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实践理论创新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实践理论创新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完成了拨乱反正、实行了改革开放,在实践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第二个阶段是全力推进伟大事业、全力实施伟大工程,在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三个阶段是引领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实践中创立了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观。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innovation of Party in the new period was divided in three stages.
  Key words :Bring order out of chaos;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great cause; Great project;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building a harmonious
  
  關键词: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伟大工程科学发展、构建和谐
  中图分类号:D412.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2-
  
   新时期党领导人民建设现代化的奋斗史,就是一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历史,在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时期第一阶段的实践理论创新
   本阶段始于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终于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共计十四年。这十四年,新实践是完成了拨乱反正、实行了改革开放,新理论是在实践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一、拨乱反正扭转乾坤
   拨乱反正说到底是要拨毛泽东晚年错误之乱、返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之正。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打破精神枷锁,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和束缚,来一个思想大解放。邓小平亲自领导了遍及全国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促成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它锋芒紧逼封闭僵化的禁锢、矛头直指压抑沉闷的束缚,给党和国家思想政治生活正常化创造了极好的舆论环境。于是十一届三中全会郑重宣布: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为政治路线的重新确立开启了闸门、提供了前提。于是,中共十三大用更准确的语言概述了党在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用经济建设中心取代阶级斗争为纲,表明了中国社会由乱到治的伟大转折。
   随着思想路线、政治路线拨乱反正任务的依次完成,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便提上日程。一是大批干部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昭雪,二是按照“四化”标准选拔大批年轻干部陆续走上领导岗位,三是借助顾问委员会的过渡形式逐步建立退休制度,在国际共运史上头一次彻底地化解了高级领导干部终身制的难题。
   二、改革开放成就斐然
   打破自我封闭的思想束缚、改变旧有经营体制的障碍,顺应资源配置市场化、经济发展全球化的潮流,是新时期第一阶段的另一迫切任务。
   改革从农村起步,农村改革从农民的首创起步。来自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几年功夫便在全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犹如火山爆发一样地喷射出来。生产力的大解放推动农村经济向着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方向迅速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乡镇企业的大批涌现又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为农村的工业化、现代化独辟了一条蹊径。从此,以商品形式出现的各种生产要素开始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给未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实践基础。
   开放从经济特区起步,经济特区的开放从招商引资起步。最初设立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特区源源不断地吸引着外商的巨额投资,经过短暂的雕饰,突然变成镶嵌在南方沿海的四颗璀璨的明珠。强大的示范功能迅速向十四个沿海城市和海南全省强力辐射,继而拉动大陆的整个沿海经济带,促使两亿人口的黄金海岸率先发展、富裕起来。黄金海岸的外向型经济在直接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同时,又不断地引导内地走出国门、投入国际竞争。以商品形式出现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创立提供了条件。
   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揭示、基本路线的制定实施,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课题。昭示着:邓小平理论已经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变为现实。
   新时期第二阶段的实践理论创新
   本阶段始于中共十四大,终于中共十六大的召开,共计十年,这十年,新实践是全力推进伟大事业、全力实施伟大工程,新理论是在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全力推进伟大事业
   第三代中央在履行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进民族复兴大业方面硕果空前,十年间,他们统筹兼顾三大文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地引向未来、引向辉煌。
   一是大力推进了市场经济建设。邓小平的贡献在于提出一系列前瞻性论断,为新体制的创立指明了方向、扫除了障碍;第三代中央的贡献在于破解如何认识、怎样创立新体制的实质性难题,精心设计并具体指导了构筑工程。以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为宣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终于在中华大地诞生。
   二是大力推进了民主政治建设。第三代中央民主建设的闪光点在于普遍推行村民自治。家庭承包解放了农民也改造了农民:自主经营的效益激发了他们政治民主的思想觉悟;经营自主的实践经验提高了他们政治民主的能力素质;二者统一起来就使当年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进化成了当代民主建设的主力军。法治建设的精华点在于自觉坚持依法治国。市场经济盼望着法治又培育着法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客观需求催促着国家立法普法的法规建设;执法必严、违法必纠的客观需求催促着国家施法护法的法权建设;二者结合起来就把我国引上依法治权、保障民主、排除人治现象的良性轨道。
   三是大力推进了先进文化建设。随着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呼唤,一个顺应市场机制、符合法律规范、承接民族美德的思想道德体系落地生根,这个体系的灵魂就是先进文化。不懈奋斗的民族精神、崇尚科学的时代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融合为一体,便构成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二、全力实施伟大工程
   新世纪立足于党“两个转变”的历史方位,第三代中央竭力实施了党的建设这个伟大工程。
   一是竭力探究了两大课题。一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二要不断增强党的拒腐防变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由革命到执政的地位转变,要求共产党务必始终具备相应的执政资格,即人民认可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外部封锁到对外开放的条件转变,要求共产党务必经得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双重考验,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提出并确立两大课题,旨在把党建设成为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永远站在群众中间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二是竭力造就了三个代表。为了化解两大课题探究中发现的矛盾,第三代中央立足总览全局的历史高度,制定“三个代表”的建党纲领。“三个代表”紧紧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为党的性质和宗旨增添了鲜明的时代色彩,为党的基础和使命注入了鲜活的时代内容。使他成为马克思主义党建党学说的全新思想。
   新时期的第二阶段,第三代中央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的问题。正是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催生了一个全新的理论成果: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新时期第三阶段实践理论创新
   新时期的第三阶段始于党的十六大,终于党的十八大,共计十年。这十年,新实践是引领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新理论是在实践中创立了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观。
   一、自觉引领科学发展
   中國人踏上全面小康建设的征程之际,就遇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国际看,由科技差距造成竞争压力十分沉重;从国内看,由客观局限引发的瓶颈制约特别突出;从历史看,由传统模式带来的社会问题急待消解;从现实看,由阶段特征决定的具体矛盾尤需克服。新一代中央集体毅然决然地确立了科学发展观。
   实行城乡统筹,全国就掀起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热潮;实行区域统筹,各地就定准了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的合作基调;实行经济社会统筹,一派安居乐业、愉悦祥和的清新风气便扑面吹来;实行人与自然统筹,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文明的崭新途径便顺势铺开;实行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筹,两个市场、两个资本共同开发的宏大框架就一步步形成。十六大至今:中华大地的市场经济逐步完善;民主政治逐步成熟;先进文化逐步繁荣,和谐社会逐步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完成了由两位一体到三位一体、再到四位一体的切实转变。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已经形成。从此,中华民族便告别了传统发展模式,走上了全面协调持续的新型发展道路!
   二、努力引导和谐进步
   中国的全面小康建设阶段是黄金机遇同凸显矛盾相互交织的阶段。怎样才能抓住机遇并缓解矛盾?十六届四中全会认定必须在激发活力、协调利益、强化管理上下功夫。十六届五中全会认定必须从就业、保险、分配、文化和卫生等基础层面解决问题。新一代中央集体构建和谐的理性思考成熟起来,于是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专项决定便应运而生了。
   和谐社会就是人人丰衣足食、处处民主自由的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用于改善民生。
   发展社会事业,为的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为的是确保民权;加强社会管理,为的是维护民安;建设和谐文化,为的又是纯正民风,求真务实精神同依靠群众的要求保持一致,和谐构建能力同造福群众的要求融为一体。
   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新一代中央集体的一切实践和理论创新活动都围绕着“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全新的基本问题而展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中创立并坚持了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观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
  
