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不仅仅是“写作的基础”,更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为此,初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学情开展阅读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阅读发现的空间,使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终身受益。
一、以兴趣打开阅读之门
兴趣是学生推开阅读世界大门的一把金钥匙,也是学生用心阅读、自觉阅读的持续驱动力。
1.要讓学生觉得阅读有意思。阅读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语文成绩,还能发现一个思想自由飞翔的广阔世界,能够碰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物,给自己以思想启迪、人生指引,阅读是这样有趣儿,自然能够吸引学生。
2.从学生自身体验出发理解文本。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去讲解,如学习《蝉》时,让学生谈谈自己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有没有类似的感悟,通过情感共鸣来体会文本的哲理性内涵,而不是干巴巴地进行结构分析和文章讲解。
3.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语文个性,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如学完一单元诗歌后,开展诗歌朗诵比赛;学完故事性强的题材后,开展讲故事大赛活动等,既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习、张扬自己的个性,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以问题铸就发现之梯
教师要深挖教材,精心设置疑点,鼓励学生发现其中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来龙去脉”,最终解决问题、获取真知。
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教学为例。通过文章的标题,我们得到这样一个信息:罗布泊要消逝了。那么,问题来了: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什么?罗布泊消逝前是什么样的,消逝后又会是什么样呢?我们围绕这三个重点问题寻找答案,也就基本完成了对文本的解读。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情精心准备针对性较强的问题,要小而精、准而深,并且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依据反馈及时调整问题的深度、广度或提问方式等;另一方面,问题的答案要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因为阅读乃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非要追求答案的统一性,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发现与他人不一样的阅读之美。
三、以细读拓展发现空间
通过细读来咀嚼文本是拓展阅读发现空间的好办法。一是要反复读、仔细揣摩。只有多读多品,才有可能触摸到文本真意,不管是朗读还是默读,教师都要给学生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揣摩文本,在仔细斟酌中体会和感悟。二是要找准切入点,细细品读,或是关键字,或是标点符号,或是人物称谓,或是空白处,都是我们品读文本精妙的关键点。
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在第一遍阅读后,我们虽然能够感觉到菲利普夫妇的势利,但也只是笼统印象,对于情感变化还摸不准;第二遍、第三遍阅读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明白要抓住细节,比如可以重点揣摩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当他们听说于勒在美洲发大财了,就称呼他为“好心的人”;当他们看到于勒穷困潦倒时,就称他为“贼”“流氓”,为什么前后有这么大的反差呢?在细细探究后,我们知道这是金钱在作怪,因为在菲利普夫妇的眼中,于勒不是亲人,而是金钱符号,于勒有钱,他就是亲人、好人,每天都期盼着他回来;于勒没钱,他就是流氓、垃圾。短短的几个称呼,就将金钱社会冷漠势利的本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要立足于学情,探索更新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兴趣打开阅读之门、以问题铸就发现之梯、以细读拓展阅读发现的空间,让学生尽情领略阅读之美,逐渐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西关小学)
(责任编辑 张 妤)
一、以兴趣打开阅读之门
兴趣是学生推开阅读世界大门的一把金钥匙,也是学生用心阅读、自觉阅读的持续驱动力。
1.要讓学生觉得阅读有意思。阅读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语文成绩,还能发现一个思想自由飞翔的广阔世界,能够碰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物,给自己以思想启迪、人生指引,阅读是这样有趣儿,自然能够吸引学生。
2.从学生自身体验出发理解文本。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去讲解,如学习《蝉》时,让学生谈谈自己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有没有类似的感悟,通过情感共鸣来体会文本的哲理性内涵,而不是干巴巴地进行结构分析和文章讲解。
3.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语文个性,结合教材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如学完一单元诗歌后,开展诗歌朗诵比赛;学完故事性强的题材后,开展讲故事大赛活动等,既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习、张扬自己的个性,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以问题铸就发现之梯
教师要深挖教材,精心设置疑点,鼓励学生发现其中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来龙去脉”,最终解决问题、获取真知。
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的教学为例。通过文章的标题,我们得到这样一个信息:罗布泊要消逝了。那么,问题来了: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什么?罗布泊消逝前是什么样的,消逝后又会是什么样呢?我们围绕这三个重点问题寻找答案,也就基本完成了对文本的解读。需要注意的是,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情精心准备针对性较强的问题,要小而精、准而深,并且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依据反馈及时调整问题的深度、广度或提问方式等;另一方面,问题的答案要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因为阅读乃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非要追求答案的统一性,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发现与他人不一样的阅读之美。
三、以细读拓展发现空间
通过细读来咀嚼文本是拓展阅读发现空间的好办法。一是要反复读、仔细揣摩。只有多读多品,才有可能触摸到文本真意,不管是朗读还是默读,教师都要给学生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揣摩文本,在仔细斟酌中体会和感悟。二是要找准切入点,细细品读,或是关键字,或是标点符号,或是人物称谓,或是空白处,都是我们品读文本精妙的关键点。
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在第一遍阅读后,我们虽然能够感觉到菲利普夫妇的势利,但也只是笼统印象,对于情感变化还摸不准;第二遍、第三遍阅读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明白要抓住细节,比如可以重点揣摩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当他们听说于勒在美洲发大财了,就称呼他为“好心的人”;当他们看到于勒穷困潦倒时,就称他为“贼”“流氓”,为什么前后有这么大的反差呢?在细细探究后,我们知道这是金钱在作怪,因为在菲利普夫妇的眼中,于勒不是亲人,而是金钱符号,于勒有钱,他就是亲人、好人,每天都期盼着他回来;于勒没钱,他就是流氓、垃圾。短短的几个称呼,就将金钱社会冷漠势利的本质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要立足于学情,探索更新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兴趣打开阅读之门、以问题铸就发现之梯、以细读拓展阅读发现的空间,让学生尽情领略阅读之美,逐渐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西关小学)
(责任编辑 张 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