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在科技翻译项目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cra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介绍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的发展和现状以及在科技翻译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引出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具有如多人协作、在线审校、术语统一等优势特征,是科技翻译项目,尤其是大型科技类翻译项目的有效解决方案。本文最后指出,在使用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的过程中不应颠倒人与机器的关系,应充分利用系统功能的优势,实现翻译成果的积累和传承。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翻译(CAT)  译记忆  语料库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108-02
  Application of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System to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Translation Programs
  Lu Ning
  NO 1.Lingbei Street, Huanggu District, Shenyang,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introducing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tatus of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system as well as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in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translation programs, and educed that application of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system is an effective solution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translation programs, especially for larg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translation programs as it possesses advantages of multiple-people collaboration, on-line review, terminology unification and etc.. At the end of this thesis, the author concluded that we should not change the master role human played during use of this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system. We need to accumulate and pass on experiences of translation by full utilization of advantages of system functions.
  Key words: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CAT); translation memory; corpus
  1.引言
  上世纪40年代后,随着各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的交流愈加频繁,资料、信息量都呈几何式增长,随之而来的是翻译量的激增。而翻译作为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其作用不容小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翻译素材、文本类型、翻译方式等都发生了变化,传统的纯人工翻译因翻译周期长、效率低、成本高等原因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企事业单位、翻译公司等机构对翻译质量及翻译时效性的要求,尤其在短时间内需要完成大批量翻译工作时,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以下简称机辅系统)便有了充分的用武之地。
  2.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概述
  2.1 机器翻译
  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MT)是利用计算机把一种自然语言转变成另一种自然语言的过程。???? 机器翻译经历了单纯词对词、简单语义分析和较复杂语义分析三个阶段。首次机器翻译演示是在1954年,由美国乔治伦敦大学公开进行,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发展,取得了不少进展。由于语言的特殊性,要将语言完全语法化,要机器替代人脑,达到智能化翻译的水准,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基于这一设定,基于语料库的机辅系统开始逐步发展并壮大起来。
  2.2 计算机辅助翻译
  计算机辅助翻译(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CAT)是协助译员在语言数据库和人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翻译过程。?2??与机器翻译不同的是,计算机辅助翻译是协助译员翻译,软件本身不会自动产生译文,需要不断积累语料,最终达到提高翻译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2.3 翻译记忆
  翻译记忆(translation memory,TM)是計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核心。翻译记忆最早由Peter Arthern 于1978年提出。他指出,如果能在线检索已有的、相似文档的译文,翻译人员就能从中获得很大帮助。译员在进行翻译时,翻译记忆库在后台不断学习和自动储存新的译文,建立语言数据库。在翻译过程中,每当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段落等出现时,系统会自动搜索翻译记忆库中相同或相似的翻译资源,给出参考译文,避免译员重复劳动,只需专注于新内容的翻译。对于给出的参考译文,译员可以完全照搬,也可修改后使用,如果觉得不满意,可弃之不用。[3]
  2.4 国内外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现状
  国内外的主流辅助翻译系统仍以基于语料库(即翻译记忆)为主,机器翻译为辅为特色。
  塔多斯是国外辅助翻译系统的代表,已成为一些翻译公司的标准配置。之所以能在众多系统中脱颖而出,其过硬的硬件技术是关键因素。它基于翻译记忆架构,支持世界上的主要语言,并且支持多种格式的翻译,只需要用户自建语料库。近年来,塔多斯意识到了在语料库方面的缺失,也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完善工作。   国内的众多机辅系统都以塔多斯为蓝本开发,其中佼佼者有雅信、格微、华建等,虽大致相同却又各有特色。
  2.5 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的构成
  以一款通用的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为例,系统由服务器、翻译记忆系统(TM)、库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语料整理对齐工具、审校管理系统、系统管理等模块组成,如图1所示。
  3 科技翻译的特点及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科技翻译的特点
  时间紧,数量多。科技翻译项目涉及的资料往往字数庞大,动辄几十万字,而且涉及的专业较多,有些是整套的资料,用于研究存档、商贸谈判或项目招投标等。若资料用于研究,其时效性不言而喻。若用于商贸谈判或项目招投标,由于前期资料编写、修订,后期交付,通常中期留给资料翻译的时间少之又少,译员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处理大量待译文件,对体力、脑力都是极大的挑战。
  资料重复率高。科技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许多依赖于历史数据和经验,前后有较强的衔接性。因此,已经翻译过的整套资料或是前期的背景资料对待译资料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质量要求高。科技资料不仅对原文的编纂要求甚高,而且对译文的质量要求也相当严苛,在翻译技术资料、商贸谈判或项目招投标等资料时,更要发扬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点点的误差或漏译都会酿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导致项目失败。
  格式术语统一。科技资料格式有其自身的特点,用于各个专业的术语较统一。由于科技资料的行文有别于一些文学类的资料,翻译方法以直译为主,个人发挥的空间不大,译文要确保用词准确,陈述客观,避免语法错误。
  3.2 科技翻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译员水平参差不齐。译员水平受语言功底、擅长的专业领域、翻译习惯、翻译经验等因素的影响,译出的译文也有很大差别。科技翻译是一项相对比较枯燥却对译员水平要求很高的工作,需要多年的点滴积累和一字一句的磨练方能有所突破,翻译能力或经验不足的译员在承担较难翻译工作时会相当吃力。
  多人合作,用词不一。在大型科技翻译项目中,由于受到时效性限制,译员无法独立完成一项字数庞大的翻译项目,于是多人合作变成了最常见的工作分配方式。然而,同一用法的同一词语,在不同领域、不同项目、不同场合的叫法经常不同,又涉及多人合作,每个人的用词风格不同,会造成一词多译,前后不一致的问题,给审校工作带来极大难度。?4??
