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汉语国际推广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范围的不断扩大,海外汉语教学发展势头十分迅猛。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使其不再是孤立的汉语教学,而是被置于全球化背景下的汉语教学。本文从学生、教师、教材、教学方法及语言环境等几个方面对中美高校汉语教学情况进行了比较并做出了反思,探讨新形势、新情况下国内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美国 国内 高校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世界各国人民想要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也加入了汉语学习者的行列。许琳(2010)指出,目前,有109个国家、3000多所高等学校都开设了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人数在很多国家都是以50%甚至是翻番的速度增长。现在,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了4000万[1]。其中,美国开设中文专业的大学已超过800多所,占高校总数的20%以上,把中文作为公共外语课的大学也超过了700所[2]。
面对如火如荼的“汉语热”,国家调动各方面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全面推行汉语国际推广事业。李晓琪(2010)指出,2005年7月,第一届“世界汉语大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传统的、单纯的对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已经从校园走向了社会,从国内大专院校走向了世界的众多领域。
在这种新形势下,处理好海外汉语教学与国内对外汉语教学之间的关系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不是此消彼长,而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海外汉语教学可以从国内对外汉语教学中得到借鉴;反之,国内对外汉语教学也可以吸收海外汉语教学的精髓。本文从学生、教师、教材、教学方法及语言环境等几个方面对中美高校的汉语教学情况进行了比较并做出了反思,就如何在新形势、新情况下继续推动国内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略陈浅见。
二、美国高校大学生与国内高校留学生的特点不同
美国高校大学生的特点普遍为性格外向、热情积极、极具创造力和主动性、强调个性发展等,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汉语课堂上普遍乐于参与到教学中去,易于与教师形成良性互动,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时,他们勤于动脑思考,善于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害怕甚至勇于犯各种类型的汉语错误。美国高校大学生学汉语的目的千差万别:大部分学生是为了将来能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一部分华裔子女是迫于父母希望他们不要忘记祖先语言的压力;还有一部分非华裔学生觉得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把学汉语当作挑战自我的一项任务去完成。由于汉语课被大多数美国高校设置为选修课,学生基本上依凭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自愿选修汉语课,同时他们也不想浪费已付的汉语课学分的学费,所以大部分学生学汉语的热情都非常高。
国内的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在各省区内形成自己固有的生源群体。如辽宁省大连地区的生源以日、韩、俄三国留学生为主。其中,日、韩学生由于其民族文化内敛、谦虚的特点,使得学生性格普遍比较内向、课堂参与程度不高、课堂气氛不太活跃,学生大多善于倾听和记录教师的授课内容,较少提出个人的看法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国内留学生学汉语的目的高度一致,几乎都是为了今后能在中国或自己的母语国谋求一份好的工作,大部分国内的留学生学汉语的热情和积极性非常高而且特别努力,但也有一定数量的国内留学生只是为了混一个留学的资历和文凭,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比较差。
三、美国高校汉语教师与国内高校汉语教师面临的挑战和承担的压力不同
美国高校的汉语教师尤其是名校的汉语教师面临的挑战和承担的压力比较大。这种挑战和压力主要来自于学生。一方面,在一个汉语教学体系已经成熟的大学中,如果某学期选修某名汉语教师汉语课的学生人数达不到开班人数的要求,这名汉语教师就有可能被学校解聘。另外,学校也非常看重学期末学生们对汉语教师及其汉语课的评估结果,如果某名汉语教师连续几次的评估成绩都比较低,这名汉语教师也将面临着被学校解聘的危险。另一方面,美国高校大学生善于思考、勇于质疑的特点也对汉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高校汉语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汉语本体知识底蕴、丰富的课堂实际教学经验,还要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这样才能够真正使学生信服,和学生之间达到教学情感的完美融合。这两方面的压力使得美国高校汉语教师普遍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这对促进美国高校汉语教学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另外,美国高校的汉语教师不完全是母语为汉语者,有相当一部分汉语教师是母语为非汉语、但是汉语造诣很高的“老外”。
