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以党建促进“学风”建设的现状及路径

来源 :广东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_wanghai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教育学风建设任务艰巨,学生缺乏学习目标与动力,教师管理育人观念不强,扩招背景下的生源质量下降。结合高职教育职业技能指向性强,校企合作育人双主体,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抓住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在育人目标上协同一致,在教育主题、内容上相通相融的关系,以党建工作引领学风建设,探索以党建工作促学风建设的路径,通过党建工作进企业、社团、宿舍和班级,打造学习、生活、娱乐、实践四维育人体系,锻造高职院校优良学风,保证高职教育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高职;党建;学风
  良好的学风在一定程度上会形成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与促进力,可以给学生带来正面的、积极的影响,对学生成长、成才起着一个正向引导作用,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感染,激发学生拼搏进取,减少、遏制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和发展,制止校园内不良行为的扩散与传播,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
  但结合现状分析,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任务艰巨。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相对比较薄弱,自我约束力不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功利性目的很明确,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严重,部分学生在及格线的边缘徘徊挣扎,极少数同学走上清考的“不归路”,延期毕业的高职学生逐年增加,极少数同学甚至中途退学。学风问题一直是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发展、育人效果提高的主要壁障。
  一、高职教育学风建设的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任务艰巨。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表现,是长期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治学精神、治学原则、治学态度、治学方法和治学效果。[1]若没有良好的学风保障,高职教育的育人成果就无法得到保证。高职院校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积累生活经验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应加强学风建设,培养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其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动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正确的学习态度,为培养“思想道德好,就业质量高,专业技能高,综合素质高”的社会主义高素质劳动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学生缺乏学习目标与动力
  学风建设一直是高职院校面临的挑战与难题。高职院校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机不纯,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的功利性很强。由于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高职学生在学习上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上不够端正,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高职院校所教授的内容专业技能强,动手实操性要求高,对于文化知识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部分高职学生力不从心,跟不上课堂的教学步伐与节奏,久而久之,丧失积极性、自信心与热情,最终放任自己。高职学生踏入大学,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对学习丧失积极性、主动性,得过且过,对自身要求较低,整体显现懒散的学习状态,需要教育者与管理者的鞭策与监督。
  (二)教师管理育人观念不强
  教师的管理育人观念不强。第一,课堂教学管理力度不够。高职生在素质和能力上普遍存在不足,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和控制能力,存在着严重的从众心理,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比起其他院校学生,高职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更需要教师的约束力与监督,帮助其落实、完成高职学业的任务。任课教师的课堂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效果直接影响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但是部分高职教师并未发挥自身的管理职能以及在课堂上的监督引导作用,对于学生的逃课、早退等行为视而不见。第二,部分高职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师的教学方式、风格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部分高职教师照本宣科,毫无创新性,缺乏拓展与趣味性,对学生采取“灌输”与“硬塞”的教学方法,未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热情,未以学生为中心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课堂乏味无趣毫无吸引力,缺乏一定的育人方法与技巧,课堂氛围沉闷乏味,这也影响了学校的学风建设。
  (三)扩招背景下的生源质量下降
  大学扩招导致生源质量下降。随着扩招的推进,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一部分本不想继续学习的学生卷入读书深造的浪潮。很多人只是为了装点门面,取得一张毕业证书而读书。学生的心理浮躁,缺乏明确的学校目标与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影响到整个学校的学风。由于扩招规模不断增大,高职院校自身的建设和管理理念跟不上日益增长的生源数量的需要。各种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师资力量的缺乏、教学资源的供不应求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亟待改善的困境,这使得很多高职院校的学风改善面临着尴尬的处境。
