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荨麻疹342例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boywang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荨麻疹临床观察
  荨麻疹俗称风团,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是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黏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其迅速发生与消退,有剧痒。可有发热、腹痛、腹泻或其他全身症状。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与丘疹状荨麻疹等。引起荨麻疹的因素甚多,病因较复杂,约3/4患者找不到原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
  常见的发病原因:①食物:如鱼、虾、蛋类、奶类最常见,其次是肉类和某些植物性食品。②药物:分为可形成抗原的药物及组胺释放剂两类;感染:各种感染因素均可引起本病。最常见的是引起上感的病毒和金黄色葡萄球菌。③吸入物:花粉、灰尘、烟雾、羽毛、真菌孢子、挥发性化学品和其他经空气传播的过敏原等。④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物理和机械性刺激。⑤动物及植物因素:如昆虫叮咬、毒毛刺入以及接触荨麻、羊毛等。⑥精神因素:精神紧张或兴奋、运动后引起乙酰胆碱释放。⑦遗传因素:某些型荨麻疹与遗传有关,如遗传性家族性荨麻疹综合征等。⑧内脏和全身性疾病:如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目前西医对荨麻疹尚无特效疗法,多采用以内服抗组胺药物,皮质激素类药物临时抑制为多。长时间或大剂量外用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会成瘾导致药物依赖性,最常见的是用药后病情好转,一旦停药后,用药部位原发病变加重。当重新用激素后,上述病情好转或消失;如再停药,反跳性再发,而且比以前更严重。2002年6月~2012年5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荨麻疹患者362例,取得了良好的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342例,女205例,男137例;年龄5~75岁;病程1天~22年。342例中因为药物原因引起72例,花粉及其他吸入刺激物引起49例,动植物昆虫叮咬、接触原因引起31例,食物过敏原因引起65例,感染原因引起36例,精神因素引起15例,物理因素引起48例,遗传因素引起15例,其他原因引起11例。
  诊断标准:荨麻疹根据皮损为风团,骤然发生,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等特征,再根据各型的特点,不难诊断。寻找病因比较困难,必须详细询问病史,作认真细致的体格检查,全面综合分析病情,并结合各型特点努力寻找发病有关因素,甚为重要。必要时行实验室检查及有关试验及变应原检测等以进一步明确病因。
  治疗方法:⑴西医治疗:①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2ml+马来酸氯苯拉敏注射液10mg肌肉注射,1次/日。②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西咪替丁注射液0.6g+维生素B6注射液0.3g。静滴,1次/日。③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ml+维生素C注射液2.0g。静滴,1次/日。急性蕁麻疹经上诉治疗方案治疗症状缓解后即可停用,采用以下中医方法巩固疗效。⑵中医治疗:基础方为消风散:荆芥10g,白鲜皮20g,防风10g,当归10g,苦参6g,白蒺藜15g,地肤子15g。辨证用药加减:发于上部加桑叶10g,菊花10g,蝉衣10g,祛风清热;发于中部者加用龙胆草10g,黄芩10g;发于下部者加用车前子15g,川牛膝10g,泽泻10g,利湿;皮损鲜红加用生地15g,赤芍10g,丹皮10g,清热凉血;痒甚重用白鲜皮、苦参、地肤子;皮损肥厚加丹参10g,益母草15g,鸡血藤15g活血化瘀;慢性荨麻疹瘙痒甚导致失眠者加珍珠母10g,牡蛎15g,钩藤10g,夜交藤15g,镇静安神。另外,可根据临床辨证情况,在用药时证属风寒型可酌加麻黄3~6g,牡蛎30g;胃肠型者加紫苏15g,防风15g;湿热型者加鱼腥草30g,白鲜皮15g;血热或血瘀型者加徐长卿15g,丹皮10g;阴虚火旺顽固型可加乌梅15g,五味子10g。上诉方药经辨证后,所开处方日1剂,水煎服,根据情况治愈为止。慢性荨麻疹缠绵难愈者,则根据病情灵活中西医配合使用,直至取得实质性疗效而痊愈。禁忌:①治疗期间禁辛辣刺激,饮食应注意节制。②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精神刺激。③得知致敏原后,应绝对避免接触。④患者应尽量避免搔抓,以免引起皮损增加,瘙痒加剧。⑤皮损部位不要热敷,因为热会使血管紧张,释放出更多的过敏原。
