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城

来源 :四川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dogd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去旺苍的路上,屡屡想到的,是颇有名气的红军歌谣。
  红军歌谣听过很多次了。当然,是在那年那天的那些舞台上,情也真意也切。但辗转数十年之后,能把红军歌谣唱成一种常态,随时随地都有人自觉不自觉哼出来,恐怕只有旺苍。
  旺苍民歌璀璨夺目,“山歌”上了中央电视台,“背二歌”进了四川电视台,“石工开山号子”也获得过“最佳农村精神产品奖”,还有丰富多彩的薅秧歌、薅草锣鼓、打夯号子、石工号子,等等。
  红军歌谣作为旺苍民歌的一种,积淀深厚;作为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浅显易懂的歌词,那是谁都听得懂的。1932年底,红四方面军经陕入川,旺苍人民翻身解放,民歌也一改昔日陈风,苏区共产党和红军的主张纷纷渗入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及儿歌等各个民歌门类,《当兵莫当白士兵》、《送郎当红军》、《劝夫当红军》、《我随红军闹革命》、《盼红军》、《妇女当红军》等,韵味独特,畅快淋漓,旺苍民歌也从此进入了鼎盛时期,一直延续到今天。其中,最为著名的,当数《八月桂花遍地香》:
  八月桂花遍地开,
  鲜红的旗帜树呀树起来,
  张灯又结彩呀,
  张灯又结彩呀,
  光华灿烂闪出新世界……
  红军歌谣的“旺苍现象”背后,是一座积淀厚重的“中国红军城”。
  这里,曾是川陕革命根据地后期首府地,也是红四方面军长征始发地。当时仅1平方公里的旺苍城,就驻有46个军地领导机关。
  这里,曾是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洪学智等一代将帅挥师奋战的地方,指挥了广昭战役、陕南战役、黄猫垭战役和强渡嘉陵江战役等著名战役。
  这里,曾组建了我军建制最大的第一支妇女武装——红军妇女独立师;最早的水兵建制连——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直属水兵连,据说这是新中国海军的雏形;最大建制的红色童子团——少共国际先锋师。
  这里,曾是红四方面军进入最早、撤离最晚、战斗生活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当时全县仅10万人,就有3000余名妇女、1.2万人踊跃参加红军。有名在册的红军烈士近4千人。
  这里,是我国现存面积最大、遗址点最多、保存最为完好的革命遗址群。
  这里,时间定格在1933年1月至1935年4月。两年时间不长,但两年后的等待、思念和感恩是漫长的。红军走了,红色的种子却在旺苍生根、发芽、开花,红军歌谣在民间继续传唱,《盼红军》在绵延的米仓山间回荡,经久不息—
  正月里采花无花朵,采花人盼着红军来。
  三月里桃花红似海,四月间红军就要来。
  七月里谷米黄金金,造好了米酒等红军。
  九月里菊花艳在怀,红军回来就给他戴。
  青枝枝绿叶迎风摆,红军回来鲜花就开。
  这么想着,眼前突然晃动着无数红军的身影,他们衣衫不整,步履艰难,却精神矍烁,斗志昂扬。他们走在崎岖的山道上,长长的队伍伸向天际,伸向地尾。蓦地,一座城从地平线上冒了出来,红军将士走进了这座城市……
  这座城就是旺苍县城,中国红军城。
  二
  下广巴高速,过洪江大桥,穿风雨廊桥,经纪红广场,就到了红军城。
  风雨廊桥古色古香,雅朴别致,右岸是城市建筑,左岸是红军雕塑群,如序曲序幕,似衔接过渡,20多米的长度,就这么轻巧地穿越了80多年的红色记忆和历史时空。
  红军城坐落在旺苍坝,位于东河与黄洋河两水环绕的沙洲上,“地处山八面,城居水中央”,形如小岛。它不算大,方圆仅1.5平方公里。但紧凑精致,三街一巷,呈“十”字形。
