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8-0066-02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
课堂中教师的提问,是讲课过程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如新课导入时可设计提问:“铁比棉花重吗?”或“体积相等的铁块塑料块哪个质量大?”[用于密度一课的教学]新知识讲授中要提问:“不同的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各自比值是否相等”?讲课的关键处要提问:“密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讲课中启发点拨时要提问:“同种物质,质量越大其密度越大吗”?讲课突破难点时要提问:“1米每秒和1千米每小时哪个速度更快”?[速度一节的教学] 归纳知识时要提问:“乐音的三要素是什么?它们分别是由什么决定的?”[乐音一节的教学] 物理课上的提问,出现在一节课的各个环节。那么,对提问设计的如何,直接决定着提问的效果,更影响着课堂教学能否达成高效。
任何一个提问,都是由提问的目的,提问的时间,提问的问题,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法,提问的语言六个因素组成。要达到提问的预设效果,就要对影响它的六个因素进行深入的探讨。
提问的目的。任何一个提问,目的都要十分明确。问题直接指向目的,或间接志向目的,但不能模棱两可。为什么要提问,提问以后学生的回答能达到何种的效果,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估计的越清楚,越准确越好。
提问的时机。发问的时间要把握准确恰到好处。学生已经产生疑问的时机要发问,引导学生从无疑需教有疑的时机要发问,搭桥铺路后引入新概念时要发问。如温度一课的教学,摄氏温标零刻度的规定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看似无疑了,但它为什么是零摄氏度呢?引入有疑之中,再次发问。
提问的问题。备课中问题的设计,要针对课堂的各个环节,认知的不同阶段,课堂的不同情景,设计的各不相同,不能都是问为什么。问题的内容越直白,越形象,语句越短越好。忌拐弯抹角,长篇大论,哪会给学生绕糊涂。
提问的对象。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问题难度要选择能代表大多数学生水平的。对学习成绩思维能力一般般的学生,尽量问一些记忆性,陈述性的知识问题,让他们稍作思考,便能回答。刻意让他们有面子,挣回更多的学习自信心。对中等难度的问题,如属于理解性,巩固性的知识,选择中等成绩的学生回答。对难度大,灵活性强的综合性知识问题,要选择优生回答。要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各有所得,都能获得回答正确的成功喜悦心情。不能枪枪卡壳,将课堂问得一片沉寂。
提问的方式。可用直问与曲问,正问与反问,重问与轻问,追问与连问等提问方式。
直问,就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它的好处是在较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分析思考问题。在导入新课,复习巩固环节中,常会使用。如密度的概念怎样表术述?它的单位是什么?常用那些器材测量铁块的密度?曲问,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提出问题,问的比较间接和复杂。如:根据密度的公式,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密度值越大吗?这种提问,有助于疏通学生的思路,澄清杂念。
正问与反问,就是从问题的正面或反面去设问。这种问题,可以使学生从问题的相互对立的层面思考和加深理解,它能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如正问:生活中摩擦会给我们带来些什么?反问:假如地球上的摩擦全都消失了,会是什么情景?再如,温度升高的物体,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但物体吸收了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吗?