  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疹块消退,瘙痒消失,急性1周以上无发作,慢性半年以上无反复;②显效。疹块消退,瘙痒基本消失。急性1周以上仍有少量疹块,有轻度瘙痒,慢性者发作次数减少,时间间隔延长,瘙痒明显减轻,半年后仍有小发作;③有效。慢性经治疗,疹块减少,发作次数略有减少,间隔时间略长,瘙庠减轻;④无效:急性1周内、慢性者3天内疹块与瘙痒无改善。
  结果
  本组342例患者经治疗后,按上述标准评定痊愈235例,显效77例,有效2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8.8%。
  讨论
  荨麻疹的发病机制有有变态反应性和非变态反应性两种:多数属Ⅰ型变态反应,少数为Ⅱ、Ⅲ型变态反应。Ⅰ型变态反应由IgE介导,又称IgE依赖型反应,其机制为上述变态反应原使体内产生IgE类抗体,吸附于血管周围肥大细胞和血循中嗜碱性粒细胞,当抗原再次侵入并与肥大细胞表面IgE的高亲和性受体结合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引起肥大细胞膜如膜层结构的稳定性改变,以及内部一系列生化改变如酶激活,促使脱颗粒和一系列化学介质的释放而形成风团。
  输血反应引起的荨麻疹为Ⅱ型变态反应,多见于选择性IgA缺乏患者,当这些患者接受输血后,产生抗IgA抗体,再输入血液后即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系统并产生过敏性休克毒素及各种炎症介质,引起荨麻疹、红细胞破碎及过敏性休克等。
  Ⅲ型变态反应荨麻疹即荨麻疹性血管炎,由免疫复合物引起。由于抗原和抗体量的比例不同,往往抗原偏多,使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激活补体,使肥大细胞及中性粒细胞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及水肿而产生荨麻疹,同时中性粒细胞释放出溶酶体酶亦起着重要作用。
  引起本病的化学介质主要是组胺,其次是激肽。组胺能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扩张等,引起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一系列症状。激肽特别是缓激肽也有一定的致病作用。缓激肽是一种肽类血管活性物质,也有使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的作用,约1/3慢性荨麻疹患者对激肽酶和缓激肽呈异常反应,其特征是一种迟发性风团反应。①甘草酸铵配合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抗炎、抗过敏、抗组胺作用。②西咪替丁即组织胺H2受体拮抗剂,本品通过竞争性抑制机制最先用于阻断组织胺对壁细胞H2受体的作用。维生素B6具有维护皮肤整体结构的功能。③10%葡萄糖酸钙中的钙离子具有能改善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毛细管的致密性,使渗出减少,起抗过敏作用。维生素C注射液具有增加对感染的抵抗力,参与解毒功能,且有抗组胺的作用。④中药基础方:防风祛风清热,
  有抑制DNCB所致的迟发型超敏反应的作用。荆芥解表散风,透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荆芥对醋酸引起的炎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并有明显的抗补体作用。白鲜皮具有良好的抗过敏作用。苦参清有肯定的止痒及抗过敏作用。地肤子清热利湿;法风止痒。主治风疹、湿疹、疥癣、皮肤瘙痒、疮毒,其水提物对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及迟发型超敏反应有抑制作用。当归的多种活性成分对机体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学骏.现代皮肤病性病诊疗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90-131.
  2蔡光先.皮肤病特色方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1-83.
  3瘙痒炎症性皮肤病的相关递质与抗组胺药应用[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7,36(3):191-195.