  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工作是密切相关的,可以通过分析二者的关系,促进二者的融合与渗透,为探索以党建为抓手,以党建促学风打下理论基础。
  二、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的关系
  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应探索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优势,在党建工作中寻求二者的相融相通,以党建工作促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并不是完全脱节或者不相关的,相反,二者在育人目标上是协同一致的,在教育内容上是相互交融的。
  (一)育人目标协同一致
  高職院校的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从育人目标上讲是一致的。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同在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下,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者,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从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层面讲,党建工作通过理论学习、党建活动开展、党员培养与输送等一整个环节,推进学生党性修养的提高,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输送思想素质过硬的劳动者,促使大学生勇于担起时代的使命,不忘自己的初心。从“学风”建设层面讲,“学风”建设坚持以学生为本,立足于学生的内在需求与人生职业目标,遵循学生的学习与成长的规律,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通过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学习习惯,纠正不良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优越环境和良好条件,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尽管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的侧重点不同,但是都围绕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为目标来开展工作[3],二者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点上是协同一致的。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工作,应加强彼此的渗透与融合,避免彼此脱节,为提高高职院校的育人效果与成效共同努力。   (二)教育主体、内容相通相融
  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密切联系,在教育内容上相互贯通,在教育手段上相互交融。首先,二者在教育主体上是相通的。第一,从教师的主体分析,很多任课老师承担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负责党员发展、党员教育和党建活动的开展等工作。同一主体,既承担教学任务,也负责党务工作的开展,该主体可以在无形中将指导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两项工作互相融合、互相渗透。第二,从学生的主体的分析,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品学兼优者,其学习成绩、工作能力都是普通同学的表率。他们的思想觉悟、理想信念、政治理论水平领先于普通学生。学生党员也是学生干部,他们拥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工作创新能力与吃苦耐劳精神。在党建与学风建设中,教师与学生都有双重角色。教师可能既是党务工作者,也是学风建设的教师;学生既是党员学生,也是学生干部。这就为党建促学风建设提供巨大的便利,说明二者是存在相通性的。其次,二者在教育内容上也是相互交融的。党建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党的理论知识的普及和党性修养的提高等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在党建工作的开展中,通过思想政治引领高职学生在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在学业成绩上也应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进而帮助高职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意识对行动具有反作用。学风建设是通过改变大学生的思想,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进行培养引导,改变高职学生在学习上的懒散放任的态度。理论指导实践,只有先改变思想,才能改变行动。二者都注重从思想上打开缺口,以达到党建与学风建设的效果。充分利用党建工作在内容与手段上与学风建设的相通互融性,打造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新局面,使高职院校的育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党建引领“学风”建设
  高职院校在学风建设中,应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把好学生思想建设的关口,坚持政治引领的正确方向。高校输送的人才,首先必须保证在政治上坚定、合格。“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始终是高职教育的方向性、原则性的重大问题,是关系高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性问题。我国高职教育,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输送人才,这是教育的目标与方向,不可偏离。网络技术发展,信息良莠不齐,各种意识思潮冲击着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因此,在高职教育中,首先必须坚持的原则性的问题,就是培养学生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学风”建设必须始终以党建为引领,把好政治关口,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榜样示范作用与服务广大群众的作用,将党组织的政治、制度和组织优势转化为高职学风建设的优势,促进高职教育的学风建设与改善。
  三、高职教育的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在学制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上都与普通高等教育有很大的区别。高职教育实行三年学制,通过校企合作,以培养职业技能型的人才为目标,但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学生规模的扩大与学校师资力量的紧缺的矛盾日益凸显,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任务更加艰巨。因此,在推动高职学风建设中,应立足高职教育的特点,探索党建促学风的路径。