国内高校的汉语教师承担的压力相对来说小一些。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选择不直接与教师的去留挂钩。国内高校汉语教师的授课类型一般是固定的,变动性较小,留学生是在入学之初按照其汉语水平的高低被分配到不同班级的。这导致国内高校汉语教师在某种程度上产生惰性心态,竞争意识比较薄弱,容易墨守成规。与此同时,国内高校大多不太重视学生对教师及汉语课的评估结果,有的高校甚至没有“留学生给汉语教师评估”这一项内容,这使得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及时、迅速地反馈给教师,不利于教师对自身某些不足的认识、不利于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另外,国内高校的汉语教师几乎都为汉语为母语者。
四、美国高校汉语教材与国内高校汉语教材的区别
美国大部分高校没有统一的汉语教材,各个学校会根据自己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现成的教材或自行编写教材。如美国东北部的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使用的汉语教材是国家汉办的规划教材《乘风汉语》;美国西南部的圣迭戈州立大学(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使用的汉语教材是学校老师自己编写的《中文好学》。教材的分化性虽然有利于学校结合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教学,但是在标准化衡量学生汉语水平、增进不同地区的教学切磋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另外,美国高校使用的某些汉语教材中的内容过于陈旧,对中国现状的描写比较失真,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误导作用。由于处于非目的语环境,美国高校学生汉语语料的获得、汉语氛围的浸润大多只能依靠汉语教师、汉语课堂及汉语教材,而这一切都是非常有限的。汉语教师和汉语课堂,是受时效性制约的,这就更凸显了汉语教材的重要性。但是,目前整个美国的汉语教学现状是学习汉语的人数多,可供选择的汉语教材范围小,特别是适合的汉语教材更是少之又少。编写真正与海外汉语教学实际情况相适宜的汉语教材,是当今汉语国际推广的当务之急。
相形之下,国内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在教材方面的情况好得多。首先,国内高校使用的教材具有统一性。国内高校一般选择北京语言大学、国家汉办等单位出版的各类教材,如大连外国语学院汉学院的初级基础课选用的教材是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的《发展汉语》;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也同样使用该系列教材。教材的统一性既有利于学生从全局把握自己的汉语水平,也有利于不同区域的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沟通。其次,教材形式丰富、内容新颖、趣味性强。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对外汉语教材也不再仅仅局限于纸质的教材,而是向多样化的趋势发展。这些教材的内容大多真实地反映了当今中国的社会现实,给留学生们展现了一幅幅真实生动的中国人文、自然、生活图景。再次,国内高校可供选择的教材范围宽泛。自2000年开始,北京语言大学每年编辑出版的汉语教材都达100多种,在销汉语教材有414种,年销售量在100多万册[3]。国内的对外汉语教材虽然种类和数量都很多,但真正适合高校留学生的教材却不多。
五、美国高校汉语教学方法与国内高校汉语教学方法既相似又不同
王建琦指出,美国高校的汉语教学比较强调实用性,教学方法大致可分为两派:一派是早期的以翻译为主要训练目标的外语教学方法,强调综合性、理论性和书面性,在口语教学上强调类似于书面语的精确语法,注重句型的反复练习、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对译;另一派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采用交际语言的教学方法,强调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学习语言,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一派在近20年内逐渐发展并占据主导地位。在交际语言教学法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体验式教学近几年渐渐兴盛。体验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不能单从语言交际的角度看待外语教学。外语是跨文化人际交往的工具,在实际语言交往中文化行为的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参与进来。所以单单强调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能满足实际生活中或工作中的跨文化人际交往需求。另外,任务教学法、沉浸教学法在当今美国很多高校的汉语课堂上也十分流行。
和美国高校汉语教学方法相似,国内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早期也以翻译法为主,侧重留学生书面语法的规范,忽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随着来华留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以及业内学者对汉语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国内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层出不穷,目前应用于国内高校留学生汉语教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听说法、视听法、认知法、任务法以及沉浸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着一些本身难以克服的缺陷。
六、美国高校学生与国内高校留学生所处的语言环境不同
美国高校学生学汉语的最大不利因素是远离、脱离目的语大环境。他们的汉语环境一般以几种形式存在或建立:汉语课堂、收听或收看汉语节目、去当地的中国城及以各种形式结交中国朋友等。这些汉语环境的特点都要求他们只有主动地去争取才能够获得。可以说,汉语环境获得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美国高校学生汉语学习的进度和汉语水平的提高。同时,这也是很多美国高校学生在本国学了很多年汉语却始终“洋腔洋调”的主要原因。