其他文献
关键词针刺艾灸腘窝囊肿疗效观察  腘窝囊肿是腓肠肌内侧头的滑膜囊肿,目前认为多数胭窝囊肿为继发于关节内疾病,是发生在腘窝部位的囊性肿物,由于其囊液质黏如胶状,属中医“筋瘤”、“胶瘤”范畴。该病临床症见圆形隆起,边缘光滑,触之有饱胀、滑动感,随着局部包块的增大,往往影响人们的日常活动,给工作、生活带来不便。目前治疗西医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但由于腘窝部位的解剖关系比较复杂,手术中易造成局部血管神经损
期刊
孔志凤主任为辽宁省著名中医皮肤病专家,从医30余载,医理精深,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对一些顽疾的治疗有自身用药特点,我跟随孔老临证,受益匪浅。现将经验体会整理如下。  重视脾胃用药  皮肤病中湿疹患者較多,在临床上此类患者大多脾胃有损,用药一定要得当。本着标本兼治、内外兼顾、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既重视湿热的表现,又重视脾失健运的根本原因。治疗上始终针对其基本病理湿、热、风阻滞肌肤在不同阶段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科學、高效、价廉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方法:问卷抽样调查2010年外来务工人员门诊患者和本地户籍门诊患者各1350例,内容包括一般项目、户口所在地、学历、门诊就医方式、选择医疗机构、医疗费用、住院地选择及心理预期等内容。结果:中山外来务工患者首选到药店就诊39.7%,本地户籍患者首选到镇医院就诊37%;中山外来务工患者与中山本地户籍患者就诊前院外诊所就诊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天智颗粒对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天智颗粒联合尼麦角林治疗,对照组给了尼麦角林治疗。观察8周,治疗前后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可以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的各项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治疗组MMSE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温胃舒对消化性溃疡和急慢性胃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方法进行临床观察。选取61例患者,其中胃溃疡28例,胃炎33例,按病种随机均匀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1例,治疗组给予温胃舒胶囊1.2g/次,2次/日;对照组给予替普瑞酮50mg/次,2次/日。两组均辅助使用奥美拉唑抑酸,疗程均4周。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用药4周后消化性溃疡患者疼痛缓解率71.43%,胃炎患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对49例过敏性休克患者急救治疗的回顾,探讨过敏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重要性与临床特点。方法:立即脱离过敏原,抗休克治疗,成人肌注肾上腺素0.3~0.5ml,儿童按0.02~0.025ml/kg肌注肾上腺素,建立静脉通道,在2小时内补液1000~2000ml。抗过敏治疗,给予氢化可的松300~500mg或地塞米松10~20mg静滴,异丙肾上腺素25~50mg或苯海拉明10~20mg肌注,并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臭氧消融术结合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收治行臭氧腰椎间盘消融术结合针刀疗法治疗患者56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6例患者,总有效率92.9%。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日短,有效率高。  关键词臭氧消融术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010年3月~2011年6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6例,应用臭氧消融术结合针刀治疗,取得了
期刊
摘要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并高脂血症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均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如阿司匹林、β2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组加口服复方丹参滴丸10粒/次,3次/日。4周1个疗程。8周后进行心绞痛、心电图、血脂及总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缓解心绞痛总有效率90.0%,明显优于可对照组70%(P<0.05);对照组
期刊
为了适应现代医学发展,满足患者对护理的服务需求,实施行整体护理模式已有10余年。2006年以来,在原有中医护理的基础上,将中医的理论及技术更加深入地渗透到临床护理工作当中。现将5年来通过对股骨干骨折患者进行护理,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解决患者在疾病过程当中的护理问题的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股骨干骨折是指小转子下2~5cm起至股骨髁上2~4cm的股骨骨折,临床上比较常见。5年来经手护理的股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的疗效。方法:将52例D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7例,口服健脾和胃汤和莫沙比利治疗,对照组25例,仅口服莫沙必利治疗。总疗程4周,比较两组DG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5.2%,对照组64.0%,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6%,对照组76%,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DG,能有效改善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