  (一)校企合作 联合培养
  高职教育实行学校、企业联合培养的模式。在校内的理论教学时间中,高职院校通过聘请企业导师或者直接根据所合作的企业的专家的意见,结合行业发展现状,迎合人才市場的需求,优化高职课程设计结构,实时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与企业合作开发适合学生成才,面向企业用人需求,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的课程,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指向性与目的性。建立以学生为中心、学校为主导、企业积极参与的培养机制,着力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3]学校的校内理论教育要始终将行业需求作为导向,将企业管理的内容、企业运行的模式等知识融入在学生的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行业发展的要求结合起来,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优化实训教学的体系,将实践教学贯穿学生培养的始终,用实践检验学生技能掌握的成果,提高学生动手实操的能力,保证教学的效果,保证输送的人力资源的质量。
  学生在企业实践教学中,承担企业实践项目与任务,有利于缩短学生在毕业后的社会适应调整时间,提高企业用人的满意度,将企业的优势转化为高职教育教学优势。校企合作不应是简单的名称挂钩,而是将学校的理论教学与企业的技能培训合理地渗透和完善地结合。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立足于企业用人与企业发展的需求,有助于高职学生掌握一线生产技术与工艺流程,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提高高职教育的效果,为企业输送更多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保证企业用人的满意度,增加高职教育的硕果,达到企业高校双方互利共赢的效果。
  (二)职业技能指向强
  高职教育的“职业化”特点明显。高职教育从企业用人的岗位需要出发,立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确定高职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以培养这些能力素养为目标设置课程教学内容。高职教育打破传统以学科体系、按知识系统为单元的课程设置模式,改变传统的脱离工作实际的教学,打破学生踏入工作岗位后重新“组装”知识和能力的窘境,开展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育,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的人才为目标,培养面向社会所急需的技术、管理、服务人才,缩短学习与工作之间的距离。比起综合类的本科院校,高职教育注重培养职业技能指向型人才,瞄准行业的发展,对焦人才市场的需求,对标特定的岗位,精准培养技能型人才,精准地为人才市场输送高质量的资源。高职院校的教育在结合企业的用人需求、行业的发展态势以及国家的人才战略方针,对标培养,注重学生的技能与岗位用人要求的契合度,注重实操,讲究动手。   (三)时间紧 学业重
  高职院校实行三年学制,两年的理论学习,一年的实践教学,面临着时间紧,学业重的压力。比起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学习时间缩减一年。对于本身理论知识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说,学业压力更大,时间更加紧迫,需要在更短时间内完成一定知识量的积累,为第三年的实践教学打下理论基础。在第三年的实践教学阶段,学生面临着身份角色的急剧转变,高职学生需要迅速从学生的身份转变为社会人员的身份,需要从学生转变为一个工作者,需要将所学知识迅速应用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在企业的实践中成长,从而为踏入社会做好准备。理论学习时间的紧迫,身份的迅速转换以及生存环境的迅速改变,这无疑对于高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四、改善高职学风问题的措施
  在学风建设中,应自觉地把党建工作作为学风实践工作中的引领与指导,将党的政策、方针与目标贯彻其中。为促进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应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探索党建进班级、党建进公寓、党建进社团和党建进企业,打造学习——生活——娱乐——实践四维育人体系,推进党建与学风建设工作的互动融合,有效地将党组织的优势,党建工作的活力,转化为学风建设的优势与活力。
  (一)党建进班级,攻占学习主阵地
  党建教育进班级。首先,推进党课进班级。以班级为单位,积极将党课纳入班级课程,由学院统筹部署,下达教学计划与课程安排,将课时计入教师工作量,每周抽取固定时间为党课时间,保证党建师资供应,设立党课讲师团,保证党课教学的效果。将党课学习成绩纳入学业考核指标之内,学业完成并且考核合格者,颁发党课结业证书,并获得相关学分。通过党课学习,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意识到自身的使命与担当。其次,党建活动延伸到班级。班级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组织载体,将党建活动渗透到班级中,以班风的改良促进学风建设。每学期党支部牵头,定期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党建活动,以党建活动作为载体增强班级凝聚力,以班风促进学风建设。再次,定期以班级为单位评选“党员之星”。将党员的班级模范先锋作用,勤奋好学的表率等作为考核标准,促进学生党员自身的发展提高,带动周围的学生共同进步。通过挖掘学习标兵,塑造典型,大力表彰、奖励和宣传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扩大宣传效果,开展榜样宣讲会,扩大榜样的影响力与辐射面,以点带面,号召学生向榜样看齐。在入党方面,优先发展此类学生加入党组织,在学校营造刻苦学习、奋勇争先的校园氛围,以此推进校园学风建设。最后,党员配合日常出勤管理。高职学生党员要以课堂岗位为突破口,配合老师做好课堂的出勤考核,检查课堂的早退率、抬头率,呼吁同学按时到课不缺勤。高职学生党员应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及时收集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并把同学意见反馈给任课教师,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整個课堂的效果,增强课堂主体双方的满意度与舒适度。
  (二)党建进公寓,占据生活主场域
