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考察的“学问”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62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三毕业生面临着高考,如何看待高考和应对高考无疑是高中生最关注的问题,当今高考越来越倾向于对学生素养的考察,也可以说是全方位的考察。“学问”的“三层问”和“三层学”其实就是在培养一个有素养的中学生。学有三法,第一是自学,第二是求学,第三是教而后学;问有三层,第一层是“是什么”,第二层是“为什么”,第三层是“怎么用”。明白了这个道理,不仅仅在高考中可以得高分,在今后的人生中也会受益匪浅。中国人说一个人有知识,通常说这个人是个有学问的人,的确,学和问这两个字放在一起讲,才叫有知识。
  关键词:高中学问;教而后学;学以致用
  中国人说一个人有知识,通常说这个人是个有学问的人,的确,学和问这两个字放在一起讲,才叫有知识。
  学有三法,第一是自学,第二是求学,第三是教而后学;问有三层,第一层是“是什么”,第二层是“为什么”,第三层是“怎么用”。
  如果是为了随时随地随意的学,无疑,自学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如果想领悟得快,系统高效的去学,那就得求学了,也就是课堂上听老师去讲;而要想能够形成最深的印象,就是把你学到的知识教别人一遍,两遍,这样,或许你还能体会到更多的新知识。
  知道“是什么”只是孩童的意识,理解“为什么”才算是有点成熟的思想了,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所以问的最高层次是“怎么用”。
  作为高中生,尤其是高三毕业生,最应该弄清楚这学的三法和问的三层,因为高三毕业生有较大的学习压力和较高的学习热情,但是很多学生苦于不得法,便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这固然是意志薄弱的一种表现,但也是欠缺对“学问”的理解的一种表现。
  高考越来越倾向于考察学生的创造能力,而这种创造能力不是"闭门造车"模式的创造能力,而是“温故而知新”模式的创造能力,是举一反三,是融会贯通,所以说高考现在真的是在考“学问”。“学”和“问”在高考中越来越被重视。
  高三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怎么办?从学的角度来讲,就要求我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资源来学,课堂认真听讲是最重要的学习环节,课堂所占时间还是最多的,效率上,这种学法也是最高的,因为有老师的引领,学生只要高效的接受老师的讲解,就能短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另外,老师不在时,向同学请教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能够短时间内学会自己很多不会的内容,也可以学习一些好的思维习惯,这两种学习方法都属于“求学”。但是,老师不能总在我们身边,学生人数多,老师也不能总是围着我们一个同学转,而同学也需要有自己做作业的时间,所以,我们还要充分利用时间进行自学,做作业,独立复习学过的功课,独立思考知识的来龙去脉,都属于自学,自学比较灵活,也比较随意,适合对遗漏知识的补充,也有利于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如果想对知识有一个大彻大悟的领会,最好就是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给别人讲一遍,这好比是一个计算机的调试过程,只有反复调用,才能使程序更加成熟,甚至会发现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就是教而后学,这一点,作为从教15年的我,体会更深刻,很多好的思考问题的方法都是在我教学生知识的过程中学到的,如果一个学生也能善于去教别人,那么,这个学生一定是一个很优秀的学生,尽管表面上看来是耽误了一些自己的时间,但是这样的“得”是远远能够偿“失”的,更何况,学生能够讲的机会是有限的,所以,一定要抓住这些机会,往往会让你和你的同学共赢,收获知识的同时,你也获得了同学的人缘和老师的赏识。课上积极回答问题,诚恳地帮助同学解决问题,积极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主动到讲台上讲解习题,都是教而后学的好方法。
  考试无非就是纸面上的“问”为了能够让这些同学们能够更好的解决好这些纸面上的问,我将问分为三层,并结合高考的命题来分析。考试命题往往可以分为三级,一级命题,二级命题和综合命题。一级命题是基本知识点,二级命题是不同知识点的勾连,综合命题是多方位多角度综合利用知识点去解决更加贴近实际的问题。“是什么”就是一级命题,也就是考察课本上的基本知识点,概念,定理,公式,词句,诗篇等,在高考习题中有一些一级命题,大概在20%左右;“为什么”“怎么用”就会在二级命题和综合命题中进行考察,“为什么”问的是对知识的理解,理解一个课本上的知识点就需要其他课本知识点和生活常识的支持,“怎么用”是在理解“为什么”的基础上,怎样对知识点进行灵活的运用。这样的考察在高考命题中所占比例很高,尤其是在新课改下,高考越来越倾向于对创新和应用能力的考察,卷面上往往更多的是問“问什么”“怎么用”,也就是二级命题和综合命题。
  总之,高三复习,直面高考,也是为成功的人生奠基。认真自学,积极求学,诚恳教而后学就是学而有法;记住“是什么”的同时要问问自己“为什么”,知道“为什么”的同时要多问问自己“怎么用”,最好是根据基本知识多设计一些二级命题,综合命题,学会“怎么用”不仅仅在高考中可以得高分,在今后的人生中也会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张红日(1980.06.16—),男,河北秦皇岛,本科,中小学高级生物教师,生物教育。
其他文献
<正>~~
期刊
“和稀混”是种比喻,意思是指一种不讲原则化解矛盾的方法,常含有贬义。“和稀泥”是北方话,上海话叫“捣糨糊”。“和稀泥”不能照本宣科,毫无章法可循,惟一的宗旨和目标就是解
5月20日将登陆中国的百老汇大型音乐剧《猫》,于3月21日提前“做秀”于北京天桥剧场。此次主办方中国对外演出公司专门邀请了导演乔&#183;安妮,主唱黑人歌手希林&#183;迪雷&#
百合春天创始于2002年底,历经6年的发展,从CBD核心区到别墅之王东山墅,再到亚运村准奥运商圈,如今已成为首屈一指的SPA会所,并成就了精品SPA品牌的优质口碑。
期刊
高中地理教学中,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习题课,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位老师最关注的问题。面对不同的授课内容,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怎样用最合适的方法在有限
声乐教育改革应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基础性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以及尽可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力。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面临新的选择,新的立意和总体构想。以往高师音乐
中医有“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养生之说,即人体要随着自然环境、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变化。《黄帝内经》曾阐明自然界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气”。故人们应该调节机
“寻”的“寻找、寻求”义在先秦就已出现,时间上远远早于“找”,以后使用十分频繁,至今在方言中仍很活跃;经过较长时间的词汇化过程,“寻”在普通话中逐渐变成了一个构词语素,所构
随着时代的飞速变革与发展,每年师范类音教专业毕业生倍增,就业竞争激烈,培养优秀毕业生成为了高等师范类艺术院校所关注的问题。在新世纪,社会所需要的理想的音乐教师,应该
了解团体训练对护理专业新生专业思想的影响。方法:利用团体训练的方法对119名护理专业新生进行团体训练,并利用专业认同量卷和学业自我效能量卷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团体训练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