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发展的日益多元化,作为社会人的个体往往有着各自的思想,体现在高中思想品德的课堂上,则是面对同一思想时学生能够表达出不同的观点与态度。作为一种客观事实,我们认为作为政治老师要承认并接受学生各种观点的存在,但同时又要注意以自己的价值观去引导学生价值观的生成、矫正,乃至于纠偏。如果我们正视现实,会发现这一看起来很本职的任务,在实际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情形并不乐观。
一、教师价值观,应然与实然的距离
作为政治老师,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以自己的价值观去引领学生的价值观,而毫无疑问,老师的价值观与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必须是一致的。我们需要研究的是:这种一致来自于什么?不是来自于将主流价值观照搬给学生,而应当是在自身高度理解、认同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认识实际,进行恰当的引导。
如果说这样的认识是高中政治教学的一种应然的话,那我们要看到实然并不完全是这种情形。一方面,由于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进入高中的学生本身已经携带着大量的观点走入政治课堂,面对政治教学中的内容,他们的观点是多元的;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即作为政治教学主体的我们(教师),在对一些传统的、核心的价值观认识上也会出现偏差,在多种交流场合,我们都能听到政治教师本身对自己所教授的内容并不是完全认同,更多的时候向学生传递的一些只是应试的技巧,而非直达学生内心的一种价值观的熏陶。如果非要说得直白一点的话,那就是不少教师对自己向学生讲授的内容都不深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怎么可能有效地形成合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观呢?
尽管在实际课堂上并不会看到有显性的这种消极行为,但我们还是应当注意到一旦教者本身缺乏对所教内容的认同,那他总会在教学行为中有意无意地表现出来。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形,对政治教学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意志的打击将是巨大的。这种隐患不能忽视。
我们首先从理论上描述、剖析这种应然与实然之间的距离,是为了从理论上提醒包括笔者自己在内的所有高中政治教师,必须在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上求得一种统一而不是分裂,是为了求得应然与实然的完美结合而不是拉开距离,是为了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朱永新语)!
二、教师价值观,教育与学习的吻合
本质上说,教师价值观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体现,主要在于教师的教育与学生的学习能够吻合。作出这一判断,是基于我们对高中政治教学建立的一个简单模型:政治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在自身价值观的影响(显性或隐性)下,在学习、消化了基于国家课程标准而编制的教材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所得与学生原有的观点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
以《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2《政治生活》中“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学为例,其中有“生活中的政治权利与义务”“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等内容。这些内容应当怎样设计一个有效的学习过程?笔者的观点是教师自己首先要去理解这些内容,这个理解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照搬参考书观点的过程,而是用自己的价值观去理解教材内容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思考怎样才能通过符合逻辑的思维去帮学生建立相应的认识,直到形成相应的价值观。譬如本节开头即有这么一段话,“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公民与国家成了新型的关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履行的政治性义务。”显然,这段话如果直接呈现给学生,那效果不会有多好。甚至学生初步接触之后还会产生不一致的认识。我们曾在一教研活动中遭遇过类似的情况,当教师让学生以自主的方式去学习时,学生读完这段话后在下面窃窃私语:人民哪当得了家?我们家都被强拆了!现在的权力哪在人民手上,根本就在那些当官的手里。正当我们听课的老师在猜想上课教师该如何进行引导时,我们发现上课老师的表现并不令我们失望。
上课老师主动地引导学生针对这段表述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倒也不害羞,而是大胆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说了出来。老师在认真倾听了之后停顿了片刻,然后进行了分段引导:首先,肯定学生所说的一定程度上描述了现实,而这客观上就让学生接近了老师,因为高中学生此时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猜想老师肯定会“强迫”他们的思想往教师的思想上靠,而此时教师并没有强迫;其次,告诉学生自己作为教师允许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就是对他们政治权利的尊重。这种就事论事的引导让学生陷入了思考;再次,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转型期”,以对此时期中改革与发展必然会产生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最后,引导学生怎样通过改革来化解这些问题,以使政治权利能够进一步得到保障。
我们认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既没有迁就学生的观点,也没有打压学生的观点,而是通过靠近、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了政治权利并不是一个机械的概念,而是一个需要在发展中不断认识、不断研究并参与才能得到有效保证的动态事物。当学生表示认同之后,我们认为这正是教育与学习的一种良好吻合。
三、教师价值观,政治教学的旗帜
文首已经说过,当今的高中学生思想多元,如何让多元之花植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每个高中政治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讲,老师自身的价值观就是旗帜,就是方向。
我们认为,社会发展的飞速进步与包括教师群体在内的各阶层的诉求之间形成了一定的矛盾,但这样的矛盾不能影响社会个体尤其是政治老师对自身所教课程性质的认识,因为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只有教师的完整认同,才能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同。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自己首先必须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们要让学生认同只有改革才能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那自己就必须首先学会用改革来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总而言之,政治教学不是政治知识的教学,而是政治观点不断形成、累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价值观会对学生观点的形成起到明显的影响作用,只有自身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学生才会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这一点的认识,来不得半点马虎!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
一、教师价值观,应然与实然的距离
作为政治老师,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以自己的价值观去引领学生的价值观,而毫无疑问,老师的价值观与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必须是一致的。我们需要研究的是:这种一致来自于什么?不是来自于将主流价值观照搬给学生,而应当是在自身高度理解、认同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认识实际,进行恰当的引导。
如果说这样的认识是高中政治教学的一种应然的话,那我们要看到实然并不完全是这种情形。一方面,由于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进入高中的学生本身已经携带着大量的观点走入政治课堂,面对政治教学中的内容,他们的观点是多元的;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即作为政治教学主体的我们(教师),在对一些传统的、核心的价值观认识上也会出现偏差,在多种交流场合,我们都能听到政治教师本身对自己所教授的内容并不是完全认同,更多的时候向学生传递的一些只是应试的技巧,而非直达学生内心的一种价值观的熏陶。如果非要说得直白一点的话,那就是不少教师对自己向学生讲授的内容都不深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怎么可能有效地形成合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观呢?