  高职学生,没有固定的教室与学习场所,学生公寓成为高职学生主要的活动场域之一。因此应抓好学生公寓的党建工作,促进党建工作进公寓,占据大学生生活主场域,促进高职教育的学风建设。第一,设置党员服务岗。在学生公寓,以学生党员为主体,按照比例,以公寓楼栋为单位,划分学生党员责任区,将责任落实到人,要求学生党员在服务站,佩戴党徽,亮明身份,发挥作用,让广大学生树立有困难找党员的观念。开展志愿服务、心理疏导、学业帮扶、新生接待、义务维修等志愿服务,及时解决群众困难,在公寓塑造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积极向上的氛围,真正将服务广大学生落实到实处。第二,设置党员导学站。学生党员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们在学业成绩、工作能力上出类拔萃,通过党员帮扶,激励学生向优秀党员靠齐。在党建工作促学风建设中,充分利用学生党员成绩优异的优势,组建学习互帮互助小组,实行一对一学业帮扶,开展学长导学和朋辈互助,在公寓设立互助学习的场所,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带动身边同学共同进步。在学生公寓设立学业帮扶点,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互帮互助,传授学习技巧与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督促其他同学认真学习,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带动身边同学共同进步,努力打造优良学风。第三,在公寓内设置党团活动室,党史资料展览室,打造浓烈的红色氛围等。在学生的生活区,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只争朝夕、不断奋斗的精神氛围,激励学生珍惜当下,努力奋斗,在学业上严格要求自己,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党建进社团,娱乐拓展长本领
  高职教育注重实践技能的培训,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院校应努力打造专业性、技能型、兴趣型的社团。首先,学生党员深入社团,配合管理社团。学生党员,以身作则,参与社团活动,并感染带动社团成员,将所学应用到实践,锻炼专业技能,提高高职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打造专业化、精品化的社团,将社团活动作为高职学生锤炼专业技能的媒介,变为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练兵场”。社团应该按照“月月有活动,人人有参与,次次有收获”的标准,让学生党员在社团活动中检验自身的学习质量、发现学习的漏洞,学以致用,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实操,将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提高学习的成就感与获得感,激发求知欲,在实操中查漏补缺,积淀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党建社团活动促进学风建设。其次,以党建为引领,开展寓教于乐的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风建设。社团活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的政治大方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艺术活动以及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寓教于乐,以科技节和校园文化艺术节为主线,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内外科技文化活动和文体活动。党员学生积极参与,并吸引、带动身边的同学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社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力推动学风建设。
  (四)党建进企业,企业实践强本领
  企业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该环节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是对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的进一步锻造。推进党建进企业有利于保证教育教学的连贯性,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高职学生的培养必须结合学校与企业双主体的力量,形成企业、学校共同育人的局面。   高职学生参加企业实践教学,推进学生党建工作随学生进企业,构建校企合作育人的良好局面。第一,将实习的积极分子、学生党员纳入企业党组织。在企业实践教学中,高职学生的主要育人场所转战企业,高职院校应根据合作企业的党组织构建现实情况,将学生编入相应的企业党支部,对相关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及党性修养的培养,不可因实践教学而中断党员的培养与输送,或者发生教育断层的现象,发动企业的力量,指导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聘请企业党员作为党建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将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激励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严格要求自身。针对企业实习的学生,应将学生在企业的实践表现作为培养、考察党员的重要内容,激励学生党员在企业实践教学中履行党员义务,体现党员先进性,以党建来促进实践教学成果的提升。第二,高职学生党员在实践教学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得到贯彻,而不应只是停留在语言与思想上。企业实践教学中,侧重于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实操能力的培养考察,是检验学生所学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高职学生党员应迅速在新环境中调整自身,满腔热情完成自身工作,注意自身在岗位中的一言一行,在企业实践教学中做好表率,充分发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以自身的言行举止影响身边的人,以党员的力量带动身边的同学。
  提高教育质量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所在,培育优良的学风,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4]学风建设是保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学校建设工作中的长期性的、基础性的工程,是高职教育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学风建设中,学生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工作在育人目标上是一致的,二者在手段、内容上相互渗透贯通,应避免二者脱节,促进二者相互融合与渗透。高职院校应该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举各部门之力,促进学校学风建设,努力构建全员育人的格局。
  参考文献:
  [1]董润芸.大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的整合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學院学报,2009,26(12):46-47.