  重复劳动率高。传统的翻译模式没有形成知识积累,当再次遇到相同或相似的段落、语句时,需要重复工作。特别是一些专业项目,有一定的延续性,资料的重复率高,如果对重复的资料和新资料投入同样的精力,是对人力、时间的严重浪费。
  4.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在科技翻译项目中的优势
  4.1 系统设置基于网络
  机辅系统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安装在连接互联网或公司内部网络的计算机上,它能充分发挥现代网络技术优势,实现翻译资源信息和翻译成果的实时共享。所有译员通过网络连接一台服务器后,就可以使用共同的术语库和语料库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同时,所有译员的翻译成果都将存储到翻译服务器中,以便其他译员参考和使用。
  例如:译员A翻译了一句话,这句话的原文和译文会自动存储在系统记忆库里,之后译员B也要翻译相同或类似的一句话,此时系统就会按照预先设定的匹配率(比如60%)把译员A翻译过的那句话列出来以供译员B参考,这样可以大大加快一些重复率高的资料的翻译速度。
  4.2 形成多人协作模式
  机辅系统可以提供多人协作的翻译模式,机辅系统中的词库和句库的准确率可以确保在资源共享时,每一位译员得到的参考资料都是准确可靠的。
  4.3 根据不同需求导入专业词库
  一般情况下,机辅系统在安装时会自带一套通用的词库,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安装专业词库。同时,系统还允许用户自建专业词库,并随时对该词库进行扩充,积累更多的翻译资源。这样不仅满足了不同企事业单位、翻译公司等部门的特殊翻译需求,又大大节约了查阅多本纸质词典的时间,使翻译效率显著提高。
  4.4 实现翻译术语的高度统一
  机辅系统能够对术语进行集中管理和译前处理,从而保证翻译过程中项目术语译文的一致性,提高翻译质量,减轻校对人员负担。在翻译之前,可以将整份资料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专业术语进行统一翻译审校后导入机辅系统的词库,供所有参与此项翻译工作的译员参考,以确保译文中专业术语的统一。
  例如:“化学处理”,译前审校后的译文为“chemical treatment”,那么使用该系统进行翻译工作的所有译员对此术语的翻译都应该是一致的。
  4.5 利用翻译记忆技术减少重复劳动
  机辅系统采用了先进的翻译记忆技术,能自动将翻译结果保存到翻译服务器,下次遇到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时可以参考使用或直接使用,避免重复翻译,提高翻译效率。
  前文中提到,机辅系统支持自建用户词库和用户记忆库,而随着用户利用该系统完成更多的翻译工作,用户词库和记忆库中积累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可供以后翻译参考的资源也越来越多,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用此系统进行翻译的效率也会越来越高。
  4.6 提供在线审校功能
  在翻译过程中,机辅系统可达到审校与翻译的同步。已翻译的部分会自动提交并进入审校流程,审校人员可以实时对译文进行同步审核,无需等到全部资料翻译完成提交审校后再审校,从而压缩翻译周期。
  5.引入辅助翻译系统需要注意的问题
  5.1 不应颠倒人与机器的关系
  说到底,翻译其实是一种脑力劳动,要想用机器完全取代人脑进行智能化翻译,是天方夜谭。人是使用机辅系统的主体,系统只能起到“辅助”作用。由于机器不能像人一样灵活运用语法,不能根据上下文正确判断并处理一些我们看来很简单的句子结构,因此,仅仅靠语料库或机器翻译,是绝对做不到的。一些用词、梳理句子结构、选择系统中的参考译文等环节,只能依靠译员的自身功底来甄别。由此可见,在重要项目中配备高水平的译员才是翻译工作成功的关键。
  5.2 加强系统可用性以传承翻译成果加强系统程中着时间的推移,使用该系统进行翻译的效率也会越来越高、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翻译模式已显落后,因此,选用一套可用性强、易上手的机辅系统尤为重要。机辅系统不仅是翻译工具,更是一个知识积累、知识管理的工具。已经引入机辅系统的企事业单位、翻译公司等机构应充分利用系统的優势功能,促进译员不断学习,让知识积累和传承下去,才是真正发挥了机辅系统的作用。
  6.结语
  单纯的人工翻译已不能满足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基于语料库的机辅系统是译员在日后翻译工作中,尤其是大型翻译项目中需要借助的必不可少的工具。这样一来,翻译时间紧、任务繁重、翻译人手不足等问题也可以得到有效解决。机辅系统不但为专业翻译人员提供了一个高效的翻译平台,而且实现了翻译工作的信息化,大幅提高了翻译效率和翻译质量。但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在语料库积累、译文勘误、智能化等方面仍有较大改进空间,广大翻译工作者应利用其优势,逐渐适应使用计算机应用辅助完成翻译工作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梁三云.计算机翻译与计算机辅助翻译比较分析[J].外语电话教学.2004,12(10):42-43.