重问与轻问,重问通常用于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重问就是要集中火力反复设问,多角度设问。如:氢气球吊着重物匀速上升过程中,绳子突然断了,该重物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不计空气的阻力]它的运动速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运动的方向向那?轻问往往是一问带过,不作细究,不需学生作答,只引发思考或用心作答就行。
追问与连问,就是要层层设问,连连发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弄通,弄懂为止。如:冰水混和物的温度为什么是零摄氏度?一小块冰放入一桶热水中,混和物的温度是零摄氏度吗?很大的零摄氏度的冰块放在较少的零摄氏度的水中,水会结冰吗?冰块放入水中,冰块融化的条件是什么? 这些提问,常设计用在单元小节课或章节知识复习课上。
提问的语言。提问的语言设计,首要的是严谨简单,话语不得冗长,不得拖泥带水。其次是有情感,要声情并茂。针对提问的内容,该严肃时要严肃,该诙谐时要诙谐。有的要幽默风趣,有的要一本正经。再次,语言和表情和动作相结合,有肢体动作的配合,表情的流露,使提问不呆板,能富有煽动性更好。
以上六个因素对提问的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但也还有些不常见的因素,对提问的效果仍有影响。如提问也要与时俱进,多年前问城市里的初中生,普通照明灯泡用久了为什么会变黑,学生还常见这种现象,现在再问它,学生已极少看见过普通照明灯泡,因为城市里基本都用节能灯照明了。
课堂上的提问,还可分为记忆性,陈述性的知识提问,理解性,巩固性的知识提问,综合性知识的提问,程序性知识的提问,归纳性知识的提问,策略性知识的提问。
记忆性的知识提问,如光在真空的传播速度是多大?陈述性的知识的提问,如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理解性的知识的提问,如射出的子弹运动和平直轨道上以不变速度行驶的火车运动,哪个作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巩固性的知识的提问,在河边的水中看到鱼儿在游,空中的云儿在飘,鸟儿在飞,还有自己的倒影,分析它们各自属于光7的折射还是反射形成的?程序性知识的提问,如:怎样测量揉成一团无法理直的细铁丝长度?策略性知识的提问,如:测量漂在水面的小木块的密度,需要那些器材,先测量体积还是质量?归纳性的知识的提问,如凸透镜从远处向焦点移动过成中,成像的规律是什么?
课堂提问,不是教师讲课中的插科打诨;不是调节课堂气氛的噱头;不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做秀形式;不是师生刻意表演的二人转。课堂提问,应是巩固知识的显影剂;应是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兴奋剂;应是学生思维疲劳时的清醒剂;应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催化剂。
课堂提问,不管是那一种,对它的设计,都要能启发思考,有助于自主学习,让学生从有疑走向无疑,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认知效果,这才是高效课堂应该设计的提问。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
课堂中教师的提问,是讲课过程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如新课导入时可设计提问:“铁比棉花重吗?”或“体积相等的铁块塑料块哪个质量大?”[用于密度一课的教学]新知识讲授中要提问:“不同的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各自比值是否相等”?讲课的关键处要提问:“密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讲课中启发点拨时要提问:“同种物质,质量越大其密度越大吗”?讲课突破难点时要提问:“1米每秒和1千米每小时哪个速度更快”?[速度一节的教学] 归纳知识时要提问:“乐音的三要素是什么?它们分别是由什么决定的?”[乐音一节的教学] 物理课上的提问,出现在一节课的各个环节。那么,对提问设计的如何,直接决定着提问的效果,更影响着课堂教学能否达成高效。
任何一个提问,都是由提问的目的,提问的时间,提问的问题,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法,提问的语言六个因素组成。要达到提问的预设效果,就要对影响它的六个因素进行深入的探讨。
提问的目的。任何一个提问,目的都要十分明确。问题直接指向目的,或间接志向目的,但不能模棱两可。为什么要提问,提问以后学生的回答能达到何种的效果,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估计的越清楚,越准确越好。
提问的时机。发问的时间要把握准确恰到好处。学生已经产生疑问的时机要发问,引导学生从无疑需教有疑的时机要发问,搭桥铺路后引入新概念时要发问。如温度一课的教学,摄氏温标零刻度的规定是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看似无疑了,但它为什么是零摄氏度呢?引入有疑之中,再次发问。
提问的问题。备课中问题的设计,要针对课堂的各个环节,认知的不同阶段,课堂的不同情景,设计的各不相同,不能都是问为什么。问题的内容越直白,越形象,语句越短越好。忌拐弯抹角,长篇大论,哪会给学生绕糊涂。
提问的对象。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问题难度要选择能代表大多数学生水平的。对学习成绩思维能力一般般的学生,尽量问一些记忆性,陈述性的知识问题,让他们稍作思考,便能回答。刻意让他们有面子,挣回更多的学习自信心。对中等难度的问题,如属于理解性,巩固性的知识,选择中等成绩的学生回答。对难度大,灵活性强的综合性知识问题,要选择优生回答。要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各有所得,都能获得回答正确的成功喜悦心情。不能枪枪卡壳,将课堂问得一片沉寂。
提问的方式。可用直问与曲问,正问与反问,重问与轻问,追问与连问等提问方式。
直问,就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它的好处是在较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分析思考问题。在导入新课,复习巩固环节中,常会使用。如密度的概念怎样表术述?它的单位是什么?常用那些器材测量铁块的密度?曲问,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提出问题,问的比较间接和复杂。如:根据密度的公式,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密度值越大吗?这种提问,有助于疏通学生的思路,澄清杂念。
正问与反问,就是从问题的正面或反面去设问。这种问题,可以使学生从问题的相互对立的层面思考和加深理解,它能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如正问:生活中摩擦会给我们带来些什么?反问:假如地球上的摩擦全都消失了,会是什么情景?再如,温度升高的物体,可能是吸收了热量,但物体吸收了热量后温度一定升高吗?
