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一个以高中化学知识为命题背景的新情境,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和思维方法灵活进行迁移,这类试题在近年中考化学试卷中频频出现,面对这类试题,应该怎么办?其解题步骤是:认真阅读,有效提取处理题中信息,针对知识“链接”,抓住相似之处,进行情景迁移,大胆猜想探究,解决新的问题。
一、定义新的概念
②我市渔民在养殖和运输鲜活海产品过程中,经常向鱼箱撒一种过氧化钙(CaO2)固体来增加鱼箱中含氧量,它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该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简析根据题给信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关键是看有无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A中Mg、O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C中C、Fe元素化合价改变;B、D中均无元素化合价变化,因此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C。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aO2+2H2O=2Ca(OH)2+O2↑。
解后语本题设置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这一新的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探索,获得新知识,然后运用迁移解决新问题。这样既考查了学生“会学”,又考查了学生“学会”。
二、给出新的规律
例2(2007年江苏泰州市)寻找规律,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化学式或名称:
⑴ 氯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有-1、+1、+3、+5、+7,下面五种物质都是含氯元素的酸。
HC1O4(高氯酸)、(氯酸)、HC1O2(亚氯酸)、HC1O(次氯酸)、(氢氯酸)。
⑵ 有机化合物里有一类物质叫烷烃,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呈一定的规律。
CH4(甲烷)、C2 H6(乙烷)、C3H6(丙烷)、C4H10(
)、(戊烷)……
简析⑴在含氯的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不难看出含氯酸中是按氯元素化合价由高到低排列的,即氯酸中氯元素应为+5价,氢氯酸中氯应为-1价,化学式分别为HClO3、HCl。⑵由甲烷、乙烷、丙烷的化学式可看出:每增加1个碳原子相应增加2个氢原子,且甲、乙、丙为碳原子的个数递增,甲为1个,乙为2个,丙为3个,相应可知丁为4个,戊为5个碳原子,则有:C4H10命名为丁烷,而戊烷的化学式为C5H12。
解后语本题取材于初中学生尚未学过的高中化学里“烷烃”的命名知识,给出了一定的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给定的内容,从中发现规律,再进行信息迁移,完成新任务,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学到的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熟悉的实验探究
例3(2007年山东泰安市)“在学校的元旦联欢会上,某同学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
小红看到这段话后非常感兴趣,她和同学们一起对该问题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
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能量变化。
设计装置如上图所示。
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1) 打开右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
(2) 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实验二: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1) 小张猜想另一种物质是Na2CO3,小军认为不可能。为了证实小军的看法,请你设计一个证明CO32-不存在的实验:
(2) 小军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呈性;
表达由实验探究的结果,写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简析由题给信息可知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的气体为O2,由于在反应的过程中有热量放出,使得吸滤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所以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会看到有气泡产生。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因为反应物中没有碳元素,故生成物中不可能有Na2CO3存在。要证实小军的看法,可取少量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证明CO32-不存在。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变红,说明所得物质的溶液显碱性,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可推知该物质为NaOH。综上所述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Na2O2+2H2O = 4NaOH +O2↑。
解后语本题虽然是高中化学中“碱金属化合物”里的内容,但命题者给出一个学生熟悉的实验探究情境,让他们从科学探究的步骤入手,通过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探索化学新知识的一般过程,考查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陈方炜)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一、定义新的概念
②我市渔民在养殖和运输鲜活海产品过程中,经常向鱼箱撒一种过氧化钙(CaO2)固体来增加鱼箱中含氧量,它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该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简析根据题给信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关键是看有无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A中Mg、O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C中C、Fe元素化合价改变;B、D中均无元素化合价变化,因此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C。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aO2+2H2O=2Ca(OH)2+O2↑。
解后语本题设置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这一新的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思考探索,获得新知识,然后运用迁移解决新问题。这样既考查了学生“会学”,又考查了学生“学会”。
二、给出新的规律
例2(2007年江苏泰州市)寻找规律,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化学式或名称:
⑴ 氯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有-1、+1、+3、+5、+7,下面五种物质都是含氯元素的酸。
HC1O4(高氯酸)、(氯酸)、HC1O2(亚氯酸)、HC1O(次氯酸)、(氢氯酸)。
⑵ 有机化合物里有一类物质叫烷烃,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呈一定的规律。
CH4(甲烷)、C2 H6(乙烷)、C3H6(丙烷)、C4H10(
)、(戊烷)……
简析⑴在含氯的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不难看出含氯酸中是按氯元素化合价由高到低排列的,即氯酸中氯元素应为+5价,氢氯酸中氯应为-1价,化学式分别为HClO3、HCl。⑵由甲烷、乙烷、丙烷的化学式可看出:每增加1个碳原子相应增加2个氢原子,且甲、乙、丙为碳原子的个数递增,甲为1个,乙为2个,丙为3个,相应可知丁为4个,戊为5个碳原子,则有:C4H10命名为丁烷,而戊烷的化学式为C5H12。
解后语本题取材于初中学生尚未学过的高中化学里“烷烃”的命名知识,给出了一定的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给定的内容,从中发现规律,再进行信息迁移,完成新任务,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学到的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熟悉的实验探究
例3(2007年山东泰安市)“在学校的元旦联欢会上,某同学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
小红看到这段话后非常感兴趣,她和同学们一起对该问题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
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能量变化。
设计装置如上图所示。
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1) 打开右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
(2) 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实验二: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1) 小张猜想另一种物质是Na2CO3,小军认为不可能。为了证实小军的看法,请你设计一个证明CO32-不存在的实验:
(2) 小军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呈性;
表达由实验探究的结果,写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简析由题给信息可知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的气体为O2,由于在反应的过程中有热量放出,使得吸滤瓶中的空气受热膨胀,所以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会看到有气泡产生。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因为反应物中没有碳元素,故生成物中不可能有Na2CO3存在。要证实小军的看法,可取少量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证明CO32-不存在。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变红,说明所得物质的溶液显碱性,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可推知该物质为NaOH。综上所述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Na2O2+2H2O = 4NaOH +O2↑。
解后语本题虽然是高中化学中“碱金属化合物”里的内容,但命题者给出一个学生熟悉的实验探究情境,让他们从科学探究的步骤入手,通过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探索化学新知识的一般过程,考查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陈方炜)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