  [2]李鲁. 机器翻译与计算机辅助翻译研究与探索 [J].南京: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5(4):175—177.
  [3]苏明阳.翻译记忆系统的现状及启示 [J].外语研究.2007,(5).
  [4]靳光洒.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析[J]. 沈阳:沈阳工程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0,6(3):264—266.
  作者简介:
  卢宁,女,1983年10月出生,2006年毕业于辽宁工业大学英语专业,大学本科,工程师,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处。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电力系统内部,想要维持各类电力部件运行的安全和实效性,就必须想方设法获得可靠的继电保护条件。由此,笔者决定针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基础性规范诉求和详细化配置状况,进行论述;同时结合个人丰富实践经验,探讨解析今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的发展前景,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些许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前景;操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TM7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本文提出了制约供电可靠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对电网建设规划措施对供电可靠性的有效作用进行探讨,并着重探讨了电网建设规划具体措施,以达到提高供电可靠性的目的。  [关键词]电网建设规划;影响因素;可靠性;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122-01  目前制约我国供电可靠性达到影响因素主要有:配电结构强度不高、电源布置不合理、城网
期刊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萨南地区配电网有损线路的线损构成情况,以及针对萨南地区配电网有损线路的特点所应采取的降损措施,本文以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加强用电管理的方法,以达到降损的目的。  [关键词] 线损 技术线损 管理线损  中图分类号:TM7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121-01  一、萨南地区配电网有损线路线损构成  线损是
期刊
[摘 要]矿产资源是我國的重要资源,目前很多矿区的采空区存在着形状复杂、数量多、体积大等特点,对于矿区的安全生产有着极大的威胁。因此,要想在采空区近区进行安全的开采工作,应当对采空区探测技术进行研究,分析采空区群环境下矿柱、空区顶板等岩体结构的稳定性。对采空区利用足够强度填充体进行处理,增强复杂采空区的稳定性,实现采空区近区的安全开采。  [关键词]复杂采空区;稳定性;近区开采  中图分类号:TD
期刊
[摘 要]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用电,我们就要把电力线路设计中的路径选择作为核心。基于此,本文结合多年来的电力工作经验,对线路路径的选择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电力线路设计;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TM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120-01  前言  线路路径选择是电力线路设计的重要部分之一,它是根据经济、技术等,选择一条综合指标最好的线路。因此,电路设
期刊
[摘 要]电力线路主要由导体(线芯)、绝缘层、保护层等构成。导线是电力线路的主要元件,正确地选择导线截面对电力网的经济和技术指标有很大影响。对35kV及以上架空线路,首先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导线截面,然后按允许截流量、电晕和机械强度进行校验。对于35kV以下的电力网一般按允许电压损耗率选择导线截面,按允许载流量和机械强度进行校验。  [关键词]电力线路结构;导线截面;电流密度;电压损耗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在电力系统的运营过程中,需要定期对其电压的稳定性做出试验,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保证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高压电气试验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项目在试验过程中,高压电气的试验时间及地点均不同,而且电气设备本身的电业等级存在着差异,这些情况容易导致在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各类电力安全事故,对试验设备以及试验操作人员形成一定的安全威胁。本文主要针对高压电气试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分析与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含水,高注采比井采用不同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提液和控液,补孔等措施使油水井在注采平衡的基础上,减少无效、低效注采循环。通过注、采结构的精细优化调整,使含水上升率、高注采比均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注采结构调整 多级段细分注水 周期性恢复注水  中图分类号:TE35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104-01  一、问题的提出  针对高
期刊
[摘 要]地下流体观测是地震监测预报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分析地下流体观测井采集得地下流体数据变化,可以判断出地震前得一些特征,为地震监测和预报提供良好得支持。本文主要针对地下流体观测技术应用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下流体观测 地震监测 水文地质参数  中图分类号:P31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130-01  1 引
期刊
[摘 要]针对近年来新疆750kV输电线路的风灾跳闸事故,依托750kV吐哈线防风改造,在不能停电的前提下,提出750kV输电线路防风拉线方案。  中图分类号:TM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128-01  1、新疆地区输电线路风灾事故特点  多年来,大风性气候一直威胁着新疆电网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因强风造成的输电线路倒杆塔、风偏、绝缘子脱串和金具断裂等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