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情明理教作文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fg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3年起,江苏省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定在了“新材料作文”上。其实,所谓的“新材料作文”,较传统的材料作文而言,审题的难度降低了,写作的范围扩大了,让考生都有话可说了。但很多学生在作文材料面前仍然手足无措,在作文构思上焦头烂额,在作文课上无情可感,无理可言,如此,“听天由命”的为文策略也随之诞生。
  让写作激情退去的,无非是难度和压力。新材料作文的审题难度让学生作文的兴趣止步阶前;高考作文70分的总分值又给了学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压力。因此,要想找回学生作文的激情,就得化解这些负面因素,让这些阻力变为学生创作的推动力。
  一、唤醒激情,攻坚克难
  想要成功地攻坚克难,首先得对症下药。学生怕什么?自然是怕出错。“在心为志,出言为诗”,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惜字如金,就是惟恐出错。这种怕出错的习惯一旦碰上新材料作文审题,就发酵成消极、沮丧和排斥。面对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困境,笔者的方法是:“频撞南墙”“自寻活路”。
  1务求审题立意小题化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笔者注意到,学生钟爱小题,排斥大题难题。原因显而易见,小题的思维量相对小,解答时间较短,答案会让学生成就感十足。面对新材料作文这个“大块头”,笔者果断把审题立意这一部分拎出来,让它成为“每日一练”的组成部分,让学生高密度地接触审题。这里有几个注意点需要说明。
  首先,每一次审题训练,都须要求学生既能口头表达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又能准确概括出核心立意。
  其次,在训练的初始阶段,对材料的筛选应遵照由浅显到复杂的梯度进行,不宜随意进行。
  再次,在训练时,需要及时总结材料的类型(生活叙事类、名言类、寓言类、自然类、人文类),根据不同的材料类型生成不同的阅读侧重点和立意的注意点。例如,生活叙事类的材料,学生在阅读时特别需要关注几点:材料中涉及的主要人物,主要人物的主要经历及其变化,变化的原因及其结果等等。
  积跬步以至千里。通过这种精心设计的低起点、高频度的每日特训,学生在“频撞南墙”的过程中,不断反复,不断总结,规范的审题意识也就逐渐得以增强。
  2力促审题时间、材料来源无序化
  伴随着“每日一练”的开展,作文材料也不再需要拘泥于综合试卷。语文课堂上的任何一个语段,语病题中的一句话、语言文字运用里的一段文字、一篇文言传记、一段散文,无论是叙事性的、抒情性的还是议论性的,都可以成为学生的审题素材。学生做题、朗读的时间,都可以统筹为作文审题的时间。这样,学生在阅读积累时,不仅具备了审题的意识,同时也在思考和归纳中对素材的去向有了基本的把握。好处不一而足。
  3确保审题过程对抗化
  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也应当努力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照本宣科地把结果“拷贝”给学生,尽管可能展现出教师的“十八般武艺”,但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却很难得到“源头活水”。这里的“对抗”指的就是在交流审题结果时,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学生的发言,应该像一颗颗能激起千层浪的石子,既要不惜“面红耳赤”,尽最大可能维护自己的思考成果,又要逐渐养成倾听他人思想的优良习惯。如此,在你争我辩中,在你讲我听中,缜密的思维日臻完备,积极的审题状态渐趋成熟。
  撞到南墙,尚有教训可得;不撞南墙,却什么都不能收获。在挫折中变教训为经验,主动摸索,自寻活路,作文的激情也会在某一天审题的“惊喜”中悄然回温。
  二、博学笃志,理性为文
  宋玉说:“增之一分太长,减之一分太短;傅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陀斯妥耶夫斯基也说:“真正的艺术都懂得分寸。”由此可见,分寸的拿捏是极为重要的。考场作文既有时间限制,又有字数限制,写作起来更要讲“分寸”。这分寸,就是笔者要讲的“理性”。要想笑傲考场,除了有激情开道,更重要的就是为文的“理性”。
  1明确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是高考作文阅卷最重要的依据。学生认真领会评分标准,才能客观地进行自评,明白自己目前的写作水平,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研究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我们才能把握阅卷教师在工作中关注的重点,如“审题立意是否合理、材料是否丰富、表达是否晓畅”等,才能在日常写作中着意培养自己的“发展等级”,使文章深刻、丰富、有文采、能创新。
  明确标准,绝不是要学生对评分标准死记硬背,而是告知现状,指明方向,也能遏制考场作文的“胡作非为”现象,增强高考作文的严肃性。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古老的智慧告诉我们,善于借鉴既能表现出谦卑,也能有不小的实际收获。成功的考场作文绝非一日之功。所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的精神应贯彻学习写作的始终。在这里,我们强调的主要是如何树立学生的规范阅读和主动模仿的意识。
  首先,化繁为简。学生在积累素材时,往往贪多却不务得。一目十行,走马观花,结果,再多的素材也只是浮光掠影。学生写作时还是两手空空,一脑子浆糊。因此,要让学生在读完素材后简要地复述素材,简要地点评素材。这样,才能避免博学而文穷的尴尬。
  其次,既要临渊羡鱼,也能退而结网。优秀的作文,无论来自于陌生作家,还是来自于班级同学,都无非只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学生要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因此,作文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与着意阅读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和主动模仿也分不开。古往今来,名家模仿名作的例子数不胜数。曹操《观沧海》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就是模仿司马相如《上林赋》中:“视之无端,察之无涯。日出东沼,月出西陂”的句式。王实甫《西厢记》里的“碧云天,黄花地”就是化用了范仲淹《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因此,要让学生在阅读时大胆模仿,因为敢于模仿的人是对作文有期待的人,这样的人一定不会止步于模仿,他也会勇于创新。