  [2]王嫣.论高校党建工作与学风建设的有效互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06):22-24.
  [3]姜峰.校企合作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7(8): 100–101.
  [4]陈超,张振飞.学风建设:高校学生党建的着力点和突破口[J].思想教育研究,2012(11):43-45
  责任编辑  姜淑娟
其他文献
摘 要: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理论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视域下重读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科学、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有助于为我们厘清人类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开展自然观教育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在整体性视域下把握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需要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的价值内涵和特征,坚持用实践的观点、
期刊
摘 要:新时代的人的重要特征就是具备劳动素质,劳动教育是培养能担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部分。然而,大学生劳动目的维度错位、价值评价失衡、使命担当缺失等问题屡见不鲜,折射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危机。本文着眼于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塑造,发挥课堂的阵地作用,引导大学生扬劳动精神之臻善、劳动之平等荣美、劳动之使命担当,弃劳动追求之物化、劳动评价之失当、劳动意义取向之私我。  关键词:新时代;劳动教育;
期刊
摘 要: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明显增强,体现在对思政知识认知明确、思想境界得到提升、意志力获益感明显增强,习得行为有所改善四个层面。但仍存在教学改革重形式轻实质、教学内容设计不能满足学生需求、教师的魅力与学生主观积极性的对接错位、学生学习思政课内生动力不足等诸多问题影响学生获得感。提升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应从教学供给侧和学生需求侧共同发力:“供给侧”注重平衡教学目标追求与学生期待,“需求侧”明
期刊
摘 要:黄埔军校孕育出了伟大的黄埔精神,黄埔精神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历史的沉淀现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红色文化资源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将黄埔精神作为教学素材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可以起到教育和启发青年大学生的重要作用,促使青年大学生坚定爱国主义立场、团结合作、进取奋斗,同时也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积极探索将黄埔精神运用到高校思想政
期刊
摘 要:新形势下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规范化建设存在“问题化”与“学科化”两条发展路径模式。“形势与政策”课程因不符合学术的基本特征而不宜走“学科化”发展道路,而应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的一个专业方向和具体科目进行规划和建设,并从政策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手段、教材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课程的规范化建设。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104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冷暴力问卷调查,运用SPSS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大学生校园冷暴力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在主效应上,校园冷暴力在不同性别、年级、教养方式、文理科、人际关系、手机支配上差异显著;独生与否、生活区域等方面差异不显著;影响校园冷暴力发生的个体因素有:人际关系、手机支配、教养方式、性别、文理分科等。  关键词:大学生;冷暴力;影响因素  一、引言  冷暴力就是一种精神
期刊
摘 要:职业生涯规划课是高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一大抓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正确认知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但当前职业生涯规划课德育功能的实现存在简单化的现象:课程功能仅定位为就业指导,教学过程弱化了社会实践的环节,教学主体缺乏德育实践的自觉性。对此,要用德育理念引领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发展,丰富德育实践的方式手段,实现课程德育队伍的合力。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
期刊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升旗仪式因其特殊的纪念对象和特定的符号承载功能,而成为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升旗仪式为参与者创设互动情境,通过集体行为一致性,使参与者形成共同关注点及共同情感,通过合作和情感连带形成集体意识及情感共同体,实现强化象征符号、激发爱国情感以及增强集体归属感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为了充分发挥升旗仪式的爱国教育价值,需要在学校和学生两个方面着手,学校要加强对
期刊
摘 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思想。高校作为大学生的培养基地,肩负着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任。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高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把握和运用互联网带来的积极影响,规避互联网发展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着力提高当代大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爱
期刊
摘 要:为了解高职生返校前的心理健康状况,本研究通过网络对1993名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高职生在心理健康自评、心盛水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积极关爱行为、压力宣泄行为、家庭支持等方面表现较好,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恐慌、心盛水平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较低、压力宣泄方式不健康、家庭支持较少等问题。因此,高校应加强对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动态跟踪,通过普及推广专题教育等方式帮助高职生提
期刊