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的提高源于方法的优化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h_q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部分物理学困生常常有这样的疑问:上课感觉听得懂,课后书也不少看,就是做题时头绪很乱,准确率不高,成绩停滞不前,于是得出一个物理难学的结论.这是个值得教师和学生思考的问题.物理学科光靠死记硬背、猛做习题是学不好的.本文从初中物理学习方法入手,谈谈如何学会学习,以期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1学会读概念
  
  物理概念是对物理现象的精炼概括,学会理解书中概念很重要,不要对课本不读不看,一味只是赶着完成作业,这样是不能学好物理基础知识的.下面就如何根据力的定义画图举例说明.
  
  例1如图1,试画出图1A小球所受的浮力示意图;画出图1B中斜面受到木块的压力示意图.
  
  
  分析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物体,根据浮力和压力的定义,我们不难画出它们的示意图,如图2.
  
  2学会看插图
  
  物理教科书上有大量的插图,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还有着简化知识点,归纳知识点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时要充分利用图形的学习功能,看书时务必要弄懂书中每幅插图要说明的知识点,对提高学习效果会有很大的帮助.
  
  例2图3说明了什么物理知识.
  
  
  分析图3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书中的原图,这幅图出现于压力的作用效果这一节.用两只手的食指分别压住铅笔的两端,是为了让学生发现:接触笔尖的手指受压的感觉比另一只手指要强得多,由此得出 “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用的力越大,这种感觉越明显,这是通过比较同一手指得到的感觉,同时这一现象又说明“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学会读例题
  
  课本中的例题都是经过专家精心编著和筛选而确定的.对书中的例题,不能只看它如何应用公式,还要看它是怎样分析问题的,仔细琢磨,看看自己合上课本后能否重做出来,看看自己还能不能有别的解题方法.为此,精选例题做好讲解,归纳尤为重要.下面就电学一章中老师精选的一道题为例来说明如何进行例题教学.
  
  
  例3如图4所示,灯泡标上“6 V 3 W”,滑动变阻器最大值为18 Ω,电源电压6 V,电压表量程为0~3 V,求闭合开关后在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过程中,灯泡消耗的最小功率(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
  
  分析此题容易忽视了电压表量程的限制性而错解为:
  
  灯电阻
  
  RL=U2额P额=(6 V)23 W=12 Ω,
  
  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小电流
  
  I=URL R滑=6 V12 Ω 18 Ω=0.2 A.
  
  灯消耗最小功率
  
  P=I2RL=(0.2 A)2×12 Ω=0.48 W.
  
  由电路图可分析出随着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电流变小,灯消耗功率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但由于受电压表量程的限制,电压表测量值最大达到量程3 V,此时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应为12 Ω,而不是18 Ω.即灯上电压最小值为
  
  U最小=6 V-3 V=3 V,
  
  灯消耗最小功率
  
  P最小=U2最小RL=(3 V)212 Ω= 0.75 W.
  
  4学会读懂实验设计题
  
  要想理解实验设计原理,自己能动手做好实验,学会阅读实验很重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阅读:(1)阅读现象观察方法;(2)阅读误差评估方法;(3)阅读细节处理方法;(4)阅读结论记录方法.下面列举一例.
  
  例4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为了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我们做了如图5所示的实验①②③及推理④.
  
  (1)为了使小车在进入平面时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由静止开始滑下.
  
  (2)实验表明:表面越光滑,小車运动的距离越(选填“远”或“近”),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少得越.(选填“快”或“慢”)
  
  (3)进而推理得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
  
  此实验要读懂为什么必须是同一辆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为什么平面是用越来越光滑的材料;实验的结论可否直接由实验得出;实验结果该如何记录.读懂了实验设计才能更好地学习探究问题的方法,进而自己设计实验探究过程,收集实验所需的各种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与演绎,最终得出结论.
  
  5学会对比学习
  
  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解题的错误,往往错在认识不清、感知模糊、理解肤浅上,对比学习有利于加强学生辩证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解题能力.下面列举一例易错对比.
  
  例5如图5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电源电压不变),则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将
  
  A.变大,变小B.变小,变大
  
  C.变大,不变D.变小,不变
  
  
  分析滑动变阻器和R并联,电压表相当于接在电源两端,由于电源电压不变,所以电压表的示数不变.滑片P向右滑动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大,所以流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小,故选D.
  
  变式如图6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电源电压不变),则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将
  
  A.变大,变小B.变小,变大
  
  C.变大,不变D.变小,不变
  
  分析滑动变阻器和R串联,电压表接在滑动变阻器两端,滑片P向右滑动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大,所以流过电路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的示数变小.根据串联电路分压的特点,由于电源电压不变,所以电压表的示数变大,故选B.
  
  上面两题通过把滑动变阻器串连在电路中和并联在电路中的不同效果进行对比,能让学生更加辨得清,理得顺.
  
