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钵苗机插的特点及其栽培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mey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水稻钵苗机插技术应用近年兴于江苏等南方单季稻区,肥西县于2014—2015年开展水稻钵苗机插试验示范,总结了水稻钵苗机插的基本特点,介绍了其在实际中的栽培技术,同时剖析了当前钵苗机插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改进建议。
  关键词 水稻;钵苗机插;特点;栽培技术;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S51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7-0032-02
  肥西县自2014年起,引进水稻钵苗育栽成套设备,开展水稻钵苗育栽试验示范,在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课题组的专家指导下,2014年、2015年水稻钵苗机插试验示范工作取得圆满成功,钵苗机插百亩高产攻关田,2014年示范种植的甬优2640和2015年示范种植的甬优1109,平均产量分别达到11 475、12 465 kg/hm2,钵苗机插示范高产效益明显。水稻钵苗机插具有秧龄弹性大、秧苗素质高、植伤轻、缓苗期短、分蘖早生快发,利于塑造壮秆大穗的高产群体,具有突出的增产优势;但从试验示范过程中也发现了诸如技术规程有待优化完善、配套机具还需进一步改进、技术推广应用政策有待加强等问题,由此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1 基本特点
  1.1 作业效率及栽插密度
  水稻钵苗插秧机及配套建设源自日本,其机械、秧盘、育秧移栽方式与毯苗育秧机插明显不同,单人机日插秧约2 hm2,机插行距33 cm,株距14 cm(可调节),插24.75万穴/hm2,漏插率按5%计算,实插秧苗约23.25万穴/hm2,移栽密度与毯苗相近略低,低于手插常规粳稻,高于手插杂交中籼稻。
  1.2 秧苗素质优于毯苗
  钵苗秧盘规格为31.5 cm×61.8 cm(毯苗秧盘28 cm×58 cm),均匀分布448个钵眼,稻种由专用播种机下到钵眼里。按1个钵眼播种4粒、成苗2~3株计算,一张钵苗盘下种约50 g、成株900~1 300株。在秧盘相近情况下,钵苗秧数量仅为毯苗秧的1/2,自然秧苗素质高,加之带土移栽植伤轻,缓苗快,杂草也相应减少。
  1.3 产量水平
  水稻产量形成设计多方面因素,育秧移栽仅是其中部分环节,不好简单类比;鉴于钵苗机插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用于中低产田栽培在经济上不合算,多作为高产栽培。多地多年实践证明,钵苗机插产量10 500 kg/hm2产量容易达到,13 500 kg/hm2以上有先例,高产栽培有优势。
  1.4 适宜范围
  钵苗机插栽培方式显著优点为壮秧早发,分蘖成穗率高,增产潜力大。但由于机插行距大,基本苗数不高。配套栽培技术重点是发足苗、多成穗,由此决定了钵苗机插适宜优良耕地,配以分蘖力强、抗倒性优的大穗型杂交品种,采取足肥和高产栽培。
  2 栽培技术
  2.1 种子处理
  选种前晒种2~3 d,稻种要经过机械精选,去芒和枝梗,去瘪留饱。可采用泥水比重法选种,泥水比重1.10(鲜鸡蛋浮出水面2分硬币大小)。选种后必须用清水淘洗2遍。经过选种后还要消毒,用25%氰烯菌酯2 000倍液(主要防治瘟病、恶苗病,按5 kg种子 6 kg水 3 mL氰烯菌酯计算) 杀虫单(主要防治线虫病,按1 kg种子用杀虫单1.5 g计算)浸种。所有种子浸种、催芽后均需用25%吡蚜酮拌种(防治蚜虫、飞虱、蓟马按1 kg干种子用1 g吡蚜酮计算)。浸种2~3 d,每天拌1~2次。药剂浸种时种子充分吸收水分后均需要用清水洗干净。浸种时注意勤换水,如不是流动水,则每隔3~4 h换水1次。为使种子发芽均匀整齐,最好以适温催芽。一般温度控制在30~35 ℃,催芽10 h左右。播种前要求种子达到“破胸露白”,芽长不超过1 mm,发芽率95%以上。
  2.2 培育壮秧
  2.2.1 秧田选择与整理。选择运秧方便、地块平整、灌排水条件好、土质肥沃的旱地作秧田。常规稻用秧盘600张/hm2,秧田与大田比为1∶50;杂交稻用秧盘525张/hm2,秧田与大田比为1∶60,按照秧田与大田比留足秧田。育秧前10 d上水整地,大田地表应平整,无杂草、秸秆、残茬等,泥浆深度达5~8 cm,埋茬深度应在4 cm以上,田块高低差不超过3 cm。经过2 d的沉实后排水晾底,开沟做畦,要求畦面平整。根据钵盘尺寸规格,畦宽1.5~1.6 m、畦沟宽0.35~0.40 m、沟深0.2 m。