  
  参考资料:
  1、《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2、《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4、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报告
  5、十六届五中全会决议、十七届四中全会决议
其他文献
早闻骆恒光先生大名,有幸目睹先生钢笔书法大作,痛快痛快!该作品用的是普通信笺,随手写来,全无有意创作之感,在不经意中真情真性予以表白,率真自然。细细品味,我首 As earl
李豆罗,男,1946年生,江西进贤人,号“青岚农夫”。现任南昌市人民政府市长,南昌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南昌画院名誉院长,江西省书法家协会顾问。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和全国性书
摘 要: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其内容是如何高效地实现项目目标,以项目责任制为基础,对项目按照其内在逻辑规划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本文就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 ;生产要素;施工管理  Abstract: The content of projects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s how to efficiently achieve
摘要:一个项目中,建筑安装工程材料有主要材料与辅助材料之分,尤其是安装工程的材料,具有品种多样、规格不一、型号繁杂等特点,增加了施工项目材料成本管理的难度。所以,本文就这方面话题谈谈工程施工材料费用控制的一些内容。  关键词:工程施工,材料费用,控制措施  Abstract: a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material with a main
和周京泰交往十余年,常在一块儿侃,因为他特宽厚。京泰为人,谦和、坦诚、善学,在硬笔书法圈内人缘极好。京泰之于书法,没有“童子功”,没有家学渊源,未拜名师专授,取得成果,
摘要: 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做好隧道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比较重要,但由于工序多,实际操作起来也比较复杂。本文首先阐述了隧道工程施工中的工序质量控制的基本内容;接着探讨了做好隧道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一些手段。  关键词: 隧道工程 , 施工,质量控制  Abstract: in the tunne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mpletes the tunnel pr
展览名称:刘自明作品展展览时间:2006年11月9日至11月17日刘自明此次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自1994年至2006年在法国12年期间的创作成果。 Exhibition Name: Liu Ziming Exhibitio
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中国国际纺织纱线展览会由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麻纺
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对项目施工进行安全管理,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下面谈下我们的具体做法。
摘要:本文分析了残疾人走路特点和道路实际情况,提出了改进道路无障碍设计的几条措施。  关键词: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分析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to walk and road situation, and proposed several measures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