重问与轻问,重问通常用于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重问就是要集中火力反复设问,多角度设问。如:氢气球吊着重物匀速上升过程中,绳子突然断了,该重物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不计空气的阻力]它的运动速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运动的方向向那?轻问往往是一问带过,不作细究,不需学生作答,只引发思考或用心作答就行。
追问与连问,就是要层层设问,连连发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弄通,弄懂为止。如:冰水混和物的温度为什么是零摄氏度?一小块冰放入一桶热水中,混和物的温度是零摄氏度吗?很大的零摄氏度的冰块放在较少的零摄氏度的水中,水会结冰吗?冰块放入水中,冰块融化的条件是什么? 这些提问,常设计用在单元小节课或章节知识复习课上。
提问的语言。提问的语言设计,首要的是严谨简单,话语不得冗长,不得拖泥带水。其次是有情感,要声情并茂。针对提问的内容,该严肃时要严肃,该诙谐时要诙谐。有的要幽默风趣,有的要一本正经。再次,语言和表情和动作相结合,有肢体动作的配合,表情的流露,使提问不呆板,能富有煽动性更好。
以上六个因素对提问的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但也还有些不常见的因素,对提问的效果仍有影响。如提问也要与时俱进,多年前问城市里的初中生,普通照明灯泡用久了为什么会变黑,学生还常见这种现象,现在再问它,学生已极少看见过普通照明灯泡,因为城市里基本都用节能灯照明了。
课堂上的提问,还可分为记忆性,陈述性的知识提问,理解性,巩固性的知识提问,综合性知识的提问,程序性知识的提问,归纳性知识的提问,策略性知识的提问。
记忆性的知识提问,如光在真空的传播速度是多大?陈述性的知识的提问,如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理解性的知识的提问,如射出的子弹运动和平直轨道上以不变速度行驶的火车运动,哪个作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巩固性的知识的提问,在河边的水中看到鱼儿在游,空中的云儿在飘,鸟儿在飞,还有自己的倒影,分析它们各自属于光7的折射还是反射形成的?程序性知识的提问,如:怎样测量揉成一团无法理直的细铁丝长度?策略性知识的提问,如:测量漂在水面的小木块的密度,需要那些器材,先测量体积还是质量?归纳性的知识的提问,如凸透镜从远处向焦点移动过成中,成像的规律是什么?
课堂提问,不是教师讲课中的插科打诨;不是调节课堂气氛的噱头;不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做秀形式;不是师生刻意表演的二人转。课堂提问,应是巩固知识的显影剂;应是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兴奋剂;应是学生思维疲劳时的清醒剂;应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催化剂。
课堂提问,不管是那一种,对它的设计,都要能启发思考,有助于自主学习,让学生从有疑走向无疑,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认知效果,这才是高效课堂应该设计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