  2.2.2 营养土配制。取大田表层土晒干,用五目的细筛子过筛,打碎土块,筛除杂物。常规稻按1 050 kg/hm2备足营养土,杂交稻900 kg/hm2,每盘用土量约1.5 kg。在水稻育秧过程中使用壮秧剂,严格控制用量,并与营养土充分拌匀,一般每100 kg细土加壮秧剂0.5 kg[1]。
  2.2.3 播种与摆盘。播前严格调试播种机,使钵内营养底土厚度稳定在1/2~2/3孔深;按壮秧标准选控机器播量,精播匀播;盖表土厚度不超过盘面,以不见芽谷为宜;摆盘前畦面铺细孔纱布(网孔面积<0.5 cm×0.5 cm);播种后可直接将塑盘沿秧盘长度方向并排对放于畦上,盘间紧密铺放,秧盘与畦面紧贴不能吊空。摆盘完毕后灌1次平沟水,水深不超过盘面,湿润秧板后立即排出。为防止出苗后芽尖顶出无纺布,应铺置适量麦秆或树枝于盘面以留出间隙,再盖无纺布,盖严、四周压实;也可用塑料薄膜替代无纺布,塑料薄膜上加盖麦秆,确保膜内温度控制在35 ℃以内。
  2.2.4 秧田管理。齐苗后(一叶一心期)即可揭膜,揭膜时间选择晴天傍晚或阴天上午。揭膜后浇灌揭膜水,速灌速排。揭膜1~2 d后一叶一心期及时施断奶肥,按每盘4 g复合肥于傍晚撒施。施后用喷壶轻洒清水。栽前2 d每盘用复合肥(19-7-14,氮、磷、钾总有效养分含量≥40%)5 g作送嫁肥。根据叶片吐水情况或卷叶情况来确定是否需要补水。一至三叶期晴天早晨叶尖露水少要及时补水,或晴天一旦发生卷叶随即补水,三叶期后秧苗发生卷叶于当天傍晚补水。四叶期后注意控水,以促盘根。移栽前1 d适度浇好起秧水[2]。二叶期每100张秧盘可用15%多效唑粉剂4 g对水喷施,以控制秧苗高度不超过20 cm。揭膜后每隔2 d,用药防治灰飞虱1次,移栽前喷施杀虫剂、杀菌剂,做到带药移栽。   2.3 科学移栽
  栽插规格:行株距33 cm×16 cm,实插18万穴/hm2,每穴2~3株,基本苗46.5万株/hm2。
  栽插方法:采用钵苗插秧机RX-60M机械摆栽,确保寸水插秧,栽插深度2~3 cm[3]。
  2.4 精确定量施肥
  2.4.1 确定施肥用量。目标产量12 000 kg/hm2籽粒需氮量为120.0×1.95=234 kg/hm2,基础产量6 000 kg/hm2,土壤供氮90.0 kg/hm2,氮肥当季利用率按40%~42%,氮肥总用量为342~360 kg/m2。氮磷钾配比按1.0∶0.4∶1.0,本田按纯N、P2O5、K2O分别施375、150、375 kg/hm2。
  2.4.2 施肥时期。氮肥运筹比例基蘖肥∶穗肥=6∶4,其中基肥∶蘖肥=5∶5,倒4叶促花肥∶倒2叶保花肥=6∶4。磷肥全作基肥一次性施入,钾肥分基肥和促花肥等量施用[4]。
  2.4.3 肥料运筹。基肥施45%复合肥525 kg/hm2 氯化钾112.5 kg/hm2;分蘖肥于6叶前(5.8叶左右,栽后10 d左右)施用尿素150 kg/hm2;穗肥施用时田间必须落黄,当倒4叶冒尖时,施用第1次穗肥(即促花肥),施用尿素150 kg/hm2 氯化钾112.5 kg/hm2,当倒2叶冒尖时,施用第2次穗肥(即保花肥),施用尿素150 kg/hm2。后期叶面喷肥可喷施微肥,如磷酸二氢钾、美洲星等[5]。
  2.5 科学水浆管理
  栽后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机插移栽时瓜皮水移栽,活棵后浅水勤灌,15 d后排水晾田2~3 d;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至倒3叶,当达到80%群体茎蘖数开始够苗时,排水进行分次搁田,以田不陷脚、不开裂为度;倒3叶至抽穗期,保持水层,间歇灌溉;抽穗期至成熟期灌活水,灌1次水,让其自然落干,让土壤、根系接触空气,再灌水,干干湿湿,直至收割前7 d止[6]。
  2.6 病虫草害防治
  苗期以蓟马、灰飞虱、二化螟为主要防治对象,防治药剂选用吡虫啉、康宽等对路药剂。分蘖末期以纹枯病、叶瘟、二化螟、卷叶螟为主要防治对象,防治药剂选用康宽、爱苗、稻瘟灵等对路药剂;水稻破口前10~15 d以纹枯病、稻曲病、稻颈瘟、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为主要防治对象,防治药剂选用康宽、吡蚜酮爱苗、稻瘟灵等对路药剂。要求进行适时、及时防治;针对稻曲病,防治适期在水稻破口前10~15 d,稻瘟病防治适期在水稻破口前3~5 d。在杂草防治上,进行移栽田封闭处理,可于大田移栽前15 d用丙草胺1.5 kg/hm2 乙氧氟草醚300 g/hm2封闭处理。
  3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 存在的问题
  一是育秧技术较为繁琐,实际操作难度较大,特别是出苗关,齐苗壮苗难度较大。二是秧苗运输困难,远距离运输成本高,不适合集中育秧,最好就近育秧。三是栽插受天气影响较大。雨天进行不能机插,乃至雨后也难以及时机插,风险极大。且栽插效率低,制约了大面积推广。四是钵苗机插与毯苗机插相比,栽插效率偏低,单位面积所需的插秧机数量多。加之,钵苗育插秧机械一次性投资过高,影响该技术推广的应用速度。
  3.2 建议
  一是水稻钵苗栽插技术起兴于近几年,技术还处于试验示范阶段,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形成技术规范。二是加强不同行距插秧机、配套精量播种机、秧盘的研发力度,逐步提高机具性能,降低技术推广应用的门槛。三是争取财政立项支持,加大对机械和秧盘的补贴,加快钵苗机插技术的推广。