  旺苍坝北向是文昌宫街,东向是龙潭浩街,西向是王爷庙街,南向是木市巷。三条主街总长1300余米。街面为青石板铺就,宽约4至5米。街房均为穿斗木结构,或全木或砖木,木质门面,木质人字屋顶均起端檐垛脊,全木窗户刻有精致浮雕,青瓦屋面建筑,多为一楼一底,呈四合院套连。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
  这些大街小巷树满了红四方面军旧址的标志,走一步是,再走一步还是。有“红四方面军总部”、“中共川陕省委员会”、“川陕省苏维埃”等旧址,这里曾领导过关系中国革命事业成败的数场著名战役,让人肃然起敬。也有“革命法庭”、“苏维埃工农银行”、“苏维埃邮政局”等旧址,这里曾为革命事业筹集资金,把管经济命脉,提供后勤保障,堪称红色之城的绝妙景观。
  可以想见的是,这里的每处旧址背后,都有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感人故事,都有一段段弥足珍贵的红色记忆。在那一段日子里,旺苍境内集结红四方面军4万多人,这里就有两万多红军驻扎,可谓首脑云集,机关林立,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徐向前曾经住过的地方叫王家院子,在文昌宫街。一个极其普通的四合院,木板门墙,青瓦屋顶,中间有天井,仅十余平方米。最特别的印象是,房间窗户窄小,室内光线暗淡。但这并没有阻碍徐向前元帅运筹帷幄,决战千里,歼敌万计,为红四方面军迈向万里长征打开路途之门,连这窗沿上最细微的花纹直到今天还在完好无损地微笑。
  这微笑一直灿烂地绽放着,仿佛随时都在恭迎她曾经尊贵的主人。“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的夫人、著名社会活动家、女红军王定国,1992年12月重回旺苍时,一走进王家大院,就激动地指着正屋说:“那是徐向前住的!”又指着右侧偏屋说:“我就住在这里!”时年80高龄的红四方面军老人,不但能说出各处遗址当时的负责人,还能说出许多普通战士的姓名,以及他们中谁已牺牲,谁已故去,谁还活着。也是这位老人,在97岁时欣然为旺苍题写“中国红军城”匾额,殷殷希望,切切嘱咐,力倾字里行间。
  “红军城史迹陈列馆”也在文昌宫街上。这里原是一个开明绅士的宅院,当年曾是红四方面军新剧团驻地。陈列馆是一座中间天井、四边雕花门窗的二层楼阁,天井的尽头有丛古朴的葡萄藤,主藤粗壮,藤蔓繁茂,枝枝蔓蔓遮盖了整个天井,显得幽静雅致。整个小院陈列的是红四方面军在旺苍的战斗历史,有红军文物、图片、图表和珍贵的历史照片,均按红四方面军新剧团遗址原貌布置。   脚下吱吱作响的,是80多年前红军宣传队员们踩踏整整两年多的楼板。那声音,是红军歌谣一句句诞生的最早音符,是苦难大众翻身作主人的深情倾诉,也是旺苍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后期首府、运筹指挥中枢、支援前线战略后方的最好见证。
  我们一间间看得很慢,静下心来一遍遍转,红军在旺苍的峥嵘岁月不断在眼前浮现——
  1933年1月,红四方面军经陕入川进入旺苍,建立广南边区苏维埃政府。
  1933年6月,红四方面军解放旺苍坝,胜利结束反三路围攻战役。
  1933年6月28日,红四方面军在旺苍木门寺召开著名的“木门会议”。
  1934年11月至12月,红四方军主力西移至旺苍,约占其一半的兵力集结于旺苍地区进行整训,川陕革命根据地党政军首脑机关、红四方军总指挥部所属的兵工厂、造币厂和红军大学等46个机关迁驻旺苍坝。
  1935年4月,川陕革命根据地大本营从旺苍坝实施战略转移,开始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当年的红军老战士、原南京炮兵部队政治委员陈靖将军1987年8月重走长征路,来到旺苍城,忆往昔,情至深,填《旺苍坝·减字木兰花》词一阕:
  风驰云疾,
  战略重心往西移。
  帷幄八方,
