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下埋置扩张器修复面部增生性瘢痕的疗效

来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s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采用瘢痕下埋置扩张器修复面部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 2010年7月-2015年9月,收治15例外伤后面部增生性瘢痕患者.男10例,女5例;年龄26 ~ 37岁,平均30岁.病程8个月~2年,平均14个月.瘢痕部位:额部3例,面颊部8例,颞部2例,颞部联合颧部1例,额部联合颞部1例.瘢痕范围5.0 cm×1.5 cm ~ 7.0 cm×3.0 cm.一期手术于瘢痕下埋置容量为30 mL的扩张器,术后5 d开始注水至45~50 mL后停止注水,扩张1.5~3.0个月行二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切除瘢痕,应用扩张皮瓣修复创面.结果 一期扩张术后2例切口出现淤血,3例出现瘢痕表皮部分坏死,均经对症处理后完成扩张.二期修复术后患者扩张皮瓣均成活,创面Ⅰ期愈合.13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 17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颜色、质地良好,无瘢痕增生,未见明显跨区修复畸形,面部外观改善满意.结论 在瘢痕下埋置扩张器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附加切口及延长切口少、手术设计灵活及扩张皮瓣利用率高的优点,是修复面部增生性瘢痕的有效方法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并测定健康成人生理载荷下下颈椎在体三维瞬时运动特点.方法 纳入17名无颈椎疾患的健康志愿者,男8名,女9名;年龄23~41岁,平均26岁.通过CT扫描联合Rhinoceros 4.0造模
本文以FeCl3为催化剂,甲基二氯硅烷为氯代试剂,直接将羰基化合物在绿色溶剂中还原氯代,合成出氯化物。
目的 通过人外周血分离培养早晚期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比较两类EPCs的特性,以期找到可靠的稳定生物学表征及鉴定方法鉴定EPCs.方法 通过密度梯度
采用烯丙基溴接枝单羟基卟啉,合成了单烯丙氧基卟啉;再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将单烯丙氧基卟啉与含氢硅油反应,成功得到了一种含卟啉基团的聚硅氧烷,并通过红外、紫外和GPC分析了
3月3日,广东公布了《广东关于促进我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粤十五条”),被业内誉为“最彻底”的救市方案。对于地方政府的救市行为,开发商无疑是
在离子液体系BMImPF6中,考察了Rh(PPh3)3Cl催化烯烃与三乙氧基氢硅烷的硅氢加成反应.催化剂、烯烃的摩尔比为万分之一时,Ph(PPh3)3Cl仍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另外,以离子液体作反
目的 通过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比较,探讨旁正中切口微创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优势及近中期疗效.方法
目的 探讨保留感觉的胫后动脉穿支皮瓣V-Y推进修复踝周创面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12年3月-2015年1月,采用保留感觉的胫后动脉穿支皮瓣V-Y推进修复踝周创面11例.男6例,女5例;
本文通过对不同结构组成的热硫化苯基硅橡胶粘弹性的动态热机械测试,讨论了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与材料阻尼性能的关系及硅橡胶基础聚合物中苯基、乙烯基含量对硅橡胶硫化后损耗
与使用原硅酸乙酯作为交联剂、白炭黑作为补强材料的硅橡胶相比,利用交联补强剂X-41硫化的缩合型室温硫化硅橡胶,硫化前粘度有明显降低,硫化胶具有较好的拉伸强度、扯断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