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至今想来,对于故乡清明的记忆,最美的莫过于杨柳摊饼了。
隆冬刚过,乍暖还寒,儿时的我就向大人们打听离吃杨柳烧饼的清明节还有几天了。有时忍不住跑到河边的柳树下看它发芽了没有,倘若察觉到那灰褐色的枝条上绽出点点鹅黄,心里就禁不住一阵惊喜。
暖风渐熏,草长莺飞,翘首以待的清明节终于来临。这天晨光熹微,我从美梦中醒来,迅速穿好衣服,抄起母亲递来的小竹篮,飞也似的跑向小河边。河水清清,我将小竹篮支在枝桠间,然后拉过一条柳枝,小心地抹那鲜嫩碧绿的柳叶儿。不一会儿,就采撷了一小篮翡翠般的嫩叶。
急匆匆地回家,母亲从我手里接过竹篮,将柳叶倒进清水里洗净,再捞上来切碎,然后把面粉加水调成黏稠的糊状,撒上切碎的柳叶,在烧得火爆的锅内浇上豆油,均匀地倒上面糊。用文火慢煨,待摊饼将熟时,再洒一层豆油。片刻,清香扑鼻的摊饼就可以起锅了。白的面,黄的油,绿的柳叶,诱人食欲。我顾不上烫手,撕下一块放进嘴里。那么香,那么脆,真不枉盼了那么多时日。
年年岁岁,无论贫富贵贱,清明必食杨柳摊饼,这是故乡的习俗。漫长岁月中,天灾也罢,战乱也罢,即使在那个非常的年代里,坟茔掘了,庙堂拆了,但清明吃杨柳摊饼的旧俗依然如故。再穷困的人家,哪怕吃糠咽菜,每到清明,必定“奢侈”一下——吃杨柳摊饼。记得有一年,我家遭到很大变故,陷入困境,常以树皮、野菜充饥。眼看清明将至,可家中面粉没一点,豆油没一滴。就在我们绝望之际,我娘变戏法似地从柜底拎出一小布袋面粉和一小瓶豆油,令我们欣喜若狂。原来,清明节为了让我们能吃上杨柳摊饼,母亲将她陪嫁的仅有的两块银元典卖了,购回了面粉和豆油藏于柜底,于是,在那青黄不接的春天,我们还是吃上了清明节的杨柳摊饼,我们的心里是多么宽慰呀!
如今,往事历历,此情悠悠,已届而立之年的我总是难忘故乡的杨柳摊饼。美哉,故乡的杨柳摊饼!
隆冬刚过,乍暖还寒,儿时的我就向大人们打听离吃杨柳烧饼的清明节还有几天了。有时忍不住跑到河边的柳树下看它发芽了没有,倘若察觉到那灰褐色的枝条上绽出点点鹅黄,心里就禁不住一阵惊喜。
暖风渐熏,草长莺飞,翘首以待的清明节终于来临。这天晨光熹微,我从美梦中醒来,迅速穿好衣服,抄起母亲递来的小竹篮,飞也似的跑向小河边。河水清清,我将小竹篮支在枝桠间,然后拉过一条柳枝,小心地抹那鲜嫩碧绿的柳叶儿。不一会儿,就采撷了一小篮翡翠般的嫩叶。
急匆匆地回家,母亲从我手里接过竹篮,将柳叶倒进清水里洗净,再捞上来切碎,然后把面粉加水调成黏稠的糊状,撒上切碎的柳叶,在烧得火爆的锅内浇上豆油,均匀地倒上面糊。用文火慢煨,待摊饼将熟时,再洒一层豆油。片刻,清香扑鼻的摊饼就可以起锅了。白的面,黄的油,绿的柳叶,诱人食欲。我顾不上烫手,撕下一块放进嘴里。那么香,那么脆,真不枉盼了那么多时日。
年年岁岁,无论贫富贵贱,清明必食杨柳摊饼,这是故乡的习俗。漫长岁月中,天灾也罢,战乱也罢,即使在那个非常的年代里,坟茔掘了,庙堂拆了,但清明吃杨柳摊饼的旧俗依然如故。再穷困的人家,哪怕吃糠咽菜,每到清明,必定“奢侈”一下——吃杨柳摊饼。记得有一年,我家遭到很大变故,陷入困境,常以树皮、野菜充饥。眼看清明将至,可家中面粉没一点,豆油没一滴。就在我们绝望之际,我娘变戏法似地从柜底拎出一小布袋面粉和一小瓶豆油,令我们欣喜若狂。原来,清明节为了让我们能吃上杨柳摊饼,母亲将她陪嫁的仅有的两块银元典卖了,购回了面粉和豆油藏于柜底,于是,在那青黄不接的春天,我们还是吃上了清明节的杨柳摊饼,我们的心里是多么宽慰呀!
如今,往事历历,此情悠悠,已届而立之年的我总是难忘故乡的杨柳摊饼。美哉,故乡的杨柳摊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