  首脑机关聚旺苍。
  三支主力,
  都到川北来汇集。
  四方面军,
  这里出发继长征。
  旺苍,一座令人终生难忘的城市,一座革命的红色圣城,一座注定要载入史册的特殊城市。红军城现已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作为研究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实物资料,它更是红军文物的收藏中心、展示中心、宣传中心、研究中心,具有丰富的历史、文物、科学、艺术价值。
  旺苍,一座于我颇为熟悉的城市,每次去都如同朝圣般诚惶诚恐,每次去都会潮涌新认识新感悟,每次去都得以洗涤心灵和净化魂魄。
  三
  到了红军城,木门会议旧址是一定要去的。木门会议被誉为红四方面军的“遵义会议”。
  出旺苍县城,沿东南方向行进38公里,就到了木门镇。
  木门镇群山怀抱,精致小巧,秀美深邃,有“一脚踏三县,连结十八乡”之说,是古代陕南入蜀的米仓道重要地段,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三国演义》“魏延伏兵,万弩齐发,将张郃并百余个部将,皆射死于木门道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镇北小地名“射郃坪”及“火箭沟”从三国沿用至今。
  木门会议旧址在木门镇南青龙山半山腰的木门寺,一座木架穿斗结构青瓦屋面的佛教四合院。
  木门寺始建于南北朝萧梁时期,隋毁,唐贞观年间重修,敕封“广福禅院”。明、清两代,晨钟暮鼓,香火兴旺,现主要建筑和规模均为清康熙年修建。寺右侧,有唐章怀太子李贤的“晒经石”,文物学家证实是唐朝真迹。章怀太子被母武则天贬为庶人,流放巴州,途经木门,曾与寺内方丈在石上晒经。巨石上刻有佛像700余尊,石上有亭有诗,相传为上官婉儿所建所题,可惜亭毁于战火,诗仍在,仍哀婉。
  米仓青青米仓碧,
  残阳如诉亦如泣。
  瓜藤绵瓞瓜潮落,
  不似从前在芳时。
  一场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红色记忆,将木门寺永载史册。1933年6月底,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李先念、王树声等高级军政干部在木门寺召开了重要的军事会议,史称“木门会议”。木门会议后,全军迅速由4个师扩编为4个军,人员由1.5万人增至近5万人,根据地面积迅速扩大到4.2万平方公里,人口500余万,成为仅次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二大苏区。
  一段如火如荼的历史定格木门寺,也给后人留下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木门会议作为红四方面军全盛时期的重要标志,木门寺1988年建成木门会议文物陈列馆,1992年成为四川省“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沿石梯盘旋而上,走近木门寺。
  木门寺坐北朝南,北靠雄奇青秀的青龙寨,南临蜿蜒畅流的清江水,钟灵毓秀,万千气象,山中苍苔古木,翠竹葱茏,雕花石阶,空谷幽深,还没进山门就已感到古庙的庄严气象了。
  近得木门寺,寺前有一对高大石狮左右盘踞,威风凛凛。山门上,悬挂着徐向前元帅亲笔题写的“木门会议会址”匾牌,两边有徐向前1980年、李先念1985年给木门寺的亲笔题词。徐向前元帅曾在回忆录中写道:“木门会议对创建川陕根据地建军、作战等很有意义,……我骑马赶到木门主持会议,就作战建军问题发了言。”
  进入木门寺,整个寺院由正殿、左右厢房和山门组成,正殿和左右厢房为木门会议文物陈列室,3大部分7个展厅,展出当年的历史文物1000余件。一幅幅逼真画面,一组组具体数字,一件件革命文物,生动再现了红军在木门一年余、旺苍两年多的光辉历程。