尽管在实际课堂上并不会看到有显性的这种消极行为,但我们还是应当注意到一旦教者本身缺乏对所教内容的认同,那他总会在教学行为中有意无意地表现出来。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形,对政治教学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意志的打击将是巨大的。这种隐患不能忽视。
我们首先从理论上描述、剖析这种应然与实然之间的距离,是为了从理论上提醒包括笔者自己在内的所有高中政治教师,必须在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上求得一种统一而不是分裂,是为了求得应然与实然的完美结合而不是拉开距离,是为了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朱永新语)!
二、教师价值观,教育与学习的吻合
本质上说,教师价值观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体现,主要在于教师的教育与学生的学习能够吻合。作出这一判断,是基于我们对高中政治教学建立的一个简单模型:政治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在自身价值观的影响(显性或隐性)下,在学习、消化了基于国家课程标准而编制的教材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所得与学生原有的观点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
以《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2《政治生活》中“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教学为例,其中有“生活中的政治权利与义务”“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等内容。这些内容应当怎样设计一个有效的学习过程?笔者的观点是教师自己首先要去理解这些内容,这个理解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照搬参考书观点的过程,而是用自己的价值观去理解教材内容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思考怎样才能通过符合逻辑的思维去帮学生建立相应的认识,直到形成相应的价值观。譬如本节开头即有这么一段话,“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公民与国家成了新型的关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以及履行的政治性义务。”显然,这段话如果直接呈现给学生,那效果不会有多好。甚至学生初步接触之后还会产生不一致的认识。我们曾在一教研活动中遭遇过类似的情况,当教师让学生以自主的方式去学习时,学生读完这段话后在下面窃窃私语:人民哪当得了家?我们家都被强拆了!现在的权力哪在人民手上,根本就在那些当官的手里。正当我们听课的老师在猜想上课教师该如何进行引导时,我们发现上课老师的表现并不令我们失望。
上课老师主动地引导学生针对这段表述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倒也不害羞,而是大胆地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说了出来。老师在认真倾听了之后停顿了片刻,然后进行了分段引导:首先,肯定学生所说的一定程度上描述了现实,而这客观上就让学生接近了老师,因为高中学生此时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猜想老师肯定会“强迫”他们的思想往教师的思想上靠,而此时教师并没有强迫;其次,告诉学生自己作为教师允许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就是对他们政治权利的尊重。这种就事论事的引导让学生陷入了思考;再次,引导学生认识“社会转型期”,以对此时期中改革与发展必然会产生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最后,引导学生怎样通过改革来化解这些问题,以使政治权利能够进一步得到保障。
我们认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既没有迁就学生的观点,也没有打压学生的观点,而是通过靠近、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了政治权利并不是一个机械的概念,而是一个需要在发展中不断认识、不断研究并参与才能得到有效保证的动态事物。当学生表示认同之后,我们认为这正是教育与学习的一种良好吻合。
三、教师价值观,政治教学的旗帜
文首已经说过,当今的高中学生思想多元,如何让多元之花植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每个高中政治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从这个角度讲,老师自身的价值观就是旗帜,就是方向。
我们认为,社会发展的飞速进步与包括教师群体在内的各阶层的诉求之间形成了一定的矛盾,但这样的矛盾不能影响社会个体尤其是政治老师对自身所教课程性质的认识,因为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只有教师的完整认同,才能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同。我们要让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自己首先必须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我们要让学生认同只有改革才能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那自己就必须首先学会用改革来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总而言之,政治教学不是政治知识的教学,而是政治观点不断形成、累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价值观会对学生观点的形成起到明显的影响作用,只有自身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学生才会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这一点的认识,来不得半点马虎!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