毋庸置疑,国内高校的留学生占据语言环境优势,拥有天然的、美国高校学生不可比拟的良好的汉语大环境。他们可以直接地和中国人面对面地用汉语交流,可以亲身去体验和感悟中华文化给他们带来的冲击,而这一切对于母语为非汉语者在自然的、无意识状态下习得汉语是最有帮助的。但中国是一个多方言的国家,各地区高校的汉语教师在汉语教学中难免会多多少少受到家乡方言或工作所在地区方言的影响,把掺杂着些许乡音的普通话带到了汉语课堂上,这在某些程度上给留学生学习汉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七、结语
通过对中美高校在学生、教师、教材、教学方法及语言环境等几个方面汉语教学情况的比较,我们发现中美高校的汉语教学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迥然不同的差异。毫无疑问,国内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现有的研究领域还需要不断深化和继续拓展。我们认为,国内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还要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一)最大限度地调动国内的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潜在的、深层的学习汉语的热情,使他们由“惧学”变为“想学”,最终达到“活学”“乐学”的境界。
(二)建立或改进国内留学生对教师的评估机制,让评估成为调节汉语教学效果的有力杠杆;培养和增强汉语教师的竞争意识,不断提高汉语教师的整体素养。
(三)重视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只有在量的基础上注重质的提高,在质的要求下注重量的扩展,才能真正编写出适合国内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的教材。
(四)深入加强高校来华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方法的研究。
(五)规范汉语教学,为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汉语学习生活环境。
注 释:
[1]参见《人民日报海外版》,http://www.hnsc.com.cn/news/ 2009/
03/13/372436.html。
[2]参见《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68/9188/
853512.html
[3]参见http://www.edu.hc360.com/
参考文献:
[1]陈绂.对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反思[J].语言文字应用,2006,(7).
[2]胡文成.浅析美国高校汉语教学模式与特点[J].甘肃科技纵横,
2005,(3).
[3]李晓琪,章欣.新形势下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J].汉语学习,
2010,(1).
[4]王建琦.欧美高校汉语教学情况比较[Z].国内外汉语教学专家论坛.
(胡志凌 辽宁大连 大连外国语学院汉学院 116000)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美国 国内 高校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世界各国人民想要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也加入了汉语学习者的行列。许琳(2010)指出,目前,有109个国家、3000多所高等学校都开设了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人数在很多国家都是以50%甚至是翻番的速度增长。现在,全世界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了4000万[1]。其中,美国开设中文专业的大学已超过800多所,占高校总数的20%以上,把中文作为公共外语课的大学也超过了700所[2]。
面对如火如荼的“汉语热”,国家调动各方面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全面推行汉语国际推广事业。李晓琪(2010)指出,2005年7月,第一届“世界汉语大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传统的、单纯的对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已经从校园走向了社会,从国内大专院校走向了世界的众多领域。
在这种新形势下,处理好海外汉语教学与国内对外汉语教学之间的关系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不是此消彼长,而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海外汉语教学可以从国内对外汉语教学中得到借鉴;反之,国内对外汉语教学也可以吸收海外汉语教学的精髓。本文从学生、教师、教材、教学方法及语言环境等几个方面对中美高校的汉语教学情况进行了比较并做出了反思,就如何在新形势、新情况下继续推动国内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略陈浅见。
二、美国高校大学生与国内高校留学生的特点不同
美国高校大学生的特点普遍为性格外向、热情积极、极具创造力和主动性、强调个性发展等,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汉语课堂上普遍乐于参与到教学中去,易于与教师形成良性互动,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时,他们勤于动脑思考,善于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害怕甚至勇于犯各种类型的汉语错误。美国高校大学生学汉语的目的千差万别:大部分学生是为了将来能够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一部分华裔子女是迫于父母希望他们不要忘记祖先语言的压力;还有一部分非华裔学生觉得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把学汉语当作挑战自我的一项任务去完成。由于汉语课被大多数美国高校设置为选修课,学生基本上依凭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自愿选修汉语课,同时他们也不想浪费已付的汉语课学分的学费,所以大部分学生学汉语的热情都非常高。