  陈列馆外左边建有“红军碑林”,陈列着当年红军石刻标语上百条,其中最大的一幅是“赤化全川”,字有两尺见方,字体遒劲,笔力雄健。而最动人心魄的一幅是“赤化全球”,隶书,横排。标语全长2.52米,宽0.17米,厚0.21米,前端刻有闪光的太阳和镰刀、斧头组成的图案,落款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31军第93师政治部”。在红军时期众多的石刻标语中,以解放全人类为内容的,迄今为止,这是唯一的一条。经国家文物部门鉴定,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石刻标语是红军宣传党和军队政策、方针和各阶段中心任务的重要方式之一,每支部队都有由字写得较好的指战员和錾刻手艺熟练的石工队组建成“钻花队”,专门在岩石、石碑、石阶等上面錾刻标语。至今旺苍境内还保存有红军石刻标语310多条。旺苍城南半里的南峰山石崖上,有长28米、川陕根据地第二大红军石刻标语“为独立自由领土完整的苏维埃新中国而斗争!”数里之外,光芒闪烁,历历在目。
  在木门镇老街东端,还有座红军标语牌坊,砖石结构,雕龙刻凤,很是气派。此牌坊原是“王氏节孝牌坊”,红军到木门后,大力宣传红军主张,在牌坊上錾刻了“赤化全川”、“工农专政”等16条宣传标语,落款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红三十军政治部”。经历70多年的风雨后,仍然熠熠生辉。
  四
  一城,一寺,一院,一馆,仅仅是旺苍红色遗迹的经典注解。而红军城所囊括的,则是红军精神的不朽传承,是錾刻人民心底的永恒丰碑。
  木门寺内有架杂木草鞋床,默默述说着李先念在旺苍时与余官章的“草鞋情缘”。1986年,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在北京接见原南江县长郑友铭时,深情回忆道:“川北有个九龙场,那是个战略要地,我在那里打过仗。有个瘸子老乡给我打过两双布筋草鞋,我穿上它踏上了长征路。”郑县长受李先念主席的委托,专程到九龙乡看望时年75岁的余官章老人,送去了共和国主席对一位普通老百姓的深情怀念……
  普济镇五星村有一位老人,为保护红军石刻标语,组织家人用稀泥糊,再用石灰刷,外堆柴草遮盖,宁死不说,后被“还乡团”活活打死。如今,这19条錾刻在他家墙壁六根石柱和四堵石板壁上的红军石刻标语,诉说着老人全家的坚贞和坚定……
  英萃镇蚕丝庙烈士陵园,1989年修建时只安葬着1950年解放军打土匪牺牲的30多位烈士。5·12汶川特大地震后,英翠镇修复时决定把散落在全镇的红军墓集中迁往镇上的烈士陵园,包括因打土匪牺牲在这里的原红四方面军第31军政治部主任林英安墓……
  红军留下的遗址在渐渐消失,作为传承红军精神的文化平台,红军烈士墓,红军用过的遗物,红军战斗过的地方更加弥足珍贵。
  走在红军城,从红漆木门间,从雕花飞檐上,从铺路青石板里,从高悬红灯笼中,又隐隐传来声声红军歌谣—
  我家住在红军城,红军精神伴我行……
其他文献
岛  请容许我复诵最后的歉意  此时平静的心情透澈如穿越铁窗的月光  没有热度却拥有理智辽阔的明亮  一页佛经在冰冷的地面航行  汪洋的长夜,我四散掉落的语音  是一长串汗水与叹息绵延排列的岛屿  有时我伏地倾听  倾听拖曳的脚镣声如巨浪般卷来  我站稳脚跟,却依然能感受到胸膛里  一个哀伤的海洋正在呐喊  我时常抬起头,观望偶尔经过的候鸟  它们即将前往南方寻觅  寻觅岛屿上已离乡多年的热带椰子
油桐花开  几多  心心念念  在  日子无声无息地  流过  故乡的溪边  直到风起  满天的蝴蝶  翩翩飞来时  春天的  脚迹近了  心荡漾满怀  雨季过后  岭顶  蒙烟①天漫漫  有一种  神秘的呼唤  五月雪绽开春意  布满雪花般的浪漫  远远望去  天地之間光影相间  初升的朝霞  云海正一波波涌动  阳光下  碧青的松杉林满庄  跌落  油桐花瓣  花香一阵过一阵  跟随春风来  