  6学会对物理规律的理解与运用
  
  我们常说,学习的过程就是把书由薄变厚,再由厚变薄的过程.我们学会发现共性,找出本质,便都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我们若学会了对类似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那么繁杂的物理内容便化成了简单的几个部分,学习起来自然就会轻轻松松、游刃有余.例如:在物理量的定义中,速度、密度、压强、功率等的定义方式都是一样的;很多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用了控制变量法,只要我们掌握了控制变量法的实质,所有的实验便都迎刃而解了; 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规律,使之转化为我们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就用“转换法”. 如:分子的运动,电流的存在等等.在运用规律时,要格外注意规律中的关键语句.例如阿基米德原理中的“排开”二字,强调不可把物体的体积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混为一谈.要加深对规律的掌握,需要练习具有代表性的习题,针对自己在练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再自行纠正和标注.必要时还可以自己做一些小实验加深记忆.
  
  7学会整理并阅读错题
  
  做过的习题中的每一个错误都是一个盲点,只有积极地对待错误,整理错误,错误才不会反复发生.无疑错题本可直观地呈现学习过程中出现过的错误,同时错题本也是一份可贵的自学资料.当把错误类型相同的整理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很容易地看出其中的规律.这个规律可以帮助自己找出错点,分析错因,做出对策.从而做到真正举一反三,从错题中得到提高.错题本建立以后,要充分利用,定期翻看,精选易错的多做练习.课后,同学们可交流错题本,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互相借鉴,互相启发,以此警示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提高练习的准确性.
  
  8学会读物理学史
  
  物理学史记载人类揭开世界奥秘和令人兴奋的探索历程.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多读有关生活物理方面的课外书籍.可以加深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理解.学生在了解物理学史知识的过程中便可认识到注意观察和认真进行实验是学好物理学的关键.并能学习科学家的优良品质,刻苦学习,在今后的学习中能有意识地观察,动手实验,逐步培养勤观察、勤思考的习惯,这种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受益无穷.
  
  综上所述,学习物理要积极主动,与老师同学多交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多积累,多总结,多记忆.课后,不要仅仅满足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小实验等任务,要主动针对自己的实际,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时间,才能学出自己期望的成绩.
  
其他文献
高中物理教学不可缺失了问题情景,那么如何进行问题情景的创设呢?笔者认为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符合新课程生本教学理念.实验是物理规律形成和系统化发展的基础,演示实验更加具有直观性、形象性,而且操作上具有简便性,借助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信息,或启发点拨,或制造认知冲突,都能有效调动学生潜在的学习心理机能,将学生带入规律探究的情境之中.本文就该话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创新的主力军是我们的学生,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笔者根据自身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际,充分运用物理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初中的學生,对物理比较感兴趣,同时如果器材自己能在生活中不花钱或花很少的钱就能得到,
期刊
物理中的“物”是指形象具体的物体,“理”是指抽象的理论,只有把形象的物体与抽象的理论有机结合才能体现物理的完美.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做好实验有利于学生正确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实验在教学中是突破教学难点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实验的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讲他们对学习的热情不高,厌学现象严重,对所学理论知识没有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抓住物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4,教师教学用书》,在“机械振动”1章的“教学资源库”中,介绍了古代“鱼洗”的共振现象.用电吹风和塑料瓶演示此现象,实验效果也非常明显.  1实验器材  电吹风,容积为5 L的透明塑料瓶(可用装过食用油的油瓶),铁架台,清水、红墨水等.  2实验装置  图1是用电吹风和透明塑料瓶演示共振现象的实验装置图片.  3实验方法  塑料瓶内盛10 cm深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信息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而且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
1物理教学中应用演示实验的依据  近年来,多媒体的虚拟实验因其安全和便利而被广泛采用,渐有取代演示实验之趋势.此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偏重理论,在日常教学环节中索性省略了演示实验.但笔者认为,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演示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演示实验有着虚拟实验所不具备的优势.先就物理教学中应用演示实验的相关依据阐述如下:  1.1物理教学中应用演示实验的理论依据  物理学一词的英文phy
在网购盛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商家都希望能够参与其中,分得一杯羹。据说,国外一些大超市都开始在各地开设专为网购顾客配货的分店。这些分店不对外开放,英文叫作darkstore。
实行新的高考模式之后,学生进入高二以后就进行了文理分科.作为政治教师,分科之后不仅要承担选修班的教学任务,还要承担起必修班的教学任务.几乎所有教过必修班政治课的教师
对于教师来说,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现在的学生面对竞争激烈的中考,提高学习成绩,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是每个学生和家长最为关注的事情.    对于一个班集体来说,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根本和基础的一个环节就是解决全体同学成绩共同提高的问题.而中等生作为班级一个较大的群体,他们的成绩直接带动班级整体的成绩.抓中等生问题更符合中小学基础教育的本义性,因此可以说抓中间便是抓住了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