国内的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在各省区内形成自己固有的生源群体。如辽宁省大连地区的生源以日、韩、俄三国留学生为主。其中,日、韩学生由于其民族文化内敛、谦虚的特点,使得学生性格普遍比较内向、课堂参与程度不高、课堂气氛不太活跃,学生大多善于倾听和记录教师的授课内容,较少提出个人的看法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国内留学生学汉语的目的高度一致,几乎都是为了今后能在中国或自己的母语国谋求一份好的工作,大部分国内的留学生学汉语的热情和积极性非常高而且特别努力,但也有一定数量的国内留学生只是为了混一个留学的资历和文凭,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比较差。
三、美国高校汉语教师与国内高校汉语教师面临的挑战和承担的压力不同
美国高校的汉语教师尤其是名校的汉语教师面临的挑战和承担的压力比较大。这种挑战和压力主要来自于学生。一方面,在一个汉语教学体系已经成熟的大学中,如果某学期选修某名汉语教师汉语课的学生人数达不到开班人数的要求,这名汉语教师就有可能被学校解聘。另外,学校也非常看重学期末学生们对汉语教师及其汉语课的评估结果,如果某名汉语教师连续几次的评估成绩都比较低,这名汉语教师也将面临着被学校解聘的危险。另一方面,美国高校大学生善于思考、勇于质疑的特点也对汉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高校汉语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汉语本体知识底蕴、丰富的课堂实际教学经验,还要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这样才能够真正使学生信服,和学生之间达到教学情感的完美融合。这两方面的压力使得美国高校汉语教师普遍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这对促进美国高校汉语教学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另外,美国高校的汉语教师不完全是母语为汉语者,有相当一部分汉语教师是母语为非汉语、但是汉语造诣很高的“老外”。
国内高校的汉语教师承担的压力相对来说小一些。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选择不直接与教师的去留挂钩。国内高校汉语教师的授课类型一般是固定的,变动性较小,留学生是在入学之初按照其汉语水平的高低被分配到不同班级的。这导致国内高校汉语教师在某种程度上产生惰性心态,竞争意识比较薄弱,容易墨守成规。与此同时,国内高校大多不太重视学生对教师及汉语课的评估结果,有的高校甚至没有“留学生给汉语教师评估”这一项内容,这使得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及时、迅速地反馈给教师,不利于教师对自身某些不足的认识、不利于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另外,国内高校的汉语教师几乎都为汉语为母语者。
四、美国高校汉语教材与国内高校汉语教材的区别
美国大部分高校没有统一的汉语教材,各个学校会根据自己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现成的教材或自行编写教材。如美国东北部的密歇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使用的汉语教材是国家汉办的规划教材《乘风汉语》;美国西南部的圣迭戈州立大学(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使用的汉语教材是学校老师自己编写的《中文好学》。教材的分化性虽然有利于学校结合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教学,但是在标准化衡量学生汉语水平、增进不同地区的教学切磋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等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另外,美国高校使用的某些汉语教材中的内容过于陈旧,对中国现状的描写比较失真,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误导作用。由于处于非目的语环境,美国高校学生汉语语料的获得、汉语氛围的浸润大多只能依靠汉语教师、汉语课堂及汉语教材,而这一切都是非常有限的。汉语教师和汉语课堂,是受时效性制约的,这就更凸显了汉语教材的重要性。但是,目前整个美国的汉语教学现状是学习汉语的人数多,可供选择的汉语教材范围小,特别是适合的汉语教材更是少之又少。编写真正与海外汉语教学实际情况相适宜的汉语教材,是当今汉语国际推广的当务之急。
相形之下,国内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在教材方面的情况好得多。首先,国内高校使用的教材具有统一性。国内高校一般选择北京语言大学、国家汉办等单位出版的各类教材,如大连外国语学院汉学院的初级基础课选用的教材是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的《发展汉语》;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也同样使用该系列教材。教材的统一性既有利于学生从全局把握自己的汉语水平,也有利于不同区域的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沟通。其次,教材形式丰富、内容新颖、趣味性强。随着现代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对外汉语教材也不再仅仅局限于纸质的教材,而是向多样化的趋势发展。这些教材的内容大多真实地反映了当今中国的社会现实,给留学生们展现了一幅幅真实生动的中国人文、自然、生活图景。再次,国内高校可供选择的教材范围宽泛。自2000年开始,北京语言大学每年编辑出版的汉语教材都达100多种,在销汉语教材有414种,年销售量在100多万册[3]。国内的对外汉语教材虽然种类和数量都很多,但真正适合高校留学生的教材却不多。