摘 要:针对某型号自卸载货汽车存在平顺性不稳定现象,对影响载货汽车平顺性稳定性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很可能是钢板弹簧存在的非线性动刚度导致了其平顺性不稳定。建立了钢板弹簧非线性动刚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载货汽车非线性动力学仿真模型,开发了非线性动力学数值仿真程序并进行载货汽车非线性动力学仿真。结果表明,钢板弹簧非线性动刚度在满足一定条件下会导致载货汽车平顺性的不稳定。提出了通过
一、导言  1977年2月,中国台湾《联合报》首辟“极短篇专栏”,并举办一年一度的评奖活动;之后许多报刊纷纷效仿,出版机构大力扶植,促使台湾地区小小说发展势头迅猛。与此同时,中国香港各类报纸开设微型小说专栏,《香港文学》等文学杂志也专辟版面提供发表园地,促进了中国香港微型小说的发展。以1981年《百花园》杂志推出“小小说专号”为标志,中国大陆小小说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海峡两岸及香港的小小说创作
创作历程  当我在创作《我讨厌宝弟》这本绘本时,我脑子里浮现的一直都是我童年的伙伴。充满温情和美好。住在隔壁的三个小哥哥、与我共同成长的表妹还有其他小家伙们……我想如果他们看到这本书,会对里面的情节会心一笑的。上山烤地瓜、下河摸小螺、比赛吹牛抄作业、三更半夜不回家、不许超过三八线、无耻赖皮我最大……限于篇幅,无法把所有童年趣事都描绘其中,但每一幅,都有我的用心和用情。  本人女,但“宝弟”和书中的
一直以来,母亲最大的梦想,便是拥有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一所能够挡风遮雨、结实稳固的屋子;一所能够随心所欲地布置、住得安心自在的屋子。  担任“霹雳州树胶公会”会长的外祖父,是怡保的殷商,住在一栋面积极大的双层屋子里。少女时代的母亲,独自拥有一间设备齐全的房间,佣人听凭使唤;她呼风,风急速飞来;她呼雨,雨不敢不来。  结婚之后,父亲在创业的道路上屡屡遭逢“滑铁卢之役”,我们一家六口,在贫穷的夹缝里苟
快立秋了,气温不降反升。大清早,太阳就出来了,像块烧红的铁,看着就热。看天气预报,最高温度可达三十一摄氏度。  这样的天气,母亲竟说要出去买顶帽子,过冬用。  我很诧异。去年母亲才买了三顶帽子,全是羊绒的,加上以前买的,都十多顶了。各种颜色样式的都有,还都八成新,十年也够用了。更何况,离冬天还早着哩。  买那么多戴得过来吗?我劝母亲,心想她不过是一时兴起而已。  怕花钱是吧?用我的。母亲板着脸说。
我是水兵,应该上军舰,闯大海,为啥进山站岗?面对茫茫群山,我一脸的不服。  老班长眼一瞪,军人服从命令为天职,革命工作分工不同,站岗咋啦?  老班长又说,你知道这山为啥要守吗?这山是空的,里面全部是大小不同的山洞,里面有坦克大炮很多武器,還有一条山洞连着大海,快艇可以直接藏进来。知道重要性吗?  老班长接着又笑了,我当水兵快十年了,一直在这里,你想出海啊,改天我带你去,方便得很……  我眼里忽明忽
一场雨,淋熄一个季节的盛放  河流正托起愿望  高过浮木,以及浮木上的青苔  大海或许是它的归宿  未知的故事在生长  直至  ——成为灰烬  在此之前,从不静止  我在等一些什么渡过彼岸  是一艘船,一个人,一句话  还是我自己  清冷渗透骨髓  一朵花,正奔赴她的前生灰 烬  上升的是一点火花引发的光  燃烧殆尽  余韵,落下来  与夜色融合  散落的  与烟花多么相似  我看见灿烂  看不到
煮雪的人,著有诗集《小说诗集》。现居台北。  没有海的世界  我划着小船出海  却身陷陆地  拿着破渔网的老人告诉我  这里是  没有海的世界  没有悲伤  就没有海  原本是海洋的土地  搭建起医院  我看见伤员流出的血  是我所熟悉的海水  我开始思念海洋  走进学校  四处张贴海洋的照片  却被追赶到钟楼顶端  “散播海洋的人,必将得到惩罚。”  我走上围墙  回头告诉他们:  我所来自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