因此,教师要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
三、表童趣:童趣盎然
案例3:习作《小草中的发现》有这样一段文字:啊,离蚂蚁洞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只不知名的甲虫!它是深褐色的,头上顶着两根长长的须,像电视机上的天线。它不停地动着,大概想接受春天的信息吧!
这段文字写得清新别致,充满童趣,富有鲜明的个性。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在文章生成的过程中思维活动一直贯穿始终,并处于核心地位。没有个性化的思维,也就不可能有个性化的立意、布局、语言,只有具有个性化的思维,才能写出上述富有童趣的文字。所以,习作必须有“我思”的切入。
四、写童言:童言灿烂
案例4:习作《日记一则》:今天,老师上课时,问同学们:“花儿为什么会开?”第一个同学说:“她睡醒了,想看看太阳。”第二个同学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第三个同学说:“她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穿得漂亮。”第四个同学说:“花儿特别懂事,知道小朋友们都喜欢她,就仰起脸,笑了。”……听到大家的回答,老师开心地笑了。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岁月,儿童是天生的“语言学家”和“浪漫主义作家”。我们要尊重他们的表达习惯,肯定、欣赏他们的“童话”,鼓励儿童把原汁原味的儿童话语写到习作中去。儿童在学习、运用语言的过程中,会形成一套只属于他们的话语系统,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套话语系统独特而富有情趣,词汇虽然不丰富但很生动,不够规范但有创意,表达不精确但足以描述他们的生活。同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习作,也是小学习作教学语言文字训练的关键要求。也只有训练和发展儿童自己的语言,习作教学才有价值,儿童才有可能对习作产生兴趣。教师要鼓励儿童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真实生活,不要让生动的“童言”变成成人话语的粗糙复制品。只有这样,儿童习作才能多姿多彩,才有活力,才有灵性。
五、创形式:童笔生花
案例5:习作《小闹钟》:我是一只小闹钟,身体只有人的巴掌那么大。全身是天蓝色的,透明的玻璃罩里,时针、分针、秒针“滴答滴答”地走个不停。我的背后有调节时间的旋钮和改变报时音乐的操纵杆。在我的头顶上,有一座精致的小房子,上面有精美的花纹,看上去像是古代帝王的宫殿。平时,两扇橘红色的小门紧闭着,一到整点,小门就会自动打开,从中弹出一只小鸟,那小鸟会张开尖尖的小嘴,告诉小主人:“整点了,整点了,布谷!布谷!”每天早晨六点和晚上八点,我会伸出一只小手,拿出一根小棍,敲一下小房子旁边的铃铛,然后橘红色的小门打开了,小鸟又出来了,在小主人的耳边唱道:“早睡早起身体好,布谷!布谷!”
这篇习作拟人化的手法,自述的形式,新颖别致。借助创新的形式,服务于内容,就会使儿童习作更富创意、更有新意。当然,我们的“有创意地表达”即形式创新并不是片面地追求形式主义,它是对习作的外部包装。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打好习作基础的前提下,大胆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给自己的文章寻找一个最有利于表达而又最符合自己个性的外部形式,更好地展示自己独特的习作个性。
只要我们教师在习作教学中,依据新课程的要求,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自由表达,学生的个性和才情就会得以释放,习作的天空就会变得无比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