五、美国高校汉语教学方法与国内高校汉语教学方法既相似又不同
王建琦指出,美国高校的汉语教学比较强调实用性,教学方法大致可分为两派:一派是早期的以翻译为主要训练目标的外语教学方法,强调综合性、理论性和书面性,在口语教学上强调类似于书面语的精确语法,注重句型的反复练习、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对译;另一派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采用交际语言的教学方法,强调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学习语言,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一派在近20年内逐渐发展并占据主导地位。在交际语言教学法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体验式教学近几年渐渐兴盛。体验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不能单从语言交际的角度看待外语教学。外语是跨文化人际交往的工具,在实际语言交往中文化行为的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参与进来。所以单单强调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能满足实际生活中或工作中的跨文化人际交往需求。另外,任务教学法、沉浸教学法在当今美国很多高校的汉语课堂上也十分流行。
和美国高校汉语教学方法相似,国内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早期也以翻译法为主,侧重留学生书面语法的规范,忽视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随着来华留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以及业内学者对汉语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国内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层出不穷,目前应用于国内高校留学生汉语教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听说法、视听法、认知法、任务法以及沉浸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着一些本身难以克服的缺陷。
六、美国高校学生与国内高校留学生所处的语言环境不同
美国高校学生学汉语的最大不利因素是远离、脱离目的语大环境。他们的汉语环境一般以几种形式存在或建立:汉语课堂、收听或收看汉语节目、去当地的中国城及以各种形式结交中国朋友等。这些汉语环境的特点都要求他们只有主动地去争取才能够获得。可以说,汉语环境获得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美国高校学生汉语学习的进度和汉语水平的提高。同时,这也是很多美国高校学生在本国学了很多年汉语却始终“洋腔洋调”的主要原因。
毋庸置疑,国内高校的留学生占据语言环境优势,拥有天然的、美国高校学生不可比拟的良好的汉语大环境。他们可以直接地和中国人面对面地用汉语交流,可以亲身去体验和感悟中华文化给他们带来的冲击,而这一切对于母语为非汉语者在自然的、无意识状态下习得汉语是最有帮助的。但中国是一个多方言的国家,各地区高校的汉语教师在汉语教学中难免会多多少少受到家乡方言或工作所在地区方言的影响,把掺杂着些许乡音的普通话带到了汉语课堂上,这在某些程度上给留学生学习汉语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七、结语
通过对中美高校在学生、教师、教材、教学方法及语言环境等几个方面汉语教学情况的比较,我们发现中美高校的汉语教学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迥然不同的差异。毫无疑问,国内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现有的研究领域还需要不断深化和继续拓展。我们认为,国内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还要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一)最大限度地调动国内的留学生学习汉语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潜在的、深层的学习汉语的热情,使他们由“惧学”变为“想学”,最终达到“活学”“乐学”的境界。
(二)建立或改进国内留学生对教师的评估机制,让评估成为调节汉语教学效果的有力杠杆;培养和增强汉语教师的竞争意识,不断提高汉语教师的整体素养。
(三)重视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只有在量的基础上注重质的提高,在质的要求下注重量的扩展,才能真正编写出适合国内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的教材。
(四)深入加强高校来华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方法的研究。
(五)规范汉语教学,为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汉语学习生活环境。
注 释:
[1]参见《人民日报海外版》,http://www.hnsc.com.cn/news/ 2009/
03/13/372436.html。
[2]参见《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68/9188/
853512.html
[3]参见http://www.edu.hc360.com/
参考文献:
[1]陈绂.对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反思[J].语言文字应用,2006,(7).
[2]胡文成.浅析美国高校汉语教学模式与特点[J].甘肃科技纵横,
2005,(3).
[3]李晓琪,章欣.新形势下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J].汉语学习,
2010,(1).
[4]王建琦.欧美高校汉语教学情况比较[Z].国内外汉语教学专家论坛.
(胡志凌 辽宁大连 大连外国语学院汉学院 11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