  当然,理性为文绝不仅仅止于以上两点,锤炼文章的结构、注意段落内部的组成、如何写出精妙的语言,甚至怎样提高点题意识,都应属于理性为文的范畴,也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作文在高考中的地位不必多说。学生在作文面前的无助不必多说。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在唤醒学生作文激情的同时,恐怕首先要唤醒自己作文教学的激情;在提倡学生理性为文的同时,更要提醒自己理性地开展作文教学。只有在这样的激情与理性的配合中,学生才能在高考考场上“满船载得明月归”。
其他文献
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努力以开阔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知识内涵为目的,通过各种有效方法实现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教师应在课堂上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多维度思考问题的水平。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行为都要做到开放,才能更好地提高其学习自主性。教师引导学生采取多角度的思考方式,使学生可以更有兴趣地探索语文知识,开拓知识的宽度、深度。  开放性教学方式有三方面的特
期刊
由于文化课基础差,专业学习课时少,高中艺术类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进而影响到语文的学习质量,对于他们思维的拓展也产生了不利影响。下面笔者就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谈谈艺术类学生语文阅读的现状,并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及解决的方法。  一、艺术类学生阅读现状  凡是从事艺术类学生教学的教师都会发现,艺术类学生无论在课堂阅读中还是自己的平常阅读中,都存在着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这体现在以下几
期刊
【教学目标】  1领悟“积其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以及“十思”的积极意义。  2积累文中重要实词词义和虚词用法。  3学习作者劝谏技巧,培养说理能力。  4因声求气,以读带言,选择合适的诵读方式带动理解,加速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积累重要实词的词义和虚词的用法。  2理清思路,因声求气,诵读全文。  【教学难点】  1选择适当诵读方式带动理解和背诵。  2学习作者的劝谏艺术。  
期刊
传统的高三语文复习过程基本分为三轮进行。一轮复习的主要做法是针对高考考纲中的考点进行地毯式训练,做到点无遗漏。到二轮复习时,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了基本的解题技能。因此二轮复习的内容设置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让学生在二轮复习中能够更高效地进行学习,教师到底该教什么、该怎样教,都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针对一轮复习中出现的常见问题以及高频考点穿插一些“微专题”,可以取得
期刊
《唐诗宋词选读》因其教授时间集中,内容相对单一,与学生生活脱节等原因,让多数学生都“想说爱你不容易”。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以日常事物入手激发学生兴趣,采用多种诵读法渗透于诗歌鉴赏之中,并以沙龙、座谈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诗歌之美。高二下半学期伊始,春归大地,芳菲渐盛,也拉开了学习《唐诗宋词选读》的帷幕。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品诗赏词的兴趣?怎样给学生提供一个与诗人、学生、教师之间进行多重对话
期刊
高考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亦被称为高考“第六科”。可以说,胜作文者不一定完胜高考,但是作文失利,必将影响高考全局。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材料作文的能力和水平,突出作文能力提升的指导,是高中语文教师特别是高三语文教师应该备好的必修课。  一、关注变化,突出审题立意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人才综合性能力要求的提升,考试制度和试题考查侧重也不断发展变化。2013年江苏省高考的《考试说明》典型例题
期刊
现在有很多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他们跋涉在书山题海,穿梭于种种考试,苦不堪言,最后却往往与语文“相看两厌”,甚至“分道扬镳”。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变“苦学”为“乐学”,自觉自愿地学习,就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的关键。  一、以奇激趣  心理学家认为,好奇心是兴趣的起点。一个人的兴趣源于好奇,且每个人都有好奇心。因为好奇,才渴望去探索,需要去发现;一旦失去了好奇
期刊
杨绛的《老王》是一篇经典篇目,人人讲过,人人授课方式不同。  在上课之前,我请学生认真预习这篇课文,并布置了两道预习题:1.文章让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请写出理由。2.读完课文后,你有哪些困惑?我想通过学生对文本的朴素阅读来定位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与授课方式。  学生交上来的预习作业确实给了我很多灵感。认真整理一下学生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发现学生的问题将这篇课文的难点一个一个地挖了出来。于是,我突然想
期刊
参照教育部班额标准,一般认为,中小学校46~55人为“大班额”,56~65人为“超大班额”,66人以上为“特大班额”。针对大多数学校目前的状况,一定有很多班级在人数上都符合大班额的定义。  大班额造成的教学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学生人数多,导致部分学生的学情无法得到教师的及时关注;后排的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效果差,听课容易走神;学生和教师的上课交流机会过少;教师不能及时关注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这
期刊
有效的预设不会成为生成的“桎梏”。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化。”怎样的预设才是有效的预设?处理好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不仅是一种教育的科学,更是一门教育的艺术。  在执教人教版必修三《祝福》时,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小说中关于祥林嫂的死有一段对话:“怎么死的?”“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