  4 参考文献
  [1] 陆亚琴,马爱东,王鹏飞,等.水稻钵苗机插育秧技术规程探讨[J].上海农业科技,2013(6):49.
  [2] 吉凤平.五图河农场水稻钵苗机插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5(3):40-41.
  [3] 司宏明,李忠芹,杨玉红,等.水稻钵苗移栽与机插技术对比研究[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5(2):49-50.
  [4] 吴文革,张健美,周永进,等.江淮水稻钵苗机插生育特性与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稻米,2015,21(4):118-124.
  [5] 李萨利,于海艳,荣曼.水稻钵苗机插育秧技术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8):136.
  [6] 黄奇,吴爱国,钱普祥,等.水稻钵苗机插超高产群体特征及其栽培技术研究[J].北方水稻,2015,45(5):32-34.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左室重量(LVM)对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及QTd对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作用。方法:检测146例患者的QT、JT、OTc、JTc离散度和超声心动图,其中98例行
刘邦死后,吕后大权独揽,大封诸吕以扩展羽翼,似乎出现了刘氏之汉被黜的局面。这与吕后本身具有政治家必备的素质、其子孝惠帝的生性懦弱有很大的关系。吕氏家族的昌盛,牵制了
在全国修志大潮的带动下,各级各类专业志、部门志、厂矿志、学校志、乡镇村志、风景名胜志等大量涌现,范围涉及到三级志书的各个门类,林林总总,蔚为壮观,方志园地春光无限,百
摘要 介绍了阳谷县“三品一标”发展现状,分析了“三品一标”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该县“三品一标”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三品一标”;发展现状;问题;对策;山东阳谷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7-0270-02  “三品一标”是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是实施品牌引领战略的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一个全新世界的同时,由于科学、有序信息贮管的缺失,信息泛滥对人际交流的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在加强信息监管制度建设的同时,应提高自身
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南黄海盆地南部拗陷中深部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对于主控断层深部几何形态及其滑脱深度认识不清,从而导致对上盘深部地层产状、内部构造缺乏正确的认识。为了确定
年号是用以纪年的名号,它的制定是古时历代帝王的大事。以两宋时期为例,三百多年间,在位帝王先后有18个,年号共计57个,众多的年号并非一群简单的文字符号,里面蕴涵的学问颇值
摘要 复合农林业是我国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经营方式,本文以复合农林业的含义以及中国可持续农业基本特点为切入点,分析了发展复合农林业的意义,以期为农业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复合农林业;定义;中国可持续农业;特点;意义  中圖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3-0274-01  复合农林业也可称为混农林业、农林复合系统、农用林业等,是我国传统的土
清朝咸丰年间,肃顺官至协办大学士,授命赞襄政务,辅佐幼帝,以其权高位重,素有“肃中堂”之称。左宗棠也曾授协办大学士,光绪年间位及军机大臣,人称“左中堂”。这两位晚清重
在我国理论界和大众传媒中普遍存在着将苏联称为"前苏联"的现象。这种称谓是不科学的,容易造成误解,同时也违背了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历史事物表述的惯例。因此有必要本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