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农村九年制初中,大部分学生家长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较多,学生学习大多处于“放养”状态,学生却少家长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普遍觉得“数学难”。教師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造农村初中数学的有效课堂。本文主要从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课堂 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课堂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教学知识和技能、教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变成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打造农村初中数学有效课堂势在必行。
一、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基层农村初中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全体小学生都能够上初中学习,有不少学生形成“学数学即痛苦”的厌学情绪。
2、农村初中优秀的小学毕业生流失日益严重,后进面大,尖子生少。
3、独生子女的增加,不少学生对学习没有目标,被动学习,纪律性较差,在学习态度上畏难情绪较为严重,作业应付或是进城工人随迁子女增多,家庭教育缺失。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面对以上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建议如下:
1、充分了解学生
结合实际,找准定位,了解学生原有的数学基础,对于每一课堂的教学目标的确定,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之尽可能地切合学生的学情,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的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勾股定理》这一课,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接受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大纲把教学目标定为: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通过拼图活动探索勾股定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拼图探索勾股定理,没有按照教学大纲把证明勾股定理作为教学的重点。
2、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互相交流、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教学形式。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思想情操是一种良好的教学实践。通过摸索我们发现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进行分组学习,我们根据学生情况分组,各小组内的同学之间互相合作、交流,各小组之间互相竞争,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例如八年级下册《一次函数》时,引导学生根据图形去探索图象性质;再让每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观察、分析、总结一次函数的性质;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到讲台上当小老师讲课,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最后,我再对小老师们的讲课和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学生发现自己的讲课获得了老师和全班同学的可定时,都变得越来越喜欢上讲台,争着上讲台,达到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性发展。
3、让学生体验学习成果
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在组织教学时,要特别注重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快乐过程,充分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感知、发现、归纳,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积极性,尤其要注意保护学生参与的热情。例如,在《代数式》这一课的学习中,我设计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如下:⑴让学生列代数式:①用a和b表示长方形的长和宽,则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_;②用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则这个正方形的周长为_;③若a(a不为0)表示一个数,则它的倒数为_;④若a表示一个数,则它的3倍是_;⑵让学生讨论并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⑶让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特征;⑷引导学生总结出单项式的概念。在知识的形成过过程中,我降低了要求,层层落实,通过设疑,引疑,质疑,充分暴露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足,从而在学生亲身体验在“失误”中化解难点,使学生产生“顿悟”的心里效应,感受学习过程的快乐。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可以增加3~4倍,甚至有人推出了这样一个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时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架起数学与生活这座桥,让学生往返于数学与生活之间,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然地学习“现实的数学”,从而使学生有兴趣地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讲《勾股定理》这一课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先展示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赵爽弦图”,然后设置这样一些问题:“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个图案吗?为什么会选用这样的图案作为会徽呢?你们听说过勾股定理吗?”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来了,于是接着向学生介绍勾股定理在我国悠久的历史等知识整堂课学生都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行学习。
5、激励评价,促进发展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有效的评价也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力手段。教师应从学生知识的掌握、学习习惯形成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客观的激励评价。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体会到对进步的肯定,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评价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纠错能力。一句鼓励性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次充满赞许的点头肯定,往往能让学生在激励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感受。
作为农村初中基层的工作者,要通过不断地教学反思,积极地更新教育观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着力探究打造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途径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课堂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张才朝.新课标下,农村薄弱初中数学“满意课堂”中合作交流能力培养的探究.安徽省天长市官桥九年制学校,2014
[2]谢灏峰.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怎样才是有效的.宁乡县喻家坳中学,2014
关键词:农村初中数学课堂 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课堂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教学知识和技能、教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变成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打造农村初中数学有效课堂势在必行。
一、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基层农村初中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使全体小学生都能够上初中学习,有不少学生形成“学数学即痛苦”的厌学情绪。
2、农村初中优秀的小学毕业生流失日益严重,后进面大,尖子生少。
3、独生子女的增加,不少学生对学习没有目标,被动学习,纪律性较差,在学习态度上畏难情绪较为严重,作业应付或是进城工人随迁子女增多,家庭教育缺失。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面对以上农村初中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建议如下:
1、充分了解学生
结合实际,找准定位,了解学生原有的数学基础,对于每一课堂的教学目标的确定,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之尽可能地切合学生的学情,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的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勾股定理》这一课,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接受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大纲把教学目标定为:了解勾股定理的文化背景,通过拼图活动探索勾股定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拼图探索勾股定理,没有按照教学大纲把证明勾股定理作为教学的重点。
2、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互相交流、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教学形式。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思想情操是一种良好的教学实践。通过摸索我们发现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进行分组学习,我们根据学生情况分组,各小组内的同学之间互相合作、交流,各小组之间互相竞争,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例如八年级下册《一次函数》时,引导学生根据图形去探索图象性质;再让每小组的同学互相讨论、观察、分析、总结一次函数的性质;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个代表到讲台上当小老师讲课,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最后,我再对小老师们的讲课和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学生发现自己的讲课获得了老师和全班同学的可定时,都变得越来越喜欢上讲台,争着上讲台,达到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性发展。
3、让学生体验学习成果
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在组织教学时,要特别注重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快乐过程,充分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感知、发现、归纳,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积极性,尤其要注意保护学生参与的热情。例如,在《代数式》这一课的学习中,我设计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如下:⑴让学生列代数式:①用a和b表示长方形的长和宽,则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_;②用a表示正方形的边长,则这个正方形的周长为_;③若a(a不为0)表示一个数,则它的倒数为_;④若a表示一个数,则它的3倍是_;⑵让学生讨论并说出所列代数式的意义;⑶让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特征;⑷引导学生总结出单项式的概念。在知识的形成过过程中,我降低了要求,层层落实,通过设疑,引疑,质疑,充分暴露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疑惑和不足,从而在学生亲身体验在“失误”中化解难点,使学生产生“顿悟”的心里效应,感受学习过程的快乐。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可以增加3~4倍,甚至有人推出了这样一个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时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架起数学与生活这座桥,让学生往返于数学与生活之间,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然地学习“现实的数学”,从而使学生有兴趣地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讲《勾股定理》这一课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先展示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徽“赵爽弦图”,然后设置这样一些问题:“同学们,你们见过这个图案吗?为什么会选用这样的图案作为会徽呢?你们听说过勾股定理吗?”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来了,于是接着向学生介绍勾股定理在我国悠久的历史等知识整堂课学生都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带着强烈的求知欲进行学习。
5、激励评价,促进发展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有效的评价也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力手段。教师应从学生知识的掌握、学习习惯形成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客观的激励评价。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体会到对进步的肯定,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评价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纠错能力。一句鼓励性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一次充满赞许的点头肯定,往往能让学生在激励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感受。
作为农村初中基层的工作者,要通过不断地教学反思,积极地更新教育观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着力探究打造有效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途径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课堂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张才朝.新课标下,农村薄弱初中数学“满意课堂”中合作交流能力培养的探究.安徽省天长市官桥九年制学校,2014
[2]谢灏峰.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怎样才是有效的.宁乡县喻家坳中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