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成长的途径,除了依赖于各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集中研训、跟岗实践外,更需要教师有成长的内驱力,以“七课”为中心,自主研修、实践、交流,达到有效成长。
关键词:课标;课例;课题;成长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以“七课”(课本、课标、课例、课堂、课题、课程、课改)为中心,贯彻于教师日常教学、教研工作的始终,形成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教研能力等“体系提升链”,能达成教师有效地成长。
一、自主研修:课标 课本 课程
数学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是教科书编写课堂教学和考试评价的指南。对于课本的使用,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这就意味新着用好教材要求熟悉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清楚整个学段教材的逻辑线索。教师应把立足点放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上,加强对课标的自主研修,关注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教师才能准确解读课本,并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二、自主实践:课堂 课例
2018年3月,我接到任务,去大田县乡下一所学校送教,课题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1。7整式的除法(1)》,这是一节“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新授命题课。作为一次送教活动,面对不同的学情,应如何创新教学设计,让“老课”上出“新意。我从了解学情、因材施教入手,在磨课过程中发现,让学生自己去经历类比分析的过程,才是类比的本质所在。基于以上考虑,我把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的探索过程设计了更加开放的问题。再经过课后反思,上下求索转化成使用分析法发现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面对一节熟悉的课,相同的例题,相似的练习,通过我自主实践,再三研磨,做到了与时俱进,老树开出新花。
三、自主交流,课题 课改
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为教师间的交流创造了极大的便利。哪怕是偏远的山区,一个年段只有一个教师的学校,教师也可以加入群体中“一群人一起走” 。课题研究是一种常见群体交流的方式。教师按照课改的要求,强化将问题课题化意识,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以微课题研究、课例研究,从知道是什么逐步转向追问为什么。我所在的县城农村初中学生的家长教育水平、能力不强,家长陪伴时间不多,导致家庭教育环境、氛围较差。另一方面移动学习终端得到飞速的发展,可支持精准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我尝试在微信在与学生及家长互动,通过微信平台、用微信图片、语音或链接“微课”等方式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个体学习的机会。在这一背景下,我们进行了新媒体下“三学互动”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提出并实践了个体预学、小组研学、群体助学“三学互动”学习模式,课堂教学形式从“课堂讲解 课后作业”转变为“个体预学 课堂研究 群体助学 课内检测”;课堂内容从知识讲解转变为问题研究,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研究者。课堂中,学生自主阅读、交流讨论、协作释疑、巩固反思;在课后,学生选择微视频观看方式、次数、进度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协作法和个别指导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并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从而让教学效益能达到: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创新思维能力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提升。
教师自主交流,以解决自身的真实问题为出发点,加强校本教研,同伴互助,实践反思,共同探究难点,使教研服务于教学,教学回归于教研,使新思想、新方法、新课例、新经验具有可操作性、接地氣,经过努力探索、研究,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注:本文为2019年三明市初中“壮腰”工程研究专项课题“县级初中骨干教师本土化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ZXKTC-1936)研究阶段成果。
(责编
关键词:课标;课例;课题;成长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以“七课”(课本、课标、课例、课堂、课题、课程、课改)为中心,贯彻于教师日常教学、教研工作的始终,形成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教研能力等“体系提升链”,能达成教师有效地成长。
一、自主研修:课标 课本 课程
数学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是教科书编写课堂教学和考试评价的指南。对于课本的使用,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这就意味新着用好教材要求熟悉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清楚整个学段教材的逻辑线索。教师应把立足点放在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上,加强对课标的自主研修,关注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教师才能准确解读课本,并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二、自主实践:课堂 课例
2018年3月,我接到任务,去大田县乡下一所学校送教,课题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1。7整式的除法(1)》,这是一节“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新授命题课。作为一次送教活动,面对不同的学情,应如何创新教学设计,让“老课”上出“新意。我从了解学情、因材施教入手,在磨课过程中发现,让学生自己去经历类比分析的过程,才是类比的本质所在。基于以上考虑,我把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的探索过程设计了更加开放的问题。再经过课后反思,上下求索转化成使用分析法发现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面对一节熟悉的课,相同的例题,相似的练习,通过我自主实践,再三研磨,做到了与时俱进,老树开出新花。
三、自主交流,课题 课改
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为教师间的交流创造了极大的便利。哪怕是偏远的山区,一个年段只有一个教师的学校,教师也可以加入群体中“一群人一起走” 。课题研究是一种常见群体交流的方式。教师按照课改的要求,强化将问题课题化意识,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以微课题研究、课例研究,从知道是什么逐步转向追问为什么。我所在的县城农村初中学生的家长教育水平、能力不强,家长陪伴时间不多,导致家庭教育环境、氛围较差。另一方面移动学习终端得到飞速的发展,可支持精准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我尝试在微信在与学生及家长互动,通过微信平台、用微信图片、语音或链接“微课”等方式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个体学习的机会。在这一背景下,我们进行了新媒体下“三学互动”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提出并实践了个体预学、小组研学、群体助学“三学互动”学习模式,课堂教学形式从“课堂讲解 课后作业”转变为“个体预学 课堂研究 群体助学 课内检测”;课堂内容从知识讲解转变为问题研究,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研究者。课堂中,学生自主阅读、交流讨论、协作释疑、巩固反思;在课后,学生选择微视频观看方式、次数、进度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协作法和个别指导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并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从而让教学效益能达到: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创新思维能力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提升。
教师自主交流,以解决自身的真实问题为出发点,加强校本教研,同伴互助,实践反思,共同探究难点,使教研服务于教学,教学回归于教研,使新思想、新方法、新课例、新经验具有可操作性、接地氣,经过努力探索、研究,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注:本文为2019年三明市初中“壮腰”工程研究专项课题“县级初中骨干教师本土化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ZXKTC-1936)研究阶段成果。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