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合大众审美趣味与宣泄需求的“灾难故事”──“文革小说”叙事研究之一

来源 :文艺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u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拙著《叙述文革——解读五十部当代小说》(即将出版)中的一节。该书 主要讨论近二十年来,当代小说怎样成为中国(大陆)知识分子和民众记忆、阅读与诠释文革 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同一个作为“历史文本”的文革,又怎么会出现很多不同的解读策略,既 满足着不同读者及不同诠释群体的不同需求,又合成某种意义上的集体记忆(Collective memory)。《叙述文革》的研究前提是假定各种有关文革的小说虽然倾向不同、形态各异,但叙事模 式却很有规则可寻。各种各样的“文革故事”最后都可简约、归纳为数量有限的“情节功 能”——我在普洛普(Vladimir Propp)的定义上,使用功能这个概念。文革小说中形形色色的 人物形象,也都可以归类为若干“基本角色”(如受害者、迫害者、背叛者、旁观者、解救者)。《叙 述文革》试图分析诸多“情节功能”之间的复杂次序并分辨“文革小说”叙述模式的几个阶段: 如灾难的前因与预兆、灾难的降临方式、灾难中的拯救主题及灾难后的反省与忏悔,等等。 本文根据《叙述文革》第五章第一节改写而成。文中所讨论的“文革小说”,特指1977年以 后在中国大陆写作、发表、出版的有关“文化大革命”的小说作品。1966年至1976?
其他文献
农村职业教育是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建设、农村整体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建设,职业教育在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产业集群内部存在着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两类知识。与显性知识相比,缄默知识是产业集群更重要的知识资源,是产业集群技术创新成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变量,而产业集群有利于缄默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耕地资源的不断减少以及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的不断演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逐渐显现并成为我国国情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目的:从组织学方面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作为自身复合生长因子用于盖髓修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条健康成年杂种犬50颗牙齿,对每颗实验牙进行人工穿髓,制造牙髓损伤模型
通过对一辆汽车与屏壁的正面碰撞、汽车与汽车的正面碰撞、汽车与屏壁的非对称正面碰撞、汽车与汽车的非对称正面碰撞的碰撞方程式的建立及应用实例的求解,阐述了汽车在正面
<正> 文艺界对于干预生活这个问题、曾经开展过一些讨论,但意见并不一致。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三种看法:第一种,认为作家有权判断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和后果,应当揭露社会的阴暗面,
晚明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大变革的时代,嵇文甫先生称之为“转型期”。在这个时代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经济因素不断萌发,新思想观念势如潮涌,而最能反映社会大众行为方式、生
<正> 读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作品,我有一个突出的印象:都市文学贫弱。这似乎和中国社会中都市生活的长期不发达有着某种对应。中国作家很少有对都市雄伟辉煌的建筑物投以赏玩
云南鸡足山原名九曲山,在明代以前有称九曲山或九重岩山。明初在大理奇书《白古通记》一书中首先将九曲山改称为鸡足山。《白古通记》是在明初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写成的,表达的
胡智峰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传播》主编。兼任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参与了数十个电视频道、栏目、节目的策划、编导和撰稿工作,是国内著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